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帝王的墓葬沒有被發現?

yunzhao8


我要說的是中國有多少帝王的帝陵沒有被發現。下面的朝代都是還有帝陵沒有被發現的,尤其是元朝的帝陵一個都沒有發現,而成吉思汗的帝陵是最為神秘的,也是千古之謎。

夏朝因為歷史年代悠久,而且還缺少文字記載。到現在帝陵也沒有發現。

商朝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從湯建國到盤庚一共經歷十世十九王。這些帝王陵墓也是沒有歷史記載,所以至今也沒有發現。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因為在商朝時期就已經有文字記載了,而且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所以周朝的帝陵相比於夏商更好找,除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陵墓外的大部分都沒有找到。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是中國的一個亂世,主要分為魏朝(曹魏)、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由於國家統治時間短暫,每個帝王都很注意陵墓的安全情況,其修建和埋葬都很隱蔽,所以至今都沒發現。

五代十國又是中國一個亂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分割時期。此時的帝王陵墓也已剩下的不多了,除了後周帝陵,南唐二帝陵外,大部分被歷史湮滅。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國家,在統一了全國後,其貴族仍保留著秘密下葬的習俗。元朝皇帝的墓葬制度與其他朝代不同。他們總結經驗吸取了過去帝王們那種“窮天下之力以崇山墳,傾天下之財以充藏槨,盡後宮之女以殉埋葬”,以及其後“幾經變亂,多遭發掘,形體暴露,甚至墳土未乾,其墳墓已空”的教訓,採取了極其保密的土葬方式,使後人難以發現而免遭發掘暴屍之痛。史書記載蒙古族死後不起墳,只是埋葬之後"以馬揉之使平",然後在這片墓地上,在母駱駝的面前,把子駱駝殺死,淋血在地上,然後一些騎士兵守護。到明年的春天,草原上已經長滿了草,這個時候士兵就會撤走了,然後所看到的只是茫茫草原,壓根就不知其墓地到底在哪裡。由於墓地上無任何標誌,也就從此無法辨認靈柩真正所在地點了。所以到現在元朝一代的帝陵仍然一個都沒有找到。


北斗趣史


未被發現的帝王墓。

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皇帝的墓葬都是一個王朝的天大秘密,大多數逐漸墓葬的人基本上在墓葬修好後就不知所蹤,所以,時至今日,還有很多的帝王墓沒有被發現。下面我們來捋一下中國歷史上的王朝。

1、夏商周王朝。

在歷史上,夏朝到底有沒有還存在著爭議,但是因為沒有翔實的文字記錄,所以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當然,夏朝的皇陵也沒有發現。商朝從湯立國到盤庚,前後共有十九王,同樣因為歷史久遠,這些帝王陵墓至今也沒有發現。到了周朝,自商開始的文字記載使得周朝的皇陵的尋找成為可能,但由於年代的久遠,除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陵墓外,其他的大部分陵墓沒有找到。


2、始皇以後。

當年橫掃天下的秦朝,可惜僅僅存活了兩代就灰飛煙滅了,陵墓也已找到,並且成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漢朝分為西東兩漢,重要的王陵也已找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的亂世,由於國家統治時間短暫,或許很多當時的國家還沒來得及逐漸陵墓就滅亡了,所以這個時期的皇帝陵墓都沒有發現。當然,前幾年考古說發現了曹操的大墓,甚至有一些物證,但是爭議很大,並且物證也不是非常充分,按照曹操生前的奸詐,估計他的陵墓不會隨便就被人發現。隋唐時期的二帝陵墓也已發現。唐朝主要的帝王陵墓大部分已找到,從歷史來看,基本上國力強盛的王朝,因為有比較翔實的文字記錄,所以對皇室的記錄比較詳細,雖然很多資料都不是對外公開的,因為有的朝代統治時間比較長,所以他們的皇帝陵墓相對來說比較集中,也就容易被集中發現。五代十國又是中國一個亂世,大部分的皇帝陵墓沒有蹤跡。遼國時代,皇陵也是比較集中,一是遼祖州城西的遼祖陵,一是遼慶州城北的遼慶陵。金朝在北京大房山營建山陵,金代帝王均葬於此,現存帝陵遺址十七座。南北宋兩朝,大部分還是遺留了下來,主要有北宋鞏縣八陵,南宋紹興六陵。



3、元明清。

元朝,成吉思汗的大帝國,歷來,蒙古族貴族有秘密下葬的習俗。根據史書記載,蒙古族貴族死後,埋到地下後,陵墓上方沒有封土,沒有墳頭,填平墓葬後,用千軍萬馬來回踏平,然後在這片墓地上,當著母駱駝的面,把小駱駝殺死,淋血在地上,然後派千騎士兵守護,直到來年的春天,草生長茂盛之後,士兵遷帳撤走,而一般人所看到的只是茫茫草原,不知其墓地的所在。如果皇室要祭祀時,就牽著那隻喪子的母駱駝引路,母駱駝停下後悲嗚之處,就是墓地了。由於墓地上無任何標誌,也就從此無法辨認靈柩真正所在地點了。所以現在元朝一代的帝陵仍無法找到。明朝自明成祖朱棣後,歷代帝王都埋葬在今北京郊區的"明十三陵",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其父母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內。清朝皇陵,我們就更熟悉了,東陵大盜孫殿英盜挖的就是清朝的皇陵。清入關以後,十個皇帝,順康雍乾嘉、道鹹通光宣,除末帝溥儀沒有設陵外,其他九個皇帝都分別在河北遵化縣和易縣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園,這就是著名的"清東陵"和"清西陵"。由此可見,有文字記錄以來,大部分王朝的皇陵都已經被發現。



智者說歷史


沒有被發現的皇帝陵墓多了去了,發現了又無法確認的也不少(如楊廣墓)。

但是,要論最大者,莫過於周王陵——眾所周知,西、東周歷近800年,共39位天子(西周14位,東周25位),然而,讓人頗感不可思議的是,目前為止,竟然沒有確認哪怕1個周天子的墓地......

《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

按照這個記載,專家推測,周王朝的天子們的葬喪是不封不樹的。但是,隨著春秋戰國的諸侯墓葬與平民墓葬的發現,專家們又得出結論,認為自春秋起,“不封不樹”的習俗便逐漸被淘汰,而是變成了“又封又樹”,如“秦公一號大墓”:

墓主主人為春秋秦國國君秦景公,面積達5334平方米,採用天子喪制——這表明了:喪葬制度的改變是“王道衰微”、“群雄四起”的天下大勢所帶來的改變。

另外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在春秋以前,墓地稱“墳”,意為土丘:

《孔子家語·相魯》:“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

而進入春秋後,開始慢慢改為“陵”——意為“高大如山林”,也象徵著王權的尊嚴和地位的崇高。

因此,雖然西周王陵找到的希望非常之渺茫,但是東周王陵,看起來似乎是有機會的。

目前最有名的,莫過於位於洛陽的8座周王陵:

在今日洛陽的金村周山上,據傳發現有8位東周天子的墓地,至於是哪8位,目前尚無定論,據說周靈王、周悼王等幾個已經確認......但無論如何,從其出土陪葬禮器來看,有一定的可能性:

東周王陵出土王壁

東周王陵出土玉鱒

1928年到1932年之間,加拿大傳教士懷履光和美國人華爾納兩人帶著武裝護衛在金村工作了五年,一共盜掘了8座東周天子陵墓,獲得的國寶文物數以千計。也就是在這兩個人的作用下,大部分文物流失,目前遍佈世界十幾個國家、幾十個城市。僅日本人梅原末治編成的《洛陽金村古墓聚英》一書,就收入文物238件。而留給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僅剩3件。

除了這8位東周天子外,還有東周最後一任君主周赧王(姬延)的墓地,據說也找到了:

位於甘肅慶陽市慶城縣東楓香崗鄉丁家溶村的一個叫“周祖陵森林公園”,此地也是傳統文獻中疑為周人祖先之一“不窋”的葬地,故得此名。

但總而言之,這些墓地其實都並未得到完全的確認,我們還需要繼續等待。


無風即風


中國歷史被發現的皇帝陵墓很多了,被盜過墓的也不少,而沒被找到的皇帝陵墓也不少,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1、炎帝和黃帝的陵墓

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就是因為炎帝和黃帝,炎帝和黃帝生活在公元前2600多年,距今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炎帝和黃帝都是古代華夏部落的首領,他們的子孫後代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統一了整個華夏部落,征服了東夷、九黎族,建立了統一的部落聯盟,成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但是關於黃帝、炎帝的陵墓,由於年代久遠,既沒有記載,歷經四千多年,也沒有發現炎帝與黃帝的陵墓,一直是一個謎。

2、夏朝歷代王的陵墓

整個夏朝有470年的歷史,關於夏朝的記載多見於商朝出土的甲骨文,夏朝由大禹的兒子子啟建立,共歷經14代,傳至夏桀時被商所滅亡,我們自稱為華夏,其中的“夏”就來自夏朝的“夏”,由於年代久遠,夏朝距今已有四千年的歷史,夏朝歷代王的陵墓也沒有被發現。



3、商朝商湯到盤庚時期的商王陵墓

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湯,商朝建國後直到商王盤庚時期,這中間有281年時間,歷經十世十九王,盤庚是商朝的第19位君王,這19位君王的陵墓一直沒有被發現,而自盤庚之後的商王陵墓,大多都埋葬在河南省安陽洹水以北,武官村與侯家莊一帶,這裡是商朝的王陵區。



4、周文王與周武王陵墓

周文王是周朝的奠基人和開創者,正是由於周文王的不懈努力,他的兒子周武王才能滅亡商朝,周文王與周武王是周朝的開國之君,但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真正陵墓一直沒有找到,有傳說是說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陵墓在陝西省咸陽市北5公里的周陵鄉崔家村南,但據專家考證,這裡並不是周文王與周武王的陵墓。



5、南越王趙佗陵墓

南越王趙佗是割據嶺南地區,也就是今天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地區,而建立的一個王國,趙佗本是秦人,是秦始皇派到南越地區征服當地人的秦軍將領,在征服百越地區後,中原由於天下大亂,趙佗便割據百越地區稱王,當時的中原地區政權是西漢。

趙佗一生活了103歲,死後安葬在何處,一直沒有找到。



6、蜀漢昭烈皇帝劉備陵墓

劉備陵墓雖然在史書上記載為成都市南郊武候祠正殿西側,但是這裡是否是劉備的陵墓有很大的疑問,因為劉備是在白帝城(今重慶奉節)去世,到成都還有600多公里,當時劉備又是在夏天去世,運這麼遠屍體怎麼處理,因此關於劉備的陵墓有三種說法:一是說就安葬在白帝城,二是說安葬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三是說安葬在成都的惠陵,到底哪裡才是真的,搞不清楚,相當於沒有發現一樣。



7、元朝歷代皇帝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蒙古族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由於蒙古族是遊牧民族,崇尚“密葬”,所謂密葬就是秘密安葬,就連蒙古人自已也不知道安葬在哪裡,正因為這一習俗,從成吉思汗開始,直到元朝建立之後,元朝的歷代皇帝陵墓都沒有被發現,因為根本就沒人知道安葬在哪裡。



歷史上沒有被發現的皇帝陵墓主要是這些,當然還有一些皇帝陵墓是在戰亂中被毀壞了,如南北朝、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時期,這些大亂世中,皇帝的陵墓很多都被盜被毀壞,消滅於歷史的痕跡中,並不是沒有找到。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歷史上這麼多的皇帝,也就有這麼多帝陵,也就是這些皇帝的墓葬,被發現或者被盜掘的也不在少數,但也有一些帝王墓葬直到幾天仍然沒有被發現,仍然如謎一般存在。

最為神秘的莫過於秦始皇陵了。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儘管在2000對年的今天,我們找到了請始皇陵,知道它就在那裡,但這座陵墓什麼時候能打開,是否要發掘,目前尚沒有結論。因為發掘後,從技術上來說,不能保證能保護好這些文物。特別是壁畫、陶器、紙質、絹質、絲質等 文物的保護現在還是難題。也因此這座神奇的陵墓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其次說說乾陵地宮。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墓,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的合葬陵園,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享有“露天石刻博物館”、“歷代諸皇陵之冠”、“睡美人”之美譽。根據考古工作者對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宮的局部探測,以及對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發掘,專家們推測乾陵墓室的結構是由墓道、過洞、天井、前後通道和左右宮殿 組成。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但這些坊間傳說究竟能不能得到驗證,目前還都是謎團,因為目前為止,乾陵地宮尚未打開。

然後說說成吉思汗陵墓。成吉思汗陵墓應該是到目前為止最為神秘的存在了,因為人們還沒有找到成吉思汗的真正埋葬之地。儘管我們都知道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境內,有一座成吉思汗陵,蒙古族人視那裡為聖地,平日殿內聖燈長明,供後人祭奠。但是根據史學界比較公認的觀點,這裡並非成吉思汗的真陵,而是一座紀念堂性質的衣冠冢。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幾百年間,全世界至少有100個考察隊風餐露宿,尋找過成吉思汗陵寢,但全部無果而終。

當然了,其他沒被發現的帝王陵墓也有很多,像三國時期曹操和劉備的墓葬,清朝雍正皇帝的陵墓等等,但在我看來,上述的三座應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了。


我是盛說紛紜,聊聊歷史風雲人事,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多多交流!


盛說紛紜


其實在國內考古界最被寄予厚望,有跡可循,又沒有被發現帝王墓葬。非世界上最長壽,一代傳奇帝王南越武帝趙佗莫屬。


秦漢兩代講究厚葬,其隨葬品之豐富其他朝代所能比擬。

趙佗至少活了103歲,執掌南越國長達71年,是他把嶺南併入中國的版圖,所以他被後世認為是第一個開發這裡的人,毛澤東更是評價他為“南下幹部第一人”。

南越國統治面積達到110多萬平方公里,其疆域包括廣東、廣西、以及海南、福建、雲南和越南北部等地區,是當時不折不扣的大國。


歷史上一直對趙佗墓是否存在存有質疑。

直到1983年,南越文帝趙昧墓是被發現,出土了包括玉角杯等珍貴文物一萬餘件,,其中以絲縷玉衣和“文帝行璽”金印等最為珍貴。

尤其是後者,以龍為鈕,黃金鑄成,打破了秦漢時期天子用璽以白玉為材料,以螭虎為印鈕的規制,它是今日唯一得見的漢代“帝璽”,用價值連城來形容毫不為過。

南越文帝趙昧是趙佗的孫子,由於身體孱弱在位15年,政治上沒什麼建樹,但其墓葬的隨葬品已經豐厚至斯,人們對趙佗墓寄予厚望就可想而知了。


據說趙佗墓葬,最珍貴的一件文物叫做陽燧珠,高透明的水晶珠迎著太陽一照,陽光經過寶珠形成焦點,繼而將易燃之物引燃,類似於現代凸透鏡的原理。在秦朝時期,這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發明。


花近高樓1


元代的帝陵至今一個都沒發現

自從商周之後,中國曆代帝陵基本上都不用去發現,皇陵就在那裡矗著,凡是視力正常的人都看的見。

皇陵的規模通常都是非常巨大的,在明朝之前,皇陵都是建有高大的封土堆,遠看猶如一座大山,非常顯眼。

例如秦始皇陵最初的封土高度有120米,即便是經過2000多年的風霜洗禮,現在秦皇陵的封土高度仍然有87米之高,而整個秦皇陵的佔地面更是高達56.25平方公里。(秦皇陵巨大的封土堆)

而到了唐朝,為了防盜,唐太宗、唐高宗的陵寢都是修在一座大山中,直接把山掏空,待皇帝下葬後再用巨石將出口堵死。在沒有烈性炸藥的年代,盜墓者是幾乎不可能盜掘太宗和高宗帝陵的。(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直接就挖空了一座山)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一改帝陵建造的傳統,放棄了巨大的封土堆形式,改為在地宮上建寶城寶頂。

寶城寶頂可以看作是一種小型的封土堆,形狀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周圍用青磚壘砌,稱之為寶城,土堆的穹隆頂稱寶頂。

明代皇家陵寢雖然取消了大封土堆,使用比較小的寶城寶頂,但還是保留了大量的地上建築物用於祭祀和保護皇陵,例如如正門、神道、享殿、圍牆等建築物。

以明成祖朱棣的長陵為例,整個長陵的地上建築形制是一個三進院落,光這些地上建築面積就達到12萬平方米,其祭祀主殿祾恩殿的內部面積甚至比故宮的太和殿還要大。如此宏大的一座帝王陵寢,想不看見都不可能。(明長陵祾恩殿,太氣派了)

當然,也有一些君王在墓葬方面非常低調,例如魏武帝曹操(曹操趨勢時雖然不是皇帝,但也是魏王了)。民間曾廣泛流傳曹操為了防盜,設有七十二疑冢,以達到混淆視聽,保護自己陵寢的目的。

但是這只是民間傳言,事實中曹操並沒有秘葬,曹操病逝後就是葬在高陵。只不過曹操主張簡葬,因此沒有建封土,隨葬的物品也不多。後來由於戰火,曹操陵寢遭到破壞,地上建築都沒有了,而又因為沒有封土,所以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知道曹操的陵寢到底在哪。

直到2009年12月27日,國家文物局才最終認定,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為曹操,曹操陵寢之謎也終於畫上了句號。

總體來看,中國一直是一個流行厚葬的國家,帝王尤其如此,絕大多數皇帝在剛登基之初就開始著手修建陵寢,皇陵的規模通常都是很龐大的,非常顯眼。

不過有一個王朝的帝王一直堅持秘葬(注意是秘葬,不是簡葬),這個王朝就是元朝,元朝的帝王陵墓至今一個都沒發現,甚至連大體位置都不知道。

元代帝陵都是不封不樹的,即沒有封土堆,也沒有任何的地面建築,甚至連一塊記錄生平歌功頌德的石碑也沒有。傳說從成吉思汗開始,大蒙古國和元朝的歷代大汗或皇帝都被秘密地埋葬在蒙古高原的起輦谷。

當年成吉思汗在征討西夏時突然逝世,之後他的遺體被秘密運回蒙古高原下葬(對於成吉思汗的下葬地點,現在還有爭議,大多數學學者都認為葬在了蒙古高原)。

一路之上,蒙古人的送葬隊伍殺掉一切所遇之人,而在成吉思汗遺體下葬之後,蒙古人又殺掉了所有的工匠,以免墓葬細節和地址被洩露出去。

據明代《草木子》記載,待陵寢修建完畢後,蒙古軍“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此後,所有的元朝帝王都延續了秘葬的傳統,由於實在是太低調了,元朝15個帝王陵寢至今一個都沒找到。


千佛山車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隋朝之後,形成了唐宋元明清五個統一的王朝,而這五個王朝中,元朝統治時間最短,但是建立的疆域卻是最大,而更為稱奇的是在歷代帝王的陵墓中,元朝帝王的陵墓到現在還沒有一個被發現。

蒙古帝國著名的開創者成吉思汗,他南征北戰一生,網羅天下工匠為自己建造陵墓,但是他的墓地卻不為人知,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實際上是他的衣冠冢。

曾經外蒙古國為了找尋成吉思汗的陵墓,還與日本建立合作對,但是除了自己過年的地質資料被日本竊取一番之外,一無所獲。元朝不僅僅是成吉思汗的陵墓沒有被發現,他所有的帝王墓都沒有被發現。這於蒙古的傳統有關。

根據明代《草木子》一書中記載,元朝皇帝駕崩後有著專門的下葬儀式,用囉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並加髹漆,完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爾後,掘深溝一道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成吉思汗去世的時候也是採用這樣的方式。據說成吉思汗死後,兒子拖雷按照他的遺囑和生前的願望,用牛車馱著他的屍身,遴選2000多人的護葬隊伍,向著他生前選定的秘密地點出發。這一隊護送靈車的人馬,一路上只要見著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通通殺死。

成吉思汗的遺體到達目的地後,眾人將其葬入墓穴中,把墓坑填平,然後驅趕數百匹戰馬,在墓地上面反覆踩踏,直到墓坑的表面沒有任何異樣才作罷。最後種上草種子,然後命令人在此處駐守,等到草長起來。

期間拖雷又叫人找來一頭母駱駝,在它的面前宰殺了小駱駝,將小駱駝的羔血浸入地下。需要祭祀的時候,他們就牽上母駱駝,而母駱駝自己會找到墓地之處,併發出哀鳴聲。

等到駱駝老去,在茫茫大草原中,墓地就沒有人能發現了。這也是元朝帝王的墓穴到現在都麼有人能發現的原因。


帝國烽火


成吉思汗陵墓沒有被找到,至今仍是個謎。

成吉思汗臨死前曾經囑咐過隨從,他死後不要明著發喪,要遵守祖上留下來的風俗秘密下葬,而他們當時的風俗就是貴族埋葬的地方不能勾起墳頭,也就是說墳頭的地方是平的,之後人們還要牽過幾匹馬來將下葬的地方踏平,讓外人根本看不出來這裡埋過人。

不但如此,在墓葬被踏平之後,有人會牽來一頭母駱駝和一頭小駱駝,當著母親的面將小駱駝殺死,把血淋在墓地上,再派士兵把守,等第二年地上長出草來的時候,把守的士兵就可以搬走了,沒有人能夠看出來先人的屍骨站在了那裡。



如果人想要走尋前人墓葬的話只能看到茫茫草原,根本不能辨別墓葬在哪裡,後人要祭拜的話就會牽著母駱駝過來,它在哪裡停住並且悲鳴哪裡就是先人的墓地。當年用來守衛墓地的一千多名士兵和建造墓地的人全部被殺死了,目的就是為了不讓他的墓地的具體位置洩露出去,以免心懷不軌之人前來打擾他在地下的安眠。可是,當唯一能夠辨認陵墓的位置的母駱駝死後,從無人知道成吉思汗的陵墓所在地了。


盲客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皇帝曾統治嶺南也就是今廣東地區81年,他就是南越武帝趙佗。

趙佗生前先後熬走了高祖劉邦,惠帝劉盈,文帝劉恆和景帝劉啟四位西漢皇帝,直到漢武帝繼位四年後,趙佗才因病逝世。

都說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其實趙佗更厲害,他共活了103歲。

相傳趙佗去世後,出殯的那天曾有四支送葬隊伍分別從廣州城的四個門出發,因此,究竟哪一個是真的,而趙佗又被埋在了哪裡,無人知曉。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為了籌措軍費,曾派遣軍隊在整個嶺南地區尋找趙佗墓,但最終都沒有找到,不了了之。

因此,南越王趙佗墓究竟在哪裡,也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千古謎團。

1983年,人們在廣州市越秀區的象崗山上發現了一座西漢時期的南越王墓,當時人們滿懷期待,以為找到了南越王趙佗的墓地。

結果在後來的考古發現中,證實該墓葬為南越國第二任南越王即趙佗的孫子,南越文王趙昧的墓葬,趙佗的墓葬依然不知所蹤。

新中國成立後,廣東省考古隊的隊員們,一直都將發現趙佗墓作為第一目標,但是經過廣大考古工作者幾十年的苦苦尋找,依舊沒有發現趙佗墓的身影。
南越武王趙佗的墓葬究竟在何處,相信在它被發現的時候,一定會是震動中國考古界,史學界的一件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