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败不堪的千年佛教洞穴,暗藏一座皇陵,为何震惊整个考古界?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经历数十个朝代,每个朝代在历史的长河中,都留下众多历史遗迹。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造就诸多百家学派。如:道教、佛教等等。

在诸子百家学派中,其中佛教对中华历史文明产生重要影响


凋败不堪的千年佛教洞穴,暗藏一座皇陵,为何震惊整个考古界?

佛教

佛教源于起源于印度,西汉时期,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一传入中国即开始的佛典翻译事业,由于封建皇室对于佛教的的推崇与推广,因此佛教在我国广为流传,也给我们留下重要佛教圣地,如: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当然,也有一些开山建造的大佛,如:乐山大佛、洛阳龙门石窟、响堂山石窟。

提到响堂山石窟,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座佛教石窟,然而在考古界,响堂山石窟确实曾经震惊整个考古界,原因在于响堂山石窟作为一个佛教石窟,谁也没想到,其洞穴内隐藏者一座千年皇陵,而皇陵的隐藏地方,一直困扰考古界数年之久。

事件还要追述到1959年,周总理冒雨参观了响堂山石窟,并对第七窟内的飞天,伎乐等造像给予了高度赞赏,因此响堂山石窟有幸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堂山石窟,坐落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在当地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响堂山石窟内藏有皇陵宝藏传说,但是关于响堂山石窟,兴建于哪个朝代,埋葬哪个朝代的皇帝?这些当地人百姓对此一无所知。

当考古专家针对响堂山石窟碳元素检测,在查阅《资治通鉴》的记载核对后,确认响堂山石窟兴建于北齐时代,即公元550—577年。


凋败不堪的千年佛教洞穴,暗藏一座皇陵,为何震惊整个考古界?

响堂山石窟

对于响堂山石窟时间可以确定了,然而对于响堂山石窟暗藏皇陵的传说,却一直困扰着考学学家。

毕竟对于响堂山石窟内藏有皇陵传说由来已久,并且引发众多盗墓贼的光顾,其中较为著名的当属于民国时期大总统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盗掘响堂山石窟。

民国时期,袁克定由于手下养着一批人,开支巨大,当听到响堂山石窟暗藏皇陵说法,就组织人员,到此专门盗掘皇陵,但是最终结果是根本未找到传说中的皇陵,气急败坏的袁克定命令部下割断响堂山石窟佛像的头,作为文物给倒卖掉。

研究响堂山石窟考古人员,其中有一位当时考古人员对响堂山石窟藏有皇陵说法一直深信不疑,如果响堂山石窟没有藏有皇陵,那么历史上,为何有这么多的关于响堂山石窟盗掘记载。

这样一晃就是数年,偶然一天,这位考古人员再次深入响堂山石窟内,查看皇陵暗藏所在地,当他抬头以上,在三壁三龛佛殿窟上面,有几只鸽子可以自由进出,这引起考古人员的注意,随机从乡村中借来梯子,攀爬进去,当进去三壁三龛佛殿窟,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殿窟,其内竟洞中有洞,高宽大约都在一点七米,深度有五米左右,当考古人员匍匐进入后,发现其中真的藏有一座陵墓,只不过,陵墓棺材早已被盗掘。


凋败不堪的千年佛教洞穴,暗藏一座皇陵,为何震惊整个考古界?

响堂山石窟


事后根据残存的遗留文物,文物学者经过考察之后,发现这竟然真的是一座皇陵,原来这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皇陵所在地。

修建响堂山石窟齐文宣帝高洋,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当时北齐处于四处征战之地,公然为其父高洋建造皇陵,怕被盗掘,另外一方面,建造响堂山石窟,既可以防盗,又能让其父享受万家香火,这彰显出齐文宣帝高洋的孝道。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据考证,响堂山石窟内皇陵,在北齐灭亡没多久就已经遭到盗掘。而响堂山石窟也逐渐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