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農村會不會成為“香餑餑”?

八5後大叔叔


在這次防疫過程中,農村的一些優勢地方也體現出來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溫飽問題,比如說糧食、蔬菜,大部分人家都自家種了口糧,滿足一家人吃飯是沒什麼問題的,而且自家有菜地,青菜、蘿蔔、白菜等也是有不少,1-2畝地的蔬菜一家人吃1-2個月沒什麼問題,因此哪怕不買菜也不怕沒吃的。第二個是居住環境較為舒適,農村的人均居住面積明顯超過了城鎮,像南方農村很多人家住著3層樓房,而且各家建房不會那麼密集,相對比較分散,有利於疫情防控。第三個是農村的道路通行相對單一,很多山區農村進出村莊就一條路,只需要在一個地方設卡,基本上就可以實現對人員、車輛的管理,而且操作起來較為便捷。那麼疫情過後,農村是否會成為“香餑餑”?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農村的醫療條件依然相對薄弱,會使得部分人群依然選擇城鎮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村,基層的醫療條件還是比較薄弱的,一般情況是,村裡設有衛生所,有2-3個醫生在村裡,平時村民有個感冒什麼的,可以不用出村。在鎮上會有衛生院,普通的病基本上也可以解決,如果比較嚴重的,只能去縣城或者省城。從醫療水平來看,農村的醫療條件跟城鎮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如果是年紀上了60歲的,後期養老時,更會注意自身健康問題,自己出現什麼毛病時,能否得到及時的醫治,如果在城裡生活,醫療資源會更有優勢,這也使得部分人群優先會考慮在城鎮生活。

二、當地農村的經濟條件會影響著人們的選擇

對於大部分農村來說,醫療、教育、交通等方面是否到位,將直接關係著當地人們的選擇方向,如果這幾點當地有一定的優勢,本地村民往往很少會外出務工,就比如華西村、長江村。雖然說是村,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村級的定義,一般的縣城也是無法與當地比擬的。農村能否留住人才,不僅僅是居住環境的問題,更是與子女教育、醫療水平、交通狀況等問題息息相關,而這些基礎設施,又跟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的關係,畢竟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而且得有一定的產業支撐,這樣才能吸引外部資金和人才流入,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如果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較為一般,疫情過後,很多人依然會選擇背井離鄉,外出務工打拼。



三、有大資金流入的農村,會成為當地追捧的對象

隨著鄉村振興計劃不斷推進,部分地區新農村建設也很優勢,特別是鄉村旅遊的帶動下,湧現出了一批致富典範。就像我們縣城的一個村莊,原來屬於山區裡的貧困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自從前幾年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獨特的自然環境成了優勢,800—1000年的紅豆杉成了遊客打卡必經之處,當地外出務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創業。同時,由於是相關方面主推的項目,也吸引了不少外部資金流入,一些大的企業也參與開發建設,把一個小山村發展成了一個大的景區。實際上,近些年也有不少類似的村莊,當地的一些優勢地方挖掘出來了,再加上有其他資金持續投入,自然會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一旦形成規模後,還會形成良性循環。

四、城鄉均有房是大部分人追求的方向

現在很多農村人在城裡打拼,並且在城裡買了房,小孩讀書也安排到城裡了,但同時也會將農村的宅基地充分利用起來,新建樓房的不在少數,有的是留著自己將來住,有的則是有老人在家,如果是自己在縣城,老人在農村老家的,車程在1小時以內的,其家庭幸福指數往往比較高。自家的地塊可以種些糧食、蔬菜,逢年過節也可以與老人團聚,有個寒暑假什麼的,會讓小孩到農村住,一方面可以陪陪老人,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小孩走進大自然,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更有利於小孩的成長。“兩者兼得”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追求的方向,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需求會更為明顯。



總之,疫情是暫時的,相信風雨過後必然迎來彩虹,等這一艱難時刻過去了,該返程務工的還會繼續返程,堅守農村的依然會繼續堅守,一些細微的變化短時間不會表現出來。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農村的人居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人員流動性會達到一個平衡點,城鄉之間的差距也會逐步縮小,只有等農村的醫療、教育、交通等條件大幅度改善後,農村的發展會有更大的機會,目前堅守農村的人,需要做的是把耕地、宅基地守住,如果失去了這些,那麼後期想回來也不容易了。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疫情過後,農村會不會成為“香餑餑””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微塵微視界


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村人,但因為大年過後回縣城被封在了小區裡。說實話站在本人的角度來說疫情中農村和城市有著很大的區別。

農村有詩和遠方

在某種程度上農村的空間比較大,人員相對要比城市少很多。就拿我們老家來說,我家後面靠著河,出門就是麥田。在大家紛紛吐槽不能出門的時候,我們家的孩子可以在院子裡做遊戲,如果真的想出門戴上口罩可以去院子旁邊的小河邊走走。哪裡沒有公園的百花齊放,卻有著農村獨有的質樸氣息。河裡歡快奔跑的野鴨子,還有小河邊隨風擺動的蘆葦。

河邊的小道不是柏油路,水泥路,而是一腳深一腳淺的土路。走在這樣的泥土路上,孩子們能發現很多驚喜。高一聲低一聲的呼喊,還以為他們發現了什麼新大陸,原來發現了一簇野生的蘑菇,個個像撐著小傘,這要比書本上形容的形像多了。

農村人也很重視疫情

不遠處看到對面來了人,老媽說回家吧,這樣特殊的日子不能見人,我們要杜絕和陌生人碰面。所以掉頭往回走,不好!回頭路上也看到了人,索性路也不走了直接從麥地穿了過去。走在麥地裡也有驚喜,地裡的野菜已經到了採摘的時候,和孩子們玩著,笑著,打鬧著,一會已經拔了一盆野菜。


自給自足

對孩子們來說到處都是發現,小路旁邊的雜草長的老高了,妹妹像發現了寶一樣,拔了一大捆,說是回家做手工,和孩子們一起做小房子。在縣城的日子已經斷面粉了,一大早排在小區長長的隊裡準備出去購物。小超市都關門了,大超市也排著長長的隊,要登記檢查身體。一會老媽打來了電話問還有吃的嗎?家裡包了包子,蒸了野菜。看著超市裡排的長長的隊伍,真後悔從老家回來。

疫情期間大家發現了農村的美和自給自足的益處,但農村也有很多的弊端,孩子們的教育跟不上城市,這也是大多數家庭從農村走向縣城的原因。不管能不能成為香餑餑,疫情過後多帶孩子去鄉村走走,讓孩子發現最原始的生活,觸及泥土的芬芳,發現不用修飾的美。


小娃吹牛皮


只有特別有錢的人會在農村,買地蓋別墅,光是院子就發個百八十萬搞搞,一般人家誰來農村啊,我們這邊就有兩三家街上來的,院子裡的花,樹,加起來都值百萬了,裝修就不提了,太有錢了,那女人天天就麻將,有錢人啊,不是我們能嚮往的,太奢侈了。所以生活條件一般的城裡人是不會到農村的,蓋房子不是一筆小數目,物價和工費不便宜的。





小滔影視


大家好,我是V劉宇

疫情過後,農村會不會成為香餑餑,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改革開放至今,農村也發現的越來好,以前很多人一提到農村就是髒亂差,而且一大部分人都向往城市,但凡有的能力和賺的錢都遷往城市,現在的農村馬路邊也有了垃圾桶,而且定時也有垃圾轉運車清理垃圾,環境也美麗了,農村也裝上了太陽能路燈,晚上出行也不怕黑了。農村的馬路也修完加硬了,以前的泥濘小路也變成了現在既寬敞又平坦的水泥或柏油路面。可以說如今的農村,也不再是以前那個舊農村能同日而語的了。尤其現在很多農村人,都不再羨慕城裡人了。就拿這次的疫情來說,農村就更適合居住,到現在全國範圍內都在嚴防死守一件事,那就是阻擊疫情蔓延。不少農村地區也都開啟了封村封路的嚴管模式,不少成里人提車行李開車車就回農村了,在一夜之間農村成了“香餑餑”其次,在疫情當下,農村很多優勢都逐漸突顯。比如食物儲備、生活成本、空氣環境等等。在農村家家有土地,糧食都是自己種的,地裡還有各種自家種的瓜果蔬菜,不用上街買都完全沒問題。而在城裡可能有錢都買不到,生活成本自然也非常高。所以在疫情當下,農村也成了香餑餑。所以在這次全國疫情過後,現在就是很多有錢人,就想回農村蓋房子居住,越到以後,農村越來吃香,所以說農村永遠是我們的大後方,是我們的家鄉!





V劉宇


這話說的,疫情之前,農村它不香麼?它不皂麼?它不香皂麼?,自打這疫情發生以來,好多城裡的朋友都讓我幫忙在農村找塊地,說是等疫情一結束就來農村蓋個房子,等以後要是有什麼不開心,或者有什麼難的時候就來農村散心,我內心一直都是呵呵,我一個農村人還沒有宅基地,你們這是想啥呢。

在這次疫情中,多地都實行了封閉政策,人不準外出,一天兩天感覺是享受,但經歷過20多天的封閉之後,估計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感覺每天都是待在“高級牢房”裡,人家牢房還能出去放個風,而我們這連放個風都要冒著生命危險,估計現在很多人都一種想法,那就是疫情趕緊結束,我們要出獄。

那為什麼這次疫情中都喜歡農村呢?農村寬敞啊,跑個步、翻個跟頭它最起碼有地方啊,在農村你可以高聲歌唱,你也可以載歌載舞,沒人能攔著你,但如果在城裡,估計樓下樓上就要告你擾民了。其實農村主要還是人口少,感染率低,在城裡人口密度大,人一多感染風險就大,所以人們在此時此刻都是喜歡農村的。

其實農村經過這些年的不斷改造和發展,已經成為了真正的“香餑餑”,道路也寬了,一排排別墅也拔地而起了,生態環境和綠化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主要就是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其實按照生活條件來講的話現在農村和城裡的基本生活條件相差無幾了,所以農村現在真的是“香餑餑”了,歡迎大家來到農村。


一起種植


從小生活在農村,直到大學才離開了生我養我的故鄉,開始在外漂流,結婚後為生活依舊在外,呆了十年,依舊沒有根!這次疫情後不得已留在故鄉,每天吃完飯在故鄉的小路上,田野上溜達一圈,寧靜,與世無爭,走在鄉村路上,內心有一股深深的踏實感,等到退休後我會選擇回到故鄉,在這裡老去!





阿貝爾的淚


說真的這次這個肺炎我覺得城市更好一點,我孃家農村的現在家裡有老人孩子還有餵母乳的弟媳,現在不能出門買東西真的很不方便孩子的尿不溼奶粉的買不到,家裡種的菜都吃的差不多了也不讓出門買,城市裡面辦個通行證還能出門買東西啊!城市最起碼有菜市場和超市在老家真的是什麼都買不到著急啊!還是城市好一些


斷念151193402


這個問題十年前就存在了,我是青島的,我們膠東半島十多年前就是香餑餑了。想去農村都去不了,不讓往農村遷戶口,在農村買房也沒法過戶。只能眼饞 ,去不了!在農村有口糧地有宅基地,農村的菜自己吃的跟賣的都是兩個地裡的,我們吃不到他們吃的菜跟水果,有錢買不到[捂臉]


互相蛋傷害


疫情過後農村一定會真為香餑餑,這次疫情很明顯城市,農村都比如是鳥籠。那麼城裡的那個籠實在太小,每天待在家行坐不安腰痠背痛,買生活必須品多有不便,這是客觀存在的。而農村就不一樣了,這個籠子大了許多。至少還有一畝三分地可以轉悠,不秋吃穿也不會覺得那麼辛苦!


兵哥在汕頭


疫情期間,農村的優勢表現得淋漓盡致。好多網友都吐槽說:“要是在農村有一套宅基地該有多好?”,這是否意味著等疫情結束,農村就會成為“香餑餑”。

我的判斷是,農村依舊不會變得炙手可熱,它的熱度隨疫情結束會迅速消失。

為什麼?

1.農村的宅基地不可轉讓

現在,農村的宅基地還是一戶一宅的模式,法律明文規定不可買賣宅基地。所以就算城裡人為了以備不時之需想要在農村買房,政策也不允許。

初次之外,對於如此珍貴的東西,就算能出手農民也不會輕易出手。即便農民同意忙,但那高昂的價格也會使很多人望而止步。

所以,農村的宅基地即買不得又賣不得,那農村又怎能為人所開發,更加提不上會成為所謂的香餑餑。

2.農村的基礎設施差

不論農村如何好,但與城市提供的便利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農村是寬廣,但農村沒有體育設施,你想要鍛鍊只能進行簡單的徒步訓練。

農村同樣沒有良好的醫療資源和優秀的醫療骨幹,這不得不使你有啥大病,鄉村醫生很容易束手無策,耽誤最佳診療時間。

農村還沒有好的教育資源,在農村的話,孩子就無法參加興趣班。甚至所學到的東西都與城市的孩子有天壤之別。

因此,這些加在一起,沒有人願意捨棄城市的未來,而專門來到農村來怡情養性,這樣完全是對自己和別人的不負責任。

綜上所述,農村依舊沒有任何有效的途徑成為他人眼中的香餑餑。也正是如此,農村才能一如既往的保持它平和,親人,令人嚮往的特點。因此,比起農村成為所謂的香餑餑,我倒是更喜歡它有自由而有淳樸的味道,畢竟,這才是農村應有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