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枉凝眉》是什么意思?

shiyichuan2005


《枉凝眉》是贾宝玉第一次神游太虚幻境时听过的一首曲子。红楼梦曲共十四支,分别为红楼梦引子、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和收尾-飞鸟各投林。其中首支为引子、末支为收尾,中间十二支分别歌咏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人物,也可以说是对十二钗判词的详细补充说明。这首《枉凝眉》排在第三支。
第三支•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
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首曲子争议比较大,红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注主张。这里主要阐述三种观点参考。

01 《枉凝眉》普遍认可的说法

红学家们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是:此曲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来写宝黛的爱情悲剧。这支曲子也是央视87版《红楼梦》的主题曲,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所作。红楼梦曲也是他一生的经典作品代表作,并屡次被搬上各音乐会,影响广泛。
林黛玉是三生石畔灵河旁的一珠绛珠仙草,是仙界中的花草,“阆苑仙葩”在这里便有此意。绛珠仙草为报恩追随神瑛侍者到了凡间,化作林黛玉,以泪还情,注定一生与泪为伴,个性忧郁,不得正果。一开始她和贾宝玉就定了悲剧的基调,而且书中几次三番的不断提醒着这样的结局。
贾宝玉也是一个神话的主角,书中第一回。女娲炼石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实际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了一块。这块顽石被弃在了无稽崖青埂峰下,放置久了得了灵性,又听了僧道二人关人间的荣华富贵,动了凡心,一心要下凡。于是便化作一块美玉与凡胎一起降落人间。书中“美玉无瑕”被认为是指贾宝玉。

曲中的镜中月水中花是佛教常用语,到头来一场空。流不尽的泪珠儿便是预示了宝黛爱情以悲剧收场。

02 《枉凝眉》里唱出了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

书中写到木石姻缘是指宝黛爱情,还有金玉良缘是指宝玉和宝钗的爱情。宝玉和黛玉是真爱,但并不被世俗看好,宝玉和宝钗最终成了鸳鸯之好,但宝玉后来又出了嫁,缘分又嘎然而止。所以“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枉自嗟呀”,唱出了林黛玉的卑微,“一个空劳牵挂”,则是唱出了宝玉对宝钗的无情。林黛玉如那水中月,薛宝钗就是那镜中花。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

03 刘心武心中的《枉凝眉》

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的解读,也有不少争议,他对红学的研究可算得上是独僻蹊径了。这首《枉凝眉》,他作了全新的解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提出新解说,以活跃思路,打破红学多年的沉闷局面”

他根据太虚幻境里四位仙姑的命名,即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从而推敲出了这四位仙姑所对应的人物,分别是: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和妙玉。这四位女子同贾宝玉的关系都十分要好。在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单单引见了这四位仙姑给贾宝玉认识,其中肯定是有深意的。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有十一首,其中宝钗和黛玉是合二为一的,其次是贾元春等人。按照这个逻辑,红楼梦曲钗黛的曲子也应是合在一起的。但是红楼梦曲则是有十四首,去掉首尾,还有十二首。而这十二首又非是一一对应的,从第四支曲《恨无常》起写贾元春开始算,才能与判词的第二首一一对应上。这样分析,如果红楼梦曲中第二首是钗黛合一与判词相对应,那么第二首《枉凝眉》是写谁的爱情故事呢?
刘心武老师认为,《枉凝眉》是在写史湘云和妙玉,也就是四大仙姑中的另外两位。
他是这么解释的:“阆苑仙葩”中的“葩”是一种花,而林黛玉是一珠仙草并非花,而史湘云在书中有海棠花的象征,贾宝玉居住的怡红院里也有此花,曹雪芹在描写此花时用到了“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史湘云的丫鬟又名唤翠缕,所以曲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葩吐丹砂”的海棠花史湘云。
“美玉无瑕”也并非指的就是贾宝玉,而是妙玉。妙玉的判词和一幅画已泄露天机,一块美玉落到了污泥之中。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本身“无瑕美玉”也并不适合贾宝玉,他是红色瑕疵的玉,并非真正的“美玉无瑕”。红楼梦曲《世难容》中,已明确唱出了“无瑕白玉”,所以“美玉无瑕”便是妙玉了。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在续写的后四十回中,妙玉的结局是颇有争议的,对于他的“终陷淖泥中”,有人认为她身上的故事必定与贾宝玉有关。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认为,史湘云的大结局是和贾宝玉结为贫贱夫妻,在江南沦为乞丐。
所以,刘心武先生认为《枉凝眉》是在唱他们三人之间对岁月和人生的感慨。
以上为对《枉凝眉》的三种理解。

读书悟道


《枉凝眉》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一首词,出自小说《红楼梦》。词的内容是: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奇缘,今生偏又遇见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词中的“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词中的“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词中的水中月、镜中花预示一切都是虚幻的富贵。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切美好的愿望到头来都化作泡影。

这首词描述了宝、黛的爱情愿望,因贾府的衰败没落而破灭,写到林黛玉的泪尽而逝,写到贾宝玉黯然出走。这首词牌《枉凝眉》,反映世事难料,徒有悲愁,理想破灭。就像词中所说的“枉自嗟呀”,这一声叹,凝结多少愁怨,多少无奈。

作品赏析:《枉凝眉》是曹雪芹对林黛玉与贾宝玉悲欢爱情故事的传神写照。通读红楼梦,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与感情纠葛无关,与人情冷暖无关,只与贾家遭遇败落有关。突然飞来的横祸,使贾府遇到灭顶之灾,所谓树倒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贾宝玉落难受苦,让黛玉无法忍受,整天以泪洗面,又无能为力。宝玉被迫出走,让黛玉痛惜不已,日夜悲啼,最终伤心过度抑郁而死。将她心中的感情化为泪水,来回报这段难舍的情怀。

石头有被弃置的遗恨,仙草有被忽视之憾。一个美玉,一个仙葩,天作之合,到头来全是愁别与离恨。即所谓“春恨秋悲皆自惹”。

从《枉凝眉》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用词传神,意境深远。 《红楼梦》故事构思严谨,写作手法细腻,人物描写传神,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红楼梦》是关于宝玉和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是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预示。从富甲一方到家败人亡,反映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败。小说看不到对未来的希望,只是展现无限的失望,和对失去富贵的怀念。





都风呗online


其实该巨著有一个写作特点,就是在写某个事件或人时,或暗或明地先预示其后结果,然后才一步步叙述。

先说《红楼梦》这个书名,我逐字解释,先说“红”:表示颜色,红色表示喜事,一般指结婚;“楼”:指有钱人,过去一般只有有钱人才能居住楼(穷人家只住得起茅草房);梦:是虚幻的,醒来才知梦。这三个字结合起来的意思是:富贵人家的公子(贾宝玉),小姐(林黛玉)的婚喜事,是一场梦。

呼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是该书中主人公贾家红极之时,作者所用的词语,不久,贾家便遭遇横祸,妻离子散。

天尽头,何处是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也预示着林黛玉至死也要维护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良好形象。

书中,象这样的写例有很多,朋友们稍加注意就会知道。

至于《枉凝眉》是什么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吧!

正因为他们真正的爱情在世俗巨轮的碾压下,变得支离破碎,血泪斑斑。让人们遗憾、叹息、流泪、感同身受,因而流传千古。

愿世间少一些虚伪,多一些真实;少一些痛苦,多一些美好;少一些世俗,多一些理性。

最后,用一句诗来结束本次问答:天下无数有情事,世上满眼无奈人。我盼月老多作媒,爱情相互敬宾认。

以下图片由QQ浏览器提供


大才21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这是《红楼梦》开始的一首诗词,是古代曲赋中的一种,名叫(枉凝眉)。

我在二十多岁前读不懂《红楼梦》,连故事梗概都没有读懂,觉得满篇都是诗词歌赋,不知作者所云何事。三十多岁后,我重读《红楼梦》才弄清了该书的故事梗概和脉络,仅此而已,不敢奢谈其他更高层次的研究。

这首《红楼梦》中的(枉凝眉),描写的是林黛玉一生的际遇和她命运的结局。

《红楼梦》的神奇之处,是书中每个女主角的命运结局,作者在开篇便用每人一首诗词来作了概括和预示,在这种宏篇巨著中,这是堪称神奇的,古往今来只有曹雪芹先生一人能够做到。

所以读《红楼梦》,首先记住这十二首对应各人命运结局的诗词,读下去便觉得越读越轻松,越读越释然。每当读到一个人的命运结局时,再回想开篇每个人对应的诗词,让人拍案称奇。

《红楼梦》是一本残缺的书,曹雪芹先生只写了前八十回,便因贫病去世,无法完成全书。续书有多种版本,现在出版发行的是高鹗所续后四十回,人物命运的结局基夲符合原著本意,个别也有出入,依据便是曹雪芹先生开篇的这十二首诗词。

我读《红楼梦》,高鹗的后四十回只读过一次,觉得和原著差距甚大,特别是结局贾家又重获圣恩,家道中兴,续了个圆满的结局,实在是败笔。所以以后再读《红楼梦》,我便只读前八十回,根据自已的理解,去想像各个主角的命运结局,这是我们每个后人可以去冥思苦想一生的趣事。

《红楼梦》是一本残缺的书,别具一种残缺的完美。


八大山人99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是《红楼梦》第五回十四支曲中第三首。这个曲牌,应该是作者创造的。枉即枉然,也就是空。凝眉可理解为忧愁。直白地解释《枉凝眉》就是白白皱眉。命运无情,痛苦、叹息、忧愁全都没有用。这首曲子道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爱情理想的破灭。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把它作为主题曲。

从内容上看:一个阆苑仙葩指绛珠仙草转世的林黛玉。一个美玉无瑕指神瑛侍者转世的贾宝玉,须化是成空,化为乌有。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一个(黛玉)常因宝玉而流泪,一个(宝玉)常因黛玉而感叹。宝玉常慨叹月不常圆,花不常开。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景象,虚无飘渺,终是一场空。说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理想虽然美好,终如镜花水月一样不能成为现实。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正应绛珠还泪之说。黛玉终日啼哭,自秋至冬、自春到夏,她的病势迅速加重。她用全部泪水报答了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之恩,黛玉泪尽而亡,实现了眼泪还债的诺言。
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天造地设的一对,在那个罪恶的社会,在荣国府那个牢笼里,封建道德观念、婚姻观念就是天条,窒息了他们作为人的天性。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隔断了他们的情缘。


伴读红楼梦


《枉凝眉》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爱情悲剧的。

林黛玉尽管是贪官的女儿,可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可惜家中不幸,被外祖母收养。以林黛玉的聪明和敏感,她是不可能摆脱孤独感的。

幸运的是贾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她歪派给贾宝玉的“错误”,贾宝玉也承认。可是,越是这样,她越爱贾宝玉。两个人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刚刚和好,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两人的爱情加深一次。

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所以爱的这么深,最关键的一点是——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无奈他们生活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使得他们的爱情形成了一种畸形。两人谁也不敢表白,爱情始终被压抑着。

张生可以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可以在梦中同柳梦梅结成夫妻,黛玉和宝玉最终连这点幸运都没有。

多情善感的林黛玉,象一棵柔嫩的小草一样,在贵族之家,被封建道德观念这把“风刀霜剑”,活活的逼死了。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从发生到现在,二百多年过去了,至今还令人叹息、落泪、追悔、遗憾!


闫秀乐


枉凝眉 ,读音【wǎng níng méi】

是首曲子,这支曲子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预示林黛玉将因“心事终虚化”而泪尽夭亡。凝眉,即蹙颦、皱眉。林黛玉”眉尖若蹙“,宝玉赠字“颦儿”,故此曲名曰《枉凝眉》,即妄自蹙眉妄自愁的意思。


不是一叶孤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荒唐又辛酸世人同悲幻

《枉凝眉》应怎么解?咱也试着解一下,充个数。

这支曲也是对全书主要人物结局命运的最后总结,谁生存到了最后,贾宝玉史湘云白头携手,回过身看过往,不禁悲伤满怀……贾宝玉是神瑛和侍者(通灵宝玉)的合一……既然要总结,贾宝玉是人物核心的核心,作者要尽可能把与贾宝玉终身大事婚配之迷牵扯的四个奇女子囊括其中……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是指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妙玉合而为一,阴阳合体。主要是指贾宝玉。

一个是美玉无瑕

是指林黛玉贾宝玉玉妙玉合体。主要指妙玉。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要遇着他

是指史湘云和贾宝玉白首双星相遇。

下面几句总括贾宝玉和史湘云相遇后白头携手走过春夏秋冬的无奈与悲凉……以及贾宝玉对四位奇女子的深情回望。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林黛玉)

一个空劳牵挂(薛宝钗)

一个是水中月(妙 玉)

一个是镜中花(史湘云)

以下两句主要是贾宝玉在史湘云逝后,想起过往,不禁悲伤满怀……也是四位奇女子的深深回望。

想眼中能有多少珠泪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金风送爽,秋天又引发悲绪。枉凝眉,你再怎么愁苦悲伤,也是枉然啊!

《枉凝眉》这支曲,是作者又一次的咏叹调。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妙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和贾宝玉前前后后结缘的四位奇女子。

纵览全书,可以再一次体味《枉凝眉》的凄婉声韵,也可醉魄销魂。

一曲《枉凝眉》唱尽了作者和贾宝玉的心事,四位青春好作伴的少女泪尽,贾宝玉的泪水也不尽夺眶,贾宝玉又何尝不曾还泪……

《关山月.秦观怀古》

晴雯吴雯吴玉峰

勇补金衣似写书

香山诗证富家女

缀成红楼付人情

手撕宝物桃花扇

石呆子怕要心寒

魂归离恨口念慈

两根指甲穿万魂

注:晴雯 吴雯

桃花扇 桃花散

《关山月.秦观怀古》

梅村观复忆繁华

鹤舞白沙芍药花

鹿樵生唱长生殿

桃花扇底雪芹藏

斋坛柔碎蕊万朵

脂砚斋传墨流香

宝琴仙缘迷津点

沧海桑田落日圆

注:《红楼梦》一芹一脂

注:缘起祭明


三月乐雨


我在前面有一篇短文专门讨论了巜终身误》的归属。虽然这支曲提到了红楼四美黛钗湘妙,但她们都为宾,主是贾宝玉,因而结论是巜终身误》这支曲是咏叹贾宝玉的。由此又可知另外十一首与前面的十一首判词一一对应,《枉凝眉》对应的是黛玉和宝钗的判词。

“枉"在这里是取其引申义,是白白的意思;“凝眉"原指迷惑不解,因书中对黛玉有西施之比,而西施是因为心口疼才皱眉头的,所以这里的凝眉是指忧伤痛苦的意思。二玉相爱但未成眷属,二宝虽成眷属但有名无实,所以枉凝眉既指黛玉也指宝钗。

口说无凭,必须看曲中怎么表达的,也就是说曲中每个具体的词表示什么概念。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苑"这个词在封建帝王时代是不能随便用的,只有仙家和皇家能用。黛玉在假语层面是绛珠仙子,在真事层面是郡主,四美中只有她够格,所以阆苑仙葩指黛玉无疑。容易产生分歧的是美玉无瑕这个词组,因为宝钗名字中无玉,书中也没有明确将她比喻为美玉,所以人们宁可想到非金钗的贾宝玉,也不愿承认美玉是宝钗。其实书中的红玉、白玉、绿玉等概念都指的是某个群体,其外延不只一个,在栊翠庵吃茶的三个女性黛钗妙都属于绿玉群体,指的是她们至死仍是女儿身。形容宝钗的滴翠亭、丝垂翠缕、冷翠滴回廊、水荇牵风翠带长等都暗示宝钗是绿玉。至于无瑕,哪就是湘云说的“挑不出宝姐姐的毛病来"。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前一句大家都知道,指黛钗和宝玉的相遇,后一句的虚化对黛玉而言指有缘无分,对宝钗而言指有名无实。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前一句对应黛玉的“莫怨东风当自嗟",后一句是指宝钗婚后白白地惦记宝玉,但哪怕是举案齐眉宝玉也不领情,且不说刚结婚宝玉就愤而出家,就是回到家里时也和麝月睡在一起,致使“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这是什么意思呢?宝钗住梨香院(梨园),凤姐把黛玉比作戏子,都暗示黛钗具有演员的属性,这和通灵玉(贾宝玉)是剩余石(甄宝玉)的幻相一样,指这两个人物都经过了艺术加工,使用的是幻笔,与生活原型不能划等号。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在前八十回中,宝钗因宝玉只哭过一次,可是二宝结婚后,宝钗可是“流出一缸眼泪来"的,这一点不必解释,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一个守活寡的年轻女子的悲苦心情,脂批中的巜十独吟》就是有力的证明。

总而言之,《枉凝眉》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合吟,对应前面黛钗合一的判图和判词。


gaotzy


大部分人认为枉凝眉是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但是我觉得有很大的疑问,第一林黛玉的前身是一株草修成的女仙,说他是阆苑仙葩很勉强,第二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说他是美玉无瑕更是讲不通,第三说今生偏又遇着他也讲不通,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下凡是只此一次的,并没有前生也没有后世,所以单从这几句分析这首诗和贾宝玉林黛玉并不沾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