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法國在現代人的第一印象是浪漫, 譬如對巴黎鐵塔無限追求的狂熱粉絲遍及世界各個角落的奢侈品品牌,和無數人夢想著去擁抱的那一大片普羅旺斯薰衣草。


這可能就是小仲馬《茶花女》中的迷人的浪漫。


而法國的歷史變遷似乎有幾分荒誕,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又像拿破崙橫掃大陸稱霸法蘭西帝國,再到現代的黃馬甲運動。法國人民的心中的不安分,總會去想衝破當前的環境。


這種不安分太像加繆《局外人》中極致的荒誕。


小仲馬:又愛又恨的才是最迷人的浪漫

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人們評價小仲馬的一生,都免不了去和大仲馬相比,但小仲馬憑藉著一部《茶花女》在文學聲譽上大大超過大仲馬。


這樣的原因具體是否因為小仲馬容易被主流文壇接受更早一些,誰也無法判斷。而《茶花女》中那份迷人的浪漫無疑是影響著整個法國文壇。


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小仲馬確實是少見敘事和描寫都很動人的作家。


從他的寫作手法上看,小仲馬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法。以回憶,書信等形式把瑪格麗特的心酸經歷赤裸裸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讓讀者更貼切的感受到瑪格麗特心中的掙扎和不易。


而對於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是很容易將讀者代入到故事中的,而小仲馬的手法更加高超,讓這樣的體驗顯得尤為真實。


對倒敘、補敘等方法的運用,使讀者時刻被劇情緊緊的牽著,跟隨著小仲馬的感受而感受著。


代入感之深,以至於讓很多讀者想去看望一代風華女子瑪格麗特的灑滿鮮花的墳墓。


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就作品內容來講,讓一個在風月場所久經沙場的女人產生真摯的愛意,這樣在現代流行文學中司空見慣的內容卻在小仲馬的筆下有著別樣的驚豔。


女主身份的特殊,再配以男主人公自然流露的猜疑、世俗必然的阻礙,這種愛情就顯得尤為真實而浪漫。


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很多人們會對作品來源於生活嗤之以鼻,但是就像莫言《紅高粱》和《茶花女》等的作品,他們的取材都是生活中的那些點點滴滴。


而它所展現出來那種浪漫巧妙而又樸素的生活,將一些習以為常的東西突然有了不一樣引人注目的姿態。


這可以是一次驚心動魄的邂逅,可以是一段纏綿悱惻的戀愛,也可以只是一張戲劇的包廂票、一斤葡萄漬和一束鮮花。


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茶花女》的浪漫還在於對世俗觀念的不予苟同。


上個世紀的法國,傳統道德觀念深深的植入在大眾思想當中,對於風月場中的女子是罪惡深重的。


人們把她們這樣的群體異化於群體之外,是髒的,是不堪的,是被妖魔化的。


小仲馬並不這樣看,他筆下的瑪格麗特是有獨立思想,有血有肉,是有完整而純潔靈魂的。


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純潔的定義到底是對身體而言還是對什麼而言?


我想小仲馬會贊成上升到靈魂層面的。


《茶花女》的浪漫並非大肆渲染,而是娓娓道來的悲劇和錯綜複雜的社會背景,還有與傳統觀念的抗爭。

讓這樣的矛盾與感動,讓人們對當時法國的風花雪月又愛又恨。


又愛又恨才是那份最迷人的浪漫吧。


加繆:社會就是一種極致的荒誕


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認識加繆,是因為聽說過他那本幾乎每一家書店都要騰出位置單獨擺放《局外人》。


他本人將小說的主題濃縮為:“在我們 的社會里,任何在母親下葬時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險。”


在這種讀來讓人覺得十分荒誕的言語背後,卻深藏著一個讓人無法忽視的殘酷邏輯。


那就是任何一個敢於違反這個社會中最基本法則的人,都必定要受到來自整個社會 的懲罰。


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在整部作品裡,荒誕的描述比比皆是,比如在給母親送葬的情節。“那四個人走向棺材,把一條毯子蒙在上面。”門口,有一位太太,我不認識。“


這樣只機械地陳述出人的一系列破碎的、不完整的的動作,把動作背後的含義交給讀者去思考與想象。


不結合上下文沒人會知道這樣不知所措的動作描寫帶來的究竟是什麼意思。


但是反觀這裡背景是母親的葬禮,他的敘述應該是飽含感情的,然而他卻相反。


以一種將自己置於局外的冷漠敘述,消解了送葬本該給人的所有悲痛情緒。


這樣對感情的消解充斥著整部作品,讓一種荒誕的感覺圍繞著當時的社會。


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這可能也正如加繆自己所說的那樣,“荒誕感可以在隨便那條街的拐彎處打在隨便哪個人的臉上。”


為了能給讀者一種更清晰的荒誕的概念,便在一開始就以言語的形式去給人一種十分荒誕的感覺。


在加繆的看法裡,只有先給人一種荒誕的初步經驗,才能更好地理解荒誕的概念。


這樣的經驗既為荒誕感。


所以,在小說中,他始終以一種單調到枯燥的、毫無內在邏輯的敘述語言,甚至陌生的遣詞造句法將讀者拒之故事之外,不斷重複地提醒且迫使讀者產生閱讀上的距離感和隔膜感。


目的就是讓讀者感到自己也是局外人,這便是荒誕之始。


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這部作品的思想一直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因為加繆貫徹的荒誕,讓作品究竟為了表達什麼,成為了一個謎團。


對作品內容來看,大概就是兩個部分。


一、主人公對周圍的一切看似都無所謂的態度過著真實的生活。


二、周圍人因為他無意捲到命案後對他的批判和指責大多是主觀臆測,是意識形態的強行綁架。


包括在後來的法庭上,更多的是對他日常行為感興趣而不是案件本身。


這樣換句話來講,他的死刑不是因為他殺了人,是他過去無所謂的態度和其他人的格格不入,這導致他死刑的根本原因。


人們期待他做的是他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訴說自己的過失,自己的後悔,在神面前懺悔自己的罪狀。


可是他沒有,他之前無所謂的生活態度被拿出來當作證據分析,在所有人的眼裡。


一個心中無愛,冷漠無情,為了宣洩個人私慾而預謀殺人的兇手誕生了。


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莫索爾唯一一次不是自己局外人的時候,就在監獄中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那時候,想什麼、說什麼都不必受到他人的影響,連他自己也說


“我這幾個月來第一次清晰地聽見我自己說話的聲音。我辨識出來這是好久以來一直在我耳邊迴響的聲音。我這時才明白,在這段日子裡,我一直在自言自語。”


這樣彷彿給局外人下了一個定義,人們在和別人交談,相處的時候永遠是局外之人。


只有在這種無意識的自言自語中,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是真正的“我”。


其實,我們想想自己又何嘗不是自己的局外人。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要按照固定的人生軌跡行走。面對一個個所謂的人生的重要階段,但是真的有其他的選擇嗎?


每次做出選擇的時候又能真正不受到那些不必要因素的干擾嗎?這些選擇都是真正喜歡的嗎?


可能沒一個可以全部說是吧。


但是莫索爾似乎過成了這個樣子,所以他被法律審判的同時,在道德上無疑早已被定為有罪。


真實便是這部作品裡最大的荒誕。


這可能也是這部作品裡的現實意義。


小仲馬與加繆:迷人的浪漫與極致的荒誕


人們都說一個國家的文學可能反映一個國家百分之七十的樣子,

想中國早期知青年代的《蹉跎歲月》,英國的文藝復興的《哈姆雷特》等。


法國也有許許多多的文豪,但我不需要了解法國的千面,只需專注它的兩面。是它的紙醉金迷的浪漫,也是平淡迷離的荒誕。


法國屬於浪漫與荒誕。


不去大酒莊喝得不省人事,也不去薰衣草田裡四處漫步,卻只想在街頭無目的地遊蕩。


體會著小仲馬的浪漫,感受著加繆的荒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