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稱新冠病毒疫苗可能在18個月內完成,為什麼疫苗研發需要很長的時間?

曹貓魚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製劑。通過注射疫苗使得機體產生保護物質,進而阻止病原菌對身體的傷害。

通俗的講,疫苗有點類似於傳說中的“以毒攻毒”,(當然這種描述不太準確,但對於普通人來講,這個描述更直觀)。疫苗本身通常會帶有一定的“毒”性。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疫苗是以預防疾病為主的減毒活疫苗及滅活疫苗(死疫苗)。當然除此之外尚有治療性疫苗、抗毒素、載體疫苗等等。

比如眾所周知的乙肝疫苗為提純的乙肝表面抗原,是滅活疫苗(死疫苗)。疫苗在臨床應用中最起碼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毒性”低、副作用少、不良反應小。

2、可以有效的刺激機體對特定疾病產生足夠的抵抗能力。

當然在基礎上,最好也能同時擁有經濟、實用、能大量生產等特點。

現實生活中,任何一個新疫苗的問世都要經過科研實驗、動物實驗、人體實驗、疫苗生產等等一系列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會導致研究前功盡棄。比如動物實驗這個環節,就需要足夠長的觀察、檢測及論證等時間。

由於疫苗的主要受眾是健康人群和嬰幼兒,決定了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至關重要。因此疫苗的研究、生產、使用及使用後的人群反應等均有著嚴格的法規及體系。只有嚴格執行標準才能確保上市疫苗的質量。

接種疫苗較常見的副反應包括:

1、局部反應:

主要是輕度腫脹和疼痛;

2、全身反應:

發熱、腹瀉、皮疹、周身不適、嚴重時可能出現局部感染、血管神經性水腫、無菌性膿腫、極個別者可以出現過敏性休克等。

此外,諸如糖尿病、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肝炎慢性病等,以及患有免疫功能不全,免疫缺陷性疾病及雞蛋過敏者在接種疫苗前一定要詳細諮詢醫生。


婦產科醫生畢一鳴


就在前兩天,WHO表示新冠病毒疫苗還需要18個月才能研發成功,這無疑給很多人潑了一盆涼水。

18個月真的很長嗎?

研發新疫苗,不等同於開發一個新軟件,一兩個月、甚至一週就可以搞定,因為新疫苗要經過很多嚴格的步驟,以確保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穩定性,否則可能造成如長春長生疫苗事件的後果。

其實,隨著科研技術的進步,疫苗的研製時間已經大大縮短,18個月已經是很快的週期了。埃博拉病毒1976年被發現,過去幾十年了,疫苗才研究出來,而且現在每年仍還有人死於埃博拉。2003年的非典SARS,到現在都沒有疫苗出來。又比如艾滋病從發現到現在幾十年了也沒有疫苗出來。

疫苗研製流程如何?

研發疫苗,首先要對病毒進行培育,培育它——就要了解它的構造,從哪裡來,是否會變異,什麼樣的環境適合它生長,採用什麼的方式可以減毒或者滅活……任何一個步驟都是要經過數以萬計的試驗,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容易。

還沒有計算上:安全性檢查,動物實驗,臨床1、2、3期實驗,以及各種審批……林林總總算起來,18個月研發出來已經是計劃中非常快的速度了。

不過慶幸的是,2003年非典SARS疫苗的研發對此次疫苗的研製打下了較好基礎,因SARS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約80%的遺傳密碼是相同的。

病毒發生變異,疫苗還有用嗎?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有。

病毒的變異速度快,而新冠病毒又和流感病毒一樣,結構為單鏈RNA,更加容易發生變異。你或許已經聽說,曾經的流感特效藥達菲(奧司他韋)已經在很多流感變種上產生耐藥性了。

即使新冠病毒來年變異了,疫苗在人體內誘導的抗體多半也能起到交叉保護作用,緩解症狀,簡短病程。這也是流感疫苗儘管不能百分之百防護,但還是推薦年年打的緣故。而且最重要的,對付病毒,疫苗肯定是比藥物更好的防護手段:這相當於是在人體健康的時候就對免疫系統進行了預演,而不是在已經生病、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應激性地去應對。


一起聊基因


本週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可能還需要18個月的時間才能研發出來,這無疑又給我們帶來一些打擊,因為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家裡待不住了。

今年1月上旬,我國公開了這種病毒的全部RNA序列,從此世界各地都開始努力地開發疫苗。

在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上,疫苗的研製一般都需要2到5年的時間,但通過全球的努力,並從過去研發冠狀病毒疫苗中吸取經驗,研究人員才有可能在更短的時間內開發出疫苗。

那為什麼疫苗的研製需要這麼長時間呢?我們會面臨哪些挑戰呢?

需要分工合作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機構有能力或設施可以獨自開發疫苗,因為疫苗研製過程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病毒在宿主(人類)中的特徵和行為,因此必須建立一個生物模型。

接下來,我們必須證明疫苗是否安全,可以觸發人體免疫的正確部分,而不會造成損害。

然後,我們再使用生物模型開始疫苗臨床前的動物試驗,成功通過臨床前測試的疫苗才可以被有能力進行人體試驗的機構使用。

這些步驟在哪裡進行,由誰來進行,還有待確定,一般來說,在病毒爆發環境中測試這些疫苗是最理想的。

之後,如果發現一種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它還需要通過必要的監管批准。最後,疫苗在準備交付之前,還需要尋找一種成本和效益最高的疫苗生產方法。

疫苗開發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面臨挑戰,這些挑戰需要時間去解決。

還好以前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疫苗研製工作給我們打下了良好基礎,這將給這次疫苗研製提供許多幫助。

SARS是2002-03年傳播的冠狀病毒,科學家們利用雪貂建立了一個SARS的生物學模型,以確定病毒的原始宿主:蝙蝠。

SARS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共享了大約80-90%的遺傳密碼,所以這個疫苗的研製應該還是相對樂觀的。

我們知道RNA病毒的突變率非常高,那麼新型冠狀病毒(也是RNA病毒)也是極有可能繼續變異的,那麼研製出來的疫苗還有效嗎?

病毒發生變異

作為一種動物病毒,它在適應過程中可能已經發生了突變,就像是SARS病毒先是從蝙蝠到果子狸,然後從果子狸跳到人類(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是從蝙蝠到穿山甲再到人類)。

病毒最初沒法在人群中傳播,但經過在不同生物身上變異便可以持續在人群中傳播,隨著病毒繼續感染人類,它正在經歷一個穩定的過程,這也是突變過程的一部分。

由於各種原因,這種變異過程可能在世界不同地區都有所不同。其中就包括人口密度,因為人口密度影響被感染的人數以及病毒突變的機會,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正好是在春節前後,人口密度高度集中。

另外,先前接觸其它冠狀病毒將影響人群的感染易感性,這也可能導致出現不同的毒株,很像季節性流感。

所以這個疫苗的研製只能是一個長久過程,科學家們只能持續研究最新版本病毒,才能使疫苗有效發揮。

當然,病毒的變異也沒有想象中那麼恐怖,即使現有疫苗失效,我們也能很快找到新的疫苗,因為有“前車之鑑”。

最後

還有一個挑戰是如何從病毒中製造蛋白質來開發疫苗,因為這些蛋白質都是特別設計的,在使用時激發免疫反應,讓人的免疫系統預防未來的感染。

據信,最近在新型冠狀病毒蛋白及其結構和功能方面的有突破性進展,這將給疫苗研製提供許多幫助。

研製疫苗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我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有效疫苗。

純原創回答,如果有不足,歡迎指出,共同進步,另外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怪羅科普


需要先分離病毒,然後篩選種子毒株,篩到毒株後要選擇以哪種模式開發疫苗,一種是“滅活疫苗”、一種是“減毒活疫苗”。“如果是‘滅活疫苗’就比較簡單,用物理或化學的方式去滅活病毒,很快就可以拿到動物模型上去試驗;但‘減毒活疫苗’就很困難,同時耗時也非常長。

即便選擇“滅活疫苗”的開發方式,也並不意味著可以在短時間內成功研發出疫苗。

“拿到病毒後,經過培養,將大量的病毒拿去滅活,滅活後去接種動物,在動物模型上的測試就要做幾輪。且不能做一輪就簡單下結論說可以或不可以,幾輪的動物實驗就要做幾個月,做完之後還要做臨床安全性、有效性評價等。”


派加小船


回答這個問題,大家首先要知道疫苗是怎麼起作用的

疫苗是怎麼起作用的?

當某種病毒或者細菌首次侵入我們的機體時,我們的免疫細胞不認識它,不知道是敵是友,因此免疫系統沒有做出任何反應。當病毒開始在我們體內大量繁殖之後,我們的免疫系統這個時候才發現情況不對,趕緊啟動對它進行消滅。

由於病毒、細菌在體內已經複製了一定量,因此免疫系統對這種首次侵入人體的病原控制效果往往就會不理想。

(其實免疫系統對病毒的認識和我們對病毒的認識是一樣的,最初新冠發生的時候,大家不以為然,直到23號武漢封城,大家才發現不對勁了)

在消滅這種病原的同時,我們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細胞,叫做記憶T細胞,就會將這種病原生物的特徵記下來。當下一次這種病毒或細菌再次侵入人體之後,我們的記憶T細胞就會快速識別這種病毒或者細菌,迅速將它們殺死,往往就不會引起症狀。

(人體免疫系統中的記憶T細胞,它們能夠記住病毒和細菌的特徵,當它們再次侵入人體時,它們會第一時間發現並通知免疫系統對這些再次入侵者進行快速殺滅)


科學家用各種手段將某種病毒(細菌)的活性減低,或者是截取病毒(細菌)的某個最具特徵性的部分(這個部分具有該病毒的特點,但是不能致病),將它們製作成疫苗。再把疫苗打進人體體內,這些活性降低了的病毒(細菌)或者不能致病的病毒片段,不會引起人生病,但是卻可以激發我們的記憶T細胞記住這些病毒和細菌的特點,當下一次這些病毒或者細菌真的侵入人體的時候,記憶T細胞就能快速識別它們,並快速動員免疫系統將它們殺滅。這就是疫苗能夠幫助我們預防疾病的原理。


瞭解了上述知識之後,我們就容易理解為什麼生產疫苗需要如此長時間了

第一,科學家要選擇一個適當的病毒株或者片段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為什麼呢?因為既要選擇一個毒株,它的毒性不能太強,如果太強了會導致接受疫苗注射的人感染疾病,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同時,這個毒株的活性又不能太弱,否則到人體後根本無法引起免疫T細胞的注意,這樣的疫苗是沒有效果的。

因此,在選擇和培育合適的毒株上,需要做大量的實驗,耗費大量的時間。


第二,疫苗不但要有效,而且還要安全,副作用是必須要考慮和經過大量實驗才能驗證的。

這個疫苗注射之後,會不會引起新的問題,比如會不會導致接種者發高燒、腦炎、截癱、肝腎功能惡化?會不會影響兒童的發育?這些都必須要通過實驗驗證的,通常是要先在動物上做實驗,做完動物實驗,驗證安全之後,還要在臨床上找人來做實驗。

因此,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週期。


所以,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什麼疫苗的研發需要如此長時間了吧。


人體探索者


疫苗通常可以分為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基因重組疫苗、核酸疫苗等。

疫苗研發的大體流程和週期,包括兩個階段:

其一是疫苗前期研發過程,包括:獲得免疫原(獲得活病毒、分離相關亞單位、通過基因重組技術獲得重組蛋白或者合成相關的DNA(RNA)、免疫反應測試、動物保護測試、免疫原生產工藝(放大)優化、臨床前毒理研究等環節。

其二是疫苗研發及註冊過程,包括:臨床前研究、申報臨床、開展臨床試驗。所有這些環節都成功完成以後,才能實現疫苗的最終上市。

所以研發安全有效的疫苗過程需要時間!

要研製疫苗首先要對病原體進行分離,然後做免疫學方面的研究,找到其中可以引起保護性免疫的成分,以進行分析設計,研製出來疫苗後,還要做很多的實驗來確定該疫苗是否安全有效,之後再經過審批才能上市。每種病毒都有自己的特性,從目前來講,新型冠狀病毒會是相對較明確易懂的疫苗標靶,因為我國科研人員已經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並迅速測定、公佈了病毒基因組序列,這為疫苗的研發奠定了前期基礎!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正在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篩選、動物模型建立、疫苗研發等工作。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在研發疫苗,此前正是該中心全球首發第一株新型冠狀病毒毒株信息,為研製疫苗奠定了基礎。

  多家企業和機構也在發力。例如,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轉化醫學平臺與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動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研發,該項目已緊急完成立項備案。又如,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宣佈做出疫苗種子,或將與內地企業合作進行動物試驗。

全球也在積極參與疫苗研發。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在受訪時透露,研究人員已開始利用病毒基因組研發疫苗,他有理由相信三個月內可以進行人體測試。此外,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疫苗生產商Moderna公司和費城疫苗生產商Inovio公司均表示將在一個月內生產出足夠疫苗並開始動物試驗。

  在科研團隊聯動的同時,政府、企業、基金會等以各種方式助陣。

  比如經費保障。馬雲公益基金會捐贈1億元人民幣用於支持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提供500萬美元緊急贈款用於幫助中國相關合作夥伴加速在醫藥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工作。

  又如原料保障。有企業為正在加急研發疫苗的研發單位無償提供注射劑大豆等物料。

  再如技術保障。中科曙光聯合業界夥伴免費提供部分算力資源,阿里云為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AI算力,以加速新藥和疫苗研發。

相信18個月內研發出疫苗還是有可能的!





張文娟呼吸內科醫生


疫苗是防止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針對新冠狀病毒試驗疫苗,是通過嚴格篩選出無明顯毒性但能誘發人體產生抗病毒抗體的弱毒株或減毒株病毒。即疫苗候選株。這一過程在病毒實驗室完成只需要一至三個月。然後用動物實驗研究疫苗的毒副作用,篩選出毒副作用弱,誘導抗體能力強的疫苗病毒。這要叄個月至半年。最重要最費時間的是人體臨床試驗。壹類新藥壹期試驗人數約叄拾人,只看毒副作用。弍叄期必須擴大至幾百上千人,觀察治療效果。並更深入考察藥物其它副作用及與其它藥物相互作用。作為防禦性疫苗,是用於正常人防止病毒感染的。更必須做第肆期幾千人的試驗。肆期臨床做下來常規一般耍叄至伍年。臨床試驗的難處不僅要雙盲法測定排除安慰劑效應,更難的是選擇爭取大量志願者穩定地參加試驗。SARS疫苗一年多試製成功了,尚未擴大生產推廣應用,疫病己基本消失。乙肝疫苗國內多個單位攻關十多年,最後因效果不理想不能應用,轉而引進默克公司的技術投入應用,保證了每個新生兒接種。疫苗研製看似簡單,實際由於病毒的複雜性變異性,工藝生產設備都要求無菌化。臨床試驗週期很長,特殊傳染病毒即使有綠色通道可減少試驗例數。但必須保證質量和效果。


秦浚川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新病毒,我們對與這個病毒的認識很有侷限性,我們期待疫苗能夠快速的研發出來,能夠保護易感染人群即使疫苗沒有趕上本次疫情,對我們以後可能出現的這類疾病也具備了儲備。


肥胖的鸚鵡


十八個月都已是火箭速度了,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五年,不知道18個月後出疫苗幹嘛?以後這種從地下冒出來的病毒就不會再存在了,下次出來的完全是新的,跟前兩種都不同出來幹嘛?!


恢復新北京共識綠色引


肯定沒有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