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只是時間問題,疫情尚不嚴重的國家應當做有效準備

哈佛教授: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只是時間問題,疫情尚不嚴重的國家應當做有效準備

據統計,截至2月13日晚,新加坡共有5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而全球各國的確診病例也在不斷變化中。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動態研究中心主任、流行病學教授Marc Lipsitch接受了哈佛大學報(The Harvard Gazette)的採訪,他認為,病毒席捲全球只是時間問題,那些疫情尚不嚴重的國家,應當有效準備以應對洶洶來襲的病毒,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嚴重程度或與現代社會最嚴重的流感季等同。本文編譯了此次採訪的部分內容。

在尚未發現病例的國家中,病毒感染很可能已悄然存在

哈佛大學報:我們一週多前曾就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有過討論。當前最新的信息是怎樣的?

LIPSITCH:現在知道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速度甚至比之前更快了。我認為,現在病毒已經蔓延到更多國家了——即便是在擅長情況跟蹤的新加坡,也已發現若干未與確診病例接觸的感染病例——很明顯在尚未發現病例的國家中,病毒感染很可能已經悄然存在。這的確成了無法在一兩週內解決的全球性問題。

哈佛大學報:你之前指出,病例的顯著增加主要是由未被確診的現存感染病例導致,而不是新增感染病例。你現在還這樣認為嗎?

LIPSITCH:很明顯,造成病例增加的部分原因是出現了新的傳播,之前也是。很難把報告延時和新發感染傳播二者截然分開。但在過去幾天裡,相比我們之前所看到的指數式增長,中國新增病例的增長率似乎已經放緩。人們謹慎地希望這是因為控制措施起到作用,而並非是地方政府無力準確統計目前實際病例所導致。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因為中國國內很多地方控制措施相當嚴格。所以,現在的問題在於,這些控制措施是否切實有用?又或者說,我們是否真的看到了中國醫療系統能力飽和而無法檢測出更多的病例?

最需要關注的一點是,這個病毒在出現症狀之前就能傳播

哈佛大學報:現在是不是可以認為,這種病毒比之前預估的傳染力更強,或致死率更高?

LIPSITCH:目前可以確定,這種病毒具有高傳染性。關於“R0(基本傳染數)”——即由一個感染病例傳染導致的續發病例數量——專家們改進了對新冠病毒感染的R0評估,認為其略低於SARS病毒(R0約為3),但高於流感病毒(R0不超過2)。然而,這次的病毒可以在感染者出現症狀之前就進行傳播,這使得它比SARS更難防控。正因如此,單單隔離確診病例很難有效阻止病毒傳播。

哈佛大學報:在近期的資訊中,出現症狀之前就能傳播這個特點,是否最需要關注?

LIPSITCH:沒錯。我認為這是最需要關注的一點,但在公眾領域目前能看到的相關證據不多。我在未發表的研究中看到過些許線索,但經同行評審的證據還非常有限。從嚴重性上說,專家們預計此次病毒比季節性流感更嚴重,但相較於SARS會略好一些,季節性流感的感染死亡率為0.1%,SARS為8-9%。我曾和疫情預測研究團隊的同仁們共事過。他們的研究尚在初步階段,但目前仍以上述兩個數據為上下限。然而這是個很大的範圍,3%或4%的死亡率比0.4%可怕得多。

新冠病毒正在全球其他地區蓄勢待發

哈佛大學報:全球範圍的病例數量比中國少得多,這是否意味著防控措施發揮了作用?還是說,新冠病毒正在全球其他地區蓄勢待發(gathering steam)?

LIPSITCH:很遺憾地說,我認為後者可能性更大。我們就之前公開討論過的全球疫情數據,發佈了一篇預印本(preprint)文章(同時正努力征求同行評審),相關內容是基於一般正常出行量來預估病例數量。其中有幾點尤為值得注意。

其一,有些國家沒有及時、準確地發現病例,比如印度尼西亞,甚至可能包括柬埔寨。即使我們假設了不同國家之間存在差異,這也屬於能預判的不確定性之外。因此,我們傾向於認為,那些國家裡面仍有尚未被發現的病例。印尼表示他們在幾天前做過50例檢驗,但印尼與武漢往來的航班非常多,更不要說與中國其他地方的往來。因此,這50例檢驗並不足以確定其掌握了所有的病例。這是我個人非常關注的一個細節。

其二,我看到《華爾街日報》報道了新加坡目前有3個病例無法追溯到其他病例。新加坡與印尼恰恰相反,因為他們的實際病例數量已經超過了他們根據相關出行量的預測。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檢疫工作做得更好,儘管他們發現了無法追溯感染源的病例。這讓我想到,其他地方也可能有這種情況。當然,我們能用於估測的信息有限,但基於整體信息,我認為我們的判斷很可能是對的。

哈佛大學報:人們說疫苗至少還要等一年之久,你覺得當前疫情是不是最終要靠疫苗控制下來?

LIPSITCH: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設想。人們非常需要疫苗的研發,但我們要清楚的是,疫苗不一定是必然成功的。對於疫苗研發的努力數不勝數,然而不是每一種疾病都有疫苗可供依賴。(據報道,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於週四稱,疫苗能在十八個月內製備完成。)

哈佛大學報:那對於公眾而言,最需要知道的是什麼呢?

LIPSITCH:美國可能會經歷一段時期的廣泛傳播,我希望能避免其他地方所遭遇的那種混亂,只要我們繼續做好準備就可以了。但我覺得它會變成一種我們要應對的新型病毒。這並非因為美國政府沒控制好,而是因為它自身強大而難以控制。如果我們要應付它,需要每個人都去應付它。我覺得這是可能發生的情況。

新型冠狀病毒在天氣回暖時的確傳播更慢,但我不認為它是解決之道

哈佛大學報:從治療的角度看,似乎有許多輕微的病例,較少數嚴重的病例需要呼吸支持設備。現在醫院和醫療建設單位是不是要考慮擴容的問題?

LIPSITCH:某種程度上是的,這是可能的,但我不知道這個醫院容量擴張的彈性。我認為我們所要應對的,相當於一個非常糟糕的流感季,甚至可以說,是現代社會里,自從有了通風設施和為數眾多的呼吸醫療設備以來的,最糟糕的一個流感季。而且它或許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季節”,因為年度的流感季其實已經過了。

我被問到很多次的一個問題是,這場疫病會不會在天氣回暖的時候結束,如SARS。我不完全相信SARS結束可歸因於天氣回暖。我想,如果到五六月人們能控制好它的話,它便會結束。但有一些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在天氣回暖時的確傳播更慢,我們也在著手量化這些證據。所以我們有可能會得到天氣的幫忙,但我不認為它就是解決之道,因為熱帶國家新加坡也有此次病毒的傳播。

感染後康復的人們在一兩年裡鬆口氣,但此後又可能被感染

哈佛大學報:人如果感染新冠病毒並且康復了,會不會就此產生免疫力?

LIPSITCH: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但鑑於時間太短,我們還不知道答案。對其他冠狀病毒的研究表明,這種情況會有免疫產生,但因之得到的免疫力不會持續很久。對季節性冠狀病毒的免疫力大概會保留幾年,過了這時限後,你還是可能會再次感染。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這是否因為病毒在變異,或者說因為你的免疫功能沒有耐久度。鑑於這是一種新型病毒,我們不能肯定回答,但我們可以合理預測會有類似的免疫力,也就是一種非終身的、短期持續幾年的免疫力。

哈佛大學報:所以,沒有疫苗,感染後康復的人們可以在一兩年裡鬆口氣,但此後又可能被感染,對嗎?

LIPSITCH:是的,而且它有點像流感,不過一般說來,人們患流感的頻率是大約五六年一次。

哈佛教授: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只是时间问题,疫情尚不严重的国家应当做有效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