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还在单位上班是不是感到有点尴尬?

远见健康养老


我在体制内外混了20年,每天见识50多岁的同志,对此体会颇深。

说感到尴尬的,主要在于心理失衡。失衡的原因是参照系不对。在小地方,50多岁是大了一些。而到了中央,50岁人还是年轻人。

一、50多岁上班的同志都是什么人

1、体制内的50多岁人,一般都惹不起。

体制是铁饭碗,干好不容易,干坏也不容易。进一个人不容易,出一个人也不容易。这种背景下,50多岁人在体制内混了二三十年,早已经成精。

如果是领导,他们应该掌握实权,从科处级到省部级都有。拥有丰富管理经验,人生阅历丰富。你一张嘴,他就猜透你的心思,收拾你的办法无数。在他们面前,你是透明的。说谎话、耍小心眼死得快,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可能还活得长一些。

有些领导已经退居二线,不当实权领导,但是余威仍在,门生故旧仍在,关系人脉仍在,不在位置上反而放得更开,什么话都敢说,也是惹不起的角色。

如果不是领导,他们就是单位的“老板凳”,资历颇深,情况熟悉,上下活络。临近60岁退休,都是神仙级人物,不可能把他们辞退或赶走。单位对他们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要求尽量满足。只要不惹麻烦,表面上过得去,一般都不会严加管理。

新领导上任,如果不先来拜访这些老板凳,或让这些老同志感觉不爽,没有受到尊重,很有可能会出现磕磕碰碰。

他们是领导眼中的重点人物,是新同志眼里的前辈。他们扳着指头等退休,你不犯我,我不惹事。你要烦我,我必生事。

2、体制外的50多岁人,情况要复杂一些。

如果是创业者,多半已经功成名就。作为私企领导,年富力强,精力旺盛者再干二三十年都没有问题。“娃哈哈”老板宗庆后42岁才开始创业。澳门赌王何鸿桑96岁才退休。他们是单位的核心、事业的组织者,没有年轻时的家庭负担,反而更加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如果是技术人才,一般是单位大拿,拥有技术经验,创造产值,受人尊重。在单位内是技术领导,在外面是专家。进出红包,手拿餐票。

如果没有技术,没有文化,只能从事体力型、简单型、事务型工作,可代替性强,情况就惨一些。服务态度不好,找工作没有人要。态度好的,可以被派去守大门,打扫卫生,挣一份辛苦钱糊口,弥补退休工资的不足。

二、50多岁同志身上的历史烙印

1、经历复杂

50多岁人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恢复高考初期的弄潮儿,成长于改革开放春风遍地的重要时期。他们经历了计划和市场体制转换,感受着新时代的春风,大多也能接受网络信息技术,既吃过苦又会搞关系,对社会的认识十分深刻。

2、神通广大

如果他们已经在职场上打开局面,学历、能力和拼搏精神都是不差的。对他们讲道理,他们比你懂得还要多;对他们讲人际关系,他们比你能力还要强;对他们讲做事态度,他们认真起来,不知道比你高多少。

3、负担较重

50多岁人的子女大多20多岁,正值大学、婚恋、购房、养小孩,处于进入社会的重要磨合期。当前,房价高、物价高、创业环境困难,经济负担较重。因此他们珍惜岗位要求,珍惜社保缴纳,能挣一分钱是一分钱,对养老充满期待,对子女十分关爱。

——从感情入手,尊重老同志的功劳和业绩,语言和行为谦虚一些,让他们感到你态度的真诚,他们会珍惜和重视你。同时,适时帮助老同志解决家庭的具体问题,可以让老同志心甘情愿地成为铁杆支持力量。

老同志熟悉情况,他们的指点,往往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老同志的徒弟和门生众多,他出面说几句话,别人都要支持和配合;

老同志与上层的人脉千丝万缕,不是领导胜似领导,大领导往往给他们面子。

老同志除了学历和体力差一点外,在多数工作方面并不比人差。

三、50多岁人最应该做些什么

50多岁人有经验、有能力,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最常见的是不愿意学习新生事物,思想相对保守。

原单位有一位老同志,长期忙于后勤保障,不会电脑打字,只能手写。别人教他,他都退缩,说学不会。每次单位报送资料,他都是手写。他也感到不好意思,找别人帮忙录入,直接影响单位信息化建设,别人也懒得理会他。每次讨论工资调整,他涨得最慢。一说起他,总有人不屑一顾:“连电脑都不会用。”

思想保守直接导致行为保守,有的人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常有力不从心之感,适应性不强。

曾经有一位领导当众讲话,说他读大学的儿子与他争论。他说了一顿道理,儿子直接对他说:“我无语了。”他居然在台上得意洋洋地炫耀:“你看,我把我儿子都说得无语了,我还说不过你们吗?”

这位领导根本不懂网络新鲜词汇,把无知当能力,缺乏沟通和学习,而这种情况在50年代人中并不罕见。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50多岁的老同志,最应该做的还是学习。不仅学习人情世故,还要学习知识技术。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方法,养成新思维,形成新习惯。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保持与这个社会不断线,始终保持自身新鲜感和存在价值。

四、这个问题明显带有歧视味道

有些职业,是越老越吃香。比如医生,鹤发童颜的老医生,总给人一种临床经验丰富的感觉。你能说他们上班尴尬?

50多岁人,没到退休年龄,正常上下班,发挥余热,坚持到底,有什么尴尬的?

50多岁人,把经验转化为生产力,靠劳动创造产值,养活一家老小,有什么尴尬的?

50多岁人,已经过了知天命的阶段,干工作为了生存,又不是为了交朋友,家里屁事一堆,哪有那么多闲心管别人议论,有什么尴尬的?

不上班,你养我?

认可我的说法,就关注我,分享更多信息吧。


朴素文明


我是50岁以上的人,在一所中心小学任教。天天六点钟起床,步行到校。走到学校一般是七点二十分左右。遇到同事,学生打招呼,互相问好心里美滋滋的。

现在没有任班主任了,不是不想担任班主任,是改革创新的需要。县管校聘教师编制紧缩,另外中层干部增多,需要任两个班的语文课,我就担任了两个班的语文课,而且是一任就是两年。现在任两个六年级语文课,八十三名学生。一周十二节课,还有四个早读,两个午自习。感觉工作好充实。

我的同事有几个五十多岁。两个任一年级语文和班主任,两个任二年级数学或语文和班主任,还有一个任六年级的语文和班主任。他们都天天按时上下班,感到无比欣慰。

拿了工资就要干活是天经地义的。就是工资不高也要把工作做好。让自己满意,让领导满意,让家长们满意,让社会满意。对得起拿的那份养家糊口的工资。一点儿都不感到尴尬,相反感到无比自豪。


江南红竹


这种尴尬我遭遇过。当然如果你一直在一家单位干到50多岁,没什么好尴尬的。10年8月我从一家服务近20年的国企离职,期间一直在家闲着,投了不少简历都没有合适的职位,中意的公司和职位都是要求第一学历985、名企任职经历、年龄35以下,这3样硬指标我都不符合。13年春,我一合伙人打算进军餐饮业,当时环保抓得很严格,要求零污染零排放,恰好我们市商业中心有一家知名全国连锁餐饮企业从日本购得一套油烟净化设备,400多万,我就想去考察一下。去应聘了这家公司的设备主管,因为我本身也是机电工程专业。这家公司是台资,套用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每周二总经理都要召集各部门主管参加述职会。他年龄跟我差不多大,从他的言行举止都认为40岁的人还在满世界投简历找工作的人就是loser,整个会议室除了我跟总经理是70后,其他人全是80后,90后。所以每次开会我都浑身不自在。等我把那套设备弄明白,2个月后赶紧辞职了。总之,如果过了35岁,没有遇到中意的公司和岗位,最好还是自己创业,才有出路。


古楼老僧


劳动是光荣的事情,这很正常呀。

我以前公司的一个返聘的高级工程师,两鬓斑白,听说是40年代出生的,用CAD画图,比我们新毕业的大学生溜多啦,我们看他画图自叹不如,同事们都很钦佩他、尊敬他……


前几天,听到我媳妇闺蜜跟我媳妇聊天,她说我媳妇:你多享福,孩子爷爷还能工地干活,可以自己挣钱不用你操心,干活了身体也会好很多,还有就是干活能见世面,跟人聊天,人也活泛,精神头也好,他累了,孩子奶奶就花心思伺候他就行了,也没闲心跟你家里唠叨这些琐碎事儿,你也少了好多气……巴拉巴拉说个没完


虽然没有听太全,但是我听到的基本都是说我爸工地干活对家庭带来的好处。我爸62年的,现在每天乐呵呵的上班,他一辈子劳碌人,闲下来心慌,主要是自己挣钱了花钱不用看儿媳妇脸色,也不用呆家里跟孙女抢电视,关键是自己是不是给孙女买衣服,买吃的,儿媳妇很高兴,家庭也就很和睦了。


所以,(1)劳动最光荣,这是肯定的。不偷不抢,而且法律还规定60退休呢。

(2)正常上班劳动,适度体力,可以活动筋骨,有助于身体健康。

(3)保证自己生存,不仰仗儿女,心情舒畅。

(4)一定程度上给儿女减轻了负担,有助于儿女的小家庭和睦,促进大家庭和睦。

(5)上班工作,保持自己头脑清晰,持续了解新事物,比如支付宝/微信等。

(6)有闲钱给孙子孙女买东西,进一步加深祖孙亲情,促进家庭亲情文化的延续。


寒星追梦


怎么会呢?

50多岁还在单位上班,说明这人在单位被看得起,有经验有资历有人品,所以单位愿意用这样的老员工。

现在的退休年龄,女性员工是50岁,干部是55岁。当年我妈妈从学校退休前,因为是副校长,应该55岁退休,又因为是高中一级教师,最后到60岁才退休。我妈妈在退休前,认真工作,她原来是政治老师,后来历史、地理都代过课,学生们都特别愿意上我妈妈的课。我妈那几年的成就感,丝毫不弱于当副校长时。


我以前工作的公司,也返聘了两位老师傅帮我们去不同工厂验货,因为她们经验老到、态度认真,与工厂的厂长都熟,沟通顺畅。她们充分保障了我们出货的品质。我们公司从领导到同事,见到两位师傅都特别亲切和尊重。

50多岁还在单位上班,一般已不在重要岗位,所以要做好自我定位。

因为不在重要岗位,特别是以前做过领导的,现在退居二线,那就要自我定位好,不要再去管那么多的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新领导已经就位,帮助新领导树立权威,才是该做的。能以专业技能为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是发光发热了。就如上面我讲到的我妈妈,和我同事过的两位老师傅。这样,也会避免一些定位不当引起的尴尬。

更应关注的是“为什么会感到尴尬”?

50多岁还在上班,在我看来劳动人永远是年轻,劳动最光荣。当然每人看法各有不同。

题主感到会有尴尬,可以分析下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感觉,是价值感不足吗?那如何塑造新的价值?又或者怎样可以接纳现状?因为我们每人都要经过这个职场阶段。



如果以上回答有点启发,欢迎点赞+关注我。我是职业咨询师原小青,一起成长,更好地长成自己。


青青生涯原小青


我刚满50岁,干水电工,有些工作适合年轻人做,像技术工种,却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像公司维修,100个故障,一般人能处理95件,那是普通工人,如果轻松应对100个故障,那才是大师,而我在公司1千多人生产,生活和办公,基本没什么事,我就是负责95件普通故障之外那5个故障的大师,维修没个几十年的经验,有个突发事件,根本不能轻松应对,对公司影响很大的,所以公司也很尊重我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尴尬的。



狼行千里食肉


五十多岁怎么了,我依然上班虽然上级的指示精神是党员干部带头,我既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更不是行政单位也不是事业单位的职工,可我有一颗对党的忠诚之心,在领导的安排之下依然坚守在抗疫卡点。我义不容辞,因为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应该做到退伍不褪色,国家有难有召必回。作为一名普通百姓也是应该做的。虽然身体有病,我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尽点微薄之力是我的心愿。




难得糊涂其实不糊涂


不明白五十多岁在单位上班为什么会尴尬。我自已的职业巅峰就出现在五十多的时候。储橙的创史人储世建,七十岁开始再次创业还取得成功,九十岁的那年还组建了新公司。个人觉得,在单位比较尴尬主要是那些不称职的人,被放在一个岗位上,这个岗位要求有相应的能力,别人也认为你有这样的能力,而你自已却频频地表现出无知和无能,即便你很年青,只要你还有点自尊自爱,那也一定会感到尴尬的。


陈燎原776


我今年已经56岁了。根据具体情况来看,没有什么尴尬不尴尬的事,自己在岗位上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以,人过50岁,该上班还是要上班。没有什么尴尬不尴尬的事。老老实实上班,把该干的事儿做好,拿了别人的工资就的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夜话餐饮创业


我是70岁才不上班了,50岁是正能干的时候,有什么尴尬的。但是有一条,人要必须不断的学习提高,因为知识落后跟不上了让人烦,那是你自己的事,活该倒霉。我在国企、私企都干过,在私企干活心要顺一些,只有质量和进度两个要求,没有其他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