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特点是什么?二者关系怎样?

lyn60239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为了有效的管理庞大的王国。创立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诸侯来帮助自己管理国家。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特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功臣,姬姓贵族,前朝贵族。封他们为诸侯国。诸侯必须听从天子的指令,定期要向天子缴纳贡品。在平时镇守边疆。天子如果要打仗,必须跟随。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里有经济,军事,政治上的独立。诸侯中姬姓贵族最多,一共七十一个诸侯国,姬姓贵族有五十三个。先代贵族后裔的封地不多,大多数也是起安抚作用的。比如商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宋国,封地是很小的。

特点:神权和君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进行权利的分封。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除嫡长子之外的是小宗。周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皇位,其余兄弟分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诸侯的位置,其余兄弟分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其位子。其余兄弟为士。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密的等级关系。

特点: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宗族制度。

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了贵族以及君主的权利。


松垮大卡司


分封制:西周天子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被分封制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r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r

宗法制;由嫡长子承位,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周天子的嫡长子继位,其余兄弟封为诸侯王,诸侯王的嫡长子承位,其余兄弟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承位,其余兄弟封为士.以此类推。特点: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使“家”“国”结合.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r

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与稳步实施。


静看水


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

分封制的特点:

1、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2、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

3、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宗法制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家庭内部区分亲疏关系的制度,源于父系氏族家长制,由周代形成一套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属于同一原始血缘的后代被分为大宗和小宗两支系,大宗就是始祖之下的嫡长子及嫡长子系,嫡长子又称宗子,在同一代中,其余的诸子又称庶子,在小宗中也有大宗小宗之分.

宗法制主要用于区分嫡庶、亲疏关系,目的是在家族内部确立地位、财产的继承权,大宗在家族内部因有财产的继承权,所以受到庶宗的敬奉,即所谓的“尊祖敬宗”,进入封建社会后,虽然早期宗法制已崩溃,但嫡长子继承制仍沿袭,王权的传世也因此长期进行。

宗法制的特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础,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2、血缘纽带与政治相结合(国与家)。

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森严的社会等级。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山海经之悦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周王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推行的两个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政治制度。

西周建立之初,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对内,面对刚刚覆灭的商朝留下的一些残余势力还未清剿待尽;还要归化前朝的大臣、子民,对外,少数民族依旧威胁着边疆地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政治基础还相对薄落。从这里来看,可以借鉴西汉的无为之治,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历几代皇帝的休养生息,创造了文景之治,同时也牢牢建立起了稳固的政治基础。而西周,也是面临着同样的处境,而西周还是为部落形式为主,都是分散开来的,道路交通条件差,对长距离行军有很大影响。所以西周的分封制便应时而出了。内容是把王幾以外的领土分封给一些王公大臣和诸侯功臣,让他们在所分封的领域,建立自己的军队管理,并且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力。那这时又有一个新的问题诞生了,人早晚会一命呜呼,那么爵位空出来了,由谁来继承呢?这时候,宗法制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西周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点,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并且这个制度一直延续下去,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时期的朝代。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自己的第一个妻子(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他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将取代其父亲的爵位;然后,其余的儿子,将又被分封在其余地方,并且他们的爵位会低一级,就是说,如果这是一个诸侯,则除嫡长子继承这个爵位外,其余儿子就获得伯的爵位。(关于嫡长子继承制,有时候也会被兄终弟继取代,这一点可以参考北宋宋太祖赵匡胤。)以上可以说明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体现;分封制是表,宗法制则是里。

总而言之,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被猪亲咯一口


以社会发展历程论,西周的分封制在宗法制的运行下达到了顶峰。在此之前,分封制也存在,可惜没有流传下来,不过可以略窥微末。

首先,在分封制之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是部落,因此可以称之为部落制度时期。部落制度的后期,慢慢有了分封制,为何?因为有了战争,这时候应该处在神农末期,炎黄之争即是代表。一个部落灭了另外一个部落,如果要将其纳入自己的管理,就得派人过去,这就是分封制的产生,而派过去的这个人不能是别人,必须是自己信得过的。从部落时期过度到分封时期,中间就是五帝时代的部落联盟。

分封制完全代替了部落制之后,就看谁的势力大了。所以,我们看着夏商周三代是上下相承的,其实不是,他们是并行的。仔细读历史就知道,夏商周一样都是起源于五帝时代,结束于战国时代。因为春秋战国是分封制的灭亡。郡县制的诞生到成熟。

所以,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从上面一路下来的,并不是独创。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西周以前不清楚):

天子分封诸侯,凡五等:公、侯、伯、子、男。

诸侯分封卿,凡五等:上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

士大夫不能分封,因为士大夫有家,家人再分立,那就是分家了。家以下就是具体到某个人。

所以孔子的修身是个人修养,齐家是士大夫的责任,治国是诸侯的责任,平天下是天子的责任。平天下不是征服天下,是让天下太平,这是天子的责任。

宗法制就是周礼的主要内容,就是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能乱。君有君的责任,臣有臣的职责,父有父的责任,子有子的职责。

在关系上,宗法制是在分封制的运行下产生的,它又是为分封制服务的,为了让分封制更好的运行,所以产生了宗法制。


丰子的历史札记


分封制的内容:

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在封地享有天子赋予他们的权力。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有的朝代,如西周,的诸侯,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宗法制的内容:

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为纽带分配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 有大宗和小宗之分.

分封制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的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统治的工具. 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有人说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分封制依存于宗法制,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这也就是为什么后面朝代中实行郡县制或者行省制度,没有分封制的时候,宗法制依然坚挺的存在着,即便是到了现代,宗法制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



畅游历史的鱼


西周的分封制,是裂土分邦,将某些土地分配给天子的某些直系亲属。这是管理国家的一种形式,解决的是天子与诸侯在责、权、利方面的关系。

宗法制是用法律的形式,将这种行政方式的运行权和继承权作出具体的规定并固化。

这种政治的特点是将天下私产化,家国一体,天子的国事,也是天子的家事。


冯国华的发言


一: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

1.宗法制

宗法制可以说是西周政治、经济、生活最重要的一条主线,通过周王世系和婚姻关系扩展传递,将嫡长子继承作为具体的载体形式,形成了西周独特的政治结构。

2.分封制

分封同样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西周基础政治制度,通过将宗子分封到土地之上,西周实现了更大规模的领土控制。

二:两者的内容

1.分封制

君主将土地和人民作为赏赐给功臣、贵族的后代或者宗室的一种手段,然后在各个地区组成诸侯国或者藩地,那么这些诸侯或者藩王在当地就享有了一定的统治权力。

当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依旧要保证他们随时听候君王的命令,并且要将赋税和产物上交给君王,在君王有需求的时候还要协同君王作战等等,这就是分封制的内容。

同时分封制的内容还显示出这是一种以子嗣为传承方式的分封制度,虽然在分封制的内容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每个诸侯或者藩王都可以将这种地位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若是没有特殊情况诸侯或者藩王的地位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影响要从两方面看,其中积极影响有两点:第一、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第二、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2.宗法制的内容: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关系。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诸侯对天子为小宗。

三:最后他们两者的关系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