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波答疑三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呈“假阴性”问题


为何没检测出新冠病毒?

日前,有报道称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确诊前,三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是什么情况造成这种“假阴性”?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免疫学系常务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黄波称有四种可能:

1.咽拭子所取口鼻腔分泌物或痰液只是针对某个特定时间点,某个特定部位,恰好这个时间点这个部位 没有携带病毒,咽拭子即检测不到。

2.咽拭子包含病毒,但病毒量却太少,达不到核酸检测的灵敏度。

3.携带病毒量足够,但由于检测人员操作不规范或有误,出现假阴性。

4.携带病毒量足够,操作无误,但检测试剂盒质量不达标,造成假阴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何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不一

黄波表示,本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已显示出极强的人传染人的传播能力,但其中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人数量并不多,大部分被感染的人群并不出现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能够自然恢复。尽管如此,迄今为止,也有不少患者被病毒夺走了生命以及更多的重症患者还在医院接受抢救。那么,为什么相同的病毒感染,却导致被感染的不同个体出现如此巨大差异的病毒感染症状?答案在于每个人体内免疫系统功能有强有弱。

对于青少年和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肺部上皮细胞状态较为良好,对病毒入侵的天然反应迅捷有效(主要指产生干扰素的时间和量),并且他们的免疫细胞功能完整、良好,因而即便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也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

但是老年人的情况则不然,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功能开始退化,在应对病毒时肺部上皮产生干扰素的时间可能会慢半拍,产生的量减少,而免疫细胞释放干扰素以及吞噬病毒的能力均有所下降,导致整体抗病毒能力下降,容易被病毒感染。特别是老年人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时,其免疫系统功能更是薄弱,抵御病毒的能力更差,更容易被病毒感染。

导致年轻人被感染上的原由?

既然如此,那么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什么也有不少年轻人表现出明显症状?这可能与他们接触到病毒当时的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不管年轻人免疫系统功能有多么好,不良生活方式,如不规律作息、通宵玩手机、吸烟饮酒,以及旅途疲劳等都可导致免疫功能临时紊乱,从而给病毒有可乘之机。

年轻人被感染的另外一个可能原因,在于入侵的病毒量。虽然人体免疫系统有强大的抗病毒能力,但并不是无所不能。当有病毒短时间内大量入侵机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可能没有能力将全部的病毒控制住,从而导致年轻人被感染并出现症状。

何谓“白肺样”与“细胞因子风暴”?

既然机体免疫系统在努力控制着病毒感染,为什么还是有病人因为感染进入危重状态,甚至丧失生命?免疫在其中仍然是关键因素。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死亡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并且合并有基础性疾病,正是由于这些患者抗病毒的免疫力低下,从鼻腔、咽喉部到气管和支气管等诸多环节未能将病毒有效阻击,使得病毒侵犯肺泡,导致共用的肺泡-血管壁膜受损,血管里的血液进入到肺泡。通过肺泡之间的间隙和重力作用,肺泡液体首先聚集在肺的底部,CT拍片呈现毛玻璃样的影像图,如果渗出的液体量更多时,影像学检查双肺呈 “白肺样”改变。

此时肺泡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功能发生障碍,病人病情危重,乃至丧失生命。那么,作为气体交换的关键,肺泡与血管壁所共用的膜,病毒入侵时又是如何受损的?病毒感染肺泡上皮细胞会损害此共用的膜,但这可能还不是主要原因。病毒感染肺泡,导致大量免疫细胞被募集到肺泡部位,受病毒刺激,释放出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医学上称之为细胞因子风暴),这些炎性因子作用于肺泡-血管膜,破坏其完整性,大大增加其通透性,使得大量血液进入到肺泡,导致缺氧,引发危重病情。

如何改善免疫功能?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疾病包括病毒斗争的历史,远的例如天花病毒,近的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我们人类都最终战胜了这些极其可怕的病毒。在此过程中,人类的免疫系统也在不断进化,变得越来越强大。就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而言,大多数个体接触到病毒后,并无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症状,有的出现发热胸闷等症状,经一段时间后自行好转;但是对于免疫功能不强或者低下者,病毒感染却是一场严峻考验。

对于这些人群,如何改善他们的免疫功能?除了规律作息,当前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增强天然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枸杞、灵芝粉、黑木耳等。这些食材富含植物的多糖(香菇多糖、枸杞多糖、灵芝多糖等),能够刺激天然免疫细胞表面、称为Toll样受体的分子,使得这些免疫细胞处于一种预刺激状态,加强了对病毒入侵的监视。


(中国科普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