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抓讀者眼球的“毒藥”是啥

我又讀了《俠客行》《碧血劍》和《倚天屠龍記》。我發現金庸的小說靠懸念取勝,如果再加進外國小說推理,那絕對穿越古今中外,得個諾貝爾獎什麼的不成問題。

就在我讀到《倚天屠龍記》第三冊時,我大腦忽然靈光閃爍,金庸小說的魅力在於懸念加懸念,但是他的懸念,完全建立在巧合之上。

換句話說,巧合才是金庸小說的支撐點,金庸靠巧合,製造了一個又一個懸念。

高中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得知,事物都是發展的,都是相互聯繫。尤其聯繫的觀點,被金庸先生靈活運用到人物上,只要是他一部小說裡的筆下人物,哪怕隔了千山萬水,今天不相關,可能明天有干係,沒準後天就聯繫到一起。

他的每個人物的每個活動,就是在為下個人物的活動製造懸念,但凡能掛上點邊,金庸肯定完全不遺餘力地讓他們發生聯繫,懸念就是他們的紐帶。

因而讀金庸的書讀多了,容易產生亞黑暗心理,胡亂聯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甚至金庸沒製造出懸念,讀者已經走到他前面,替他懸念人物。

如果就金庸的手法創作,必須敢於在人與人間製造懸念,就是要敢於讓人與人發生太多太多的巧合。

如此說來,金庸巧合中的懸念,是他抓住讀者眼球的“毒藥”。他顧及了情節的發展需要,設計了一個個合理的巧合,使人與人在巧合中,發生情感、肉體、武功、智慧大碰撞大較量,這是金庸先生的看家本領。

我與許多讀者一樣,能看出來,能悟出來,貌似挺簡單,但是要學會學懂並運用到自身創作中,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的事。

我能從正面理解金庸先生的巧合,也不排除對金庸先生巧合的疑問。他的一些巧合太巧合了,一些巧合頗具空想主義色彩,他為巧合而巧合,缺乏必需的關聯,顯得太離譜。

我在想,自己能悟出金庸小說的絕招,一定要活學活用,也算沒有白讀金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