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摩擦的感觉是不是在触球之后“抖”一下,旋转球拍去包裹球?

橙子乒乓球


哈哈😄!乒乓球的最大魅力就在其旋转!

向上转,向下转,向左转,向右转;还乱七八糟的转,让人摸不清头脑的转,总之千奇百怪的转!

这些让人不知所措的转,均来源于:摩擦!

没错,乒乓球的旋转一定来自于球拍对球的摩擦。

而乒乓球的反胶,最有效和最大化地产生了摩擦,从而让乒乓球演变出了令人眩目且应接不暇的旋转。

那么这位球友问了:乒乓球摩擦的感觉是触球时抖一下,还是包球的动作?

是,但不全是。

简单的讲,对乒乓球的摩擦有轻摩擦和重摩擦。

所谓轻摩擦可以包括:快点,快带,快撕,快搓,慢搓,小上旋,轻拉以及各种侧切。还有在当今非常盛行的反手拧拉。

这些动作都可以造成乒乓球的旋转。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触球时"抖一下"。至于怎么"抖”?本文就不详述了。

重摩擦:包括各种弧圈球。高吊,前冲,侧拐,暴冲。

这种重摩擦的技术动作,会造成乒乓球的强烈旋转。

而造成强烈旋转的动因,可不仅仅是抖一下,或把球包住那么简单。

自然包住球是必须的。但还不够。还必须让球尽可能"长时间“的留在球拍之上。最后还要集全身之力将球送出。

那么这种重摩擦是个什么感觉呢?

最形象的感觉莫过于掷铁饼了。

实际上掷铁饼的一个"掷"字並不形象,应该是"抡甩"。

当铁饼被抡甩之力掷出时,首先可以看到铁饼飞行时的一道优美的抛物线,同时通过慢镜头还能看到铁饼在飞速的旋转。

此时铁饼的旋转正与弧圈球的旋转如出一辙。

当你用尽蛮荒之力将铁饼掷出之时,也就对乒乓球的侧拐弧圈有了切肤之恋!

总之乒乓球摩擦的感觉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

即:正确的握拍手型和正确的手感。






江城老水775


乒乓球摩擦的感觉并不是能三言两语说的清楚的,也并不是说在触球之后“抖”一下,旋转球拍包裹球,这种说法太抽象了,而且也并不是这样。

首先要知道乒乓球的摩擦跟撞击是完全分不开的,要体会摩擦的感觉得先体会撞击的感觉,可为撞击,举个例子,用球拍颠球,球拍跟球正面碰撞就是撞击的一种方法,用力颠球就能在球拍上感觉到球跟底板撞击的感觉,这种球拍微微震手的感觉就是撞击的感觉。首先要体会这种微微的震手感觉,才能更好体会摩擦。

当掌握这种撞击的感觉的时候,再去体会什么是摩擦。不过在体会摩擦之前要先知道摩擦是怎样产生的,摩擦的产生就是套胶跟乒乓球之间有一个接触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发下旋球,这种方法不需要球台,直接找一个有一定空间的地方(最好是有地胶的球馆),然后抛球直接用球拍往下劈,用力劈,让套胶和球充分撞击,增加撞击的比例,你能感觉到球能在套胶上停滞或者感觉套胶一直带着球走的时候,这个感觉正是摩擦的感觉,不过前提就是得先体会撞击,只有撞击充分才能够产生摩擦。

能够体会这种动作幅度大的摩擦感觉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把动作框架减小,让发力更集中,动作更短促,更紧凑,然后把发力尽量集中在手腕手指,这时候再去结合撞击去体会摩擦感觉,能够在地胶场上发下旋球能往回走的时候才叫体会到了摩擦。

当然这是其中一个方法,还是体会下旋发球的摩擦感觉的一个方法,如果是拉球的时候怎样体会摩擦感觉,这个也不难,同样,得先体会撞击的感觉,才能更进一步体会摩擦。那么拉球的时候怎样体会摩擦呢?

举个例子:上旋发球,这种上旋发球的动作也非常简单,把球抛起来,等球下落的时候瞬间快收小臂,就像正常拉球的动作一样,当然这个方法也是不需要球台的,当球掉地上的时候能够产生一个往前的加速的时候,这就说明上旋的摩擦感觉体会到了。然后下一步也是尽量把动作框架缩小,力量集中在前臂手腕手指三个地方,把动作练紧凑,这样就能体会出拉球摩擦的感觉。

这个感觉仅仅是在触球的时候完成的,在触球前得先移动步伐到位,蹬转发力,发力方向往前与来球产生合力,触球时快收小臂,手腕手指同时发力往前转动同时压拍制造弧线,做完一个动作才叫拉球完成,然后还原准备下一板。

如果是搓球的时候也差不多原理,体会撞击是前提,面对来球为下旋短球的时候,我们一般采取搓球来应对,这里举个正手搓球为例,首先步伐移动到位(右手持拍为例,左脚先垫一步,右脚往前迈确定来球的具体位置),然后前臂进台,在球弹起到最高点的时候,往斜下方用力摩擦,动作要迅速,出手要快,紧凑,这样才能体会出搓球的摩擦感觉。

因此不管是什么技术,不管什么旋转,要体会摩擦感觉首先要学会撞击,不会撞击是不可能体会摩擦的。


狂魔话乒乓


乒乓球旋转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旋转主要有:上旋、下旋、左侧旋、右侧旋、左侧上旋、左侧下旋、右侧上旋、右侧下旋。 要接好旋转球,首先得明白各种旋转的制造方法: 上旋球:拍面前倾,触球中上部,向前同时向上方磨擦。如攻球、拉弧圈球。 下旋球:拍面向后仰,触球中下部,向前同时向下方磨擦。如削球、搓球。 左侧旋:拍面垂直,触球中部偏右侧,向前用力的同时由右向左磨擦。如发球和搓球。 右侧旋:拍面垂直,触球中部偏左侧,向前用力的同时由左向右磨擦。 左侧上旋:拍面垂直,触球中右侧偏下部,向前用力的同时向左上方磨擦。 左侧下旋:拍面略后仰,触球中右侧偏上部,向左下方磨擦。 右侧上旋:拍面垂直,触球中左侧偏下部,向右上方磨擦。 右侧下旋:拍面略后仰,触球中左侧偏上部,向右下方磨擦。 了解了各种旋转的制造方法,根据对手的挥拍方向你就可判断出旋转方向。 下面是对付各种旋转的方法: 上旋球:拍面稍前倾,上旋愈强,前倾愈甚。

要注意发力的大小、方向。 下旋球:拍面稍后仰,用攻、拉转成上旋球。 对手发左侧旋球,你的拍面偏向左(直拍)。 对手发右侧旋球,你的拍面偏向右(直拍),横拍用反手或侧身用正手。 左侧上、下旋、右侧上、下旋,用你的拍面对着对手发球触球时的拍面。以上只是对初学接发旋转球者的建议。 你说的是不是乒乓球啊?左手托球发球时抛起,右手的拍子带点转,这样发出去的球就能旋!乒乓球的旋转有很多,下旋,上旋,右侧旋,左侧旋等,虽然打法不同,但磨擦球的方法相同,就是在球拍触球的瞬间快速抖动手腕,使球旋转加速便可

1、握拍:

教科书上说发球应该用大陆式握拍或者东方式反手握拍,而我在发球的时候采用的是比

东方式反手握拍角度更大的方式。简单的说,基本上是在东方式反手和西方式正手之间

的地方——就是如果从拍把跟部向前看,拍面在6—12点方向,那么虎口大概是对着10点

方向。这样的握拍可以很容易的发出上旋和侧旋球。

击球时手腕向后仰,与单手反手比较接近,手背与前臂约呈110度。这样一来可以让手腕

放松,因为放松是发力的前提;二来靠关节“锁”住手腕,避免或减轻运动伤害;另外

还可以为下一步发球时加力做准备,因为练习发球到一定程度后,为了加快球速势必会

通过手腕的旋转来加快拍头的速度(但请注意,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手腕一定不能“甩”

,否则力量不可能传到球上,还会阻碍以后的进步)。

2、抛球:

正面面对球网,手持拍在面前画一个圆,球应该抛在12点到2点钟位置。一般发侧上旋球

的时候抛在1点到2点,发上旋的时候球的时候抛在12点到1点。而右手执拍在左区发外角

球的时候球可能会抛在头顶甚至更靠左的位置。抛球不宜太靠前,为了增加旋转甚至可

以抛在头顶后面一些。

抛球其他环节大致相同:身体侧对发球方向,用手指轻轻拿住球,手臂自然伸直向上托

起球,在高点将手指放开,球直线上升且不带旋转,抛球高度比举起的球拍顶略高。

3、引拍:

发球前身体侧对前方,两脚尖连线方向为发球方向。两手分别从身体前后同时展开,左

手从体前将球抛起,右手向后引拍做“挠背”动作——引拍时注意肘关节应高于肩。

引拍同时开始屈膝,身体下沉,后仰,成“反弓”状——这些非常重要,都是为了进一

步的发力以及让球产生旋转。

4、击球:

腿蹬地,身体向上拔起,用小臂挥拍,球拍击到球正后面,手腕外旋让球拍向前运动,

并继续“包”住球到球的两点钟位置。最后将球拍收到身体左侧完成发球。

上旋发球练习方法:1、 掷球:

方法:找个空旷的地方,用力仍三种球:很高但是不远的球;很远很平的球;45度又高

有远的球。

练习目的:发球时腿、肩和手臂的协调。

2、 跪地发球练习:

方法:在发球线(不是底线)后,侧向球网,右膝单腿跪地发球。要求感觉球拍从球上

面“包”过去,让球产生上旋,并且球过网落在发球区里。

练习目的:抛球的稳定性;让球产生上旋的击球方法。

3、 重扣练习:

方法:站在底线后,身体侧对发球方向,两腿完全直立。将球抛起,手做小幅度引拍,

用肩的小幅度转动带动手臂做“鞭抽”动作,手腕内旋,将球用力扣在本方场地后跳过

网。

练习目的:抛球的稳定性;旋腕的动作;“鞭抽”的感觉。

上旋发球注意事项:

1、“上旋”不是靠拍子的摩擦产生的,而是靠整个大的动作产生的。一方面挥臂给球向

前的力,另一方面蹬腿给了球向上的力,而为了不让球飞太远,拍面相对其它发球扣得

更低一些。扣得低并不表示是把球向下拍,相反,我发出的球离开球拍时往往是向前并

略向上飞行的。

2、 手腕的内旋的目的是加快拍头的速度,让球速更快,所以刚开始并不一定要做到这

样。

3、 发球前,自己眼睛看的目标不是球网,而是对面的发球线。也就是说发球的目的不

是为了把球发过网,而是为了把球发在发球区内——或者说宁愿出界也不宁愿下网。球

过网的高度应该在0.5到1米左右,而发球和击球一样,球越深,威胁越大。

4、 蹬腿非常重要!我发球要是球不过网就会立刻提醒自己蹬腿动作没有做好。

向下压球,力度自己掌握,多练习。

打旋转球,是乒乓球中最难的。首先判断来球旋转强弱,如上旋或侧上则要压拍向中间轻轻推出,让对方也借不上力,如下旋少压拍轻调就OK了。






竞技体育互动圈


打乒乓球有四大要素,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不管你是专业的也好,业余的也罢,基本都在这个范畴之内。既然是摩擦感觉那就是旋转要素的问题,标题讲的是摩擦的感觉是不是在触球之后“抖”一下,有这种感觉这肯定是轻拉加转弧圈球或称小高吊,之所以有“抖”一下,那是因为球拍与球之间没有产生撞击力,而是完全通过摩擦才产生的。

若是右手握拍,在做这个动作时,将球拍往右后下方引,右腿下弯使身体重心下沉,挥拍击球时,右手将拍型保持直立,向左前上方发力,右腿向上用力蹬地,在来球高点期后段击球,在球拍触球的

同时转胯。是用转动胯部使球拍吃住球,再通过向上用力去摩擦球。并不是通过旋转球拍去包裹球。


怀德35


“抖"一下只能产生一点点摩擦,旋转弱更谈不上包裹,发球是典型的“抖”摩擦。强旋转那就要包裹乒乓球了,需要撞击才能吃住球,当然海绵厚就更大面积的包裹,加上灌胶也就更厉害了,最后是速度的保证,强摩擦就产生了。


乒乓小辫子



当真40


只有在真正理解并能把球摩擦住的前提下,再加上抖手腕的动作,才可以使球更转更暴


王永强713713


手指手碗的末端发力,加摩擦的感觉,加重心的压球,多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