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都貪生怕死,誰知道一代聖賢孔子臨終前說了什麼話?

zdp查


據傳說孔子在臨終時迷迷糊糊說了一段糊話,誰知這段糊話競是有用的十六兩歌。十六兩歌被人們用了一兩千年,直到十六兩稱取消才不用。


王紅旗42


哲人的謝世,孔子臨終遺言是一首詩!

孔子從衛國回到祖國,回到親人的身邊,按理說,應該是幸福綿長。然而,政治上的失意讓他晚景淒涼,親人和弟子的相繼逝去讓他充滿憂傷。

六十八歲,亓官氏去世,孔子失去了妻子。

六十九歲,孔鯉去世,孔子失去了兒子。

七十一歲,顏回去世,孔子失去了能在精神上與之對話的最好的弟子。

七十二歲,子路犧牲,孔子失去了能在生活上給自己提供幫助的弟子。

當最愛的人紛紛離開人世,當理想之路都被堵死,孔子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他感覺自己的時日已經不多了。自己就是那個被抓的麒麟,生不逢時,孔子感嘆“吾道窮矣”。自己苦苦追求的“仁愛”、“禮制”、“小康社會”和“大同世界”,彷彿是沙漠裡的海市蜃樓,看著很美,實際上卻是個永不可及虛幻的存在。

有一天,孔子對子貢說,沒有人理解我,我是孤獨的老人了。子貢說,怎麼會沒有人理解你呢?孔子說,雖然沒人瞭解我,但我不抱怨上天,我也不怪什麼人,我努力學習知識,取得了現在的成就,也許只是天才能瞭解我吧。晚年的孔子渴望有一個理解他的人。但孔子的痛苦已經無法言說,他向誰傾訴呢。最喜歡的兩個弟子先他而去,子貢的工作很忙,經常穿梭於各國之間,辦理外交事務,自己還得抽空做生意賺錢。最有能力的冉求,跟著季康子混,好像和孔子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孔子彷彿看到了自己和弟子們,最後都將走向曲終人散的結局。

孔子開始沉默,變得不想說話了。他對子貢說“予欲無言”,連話都不想說了。子貢慌了神,“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老師您要是不說話了,我們還能轉述什麼呢?”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什麼時候說過話?四季照常運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了什麼話呢?”

孔子徹底絕望了,自己崇拜的周公,已經很久沒有走進自己的夢境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他悲嘆,自己已經變得衰弱不堪,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

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

春天很熱鬧,但孔子很孤獨。

寂寞的孔子拄著柺杖,倚在門口,眼中滿是期待。子貢來了。孔子一看見子貢,就說道:“賜啊,你怎麼來的這麼晚啊?”此刻,孔子的眼中滿含熱淚。孔子唱了他生命中最後一首歌:

巍峨的泰山,快要崩塌,

國家的樑柱,將要垮下。

失意的哲人,就像衰草,

風霜雪雨中,枯啦爛啦!

他告訴子貢,夏朝人的棺材停放在東面的臺階,周朝人的棺材停放在西面的臺階,而商代人的棺材停放在兩個柱子中間的。我夢見我坐在兩個柱子之間,那是殷人停屍的地方,我就是殷人的後代呀!賢明的君王怎麼一直都不出現,天下竟沒有一個人肯接受我的主張,我是活不長了。

孔子病了,七天後,含恨離開了人世。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時年七十三歲。


好玩的國學


馬王堆發現了孔子臨終時留給他學生們的遺言書簡,看過之後讓人瞠目結舌,動搖了人們心目中聖人的形象。認為孔子就是個騙子,他的儒家學說就是為皇權服務的,為了麻痺愚弄禁錮人民思想的工具。的確,他的儒家學說就是為了當時的君王服務的。他一生周遊列國推銷自己的學說,為的是找到一份工作,自己的才學能得到君主的賞識,受到重用。孔子從沒把自己當聖人,他對自己的定位是謀臣,他的儒家思想是謀略。

他在臨死前告戒自己的學生們:不要去為別人打工,要做就自己做王、做侯,或者去經商。千萬不要去做教師,只能混個溫飽。只有掌握了權力和金錢,才能施展抱負。一定要記住:只有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才能成功;空談是一事無成的。

無位則無為,徒損智也,吾識之晚矣。嗚呼,魯國者,乃吾仕途之傷心地也。汝勿復師之轍,王不成,侯為次,再次商賈,授業覓食終溫飽耳,不及大盜者爽。吾之所悟,授於爾等,切記:踐行者盛,空敘者萎。

只有行動派才能成就霸業,讀書再好也只能做臣子做他人的謀士;最差的就是那些只認書本不懂得思考的人,那就是些愚民,只會受人擺佈。

行而優則王,神也;學而優則仕,奴耳;算而優則商,豪也;痴書不疑者,愚夫也。

那些當王侯的祈望代代相傳,怎麼可能。就像珍惜的東西總有人盯著想搶呢。

凡王者祈萬代永續,枉然矣!物之可掠,強人必效之;位之可奪,豪傑必謀之。遂週而復始,得之,失之,復得之,復失之,如市井奇貨易主耳。

孔子說自己所說的“忠、義、孝”都是為了讓老百姓自覺自願遵從君主的管理,而無怨言;而所謂的“禮”也是約束人民靈魂和肉體的枷鎖;樂,就是歌頌統治者的輿論,輿論控制好了,政權就穩定,輿論控制不好,就會受到有心人的鼓動從而引起暴亂,影響政權穩定。

吾所言忠者,義者,孝者,實乃不違上者也。禮者,鉗民魂、體之枷也。鎖之在君,啟之亦在君。古來未聞君束於禮,卻見制禮者多被枷之,況於布衣呼?禮雖無形,乃銳器也,勝驍勇萬千。樂者,君之頌章也。樂清則民思君如甘露,樂濁則漁於惑眾者。隘民異音,犯上者則無為。不智君王,只知戟可屠眾,未識言能潰堤,其國皆亡之。故鼓舌者,必戳之。

孔子認為自己的治國之策如果受到採納,就一定會安民平天下。他相信後世會有明君採用他的辦法統治人民,他們會為他塑像建廟,推崇他的學說,但這也只不過為了統治需要。

施一法於國,勝百思於竹。吾料後若有成大器之人君,定遵吾之法以馭民,塑吾體於廟堂以為國之魂靈。然非尊吾身,吾言,乃假仲尼名實其位耳。

讀了這些言論是不是讓我們大失所望,感覺信仰都崩塌了。我們從小就背誦的儒家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所不欲,勿施於人。”“民為重,君為輕。”等等這些都是假的嗎?這些一直是中國人的道德準則,約束著人們的行為和言論,還要不要遵從?


從這篇遺言中,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孔子。他不是神,他跟我們普通人一樣,也會因懷才不遇憤憤不平,也有自大的一面,也會因生活窮困而愁苦,也渴望錦衣玉食。後世歷代王朝把儒家學說當成了宗教,用以控制人們的思想,就象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等宗教一樣。但它不是宗教,是哲學。就象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曾被納粹所利用,但不能因此說它就是反動的極端的思想,就一無是處。對於哲學思想,人們沒必要全盤接收,而是從中提取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俱進,為時代所用。

瞭解了孔子才會讓我們更瞭解儒學,只有時代賦予它不同的意義,它才會有發展的未來。


悅龍


一個人臨死前說的話,可能更能讓人看清楚一個人。

孔子臨死前幾天飽受身體和精神的折磨,看見學生子貢來看望他,衰老的孔子拄著柺杖抱怨自己的學生:你怎麼才來看我啊,來的太晚啦。隨後,孔子對學生說了自己做的一個夢:夢見自己坐在兩根柱子中間。孔子說: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兩柱之間,予始殷人也。孔子說,天下無道,自己也不受尊重。我聽說夏朝人死後遺體放在東邊的平臺,周朝人放在西邊,商朝人放在兩根柱子中間。昨晚我夢見自己坐在兩根柱子中間,可能我上輩子是商朝人吧。面臨死之將至,孔聖人似乎也很傷感無奈。

好像印證了民間一句俗話:生死關頭無英雄。

可是,莊子似乎是一個例外。莊子對生死的態度似乎更加豁達一點,媳婦死了還來了個鼓盆而歌,自己辦了個歡送會。

莊子快死的時候,弟子告訴他要厚葬他。

莊子嘴巴一撇:我以天地為棺材,以日月為聯璧,星辰為珠璣,萬物作為隨葬。我的陪葬品還不夠豐富嗎。我要毛厚葬啊。

弟子又說:我不想讓天上的老鷹啄食夫子啊。

莊子笑了笑:我葬在地上是給老鷹吃,葬在地下是給螻蟻吃,你把我從老鷹嘴巴里奪下來,然後送給螻蟻去吃,厚此薄彼,你太偏心啦!

相比之下,莊子無論是死是活,似乎都比孔子要來的更加灑脫。

不過讀者諸君不要以為儒家一定都是怕死之輩,很多儒家大學者對於生死也看的相當透徹。

南宋大理學家蔡元定也是個了不起的漢子,他在臨死之前幾天,很淡定的吩咐兒子:

可謝客,吾欲安靜,以還造化舊物。

意思說的很明白,可以關門謝客了,我想要安靜一下,把我這身舊皮囊歸還到天地之間!

這是多麼灑脫的境界。

蔡元定這個人非常的博學,典籍記載他於書無所不讀,於事無所不究。當年大哲學家朱熹名滿天下,蔡元定慕名來訪,執弟子禮。可是在一番學問上面的對答試探之後,朱熹大為驚訝:

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列。

朱熹把他看做自己的知己老友,不願意將其視為弟子。欣賞之情溢於言表。隨後朱熹和蔡元定對榻講論諸經,兩個人經常切磋學問到深夜。

人如果遇到了真正的知己,聊上一天,話都說不完。

這種經歷讀者諸君有過麼。鐵錘很幸運,遇到過幾位知音,當年那種談笑風生,心領神會的默契,至今讓我難忘。

此後朱熹就把蔡元定視為自己學問上面的代言人,如果外地有學子前來找朱熹討教學問文章,朱熹一定讓他們先跟蔡元定去談。乃至於一些非常偏門的冷門古籍,別人搞不定的,找到蔡元定也能輕鬆的說出一個子午卯酉。朱熹對他的評價是:

人讀易書難,季通讀難書易。

一般人讀普通書都覺得難,蔡元定(字季通)讀難懂的書也很容易。

後來朱熹收到所謂“偽學之禁”牽連,一波弟子全部跟著被貶,蔡元定也被貶到舂陵做官。在給蔡元定準備的送別宴上,有的人為他抱不平,有的人搖頭嘆息,甚至還有人傷心落淚。

朱熹是一個注意別人心性的人,在這個人生遭受打擊的時刻最容易暴露一個人的修為,朱熹注意到這個蔡元定神態自若,就和隨便出趟門一樣的自然而然。最後朱熹慨嘆說:

友朋相愛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謂兩得矣。

蔡元定來到了舂陵後,因為他學問之名早已遠揚至此,當地很多的讀書人聞名前來請教學問。按照常理說,你是一個被貶的官員,被貶官的原因還是因為“偽學”之禁,應該少和外人交往,明哲保身才對。

可是這個蔡元定不一樣,他對家人講,人家遠道而來求學,我如何忍心把人拒之門外呢?再說了,如果我真的是在劫難逃,你們意外把大門關山,就可以平安無事了麼?

牛人想事情,永遠和我輩凡人不一樣。

去世前三天,蔡元定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就跟兒子說了前面的話。三天之後,撒手人寰。

蔡元定是儒家“慎獨”精神的最佳註腳,他曾經告訴自己的後代,

“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

朱熹曾用一首詩來評價自己這個得意弟子:

風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

年華供轉徙,眼界得清新。

試問西山雨,何如湘水春?

悠然一長嘯,絕妙兩無倫。

蔡元定被認為是“朱門領袖”,也是一位被低估的古代中國大學者。

歷史,未必是公平的。


鐵錘文史


孔丘臨死時應該是怨天尤人悲催的 。可以想象,一個少時也賤業儒生活的吹噓吹鼓手有了點民俗文化,本以為能創立一個與時空俱進的現在地球環境“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儒家邪說來一鳴驚人的升官發財美夢。不辭勞苦的周遊列國遊說諸侯國君徒勞無功,年齡五十餘歲才在魯國弄了個大司寇官職後,還賊心不死的借整理上古歷史文獻重撰歷史(春秋)這事,燒掉有典有冊的上古歷史玄覽讓中國歷史絕無師法來鼓吹儒家邪說。殺害少正卯 ,燒掉上古文獻玄覽這事都驚動了老子,為此憶寫了(道德經)。總之,“枉枉一代中”的孔丘一生遺恨無窮,它“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的鼓吹“男尊女卑”的夢想沒有實現,反倒落了個喪中華大中國歷史文化家的喪家之犬罪名。連唐玄宗也來諷刺“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武則天都稱帝了,還你爹的“男尊女卑”小人也?


蓋天宣夜說


對死亡的不認識和不瞭解,使得我們對死亡產生了恐懼。尤其是當人年老的時候,死亡即將來臨時。


量子讀書


子壽寢前彌留少時,喚諸弟子近叩於榻側。子聲微而緩,然神爍。囑曰:

吾窮數載說列侯,終未見禮歸樂清。吾身食素也,衣麻也,車陋也,至盡路洞悉天授之慾而徒棄乃大不智也。

汝之所學,乃固王位,束蒼生,或為君王繡袍之言。無奈王者耳木,賞妙樂如聞雜雀鳴,擲司寇之銜於仲尼,竊以為大辱。其斷不可長也。鴻鵠偉志實毀於為奴他人而未知自主。無位則無為,徒損智也,吾識之晚矣。嗚呼,魯國者,乃吾仕途之傷心地也。汝勿復師之轍,王不成,侯為次,再次商賈,授業覓食終溫飽耳,不及大盜者爽。吾之所悟,授於爾等,切記:踐行者盛,空敘者萎。施一法於國,勝百思於竹。吾料後若有成大器之人君,定遵吾之法以馭民,塑吾體於廟堂以為國之魂靈。然非尊吾身,吾言,乃假仲尼名實其位耳。

擁兵者人之主也,生靈萬物足下蛆;獻謀者君之奴也,錦食玉衣仰人息。鋒舌焉與利劍比乎?愚哉!曠古鮮見書生為王者,皆因不識干戈,空耗於文章。寥寥行者,或棲武者帳下,或臥奸雄側室。如此,焉令天下乎?王座立於枯骨,君觴溢流紫液,新朝舊君異乎?凡王者祈萬代永續,枉然矣!物之可掠,強人必效之;位之可奪,豪傑必謀之。遂週而復始,得之,失之,復得之,復失之,如市井奇貨易主耳。概言之,行而優則王,神也;學而優則仕,奴耳;算而優則商,豪也;痴書不疑者,愚夫也。智者起事皆言為民,故從者眾。待業就,諾遁矣。易其巧舌令從者擁主,而民以為然。故定乾坤者必善借民勢。民愚國則穩,民慧世則亂。

武王人皆譽之,紂王人皆謗之。實無異也!俱視土、眾為私。私者唯懼失也。凡為君者多無度,隨心所欲,迎其好者,侍君如待孺子。明此理,旋君王如於股掌,挾同僚若持羽毛,騰達不日。逆而行之,君,虎也,僚,虎之爪也,汝猝死而不知其由。遇昏聵者,則有隙,斷可取而代之。

治天下者知百姓須瘦之。抑民之慾,民謝王。民欲旺,則王施恩不果也。投食餓夫得仁者譽,輕物媚予侯門其奴亦嗤之。仁非釣餌乎?塞民之利途而由王予之,民永頌君王仁。

御民者,縛其魂為上,囚其身為不得已,毀其體則下之。授男子以權羈女子,君勞半也。授父以權轄子,君勞半之半也。吾所言忠者,義者,孝者,實乃不違上者也。

禮者,鉗民魂、體之枷也。鎖之在君,啟之亦在君。古來未聞君束於禮,卻見制禮者多被枷之,況於布衣呼?禮雖無形,乃銳器也,勝驍勇萬千。

樂者,君之頌章也。樂清則民思君如甘露,樂濁則漁於惑眾者。隘民異音,犯上者則無為。不智君王,只知戟可屠眾,未識言能潰堤,其國皆亡之。故鼓舌者,必戳之。

吾即赴冥府,言無誑,汝循此誡,然坦途矣!切切。

白話文的意思是

孔子臨終前,叫他的弟子們都跪在了他的床旁邊。孔子雖然說話聲音小且慢,但精神卻很好。並開始囑咐弟子們:

我多年來遊說各國的君王,但最終也沒有看到秩序恢復,輿論一律的局面。我這一輩子,沒吃啥好的,沒穿啥好的,乘的車也很不像樣。快到死了我才明白,上天讓我享受的東西我卻沒有去享受,實在是太不明智了。

你們跟我學的那些東西,都是些為了鞏固君王的王位,控制老百姓,或著是歌頌君王的學說。但君王聽不進道理,美妙的音樂他們聽起來就像是麻雀喜鵲亂叫。他們隨便給了我一個司空的官來糊弄我,是對我的莫大侮辱。這樣的君王不會長久。我的偉大理想沒有實現是因為我只知道給他人做奴才,而不知道自己當主子。手中沒有權利,就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是白白浪費自己的智慧,這一點我知道的太晚了。唉,魯國啊,你是我當官路上的傷心之地呀。你們可千萬不要走我的老路,當不成國王,也要當侯,再不行也要成為大商人。當教書先生最多也就是混口飯吃,還不如江洋大盜活得滋潤。

我給你們說的這些都是我悟出來的,但你們必須記住:只有行動才能事業昌盛,只是空談便一事無成。把一個想法真正地付諸實施了,勝過把一百個想法寫在竹子上。今後那些有作為的君王,肯定會按照我的辦法管老百姓,並且為我修廟塑像,把我當作老百姓頂禮模拜的精神偶像。然而,他們並非真心尊崇我以及我的說教,不過是借我的名字鞏固他們的王位罷了。

擁有軍隊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人君,他們把老百姓看得就像蟲子一樣微不足道。出謀劃策的人只能給國王當奴才,要想吃好的穿好的還得看主子的臉色。再能說會道的舌頭能和軍人的利劍比試嗎?太愚蠢了。自古以來很少見到有書生當君王的,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掌握軍隊。智慧都消耗在了寫文章上。即使有個別實踐者,也不過是給掌握兵權的人打下手,或者給那些想圖謀篡位的人當謀士。這樣怎麼能號令天下呢?

君王的寶座是建立在白骨之上,君王的酒杯裡盛滿了鮮血。各朝各代都如此。君王總是希望他的帝國能世世代代存在下去,然而這隻能是痴心妄想。如果財物可以通過打劫得到,強悍的人就會效仿。如果王位可以被搶過來,那些英雄豪傑就會想辦法奪取。這樣就會沒完沒了的你爭我奪,得到的會失去,其他人再奪到,再失去。就和自由市場上的緊俏商品一樣,經常換買主。概括地說,實踐得法者就可以成王,那就是神;讀書讀得好可以當官,但終究也不過是個奴才;謀劃精道經商可能成功,那就是富豪;迷信書本而不懷疑書本的人就是愚蠢之人。

聰明的人在奪取天下時,會聲稱他這樣做是為了老百姓,所以追隨者就很多。等他的事業成功了,原先許的諾言就不見影了。但他會換個說法,讓老百姓擁戴他為王,而老百姓也覺得應該是這樣。所以,想得天下的人必須善於藉助老百姓的力量。民眾愚蠢了,國家就穩定;老百姓聰明瞭,世道就會亂。

人們都對周武王讚譽有加,對殷紂王卻大肆聲討。實際上他們是一路貨色。他們都把國土和百姓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財產擁有者最怕的就是失去財產。大多數國王往往幹什麼都沒有節制,想咋胡來就咋胡來,只要你們投其所好,伺候國王其實就和哄小孩一樣容易。明白了這些道理,你們就會把國王玩弄於股掌之中,對付同事就像拿起一根羽毛一樣輕鬆,很快就會飛黃騰達。如果不這樣的話,國王就會像老虎,同事就是老虎的爪子,你突然死了都不知道是咋死的。遇到你伺候的君王是個糊塗蛋,那就有機可乘了,你就應當毫不猶豫地奪取他的王位。

統治國家的人明白要讓老百姓窮的道理,老百姓的慾望少了,就會感謝國王。老百姓的慾望多了,國王給了老百姓好處,他們也不領情。你給飢餓的人一點吃的,他就會讚譽你仁慈,你把輕的禮物送給大戶人家,連他家的傭人都瞧不起你。仁慈難道不是個魚餌嗎?把老百姓賺錢的路都堵死,而他們想要什麼只能從國王那裡得到,老百姓才會稱頌國王仁慈。

控制老百姓的方法,上策是控制他們的思想,不得已時才把他們關在監獄裡,殺頭是下策。讓男人把女人都管住,國王就只用管一半的老百姓。再讓父親把子女都管住,國王就只用管四分之一的老百姓。我所說的忠、義、孝實質是不違背上級的意思。

所謂禮,就是鎖住老百姓靈魂與肉體的枷鎖。鎖住或者打開全由國王說了算。自古以來也沒見過禮能約束國王的。而那些制訂禮的人卻有不少蹲了大獄,更何況普通老百姓呢。禮雖然摸不見,但卻是銳利的武器,勝過千萬勇敢的軍人。

所謂樂,就是歌頌國王的文章。輿論一律了,老百姓思念國王就像久旱盼甘露一樣,如果讓老百姓想說啥就說啥,那些煽動群眾的人就會得利。不要讓老百姓胡說八道,那些犯上做亂的人也就無計可施了。不明智的國王,只知道刀槍可以鎮住百姓,卻不知道言論也可以把大堤毀了。所以,他們的國家都完蛋了。對於用言論煽動百姓的人,一定要格殺勿論。

我是就要死的人了,絕不會胡說,如果你們按照我說的去做,必會走上陽關大道。一定記住我說的話


愛吃魚兒的小阿狸


孔子的言論集,靠譜的只有《論語》,《孔子家語》之類是後代的偽作,當不得真的。《論語》中並未記錄孔子的臨終遺言,現在我們只好猜一猜。我試試吧。



孔子平生敬鬼神而遠之,所以孔子不怕鬼。孔子73歲逝世,已過了70古稀之年,他曾說過: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所以,孔子對死應該看得很開,而且情緒不會有太大的起伏,比較平靜。


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在政治上並不得志。因此,孔子總結自己的一生,應該存有些許遺憾。不過,看到圍在床前的眾多門徒,他也應該感到欣慰。


孔子曾說:慎終追遠。因此,孔子可能會想到自己的父母與祖先,更可能會想到比他早離世兩年的兒子孔鯉,還有大弟子顏淵。所以,孔老夫子臨終時的心情一定比較複雜。但是,在師道尊嚴的理念之下,在門徒面前,他應該掩飾得不錯。


孔子是人,是有家國情懷的人,也是性格內斂的人。我無法想象,孔子會掙扎著對門徒宣講什麼大道理。所以,所謂臨終演講肯定是不可能的。


那麼,孔子會說什麼話呢。我以為,孔子只會平靜地對門徒們說三個字:不要哭。


這才是那個沒有被神化或者醜化的孔丘老先生。


俚言雜談


仁是孔子終生倡導的思想

我是一名重度抑鬱症康復者,對生命的奧秘、抑鬱症的真相和傳統文化的精髓有深入的瞭解,傳統文化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孔子終生倡導的仁。仁的第一要義是身心合一、陰陽相抱、以陽化陰、心體純陽、同於天道、替天行道(參贊天地之化育)!敬請搜索本人文章“抑鬱症真相身心分離靈魂出竅和孔子的仁者不憂仁者壽”,瞭解生命的奧秘、抑鬱症的真相和傳統文化的精髓,瞭解孔子 仁 的深義,做一個健康的人,做一個合格的人,做一個正常的人,以此為基礎,建設一個健康的社會(小康社會),從而逐漸邁向大同世界!

大道至簡,仁以興邦!


仁者不憂2018


孔子遺囑:第一,把我說的有道理的語句,要大力宣揚;第二,把無名無姓的人,說的有道理語句,說是我說的,統統大力宣揚。你們只要還認我這個師傅,就好好盡孝,給我大書特書吧,沒辦法我沒親自留下隻言片語,死無對證,全靠你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