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作为马腾旧部下,为何舍弃马超追随曹操?

莲子说史


在三国演义中,庞德本是马腾的部将,后来马腾被杀,庞德降曹。有人便说了,既然你是马腾的部下,就应该追随马腾的儿子马超,为什么反而忠于曹操呢?

事实上,这种疑问,在当时并不存在。庞德是绝不可能再回到马超身边做小跟班的。

首先,庞德最早的出身,是东汉的郡吏、州从事,他跟随马腾,并不是说马腾对他有什么特别的私人恩情,而是因为当时凉州一带的羌与氐,与汉人不断发生冲突,马腾则是汉朝对付羌氐军队里的军司马,后来慢慢从偏将军做到征西将军。这一时期,庞德就是马腾手下的校尉,级别并不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马腾的队伍,其实就是一个家族兵团,最重要的位置,自然是留给马超马休马铁马岱这些人,一个外人,自然靠边站。但庞德还是凭借自己的勇猛,赢得了各方的注意。譬如说曹操北伐袁谭之际,曾有一部分袁氏的军队跑到山西西南部的河东郡打劫,此时钟繇统率关中部队去讨伐,马超便带着庞德去增援,但马超很可能并未用力(因为几乎没有描述他的文字),庞德却表现很好,担任先锋,进攻敌将郭援、高干,大获全胜,亲自斩了郭援。

马超为什么不卖力?因为他觉得自个不需要讨好钟繇,而是更要考虑如何保存实力。

庞德为什么这么卖力?因为他觉得马超未必会提拔自己,但如果在这场战役中表现良好,说不定就能赢得更高一级的关注——而在这里的更高一级,就是钟繇。果然,因为这一次的成绩,庞德被提拔做了中郎将、封都亭侯。

也因为这个缘故,庞德与马超其实已经产生了微微的裂痕——因为马超不希望你卖力,你那么使劲干嘛?想讨好中央政府,早日升官发财么?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对于庞德而言,在马家军这边的前途是不大的,要获得机遇,实际上就得到曹操那边去找。但在找到机会之前,庞德只能跟着马超,从渭南打到冀城,后来退入汉中。

而当曹操兵临汉中,马超又已投靠刘备的情况之下,庞德能做什么呢?一是追随马超,赶到刘备阵营去,或许刘大耳朵能识货(但这个概率不大)。二是放弃马超,投奔曹操阵营。结果,庞德选了二,而且立即得到不错的回报。曹操确实是个爱才的人,一接触,就让庞德做立义将军,封他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换句话说,庞德虽然曾经是马家的人,可是马家从来没有把他当作人才来看待,但是在钟繇和曹操这一边就完全不一样了,有功必赏,对庞德而言,这个太重要了。所以这个时候,庞德便有了报答曹操的心态——这种心态,其实和诸葛亮得到刘备的厚待,便为刘备效劳,是完全一样的。

结果在樊城,保有报恩心态的庞德,反而遭遇诸将的猜忌,理由是庞德的哥哥在刘备阵营,万一庞德怀有二心临阵倒戈这个咋整呢?

所以庞德为了证明自己,就越是勇猛地挑战当时被认为是天下最牛鼻武将的关羽,甚至一箭射中关羽前额。但是很可惜,副手庞德有这个斗志,大将于禁却没这个心思,再加上汉水泛滥,庞德是来自西北的旱地型猛将,此时却陷入大雨滂沱、道路泥泞甚至平地水深五六丈的困境,虽然庞德依旧斗志旺盛,却无济于事,因为其他人都投降了,你一人有什么用?

关羽此时也很纳闷,你不是马超的小跟班么?这么发狠给谁看啊?所以关羽见了庞德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哥是咱的人,俺想收你做个部将,意下如何?没想到庞德怒骂,不但是骂关羽,而且骂刘备是个庸人,这话显然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了。于是关羽也只能回答一个字:斩!

应该说,庞德的效忠,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曹操听说这件事,流了眼泪,还封庞德的两个儿子做列侯。甚至到了曹丕时代,还特意给庞德的在天之灵送上壮侯的谥号——这样的待遇,老实说,只顾自家人的马超怎么会想得到?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我认为有3点原因:

庞德原本是马超之父马腾的部下,随马腾征战多年,劳苦功高,也是马腾非常之信任的部将之一。但是在马腾被曹操招安至邺城后,因马超起兵导致马腾全家被曹操杀害。马腾死后,庞德依旧忠心耿耿的辅佐着马超, 帮助他南征北战。

性格缺陷

其一,马超这个人性格上有缺陷,他盲目自大的特点即使他父亲的离世也未能帮他改掉这个坏毛病。他认为自己的带兵打仗的能力胜过他的父亲千倍万倍,最终盲目起兵把他的父亲马腾给害死了,庞德原为马腾旧部,对于此事肯定对马超也是有些意见的,可是毕竟有着君臣关系,庞德对马超也无可奈何。 所以庞德在马腾离世之后就做好了打算,自己不可能一生一世的为马超服务,所以庞德对马超早就怀有二心了。

实力较弱

其二,马超的实力在当时其实很弱,北边打不过曹操,东边打不过刘备,虽然坐拥西凉大军,但是没有足够的领导能力,用一句词语来形容就是一介匹夫,带兵打仗可以,但是要论和别人争地盘,那就实在是拿鸡蛋砸石头了。再看当时的实力对比, 虽然曹操吃了赤壁大败,却仍然是天下第一的割据势力,所以庞德选择弃马超,投曹操也是智者之举,毕竟没有人会选择弱者作为依靠对象。

珍惜人才

其三,就是曹操比马超更爱才,他在马超手上并不能成就什么大事业。庞德本来就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将领,论兵法论武功都不差的,谈及带兵打仗,庞德也是有拿得出手的实力的。所以到了曹操那边,庞德一定会被重用,与其留在马超身边每天为着生死顾虑,为什么不选择一颗可以庇佑自己的大树呢?

综合以上的三个原因,庞德离开马超是必然。 然而,他的离开确实不失为明智之举。庞德在曹操麾下确实战功赫赫。闻名天下!


看经典品百味人生


庞德其人

庞德,字令明,南安人。本属马腾,马腾被征召为卫尉后,旧部由马超统帅,庞德就归属了马超。

庞德勇冠三军,擅长冲锋陷阵,曾经斩杀袁绍大将郭援,后来跟随马超四处辗转,投奔到张鲁麾下。马超在张鲁麾下并不如意,于是投奔了刘备,但是庞德并没有跟马超一起,仍然留在了张鲁部下。

那庞德为何没有跟马超一起走呢?

1、卧病在身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当时庞德有病,不能和马超一起行动,马超走的匆忙,所以没有带上庞德。

2、认为马超不值得辅佐

马超投奔刘备,其实是一项秘密行动,因为担心张鲁手下人会谋害自己,马超怕走漏风声,可能只和马岱一起商量,没有通知到庞德。

这样庞德就被一个人扔在了汉中,而庞德跟马超这么久,可能也认识到了马超的冷血,毕竟当初马腾还在朝中做人质,马超这货就敢公然造反,直接害死了马腾。所以庞德心中,马超也不是明主。

3、看不起刘备

不光是马超,庞德的兄长也在蜀中做官,但是后来庞德被关羽俘虏时,庞德仍然不投降,按庞德的说法:

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

直呼刘备为庸才,可见庞德心里是多么的鄙视刘备,那自然就不可能投降了。


历史都付笑谈中


东汉末年,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导致天下大乱,黄巾四起。此后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争权夺势,彼此同归于尽。董卓趁机把持朝政,废少帝立献帝,淫乱后宫,残杀大臣,荼毒百姓。致使朝堂面目全非,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自此,天下有志之士,纷纷举起义旗,以声讨国贼董卓的名义招揽义兵、吸引人才,组成了自己的割据势力。汉末天下步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分裂时代,各路诸侯明争暗斗,硝烟弥漫了近百年之久。因此!在无尽的硝烟与战火中,挖墙脚事件屡见不鲜,降将的身份并不足为奇。

有的人是因为时势所逼,比如关羽被迫暂归曹操,比如刘备在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之间游离;有的人是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比如法正、张松、李严等刘璋旧部;有的是个人利益;有的则是挖墙脚……

因此!庞德也不例外。庞德舍弃马超,投降曹操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庞德被马超遗弃,早已不再顾及主仆情谊

渭南之战,马超被曹操击败,庞德等跟随马超投奔了汉中张鲁。起初,张鲁非常信任他,不但借给兵马让他还攻祁山,而且还打算把女儿嫁给他。但是马超复攻祁山却失败了,反而被张鲁的部下杨白等妒其才能,故意陷害,因此逃去氐中,暗中投靠了刘备。

由于马超是秘密投降刘备,而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并没有通知到庞德。因此,庞德就像一个弃子一样,被遗弃在了张鲁麾下。旧主马超的不辞而别,使庞德遭受了无数的冷眼,他在张鲁麾下过得并不开心。即便汉中面对生死大局之际,张鲁都没有启用庞德。

因此,庞德跟马超之间,早就失去了主仆情谊。樊城被关羽抓住,当关羽在他面前提及马超之后,庞德的表现明显是更加愤怒。

第二、作为降将马超的旧部,张鲁会时时提防庞德。因此,他无法脱离张鲁,只能跟随大部队的脚步。张鲁率众投降曹操,那么庞德也别无选择。所以《三国志》原文是“德随众降”。

第三、曹操的“唯才是举”是庞德施展身手的绝佳平台

曹操是个值得依附明主,他对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别具一格。他提出的“唯才是举”理念就是希望网络天下人才,使有才能的人,无论身份地位卑贱与否,都可以人尽其用。只有追随曹操,庞德才可以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抱负,不用再像之前一样畏首畏尾。

况且曹操早就听闻了庞德之勇,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当面给他拜将封侯,封其为立义将军,进爵关门亭侯,享食邑三百户。如此受曹操厚爱,庞德没有理由不为曹操纵横疆场,全力以赴。


爱尚文史


我是论史大能猫,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表面上来看是庞德舍弃了马超投靠曹营,但如果纵览庞德的经历就会发现,其实是马超舍弃了庞德。

1、追随马腾

庞德一开始便追随马腾镇压羌、氐叛乱,屡立战功,也只是做到校尉而已,可见马腾对庞德也不算很重用。

“初平中,从马腾击反羌叛氐,数有功,稍迁至校尉。”

2、大战河东

当曹操还在平定袁绍残余势力时,手下钟繇率领关中诸将讨伐郭媛、高干,庞德立下了战功,被曹操封为中郎将、都亭侯,比起校尉上了一个台阶。

“建安中,太祖讨袁谭、尚于黎阳,谭遣郭援、高干等略取河东,太祖使钟繇率关中诸将讨之。德随腾子超拒援、干于平阳,德为军锋,进攻援、干,大破之,亲斩援首。拜中郎将,封都亭侯。”

3、勇冠三军

这是对庞德的一个综合评价,其表现不可谓不亮眼。庞德在马腾麾下诸将领中算比较突出的一个了,但在史书中未见到有马家父子对他重用、信任的记载,一点都没有!

“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

4、不离不弃

接下来就是渭水之战,最后马超被曹操大败,一路逃亡到汉中,追随张鲁。在马超最落魄的这段时间,庞德依然是追随左右,不离不弃,足见庞德对马氏父子的忠心。

“太祖破超于渭南,德随超亡入汉阳,保冀城。后复随超奔汉中,从张鲁。”

5、身陷险境

曹操兵临汉中,张鲁的倾向于降曹,所以马超感觉到了危机的来临,已经开始准备投靠刘备。我们都知道,投靠刘备的只有马超和马岱,并没有带上其他的将领。自己去了刘备那边做了平西将军,而庞德却留在张鲁境内,堪称是命悬一线,马超完全没有顾及到庞德的感受。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马超根本就没有将庞德视为心腹,而只是一颗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

“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

6、归顺曹营

所幸张鲁还算理智,并没有为难庞德,而是带着他一起归顺了曹操。而庞德也因祸得福,加入曹营还未建功立业,便被封为了义将军、关门亭候。

“太祖定汉中,德随众降。太祖素闻其骁勇,拜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户。”

从庞德追随马腾开始,到加入曹营的这个历程来看,庞德并不亏欠马家父子,反而是马腾、马超没有将庞德作为心腹,而且马超还在在关键时刻全然不顾庞德生死,果断抛弃。庞德虽然勇猛耿直,但不代表他傻,看清了马超的真面目后,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誓死效忠曹操了。

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德骂羽曰:“坚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

论史大能猫


答:庞德是因为张鲁投降曹操而效力于曹操的。

庞德随马超坏事儿没少干!马超斩了义士阎温激起共愤,曹操于是一怒之下把马超家在邺城的族人全部斩杀。

随后,马超又斩杀了开城投降的刺史韦康,韦康的部将集体反叛马超,导致马超、庞德流离失所、进退维谷。不得不依附汉中的张鲁。

张鲁在汉中,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而不欺诈、创立义舍(旅馆也有人叫酒店)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路人量腹取食!不要钱的自助餐👍!

庞德颠沛流离、饥寒交迫跟着马超朝不保夕!突然遇到免费的自助餐😂😂😂,对张鲁应该是感恩戴德🙏🙏🙏。打死都不会再离开汉中了……这地方太好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汉中有个张鲁,他搞过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他搞了三十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这有种社会主义的作风,我们的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

庞德属于过路人,吃饭、住宿等都不要钱。于是推脱有病在身,巧妙地离开了马超。

当张鲁的“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名言传遍汉中的时候,庞德毅然投身于曹操的阵营,拉开弓箭🏹️,对着关羽的脑门狠狠地射了过去!


中行偃1


从庞德被关羽擒获,宁死不降来看,庞德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是秉有忠义之人。即然庞德是秉有忠义之人,那么,他弃马超而忠心于曹操,就不简单是利益驱使了。



庞德初降曹操是出于偶然原因。

马超在关中失败后,投奔了汉中张鲁。之后马超率军去战刘备,庞德因病没有同去。后曹操攻汉中,张鲁投降,庞德也随之归于曹操。

曹操知庞德勇猛又有忠义之心,故信任重用他,时间久了,使庞德对曹操产生了感恩之心。关羽攻襄樊时,曹操派于楚率军增援,庞德自告奋勇做先锋。

当时,马超和庞德的哥哥庞柔都在蜀汉为官。于禁怀疑庞德有二心,言于曹操。曹操因此想換将。庞德问明原因后,叩头出血,说:"因为嫂子不贤良,我酒醉后杀了她,因此与哥哥庞柔的恩情关系早已断绝;马超有勇无谋,兵败投蜀。我与他各事其主,大义也已断绝。我现在是感念大王对我的恩情想要报答才要求出征的,绝无二心。"曹操答应了他的出征请求。



庞德令人打造了一口棺材,令人抬着随军出征。在战场上,他大战关羽,令素来高傲的关羽也不由地称赞他。后值连天大雨,关羽利用襄江水,击败曹军,生擒于禁和庞德。跟随曹操达三十年的于禁求饶投降。庞德却英勇不屈,从容就义。

所以,庞德舍弃马超,是因马超有勇无谋,寡仁薄义,不能成大事。追随曹操,是因为曹操知人善任,大仁大义,真心对待自已。士为知已者死。庞德就是这样做的。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庞德对于马超并没有归属感。庞德感恩的只是马腾的知遇之恩、提携之情。而这份恩情庞德在马腾活着的时候已经用赫赫战功报答了。

庞德只认马腾这个“伯乐”

庞德年少的时候随着马腾四处征战平定叛军,履历战功,马腾也非常看重庞德。庞德每次参战都是攻敌在前,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马腾一路提携庞德之中郎将,都亭侯。

马腾被征召做了卫尉,让庞德跟随马超。马腾的寓意也是让马超和庞德互相了解,日后将帅之间配合上更加默契。然而马超和庞德确没有建立下深厚的友谊,原因在于马超武艺高超轻视庞德,而庞德在马超帐下也难有大的作为。

庞德对于马超没有归属感,而曹操却是爱才惜才

马超对庞德根本就不重视,若是重视庞德马超投奔刘备时肯定会带着庞德一起投奔,不会留庞德在汉中。

曹操平定汉中时庞德随众人归顺了曹操。曹操听闻庞德勇武时起了爱才之心,重用庞德。而庞德也感受到曹操的厚爱,誓死效忠曹操。征战关羽时,曹操手下众人不信任庞德,说庞德旧主马超和堂兄都在蜀国效力,而庞德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心。关羽水淹七军时活捉了于禁、庞德等人,于禁投降蜀汉而庞德誓死不降被关羽下令斩杀。

总结:庞德用自己的赫赫战功报答了马腾的知遇赏识之恩。又因马超的不重视归顺曹操,用生命证明了自己对曹操的忠心。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在三国历史上,庞德也算是第一梯队的武将。


他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主动请缨战关羽,虽然最后兵败被杀,但他的胆气让大家佩服。

庞德原来是马腾麾下的一员大将,为马腾建立了不少的功劳。

他在外出征战的过程中,大多数是担任先锋大将的角色,可见庞德的英勇是受到马腾的认可的。

曹操在讨伐袁绍的期间,马腾和曹操还没有反目成仇。

作为盟友马腾自然需要派兵支援曹操作战,而庞德再次作为先锋大将出战。

庞德领命进攻由袁尚等人派来的郭援、高干等人,大获全胜,还斩下了郭援的首级。

官拜中郎将,跻身大汉列侯之中,成为都亭侯。

后来马腾和参加反目被杀,马超继承了父亲马腾的爵位,庞德自然归马超管辖。

潼关之战中,马超被曹操打的大败,西凉各部宣布效忠朝廷。

马超走投无路之下,投靠了汉中的张鲁。

刘备入川后,马超不堪张鲁手下排挤,又投靠了刘备。

庞德当时没有跟随马超出战,留在汉中张鲁那里,所以马超和庞德从此各为其主。

曹操打败张鲁后,庞德投靠了曹操,成为曹操帐下的一员猛将。

曹操对庞德非常看重,让庞德死心塌地的效命曹操,彻底和马超划清了界限。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庞德主动请战关羽,在宛城射伤了关羽,名声大噪。

他在出征前,让人抬着一口棺材,说如果不幸战死了就把他装进去,如果打赢了就再抬回来。


他的话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也让曹操对他刮目相看。

庞德在襄樊之战中,中了关羽的计谋被俘虏,因誓不投降而死。

关羽是用马超来规劝庞德,但庞德嘲讽了马超,还骂了关羽。

让关羽大为恼火,不得不杀他。

其实,庞德和马超的关系一直不好,庞德并没有收到马超的重用,甚至有点受排挤,所以他离开马超才会那么地决然。

庞德死后的几十年后,他的后人灭了关羽的满门,也算是报了当年被杀之仇。


—End—



冷月钩沉


马超是见到张鲁对他有疑心,而且益州之主刘璋也是昏庸无能,加之他听闻刘备要进攻刘璋,便秘密写的请降书的。所以说马超他自己也不能肯定刘备当时愿意不愿意收留他,所以这件事除了马超的弟弟马岱知道,几乎没人知道马超密降刘备。而张鲁得知马超降了刘备之后,便下令严加看管庞德,之后曹操进军汉中,杀了张鲁,庞德只能跟随大家成为降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