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最辉煌的一页,创造了近代中国的三个第一

康有为的变法介绍人

肃顺做了刀下鬼,慈禧当了老佛爷,洋务改革方兴未艾,甲午海战一败涂地。

中国的第一场近代化改革,随着北洋舰队的覆灭,宣告失败。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就在《马关条约》签订的这一年,一个名叫凌福彭的青年官员考中了进士二甲第三名。从这时起,他注定与改革结下不解之缘。

许多年后,凌福彭成为史家胡同24号院的主人。在慈禧主政的年代,凌家大院也成为焦家大院之后,最为耀眼的一座大宅门。

天津最辉煌的一页,创造了近代中国的三个第一

凌福彭曾是史家胡同24 号院的主人。在慈禧主政的年代,凌家大院成为焦家大院之后,史家胡同最耀眼的大宅门

凌福彭与改革结缘,还要从考试说起。

光绪二十年(1894年),凌福彭结识了一位进京赶考的广东老乡,此人在今日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而在当时也已经声名在外。他不是别人,正是日后推动戊戌变法、大名鼎鼎的康有为。

天津最辉煌的一页,创造了近代中国的三个第一

康有为

康有为这人比较能忽悠,据他后来自己说,在一年后的那场殿试里,他考了二甲四十六名,也就是成为了凌福彭的同年。不过乙未科的进士榜单上,压根就没他康有为的大名。

康有为是不是真的成为凌福彭的同年先不论,但做了凌福彭的哥们儿是没问题的,这可能是康有为此次赴京最大的福分。凌福彭早在考取进士前,已在军机处为官多年,在北京官场也算得上是有点人脉,其中就不乏张荫桓这样的朝廷重臣。

张荫桓也是广东人,办事干练,深受慈禧赏识,又得光绪崇优,身兼总理衙门大臣和户部侍郎,承担外交、财政两大重任,是名副其实的栋梁之才。凌福彭亲自掏腰包攒饭局,把康有为推荐给了张荫桓,随即张荫桓又把康有为介绍给了帝师翁同龢,荐举给了光绪皇帝。

天津最辉煌的一页,创造了近代中国的三个第一

张荫桓

戊戌变法的大戏,由此拉开序幕,凌福彭就是这个拉开序幕的人。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戊戌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零三天,最后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皇帝横遭软禁;六君子喋血问斩;康有为逃亡海外;张荫桓流配新疆,两年后被杀。清廷的国策日渐保守,大清王朝国势倾颓。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亘古未有的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奔西安。北京城里一片狼藉,凌福彭也不得不狼狈地拖家带口,逃往怀柔避难。一年后,当他回到北京后,即被任命为天津知府。


凌福彭 · 天津 · 中国第一

天津,这是当年顾命八大臣之一、曾住在史家胡同55号院的焦祐瀛失势归隐之所,也是如今改革大臣、后来入住史家胡同24号院的凌福彭建功立业之处。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太后终于认识到改革的势在必行,比邻北京的天津就成了新政的试验地。天津知府凌福彭,从改革的背后走到了前台。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凌福彭率领着顶头上司袁世凯亲自挑选的三千北洋新军,以警察维持治安的名义,从八国联军手里收复天津城。随即,在这座毁于战火的废墟之上,凌福彭凭借这三千新军,一举开创了一系列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第一个巡警制度,第一次人口普查,第一座警官学校……他筹办工艺学堂,成立商务公所,改革司法制度,推动狱制改革,推行地方自治。

他第一次使如此多的中国人,享受到现代社会文明的曙光。

天津最辉煌的一页,创造了近代中国的三个第一

晚清天津

凌福彭的干练,很快超越了当年跟他一起请客吃饭的老乡张荫桓。他的卓越才识与办事能力,深得袁世凯的肯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袁世凯向光绪帝保荐凌福彭时说:

(凌福彭)光绪二十六年奉旨补授天津知府,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到任。其时天津尚未收回,该员往来津、保,将一切应办事宜预为筹备。


光绪二十八年秋间,随臣到津接受地面,部署善后事宜,井井有条。


光绪三十年委赴日本,考查监狱、工艺,各得其精意所在,差竣回国,缕晰条陈。天津习艺所之设,规制章程,皆由该员手订,保定踵而行之,化莠为良,囚徒受福。一面设局创兴工艺,贫寒子弟皆得执业以谋生。是年大计,保荐卓异,曾护天津道,并代理津海关道篆,河工洋务,考求有素,因应咸宜。


光绪三十二年调补保定府知府,保定设有谳局,为通省刑名总汇,遇有疑难重案,督饬局员,悉心推鞫,务得真情,民不含冤,狱无留滞。因天津交涉事繁,仍调署天津府篆,以资熟手,并令督办自治局,总理高等审判分厅,以为立宪基础。

最后,袁世凯还特别强调:

该员才长心细,器识宏通,如果重以事权,必能力膺艰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袁世凯的举荐下,凌福彭擢升顺天府尹;次年,再升直隶布政使。

这是晚清史家胡同最为光辉耀眼的一段时间。


改革大家退出政坛

然而,众多凌福彭们的努力,仍旧无法拯救晚清于倾颓。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首义,清廷的统治瞬间土崩瓦解。在袁世凯的调停下,清朝皇室与南方革命军达成《优待清室条件》,清帝宣布逊位;不久,袁世凯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旧的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却远远没有到来。

专制、独裁、复辟、帝制,袁世凯当政期间,并没有继承南方革命政府的民主政策,而是将中华民国推向中华帝国的深渊。

而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士大夫精英的佼佼者,被袁世凯称为能“力膺艰钜”的凌福彭,在目睹了晚清新政功亏一篑、民国新制的混乱不堪后,也似乎失去了昔日的锐气。当年的改革大家如今蜕变为袁世凯御用会议的议员,先为约法会议议员,再为参政会参政,直到回广州成立集思广益社,以讨论国体为名,拥袁称帝。

1916年,袁世凯在举国骂声中凄凉去世,凌福彭也自此退出政界,归隐胡同。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与抱负,遗落在广大的中华大地;却把一世才情,带回了小小的史家胡同。

凌福彭精于词章、酷爱绘画,曾与齐白石、姚茫父、王云、萧厘泉、周启祥、金城、王梦伯、陈半丁、陈衡恪等著名画家过从甚密,组织“北京画会”,家里常有文人墨客出出进进。

1930年,一代改革新贵凌福彭与世长辞于广东。身后的凌家大院里,并没有留下一个纨绔不肖的“贵二代”,而是留下一朵惊艳的玲花。

她叫凌叔华,首屈一指的民国才女,史家胡同24号院的新主人。

而焦府的后人,也悄然回到了史家胡同,以焦菊隐之名,震撼整个中国的戏剧界与翻译界。

一花一菊,不见了官场的刀光与剑影,却多了几分文士的淡然与典雅。昔日走向枯竭的权贵之门,终于化作一股灵气,重新在史家胡同这条深巷里,生根发芽。

天津最辉煌的一页,创造了近代中国的三个第一

史家胡同24号院


凌福彭(1854—1930)小传

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拔贡。此后曾入张之洞幕府。光绪十九年(1893年)取军机章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式乙未科进士,留军机处任职。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事变爆发,与梁士诒、关冕钧、陈伯陶、麦鸿钧等人携家眷等共一百多人逃出北京,途中险些被乱民杀害,后避居怀柔县。同年10月回京,补授天津府知府。因天津被八国联军控制,直到两年后才得以上任。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署保定府知府,次年实授。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护理天津道。他还曾代理津海关道,任长芦盐运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顺天府府尹。宣统二年(1910年)初,任直隶布政使。

任天津府知府时,正值袁世凯在直隶推行新政,以天津为试点,凌福彭负责实施,成为天津地方自治的开创者。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历任崇陵工程督修,袁世凯大总统府政治谘议,政治讨论会副会长,约法会议议员,获授少卿,二等嘉禾章。从政多年,结交了康有为等政界名流。工书画词章,结交辜鸿铭、齐白石、姚茫父、陈半丁、陈衡恪等文化界名流。离开政界隐居北京后,以书画自娱自乐。1930年,病逝于广州西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