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和明珠为什么叫魏东亭魏大人?

NOKIA25451581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魏东亭可是个重要人物,重要到从开头到结尾,他是与康熙共始终的。

简单说吧,按照剧情的设计,魏东亭这个小魏子,那就是康熙穿裤裆长大的朋友,一辈子,在一起!

试想,古代君臣关系能做到这点的能有几人?即便是索额图、明珠这种的朝廷重臣,见了魏东亭不也得毕恭毕敬的叫一声魏大人?

毕竟,人家是皇帝身边的人,是臣属但也是兄弟,一般的大臣哪能和他相提并论呢?

当然,按真实历史来看的,情况可能会不一样。

先说索额图。那索额图可是皇亲国戚、勋贵之后,他爹是顺治遗命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那在康熙初年,权势显赫得去了。

而且,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是索尼的孙女,是索额图的大哥的女儿,那按辈分,就是康熙也得叫他一声叔叔,这等地位,何其了得。

再者,索额图本身也是立过大功劳的,在擒拿鳌拜的过程中,索额图身先士卒,全程参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康熙能忘记他吗?

更何况,在后来的很多朝廷大事上,康熙不也得咨询咨询索额图的意见?

再说明珠这位,他虽然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名门之后,但他老人家可是靠自己真本事 混上来的。

历史上的明珠学问相当好,和汉人士大夫的关系也非常好,他身边团结了一大圈的汉人官僚,说话很有分量。

而且,他有个儿子叫纳兰性德,想必您听说过吧?

在康熙朝前期和中期,索额图是重臣,明珠也是重臣,按剧情设计,魏东亭是近臣。中国终究是人情社会,重臣比不过近臣啊!

当然,历史上的魏东亭是有原型的,那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有以下几个:

首先,古代曹、魏不分,曹即是魏,魏即是曹,魏东亭的魏,其实就是曹;

其二,曹寅号楝亭,这个“楝”字和东的繁体字“東”几乎是接近的;

其三,曹寅的经历和魏东亭十分接近,他和康熙是奶兄弟,一向得到康熙的照顾,后来外放做了江宁织造,康熙几次南巡,都是他接待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魏东亭真的是曹寅,那索额图和明珠可能表面会很尊敬,但骨子里就未必了。

毕竟,索额图是皇亲国戚,明珠是朝廷重臣,曹寅这样的虽然和皇帝走得近,但毕竟不是正式出身,算不得显贵!


坑爹史册


大家都知道,在《康熙王朝》中,索额图和明珠也是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大臣们都尊称他们为索相、明相,而魏东亭只是康熙身边的一个侍者,在索额图和明珠跟前只能算是一个小虾米。

位高权重的明、索二人为何尊称魏东亭为魏大人?

索额图,他是黄旗人,索尼的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爵位一等公。相继出任了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可说是重臣、权臣、身份尊贵。

明珠,他也是黄旗人,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均察院右均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是一位很厉害的人物。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皇太较生母叶赫那拉氏之兄,岳父,爱全新觉罗·阿济格,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皇太极之胞兄,亦是重臣、权臣、身份尊贵。

这两个权臣、重臣、身份地位均非常尊贵之人,可说除皇帝之外全都是别人讨好的对象。

至于为何要叫魏东亭魏大人,接下来便讲解一下魏东亭,大家便明白原因了。

魏东亭,历史之上并且无其人,据称原型其实为曹寅。

历史之上曹寅,是皇帝家的家奴,其父为二等侍卫,其母亲为康熙的保姆,自幼与康熙一起嬉戏长大成人,与小说之中的魏东亭十分相近,魏东亭作为一个伴读侍者的存在,反而却能沦为康熙的知己至交,除此之外据说康熙研习的时候,伴读的魏东亭同样也在研习,后来看到其原来也是个美德兼具之人。

因此说魏东亭是康熙的发小,亲如兄弟尤为康除掉鳌拜的核心死士,是朝中人尽皆知的,属当时的红人,谁都会去竭力讨好,卖力拉拢取悦之。何况索额图这样的官场老臣,是绝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索额图与明珠虽然也位高权重,但是也只是外大臣,而魏东亭却是内臣,这个和皇帝关系的亲疏,决定着了他们必须要尊敬魏,绝不敢无礼。

这便是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亦是俗话说的宰相门前七品官,更别说这个是跟皇帝一起长大的红人。其次电视剧之中看到,皇帝从来不提建议,只不过最后决策者之人,这便是需有个人抛砖引玉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大臣讨论。

因而魏东亭便是康熙抛砖引玉之人,他的话常常象征皇帝的意见,对索额图与明珠这种官场老油条,且能不知?因此叫魏东亭魏大人,是讨好魏东亭的一种表现。

其次两人彼此竞争者,谁能先行猜到皇帝的心思,谁便先行对方一步,当作皇帝知己的魏东亭常常会是第一个明白的人。

最后,叫魏大人,难免是为自己留后路,由于伴君如伴虎,官场恶劣,关键时刻皇帝身边的心腹能帮忙自己说句话,关键时刻说不定能捡回一条命,所以叫魏大人只是官场中互相巴结讨好的称呼。

康熙王朝电视结局,康熙封其为毅亲王,除此之外其最终于龙床上死去,可知于皇帝心中的地位之重,综上所述,相信各位对索额图与明珠这种官场老油条叫魏东亭魏大人便会不再惊讶。


大国布衣


当时从官职品级上,魏东亭的官职略低于索额图和明珠。但是,其实他们都知道,魏东亭和别的官不一样,因为他是康熙的心腹,是从小到大一起的玩伴和朋友。官场之上,迟早有一天会被重用。

魏东亭虽是小小伴读,但从小与康熙耳鬓厮磨,并习以为常,对康熙的脾性了如指掌,因此两人的关系不是君臣,更像朋友。两人惺惺相惜,曾秉烛夜谈,康熙更是说过魏东亭将来有朝一日的地位不在索额图和明珠之下。

魏东亭是康熙的发小,亲如兄弟尤为康除掉鳌拜的核心死士,是朝中人尽皆知的,属当时的红人,谁都会去竭力讨好,卖力拉拢取悦之。何况索额图这样的官场老臣,是绝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索额图与明珠虽然也位高权重,但是也只是外大臣,而魏东亭却是内臣,这个和皇帝关系的亲疏,决定着了他们必须要尊敬魏,绝不敢无礼。


独秀文苑


魏东亭是死在康熙的床上的,可见魏东亭与康熙的关系非同一般。有过这样经历的人都知道,如果你跟其他人一起睡,说明你们的关系是非常铁的。

事实上,在古代,老大跟小弟一起睡,还是一种表示亲近信任的方式,是笼络人心的好方法。刘备创业时,就经常和关羽张飞寝则同床,出则同车。

索额图和明珠拜见皇上之后,还说一句见过魏大人,魏东亭也坦然接受,可见这两人的地位是比魏东亭低的。如果是同级别的,不会用见过这样带点谦卑的词语。

就像你去上司办公室,发现那里有个上司的朋友,虽然没有统属关系,但知道他是隔壁办公室的领导,你也会恭敬打声招呼。在古代更是这样,当时等级制度非常严格,连衣服都不能穿错,行礼这种事更加不能搞错。

而索额图和明珠贵为宰相级别的人物,魏东亭的官职明显没有他们的大,为何地位比他们高呢。古代的地位不一定全部由官职大小决定。辈分也很重要,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写了明朝文官见面论资历的场景,非常有意思,想必清朝也差不多。


桂西散人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人或许对魏东亭并不陌生,他是康熙身边的一个无名小卒,毫不起眼,但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却让处在高档官员阶层的索额图和明珠以礼相待,称呼他为魏大人。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契机或者原因才会形成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局面呢?有请各位跟随笔者一同趣去探一探那些莫名其妙的事儿。

其实这里有个十分巧妙的现象,就是魏东亭此人并不真实存在在历史上过,通俗来说在清朝的史书上显示“查无此人”。那笔者不禁发问了,那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他是著名作家二月河小说《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虚构的人物。

但这并不意味着魏东亭此人就是毫无根据的,都说作品需要源于生活、映射生活,就如魏东亭此人便是如此,他的原型是曹寅,这位仁兄可了不得了,他有个鼎鼎大名的孙子叫做曹雪芹,对,就是那个“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删修《红楼梦》数次的曹雪芹。那想要知道为什么清朝著名的索相和明相如此恭敬地称呼魏东亭,就需要来了解他的原型曹寅其人。

历史上是这样记载曹寅地,他是皇帝的家奴,他的父亲是御前的二等侍卫,母亲为康熙的养母。这注定他的幼时岁月不同凡响,他与康熙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也深得康熙的信任和喜爱。但是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不是说在康熙身边就一定能够得到他的垂青,这也和曹寅自身的品质密不可分。小说中是这样讲述的:作为康熙的伴读,魏东亭能够最终成为他的知己,这离不开魏东亭本人的才德兼备。

笔者想提出一个提问,那为什么魏东亭实际上就是历史上的曹寅,却被贯之以这个名字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二月河是在玩弄文字游戏。曹寅字楝亭,曹魏经常被人以连称对待。因此曹寅就在小说中演化成了魏东亭这个名字。

那么魏东亭的职责是什么呢?总归不会是单纯陪伴康熙皇帝的吧。魏东亭是康熙皇帝麾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康熙要开始筹划各种大型计划时,魏东亭都是重要的参与者,例如在擒拿鳌拜的过程中,魏东亭就是第一功臣。魏东亭在宫廷中的首要只能就是保护康熙的人身安全。康熙对他的付出都看在眼里,曾多次承诺他会身居高位,但是毕竟他是个汉人且受制于许多的现实原因,这件事没有最终实现,不过魏东亭此人也绝非是醉心于功名的人,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做贡献。

但是有一个好玩的事情是魏东亭在《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两本书中的性格取向风格迥异。《康熙王朝》中塑造的魏东亭是这样一个忠君的臣子:聪敏善良,文武兼备,最后因病不幸去世,活脱脱一个正面形象,可是在《雍正王朝》中却打破了这一形象,他是个倚老卖老、为官不正的奸臣,最终被迫自杀来了结自己的一生。这两种结局有个共性,那就是他都是病死的,这符合历史原型曹寅的最终结局。

再说回曹寅此人,他的母亲在康熙刚生下来就被选中成为他的乳母,曹寅的少年时光就从此与康熙交织在一起。年仅十七岁的曹寅便做了康熙的侍卫。康熙登基没多长时间,他就被提拔成为了江宁织造。康熙为了表示对他的喜爱,曾赏过蟒袍又赏过一品尚书的官衔,还亲手写了匾额赏赐给他。如此黄恩浩荡,足可见曹寅的地位之高。

但实际上曹寅在清朝的官场上的身份着实尴尬,作为一个汉族官员,因为和康熙的关系匪浅最终成为了大官(这个大官是针对于其他的汉族官员),为当时的满族官员所不耻。因此在清晰地明白这些不可避免的处境后,曹寅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更加低调地生活。史料中记载,曹寅并没有魏东亭这般好的待遇,他出门都在看书,基本上不会抬头。

这样一来就避免其他官员向他行礼了。从这个角度分析,其实曹寅的官场生涯并不是那么如意,可以说自卑和矛盾交织在一起,这可以从他写给友人的诗中“群往往避僚友,就中唯感赋登楼”窥见一斑。

所以说历史上任何一种现象出现都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就例如本次探讨的主题“索额图和明珠称呼魏东亭为魏大人”,作为浸润官场已久的老人精,当然知道魏东亭是康熙身边极为重要的人,对他表示尊重或者说是维持表面的和谐是有助于他们的官场顺畅的。


无笔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索额图和明珠为什么叫魏东亭魏大人?”

在清朝历史上根本没有魏东亭这个人,他是小说、电视剧中虚构的人物。在历史剧《康熙王朝》中,魏东亭和康熙帝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而且还是康熙帝的伴读,并且康熙帝的老师就是魏东亭的父亲魏承谟。因此,魏东亭从小就和康熙帝耳鬓厮磨,所以他对康熙帝的脾气是了如指掌,两人的关系既是君臣还是益友。

在影视剧中,魏东亭是康熙帝最信任的人,也是康熙帝最得力的助手,康熙帝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基本上都会找他商量。最后魏东亭还被封为亲王,还和康熙帝同床而眠,足见康熙帝有多么信任魏东亭了。作为皇帝的心腹,索额图和明珠这两位在官场上的人精、老油条怎么可能不极力拉拢。虽然魏东亭的官职要比索额图和明珠低,但是为了表示对他十分尊敬,喊他“魏大人”还是比较合情合理的。

在《康熙王朝》中,索额图太子党与明珠夺嫡派一直都在明争暗斗,朝中大臣也因此而分成了两派。索额图和明珠在官场多年,深知官场的处事法则,待在皇帝身边的魏东亭是轻易不能得罪的,无论魏东亭身居何位,都是康熙帝的心腹,深得皇上器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利用他牵线搭桥,甚至是利用他作为帮手,所以,是索额图和明珠千方百计争取和拉拢的对象。

其实,魏东亭是有历史原型的,这个人就是曹寅。因为古代曹魏不分家,且曹寅字楝亭。而且曹寅家是皇室外务府的包衣主子,所以在康熙出生的时候,曹寅的母亲就做了他的乳母,曹寅也就成了康熙的伴读,二人的情感非别人。后来还提拔他做了江宁织造,再后来还赏给他一件蟒袍,封其为一品尚书的官衔,还亲手书写匾额赏赐于他。


大史官


看过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的朋友,对于其中的魏东亭并不陌生。

他是康熙皇帝的幼年发小、侍读书童,还是康熙的贴身侍卫,之后更是担任东南沿海四省的海关总督,掌管着朝廷的经济命脉,可见康熙皇帝对其的信任与器重。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朝中两位炙手可热的宰辅大臣明珠和索额图见到魏东亭的时候,也要毕恭毕敬的叫一声“魏东亭大人”。这其中既有着对魏东亭身为朝廷封疆大吏,对其官阶与职位的尊敬,也有着对其与康熙特殊关系的忌惮,当然除此之外,康熙对于魏东亭也是非常尊重与推崇,进而也令这两位内阁宰辅对其是更加的肃然起敬。


《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历史上并无此人,他的原型实际上曹寅,不过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历史上索额图的事迹。

魏东亭,在剧中是康熙皇帝的老师魏承谟的儿子,而实际上,魏东亭以及魏承谟这对父子都是虚构的人物。

先来说说魏承谟。

魏承谟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他的历史原型是范承谟,即“清初第一汉臣”范文程的儿子。

历史上的范承谟,起初在翰林院工作,后做到了浙江巡抚,“三藩之乱”前调任福建总督。耿精忠叛变后,将范承谟囚禁,并且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将其杀害。而这与《康熙王朝》中魏承谟先是被外放做了封疆大吏,后在“三藩之乱”中慷慨就义的剧情基本一致。

再来说说魏东亭。

历史上,康熙皇帝的确有这么一位相伴长大的发小,不过他不是魏东亭,而是魏东亭的历史原型,曹寅。

曹寅,出身于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其母孙氏曾担任康熙皇帝的保姆。后康熙皇帝为了回馈曹家,便将曹寅的父亲曹玺任命为江宁织造。曹玺去世后,曹寅先是出任苏州织造一职,后调任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则由其内兄李煦接任。

曹寅在其南下出任苏州以及江宁织造之前,曹寅在宫中所担任的职务也正是銮仪卫之职,与魏东亭的职务也基本一致。

当然,在“智擒鳌拜”的剧情中,历史上索额图的功劳却是被剧中的魏东亭“张冠李戴”了。

康熙“智擒鳌拜”,索额图绝对是“首功之臣”。当时的他辞去了包括大学士、吏部侍郎在内的所有职务,专心做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在保护康熙绝对安全的同时,也在暗地里帮助康熙组织训练这些布库少年。不仅如此,索额图全程参与并执行了康熙整个“智擒鳌拜”的计划,特别是他站在武英殿外诱骗鳌拜交出了武器,为“智擒鳌拜”的成功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只不过,在《康熙王朝》中,为康熙皇帝挑选并且训练布库少年的人变成了魏东亭,而剧中的索额图则在这段剧情中,成为了彻底的看客。


魏东亭对于康熙皇帝,可谓是将“忠诚”演绎到了极致。

魏东亭的父亲魏承谟是康熙皇帝的老师,魏东亭与康熙既是发小又是同窗,两人相伴长大,关系自不用多说,可以说他与苏麻喇姑是康熙皇帝最为信赖的人,也是最为亲密的人,在这一点上,甚至连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赫舍里氏都难以企及。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使得对于魏东亭、苏麻喇姑的尊敬,就是对康熙的尊敬,反之对于二人的不敬则是对与康熙皇帝本人的不敬。

在此之前的剧情中,康熙皇帝驾临山西,山西总督莫洛因为贪功邀宠被康熙皇帝训斥,莫洛是左一个“苏麻大姑姑”,又一个“苏麻大姑姑”的喊着,求着苏蝲蝲蛄替他说说好话。一介地方督抚一级的封疆大吏面对苏麻喇姑这样一介侍女都是如此的卑躬屈膝,更不用说此时已经是掌管朝廷经济命脉的魏东亭了,所以即便是索额图和明珠这样的朝廷重臣,也不敢贸然自魏东亭面前有所不敬,毕竟康熙的面子在那里摆着的。

实际上,康熙对于魏东亭也是同样的敬重与推崇,当然这一切都是魏东亭用他的“忠心”换来的。

“智擒鳌拜”后,原来潜伏在魏东亭府上的康熙卧底浮出了水面,这是康熙对于魏东亭赤裸裸的不信任表现,可是魏东亭却对此始终没有放在心上,继续着对康熙皇帝的绝对忠诚,这也令康熙皇帝对其是更加的倚重和信任。

在杨起隆企图用美色祸乱康熙的时候,魏东亭只要听闻一点风吹草动,准会第一时间带人赶到,以确保康熙的绝对安全。

在康熙皇帝准备南收台湾,北征噶尔丹的时候,魏东亭主动扛下了筹集军费的重任,也算是为康熙皇帝能够统一国家,维系边境安定,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而魏东亭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为的只是对于国家、对于朝廷、以及对于康熙皇帝本人的“忠诚”,单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行为与品行,就要高出只想着结党营私、争权夺势的明珠和索额图不知道多少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魏东亭之于康熙皇帝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魏东亭对于康熙皇帝的“忠”以及康熙皇帝对于魏东亭的特殊情感,在康熙安排其就任台澎知县的时候尽显无疑。

名义上,康熙皇帝以渎职失察、治下无方的罪名,将魏东亭贬谪到了台澎,从封疆大吏的岗位上直接撸到了县令一级的地方小吏,但是这两人没有任何的交流,就明白了彼此的用心良苦。

一方面,这是康熙皇帝的“苦肉计”,为的是保护魏东亭,使其免于朝廷党争的波及,进而可以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

另一方面,台澎金夏刚刚收复,也需要一位有威望、有能力并且是康熙信得过的官员进行治理,既可以让台澎民众信服,同时也是为了巩固收复台湾的成果,因为换了别人,康熙皇帝也会担心其再次割据自立,而只有魏东亭才是他真正信得过的人。

于是,魏东亭之于康熙的意义在此刻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对于康熙来说,有些事情真的是只有魏东亭可以去做,也只有魏东亭去做他才能够得以放心和安心,而这一点就连明珠和索额图都没有达到如此程度,因而对于魏东亭的自愧不如也就成为了必然。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珠和索额图,虽然贵为内阁宰辅,朝廷重臣,更是康熙皇帝身边炙手可热的人物,可是他们依然距离魏东亭有着一份差距,这份差距不是体现在官阶上、职务上、品阶上,而是体现在了康熙皇帝的心里,所以他们尊称魏东亭为“魏东亭大人”,既是发自内心的,也是一种真实情况的体现。

在这之后,明珠因为结党营私、败坏朝纲,先行被康熙皇帝惩治,而索额图也因为与太子胤礽密谋弑君夺位进而为康熙拿下,两个人就此身败名裂,成为了康熙皇帝的阶下囚徒,就连在“千叟宴”上,康熙向他们敬酒都是用的空酒杯。而这也便是康熙皇帝对这二人的最终评价,虽然都是有功之人,但同样的,他们也是罪无可赦的“罪臣”。

反观魏东亭,不仅自己被康熙封为了“毅亲王”,自己的小孙子更是被康熙安排给弘历做了侍读,这是康熙对魏东亭的认可,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想要将这份君臣情谊继续下去的态度。

所以纵观整部《康熙王朝》,魏东亭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雍亲王府


索额图和明珠为什么叫魏东亭魏大人?

首先,这个问题的描述是:《康熙王朝》中,魏东亭让康熙看荷兰战船模型,此时前来的索额图和明珠拜见皇上后,为什么还要说一句见过魏大人?他俩为何对东亭这么恭敬?

我认为原因有几个:

1.伴君如伴虎,得君心为“大人”: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个魏东亭是个半虚构人物,是作者根据历史原型曹寅进行的“改编”,但是背景是差不多的。

先看看魏东亭此人背景,他父亲魏承谟乃是康熙的启蒙老师,本人是康熙的伴读,也就是说,他和康熙从小一起长大,多年来是时刻随侍在侧的。


加上从剧中透露的一些“片段”:诸如和康熙两人以“挚友”相交,偶尔同吃,甚至可以同睡一张床长谈,作为一方为帝王,可见魏东亭此人的“能力”。

所谓伴君如伴虎,能在老虎身边一待一辈子,其心志可见一斑,尤以问题描述那样,魏东亭让康熙看荷兰战船的模型,也就是说,在清朝的对外军事上,魏东亭是有极大的话语权以及在康熙对外的军事方针和政策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那么,就算索额图,一个身为康熙老丈人,明珠,身为大阿哥的舅舅,也是万万“惹”不起的,再者,此时的魏东亭领的也是近侍卫总领的职,从品阶上算,也是一品大臣,所以在官阶上和两人是“平等”的。


所以两人叫魏东亭一声“大人”,是理所应当的。


2:官场如战场,保命“底牌”为“王”:

再来,索额图就不说了,毕竟为四大臣之一,不管是“前朝”经营得当,还是本朝的官阶位置,都几乎做到了“顶峰”,而明珠更是一步一步爬上来的,他们两位当然是深谙“官场如战场”的道理,在官场中,没有什么人是永远“一帆风顺”的,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的事屡见不鲜。


那么,要是可以得到一张“保命”的王牌,那是再好不过了,毕竟,就算是这二位也不敢说自己可以永远“安全”地活下去。

就像是魏东亭,这位经久不衰的“王牌”一样,从小伴随康熙长大,荣宠不衰,肯定有他过人之处,所以“交好”是很有必要的,若能拉拢更是天大的“好事”。

那么,在日常的时候“恭敬”一些,也不是很难做的事情,又能引起魏东亭的好感,何乐不为。


总之,叫一声“大人”,实乃示好,恭敬也是示好,在官场中,没有突如其来的“朋友”,日常的“恭敬”或许就能换来“好处”。


3.为未来下“赌注”:

最后一点,其实有点上帝视角了,其实从索额图和明珠最后的“结局”来看,尤其是对比着魏东亭的结局来看,最后魏东亭可是被封“亲王”,那是康熙的很多儿子及弟弟都没有的无上荣誉,可见一斑。

索额图和明珠都是处世为人的“人精”中的翘楚,多年来步步为营,那双眼看遍了大多数人的起起伏伏,怎么会看不到魏东亭的“未来”,所以,不管是示好的“魏大人”也好,恭敬地“行礼”也罢,都是“提前”向未来那个前途无量的“魏大人”的一种“下注”。


人总是在“弱小”的时候,把得到的“关注”看得无比重要,所以此时在魏东亭还“弱小”的时候,给予关注(恭敬),对于魏东亭来说,是很“舒服”,及得到“尊重”的,就会更加重视两人。

总之,这也算是索额图和明珠出于对“未来”局势的一种“先知”般的敏锐,所以,恭敬地叫声“魏大人”,绝对是“正确”的做法。


总结:

索额图和明珠叫魏东亭魏大人,出于一是给予对康熙面前的“红人”一种示好;

二是作为“官场老人”的一种对潜力新人的敏锐关注,在康熙面前有如此地位的人,必须恭敬,能拉拢就再好不过了;

三来,算是一种两人出于多年观人“经验”的直觉,都认为魏东亭的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巴结”,示好是很有必要的。


长了鹿角的兔子


看过《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索额图乃是康熙的岳丈,理所当然的就是朝廷中的重量级人物了。明珠的身份也不容小觑,是康熙的堂姑父,并身兼数职。


而魏东亭不过是以曹寅为原型虚构的一个人物,是康熙身边的一个伴读,身份地位远远在索额图和明珠之下。可就是这样一个奴才,却被索额图和明珠尊称为魏大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待有书君为大家一一解答。



一、索额图和明珠借巴结魏东亭来笼络君心。


索额图和明珠两人贵为皇亲国戚,自然深谙官场那套处事法则。只要是皇帝身边伺候的,哪怕是个太监宫女,都是轻易不能得罪的。因为他们在皇帝身边待久了,对皇上的脾性了解得一清二楚,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此一来,朝中大臣为加官晋爵,得到皇上器重,就需从他们下手,通过他们的牵线搭桥,能够更加接近皇帝,从而实现飞黄腾达的目的。


魏东亭恰好就是索额图和明珠看中的那个牵线搭桥的人,因此见面时,他们对魏东亭毕恭毕敬,以便后续为自己所用。



二、魏东亭才德兼备,更给了索额图和明珠巴结的理由。


魏东亭虽是小小伴读,但从小与康熙耳鬓厮磨,并习以为常,对康熙的脾性了如指掌,因此两人的关系不是君臣,更像朋友。两人惺惺相惜,曾秉烛夜谈,康熙更是说过魏东亭将来有朝一日的地位不在索额图和明珠之下。


康熙说这番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魏东亭军事才能卓越,对康熙又衷心无二,是凭真本事吃饭的,因此深得康熙信任,是康熙的心腹。这样踏实敬业的人,职位晋升只是时间问题,甚至有一天还会超越索额图和明珠。


这样一来,聪明如索额图和明珠者还不赶紧巴结这只“潜力股”,扩充自己的势力。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对魏东亭极尽讨好。


索额图和明珠巴结魏东亭,是为了将魏东亭这只“潜力股”收归门下,见面时尊称他为魏大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魏东亭只是身份低下的一个伴读,却能够成为康熙的知己至交,灵魂伴侣,彻底打破伴君如伴虎的常规,不能不跟他卓越的才能和忠诚的品性有关;


就是贵为朝中重臣的索额图和明珠对他也要毕恭毕敬,可见他在众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尊贵,才能在众多围绕皇帝身边乱转的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中龙凤。


所以,在现代职场中,想要脱颖而出,拥有超强的能力和绝对的忠诚,一定会让你步步高升。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在第一次看《康熙王朝》时,宰辅索额图和明珠在拜见过皇帝之后又向下级魏东亭施礼,并向其问好,这让我们在看的时候颇感疑惑。因为索额图和明珠贵为朝廷宰辅,而魏东亭虽是封疆大吏,地位却还远在二人之下。那为什么索额图和明珠会对魏东亭如此恭敬呢?

众所周知,康熙与魏东亭打小一起长大,二人形影不离,兄弟情深。而且在康熙成功平鳌拜之后,魏东亭也是被重用,但是一直被康熙留在身边。但是康熙也对魏东亭交了实底:

朕要有意锻炼你一下。你说要弃武就文,目的当然要他日找一条好的出路,这是对的,如果封你一个官职,只是朕一句话就可以了,但这样不能培养你成材。你还需要多一点历练,所以朕对你是严格了一些。你知吗?索额图是皇亲,有时胡来,只要不太过分,朕也会忍他一忍,给他一点面子。将来你的前途,肯定在明珠、索额图等人之上,但要好好历练…

以索额图和明珠在朝廷的权势而言,这句话肯定会流入二人的耳中。想来可知,二人对这位康熙的宠臣自然是尽各种巴结之能事,希望能将魏东亭拉入自己的阵营。更何况,就连一向以不党自诩的张廷玉对苏麻喇姑都是称呼为“苏麻大姑姑”。更何况是这两位权相呢,所以他们对魏东亭恭敬也就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康熙深谙帝王心术,他知道不可能避免朝中有结党的事情,但是他绝对不能坐视有一党独大来威胁皇权。所以康熙一手扶持了明珠和索额图两个阵营,试图在他们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以牢牢的把握住自己的权力。

但是两党是不会满足于这种平衡状态的,他们时时刻刻都想着能压对方一头,从而能彻底掌握住朝政。而在康熙面前有巨大影响力的魏东亭自然成为他们头一号拉拢的人物,所幸魏东亭时时刻刻忠于康熙,并不与他们过从甚密,所以康熙对魏东亭更加看重。将江南四省赋税重地交给了魏东亭,让他为自己看守东南门户。

拉拢是最重要的原因,但他们为何敢于在康熙面前就如此毕恭毕敬呢?众所周知,魏东亭是皇帝的人,二人尊重魏东亭实际上就是在看着康熙的脸色行事,就是在尊重康熙皇帝。此细节也正体现了他们时刻揣摩着皇帝的心思,对康熙倚重的人恭敬有加。

更何况,两位宰相都是官场高手,而绝非嚣张跋扈之人,最看重的就是和气四方,与各种潜在盟友打好关系。这一句大人,不但自己无损,而自知承担不起的魏东亭自然是感惭莫名。这就是他们的为官之道,让比自己小的人物对自己感动和感激。而绝不会拿大,就像八阿哥胤祀一样,拉拢人心。

后来两党倾轧的厉害,康熙便把魏东亭贬职到台澎县任县令,直到两党被完全清洗,魏东亭才回到京城,这是康熙对魏东亭的一种保护。当魏东亭回京之后被封为毅亲王,也实现了康熙的诺言,让他有一日在明珠、索额图之上。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