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增民:临近退休再上“疫线”

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张艳强 张树锋)“二组!采样是否结束?我组已经采集完毕,马上到你处汇合,去济宁送样!”挂掉电话,段增民马上带领人员奔赴第2个采样点,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依然能听到声音的沙哑;隔着防护镜,依然能看出满眼血丝。

59岁的段增民是兖州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即将退休的他,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领科室同事们冲在了最前面。

老骥伏枥再上马

20多天的连续奋战,段增民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坚毅的眼神中依然充满了斗志。在疾控战线上拥有40年工作经历的老兵,是大家的“定心丸”和“压舱石”,只要有“老段”在,同事们都觉得心里有“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时,作为疾控战线的一名老兵马上意识到了风险,立刻对的科室人员进行分工调整,24小时值班待命,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科室内部先行启动了传染病防控业务提升培训,学习演练个人防护操作和传染病样品运送流程,并对相关器材进行报备、采购和储存,宁做无用之功,不打无备之仗。

疾控中心检验科是阻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兖州区疾控中心接到上级命令后,段增民主动请战,毫不犹豫冲在最前面:“我是一名27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检验科的负责人,最危险、最紧急、最复杂的采样任务我上!”

老骥伏枥再上马。这位17年前就是非典肺炎防治的“拼命老段”,如今又冲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最前面,当先锋,作表率。

业务精湛当领衔

疾控中心检验科承担着与所有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鼻、咽拭子,深痰标本采样任务,并负责相关医疗机构对住院病例进行采样的技术指导,每一道环节都很关键,也很危险,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传染。

年初七,济宁市传回的检验报告中显示我区一名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弱阳性,段增民立即带队,携带专业设备对其密切接触的家人进行样品采集,然后全程陪同送样,指导开展运送车辆消杀,避免交叉污染,确保样品按照生物安全标准送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胆识过人、技术过硬的他,喊响了三个“第一时间”的工作模式:第一时间采样、第一时间送样、第一时间接收检测结果,为全区疫情防控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每一次样品采集穿着防护服至少在4个小时以上,对年近花甲的段增民都是一次体力耐力的考验,他从来没向同事们喊苦叫累。同事们也都以他为榜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截至2月13日,段增民带领科室人员为149位接触者采集临床标本,共计送样683人份。

关心团队做“保姆”

“我不嫌麻烦,大家说我唠叨我很高兴,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只要是我的同事们没有被感染,没有一个人掉队,我就放心了”。朴实的话语里透着段增民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们的关心呵护。

检验科一线工作人员每次外出到疫情前线采样前,段增民都要一一检查队员的防护服、胶鞋、面罩、护目镜、防护手套,确保“密不透风”,不给病毒一丝可乘之机,用老段的话说,这些人不是单独的个体,每个人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穿好防护用品不仅仅是我作为检验科长的职责,更是对每个采样人员家庭的责任。

不厌其烦的唠叨,就是要绷紧每名队员心里的那根“安全弦”。为提高定点医院的标本采集效率,确保样品质量,段增民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具体讲解个人防护穿脱及样品采集流程,现场演示鼻、咽拭子和深部痰标本的采样过程和技术规范。既要确保样品采集高效、合格,又要确保这个团队“一个都不能掉队”。

“只要我们科学防控,理性应对,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希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早日结束是段增民最大的愿望,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