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高息集资民间数亿资金。由于一个偶然事件导致资金链断裂,还有能力偿还吗?

Sunshine295821


基本上而言是无力回天,如果已经到资金链断裂这个程度的,十有八九已经没救了,因为如果有救的话,大部分的实际控制人会将关联企业或者自己个人账户的资金或者资产变现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下去,想跑路的,始终是少数部分群体。

现实案例

我之前做的一个授信客户,企业本身条件蛮不错的,自己的有一个厂区,占地大概100亩,地上七幢建筑物,除了自身使用的三幢,出租四幢,企业是做包装的,报表体现的利润每年1600多万,企业在各家银行融资1个亿左右,介入的前几年都很稳,偶然的一次,企业主接触到民间借贷(银行的贷款利率6%,民间借贷2分利即24%),借贷的收益远远高于企业自身经营的利润率,然后开启放贷之路(从银行借钱,实际没有用于企业经营,而是用于民间放贷),2014年之前,因为大的经济形势良好,放贷的资金基本都可以回收回来。

由于收益不错,为此,企业通过虚造报表,在银行的融资做到了3个亿,而且从民间非法集资了7个亿,成为我们当地一个有名的个人放贷头目,2015年形势不好,开始有没收回来的放贷出去资金,到2017年全面爆发,其个人放贷的资金大规模收不回来(特别是一条3亿多的,还一条一亿多的借款人跑路)。由于无法按期偿还非法集资的个人资金被举报,涉案人数几百人,最终被政府查封。经过清算,该企业主个人及其名下的企业现有的资金偿仅有不到3个亿,通过拍卖企业主及其关联企业的资产,又归还了2个亿左右,最后5个亿没法归还。

总结

非法集资,从事民间借贷的,可以说十死九伤,试问一下24%借贷利率(有的是36%),正规经营的企业,有几个可以达到这个利润率的?所以借出去的钱,最终大部分都是大概率是无法回收回来的,其实如果对方有稳定经营超过24%利润率的生意,他根本不需要在融资了。


鲤行者


这里涉及一个基本的问题:民营企业通过高息进行民间集资的钱在企业资金断裂以后会还吗?

先上答案,如果民营企业进行高息民间集资并出现了资金链偶然的断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基本上没有能力偿还。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有一定的负债率是正常的,根据相关数据,2018年末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由2017年末51.6%上升至5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由2017年末60.3%下降至58.7%,可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事实上的资产负债率是相当的,大约都相当于56%左右。

当然,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行业的企业负债率会有所不同,但是如果不能通过正常借贷而是通过民间借贷特别是高息借贷则肯定会出问题,甚至即将破产倒闭。

首先,正常情况下企业如果融资正常不会进行高息民间集资,特别是私营企业只要融资正常都不会进行民间融资

虽然大家说,民营企业融资难,但是民营企业仍然会有较高的负债率,而且整体而言,民营企业的融资率并不比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差多少。

在2019年5月9日,证券时报发布了一份2018年A股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榜(非金融)榜单,其中ST保千的负债率高达800.92%。我们先不说负债率高的正确与否和风险的高低,仅就高负债率来看,说明还是可以在正常的融资条件下,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2019年前三季度A股民营上市企业通过发债进行直接融资的金额合计3014亿元,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总额的比重为9.24%。从2017年、2018年分别为15.47%、13.04%持续下降,说明近三年来,A股上市公司中民企债券融资规模的占比逐年降低,民营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能力下降。

另有数据显示,2017-2019年三季度,非金融A股上市民企的发债融资额占比分别为74.89%、73.75%和51.46%,逐年下滑。2019年前三季度,非金融A股上市民企的发债融资额合计1551亿元,同比下滑31.97%。

一方面说明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各种融资方式进行正常的融资,另一方面也说明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越来越面临困难的局面,从而导致民营企业陷入融资难困境。

其次,如果企业进行民间高息集资就已经说明企业的融资进入了紧张和不正常的状况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直以来民营企业就面临的问题,不是从今天开始,当然也不会从今天结束。除了民营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弱、财务核算不规范、企业主个人信息不透明、民营企业的社会融资信用程度较低以后,民营企业自身面临的融资结构也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一是民营企业的资本充足性比较低,从而成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原因。一些民营企业从一创业开始就资本金严重不足,甚至有的民营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资本金,资本金和创业资金都希望通过融资实现,所以面临融资难就是正常的。民营企业应该实现自我投资、自我发展、自我积累,在长期发展积累的基础上,运作机制、管理机制、市场适应性相对成熟后再通过融资实现更大的发展需求,而不是从一开始就缺乏自有资金,希望通过融资实现创业发展。

二是民营企企业的淘汰比较高,客观上会导致融资比国有大企业难。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小企业,有报道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科学投资》采访调查和研究结果,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体也就在3-4年之间。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简单地把小企业的倒闭和经营困难归结为融资难是本末倒置,而民营企业更应该关注市场、适应客户、如何发展上下功夫。

三是一些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是不合理的过度需求,从而导致扩张需求过大而导致风险累积。所有的融资行为都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发展的融资需求,我们的一些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则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出生和生存问题。有的制定不切实际上的大目标却要求给予融资支持实现其王国梦,如有的企业刚开了一家店不到三年,本来经营的挺好,却想在三年内实现开100家连锁的梦想,要求给以融资支持,这样的融资支持必然是助长这些企业死得快。

四是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导致民营企业容易遇到资金的流动性难题。国营企业主要依赖于中长期贷款,而民营企业一般主要依赖短期借款和票据融资,这就很容易导致企业在资金结构配置上出现“短借长投”、期限错配和资产类别错配等普遍情况,从而对企业资金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新的融资安排出现任何问题,就会出现流动性不足导致日常经营能力受损甚至出现偿债能力恶化,陷入财务困境的深渊。

在江浙一带赫赫有名三胞集团,不仅是南京本土明星企业,还位居“中国民企500强”第21位、江苏“民企百强榜”第五位。这样的大民营企业却面临总负债超600亿,核心上市公司质押率近100%,5500多万元的企资管计划违约!由于负债过大,2017年559亿营收,却只有500多万的净利润,其盈利能力可见一斑。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三胞集团发行的规模为5亿元的资管计划,存续期限为18个月,预期收益也只有8%-8.5%。

可见,民营企业尽管融资难、融资贵,但是仍然是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度之内,如果民营企业在正常的情况下难以获得融资,那么只要寻求民间借贷就会出现更加危险的境地。

其三,无数事实证明,私营企业一旦进行民间高息集资将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所以,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有很多民营企业为了缓解自身遇到的资金困难,在各种有意无意、主动和被迫的情况下,进行高息借贷,从而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报道显示仅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卷入高利贷的民营企业不在少数。佛山的塑料龙头企业东方塑料、东莞有数千名员工的定佳服装、深圳年产值数亿的LED龙头企业……都是高利借贷,拖垮这些耕耘数十年也颇具资产规模与实力的企业,最后都成为了一出出高息融资的惨剧。

杭州环宇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浙江建德乾潭镇做了25年工具生产,企业好的时候销售能做到一个亿,由于遇到资金困难,借的第一笔5分月息高利贷500万,一年光利息就要300万,经过一年时的借高利贷还高利贷,最后连本带利、利滚利后欠债已经滚到6000万!虽然经过朋友偿还400万元,妹妹偿还500万元,弟弟担保偿还400万元,但面对高利贷仍然有巨大的缺口,原本是当地一家明星企业最后被高利贷拖垮了。

民营企业由于陷入民间借贷、高利贷而悲剧的不在少数,历史无数次证明,只要介入民间借贷、高利贷,企业就难以再通过正常融资满足资金的需求,一旦遇到资金链断裂,就只能处于被动重组、破产倒闭的结果,希望企业偿还高息集资款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面对企业高息融资时,一定要警惕风险,不要被所谓的高回报所诱惑,要记住:只要能够正常融资,没有一个企业愿意进行高息的民间借贷融资,况且民间高息借贷集资不仅仅利率成本高、而且还可能面临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等罪名,更重要的是你如果参与这样的集资,你的利益也是无法保障的。


财经文化评论


企业基本难以回天,投资人拿回本金难度大。

企业债务负责肯定远超集资规模,资不抵债是大概率。

民间集资规模达到数亿的企业,一般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银行负债。企业总的有息债务就是银行贷款+民间融资。

民间融资的基础条件是投资人多少看到企业有一定的资产实力,才敢投资。但实际上民间投资人看到的资产,基本都已经在银行作了抵押。考虑到民间融资主要是靠信用,没有办理融资抵押。这就相当于企业将其资产作了两轮融资,前一次银行抵押融资,后一轮是民间信用融资。最终的债务总额就是两者相加,资不抵债将是极大概率。

民间集资的隐性成本多,实际投入企业经营,并形成企业资产的资金不到5成。

利息成本15%+业务员工资与提成10%+融资平台管理费用30%(高管工资、办公室租金、广告宣传费、客户接待、日常办公吃喝出行等)。比如一年时间集资1亿,其中就有5000万用于以上开支,实际只有5000万投入企业的经营与项目投资。

传统实体企业利润率低,高息融资注定是条不归路。

实体企业利润普遍不高,特别是这几年大环境不好,原有利润率下隆,大部分实体企业更多是在维持平台运转。其经营利润,根本不可能支付得起民间集资的高成本利息。

高科技创业企业与地产企业,高息融资就是一场豪赌,赌输概率更大。

上面已经分析高息融资的大概成本,按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最终要偿还这部分融资本金,难度极大。可能性只有一种,就是融来的资金购土地做项目,市场行情好,升值了几倍。或者就是科技创业型公司被高价收购或科创板上市公司。这其实就是赌博了,成功的概率也是很小。特别是当下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的背景下。

企业运转一停,资产快速贬值,最终资产变现少之又少,折上打折。

实体企业资金链一断,生产一停,老板失联,几个亿的生产性资产几乎就是就水漂,最终极有可能是当废铁卖。

而有土地与房屋资产的企业,最终也是打折拍卖。评估值10亿元,首次拍卖8亿,流拍再降20%。一套房子的小资产还好拍卖,几个亿的资产,买家少之又少。能在第三次拍卖成功就不错了,更多的是三次流拍,协议抵债也无人敢要。

总之,高息融资,利益大,风险更大。用行话说就是“你看中他的利息,他看中你的本金”。而企业主无论经营压力多大,高息集资是红线,注定是条不归路。轻则企业倒闭,重则人财两空。钱没了,人也进去了。

<strong>


项目通


这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分析。

私营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盲目扩张造成的,前几年巿场融资环境宽松,2018、2019年金融去杠杆,融资渠道收紧,过去借新还旧的模式不能继续,因而出现了流动性危机。

作为投资者投资了这企业,最初目的是希望获取高收益,万万没想到遇上了资金周转困难。那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有没有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如果这企业的资产是可以覆盖负债的,那么投资者们可以协助企业变现资产,回笼资金,只要资产能变现,投资者不至于血本无归。

二看企业实控人有没有完整的还款计划

若企业实控人承诺并给出了详细的还款计划,负责任不逃避,努力解决债务问题。那么给时间这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也可以起诉该企业,进行资产保全,如果企业没有到破产的那一步,还是有希望的。

三极端情况下的考虑

若企业资不抵债,老板跑路,又是属于非法集资,那么只能通过公关机关追讨。

其实企业遇到资金困难,关键是看企业自身怎么去解决,若能变现资产或者再融资,企业活过来了,钱还是有希望回来的,而且投资者的钱也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拼的血汗钱,如果企业没到破产的情况下,用时间换回空间,让企业解决问题,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


财思思


高息集资数亿,资金链断裂会产生羊群效应,发生全面挤提集资款,企业集资投资收益一般达不到集资利率,都是后期集资款支付前期集资款本息,一旦资金链断裂,也就是爆雷了,企业不但没有偿还能力,还会导致企业破产,那时投资人不但收不到集资高息,还可能损失本金。投资需谨慎,远离非法高息集资。


淡然1704253


可以说,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基本无力回天。

我曾遇到过很多此类民营企业,采用民间集资的办法盲目扩大投资。但他们不知道债务在企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是催化剂,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愿意借钱给你。而企业逆风的时候,债务是毒药,有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时间所有的债权人全部冒出来要求立即还款。

但是民营企业家还是不自知,以为自己有大量的固定资产,不属于资不抵债,想不通为什么债权人为什么一起来逼债。其实,他该明白他所谓的那些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在企业不景气的时候根本不值钱。

那些借民间融资的企业基本都属于资金链十分紧张的企业,所以根本经不起风吹草动。企业即使发生一些偶然的事件,也会让企业一发而不可收拾。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空谷财谭


私营高息集资当時就是骗局,拆东墙补西墙,圈钱。现在还有人同情他们,法律就是法律,企业法人是承担企业法律所有责任的追诉人。


R林宝B


现在把钱投入私人帐户,等于是肉包打狗,又去无回,一定要看好钱袋子。千万不要随便投资。


雪莲131196381


扩大经营提高效益,没有什么不对,可银行为什么抽贷,给企业带来的的损失谁来买单,


灵悟848


小额的集资会随时带来大的困难,大额的集资随时都是灾难,不论利息高低。

企业扩张,绝对不能靠民间集资,股权集资可以做一点,规模大了也很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