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兒戰疫」疫情期間耳鼻喉科果斷施救氣管異物患兒

2020年的冬天尤為漫長,本應是舉國歡慶、走親訪友的新春佳節因為這場肆虐的疾病變得異常清冷。

元宵節的前夜,小榮(化名)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電視拉家常,姐姐嗑出瓜子仁,隨手餵給了一歲半的弟弟。這時小榮突然劇烈的咳嗽起來,爸爸嚇得趕緊把孩子倒過來拍背,吐出幾口食物。看到小榮說話吃飯都正常,家長也就沒有太在意。

第二天,媽媽發現小榮的嗓子裡總髮出"絲絲"的聲音,尤其是安靜的時候更加明顯。幾天後,症狀不但沒有好轉,又出現了發熱和咳嗽。這下不能再等了,父母趕快帶著小榮從山西趕到北京就醫。


「首兒戰疫」疫情期間耳鼻喉科果斷施救氣管異物患兒

2月9號,小榮一家到達首都兒科研究所已時值深夜,在急診科就診、完善檢查,血常規的結果顯示,白細胞提示感染指標已經很嚴重,CT結果顯示"氣管異物"。爸爸眉頭一緊,"一定是姐姐喂的那枚瓜子"。當晚小榮急診留觀,隨後轉診到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主任龐衝仔細詢問了孩子的病史、再次進行查體,隨後開具了急診入院證,並聯系病房、手術室充分準備,等到孩子禁食時間充足後,立即進行急診手術。

目前正處在新冠肺炎發病高峰期,小榮一家乘坐公共長途汽車從山西到北京,外地遷徙史、患兒發熱、咳嗽,任何一項對傳染病接觸史都是高危選項,而且氣管異物手術直接在氣道進行,最容易產生氣溶膠播散。考慮到患兒病情危重,隨時有可能出現生命危險,耳鼻喉科的醫護人員沒有絲毫的猶豫,冒著隨時有可能被感染的風險,果斷施治,做好了充足的術前準備,嚴格按照疫情狀態下耳鼻喉科醫務人員防護要求,做好三級防護準備,為患兒進行急診手術。

龐衝主任和張冰主治醫師,在麻醉科張弦、陳凌宇主治醫師以及巡迴護士的配合下,不顧隨時有可能被呼吸道分泌物噴濺的危險,克服防護裝備厚重、視物模糊等困難,順利為小榮進行了手術,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首兒戰疫」疫情期間耳鼻喉科果斷施救氣管異物患兒

支氣管異物的問題老生常談,但總有寶寶難以倖免。避免意外發生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杜絕安全隱患。

龐衝主任表示,3歲以下的孩子嚴禁進食堅果、板栗以及豆類食物,吃東西的時候不要說話和玩耍、哭鬧;不要讓孩子接觸到細小的玩具零件。小塊的樂高、小珠子、貼畫都是門診常見的異物。一旦發生吸入異物的情況,要立刻對孩子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併到醫院就診。

疫情期間,醫院交叉感染的風險大,很多家長猶豫要不要來醫院,但如果發生了以下情況,建議及時就醫,因為對於氣管異物來說,時間就是生命。

如果有明確的異物史,且伴有咳嗽,安靜時有明顯的喉鳴音,不管孩子有沒有明顯的氣促、呼吸困難等症狀都應到醫院及時就診,進行胸部CT明確診斷。如果家長不確定孩子有沒有明確的異物史,但孩子出現藥物治療無效的反覆咳嗽,也應該通過影像學排除氣管異物的可能。


文 | 張冰

攝 | 張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