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常说的“底大一级压死人”是什么意思?

无敌马克兔


很愿意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而这里所说的“底”,指的是手机镜头里的图像传感器。我们都知道,现实中能被我们人眼所看到的物体,其实都是通过表面反射出光线,这些光线信息被眼睛接收才得以看见。有人说“数码相机底大一级压死人,即传感器面积越大越好,但越大也越贵。买相机买就买好的。”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再好的相机,没有好的创意,没有好的作品,等于空谈,有了内容,独特的原创作品,才叫好的摄影师。器械是辅助,作品在个人。希望可以帮到你。下面这些照片我是用手机拍的。










创新源自内心


摄影人常说的“底大一级压死人”是什么意思?

“底大一级压死人”!

是呀,在比较半幅和全幅、手机和单反的优势时,大咖们往往会用这么一句经典用语来告诉你,他们之间的区别:为什么单反比手机拍的好?因为单反“底大”;为什么全幅比半幅拍的好?因为全幅“底大”!这基本上可以让人很明确地知道,这“底”是在拍照中,是起决定性因素的“元件”!

那么什么是“底”呢?

在胶卷时代,我们通常把已经显影、定影且可以洗出照片的胶片称之为“底片”!到了数码时代,胶卷是没有了,取而代之是CMOS,也就感光元件,是一个把光信号转变耦合成电子信号并记录下来的元件,它作用就是胶卷的作用。

在胶卷时代,就存在“底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135的胶卷不如120的更清晰,120的不如中画幅相机的更清晰,但这个对比,在冲洗小画幅照片时,基本没啥区别,在冲洗大尺寸照片时,这个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而在数码时代,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在照片的清晰度(其实不止这方面)上,CMOS越大,效果越好。

“底大一级压级人”,最适合去怼那些认为手机吊打D850、5D4相机的无知们,当然,他们也会给你说,手机“算法”好,哈哈。

“底”,的确是相机中最关键的元件,没有之一,其它的基本上为围着“底”来服务或者是来支持的,手机不能吊打D850或5D4,“底”太小是它的硬伤,手机没法把“底”做的更大。但上边也说了,这种优势只有大画幅照片上才能体现出来,小画幅或者是现在的网络分享,“底”大的优势就“荡然无存”,在网络分享上,手机当然可以吊打D850、5D4!





上边这些照片,从手机到单反,“底”也越来越来,但在网络上基本看不出来,上传图片是有大小限制的。

但如果真要区分,大家可以从细节表现来区分。

“底大一级压死人”,就是谁CMOS大,谁就占绝对优势。

个人认为:在摄影者、其它附件一致的情况下,这说法成立。绝对成立.


南方之南


所谓“底”,在胶片来说就是用的胶卷、底片,在数码相机就是机内的传感器,这个“底”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成像。

在胶片中,规格从小到大有110胶卷,135胶卷,120胶卷,4*5画幅,8*10画幅,135相机是常用规格,为36mm*24mm,试想一下就不难理解,1mm和10mm底片所拥有的银盐颗粒不可同日而语,拍摄相同的景物,所能呈现出来的细节定然是底片越大越细腻,事实也如此,对比120和135底片,几乎任何一部120相机拍出来照片成像质量都秒杀135相机,如果再看过8*10大画幅照片,那照片里的丰富影调和细节一定会让你过目难忘,著名的风光摄影大师亚当斯就是用810相机拍摄的。

数码相机的传感器有很多尺寸,目前最大的也就是相当于之前120相机,常说的全画幅相当于135胶卷的底片尺寸,在同等像素下,单一像素的面积也相应越大,其接受光信号的能力越强,捕获的光子越多,于是信噪比提高,得到的画质越出色;同理,如果单一像素面积相同,传感器越大,像素数量越高,用1000像素和10000像素表现同一细节,也必然是10000像素的颜色层次更丰富,所以底大一级,单从成像质量上就已经胜出。

图中展示的是各种规格传感器的尺寸对比





爱摄影的克鲁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底大一级压死人,这个说法是从胶片时代就有的,胶片相机是有底片的,那个时候的底片,分为135相机底片,120相机底片,4x5底片等等大画幅相机的底片,甚至有更大的单片的插页式底片,每一种底片代表着,不同专业领域对画质的特殊需求,广告领域一般都是用大底片拍摄的,而一般的民用领域,由于对画质要求不是特别高,就用小底片135画幅拍摄完全能满足需求了。

大底片的画质好在哪里呢,胶片的画质差异主要还是胶片上那一层涂层,卤化银决定的。大底片的卤化银颗粒细腻,对光线反差宽容度高,能拍出更多的细节来。那么,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是以数码相机为主了,虽然不用胶片了,但是还是延用了胶片相机的画幅大小,为什么呢?因为数码相机借用了胶片相机的成像原理,光线的折射虽然不是在胶片上了,而是折射在数码感光元件上了,这个感光元件,目前主流就是coms,更早些的数码相机是用一种叫ccd的感光器件,现在的coms是在ccd的基础上,改变了对光的记录运算方法而来的。这个感光器件coms就是现在的数码相机的底。

目前的数码相机,分为全画幅相机,半画幅相机,还有中画幅,大画幅相机,这些都是有这个感光器件,也就是相机的底来决定的,数码相机的底越大,也就是感光元器件越大,那么拍出来的片子,在色彩层次和细节锐度上都是小底片数码相机望尘莫及的,因此就有了现在的底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


有六儿拍视频


首先,底是底片(感光面积),也就是画幅,负责成像的主要部分。跟电脑的CPU一样,重要性不言而喻。

画幅又分为 3/4画幅 半画幅、全画幅(等同胶卷135,24×36mm底片)中画幅……等等。

理论上来讲,画幅也就是底片越大越好,底片越大越清晰、虚化越好、宽容度越好、质量越好等等。但这要取决于相机厂商的底片质量。

一般来讲,用中画幅的 看不起用全画幅的,用全画幅的 看不起用半画幅的,用半画幅的看不起用数码长焦的。这里不是完全说看不起,而是有虚荣心与骄傲感,这是很正常的。打个比喻 就跟电脑用i9 的看不起i7 的,用i7 的看不起i5的,用i5的看不起i3的。

底片决定最终照片的好坏,也是买相机时第一要考虑的参数,所以必须注意。使用时也用半幅的跟全幅在一起总觉得差一截,这是很正常的心里作用。

这就是底大一级压死人,不过这话是有点夸张的!


鹤壁晨风


摄影人常说的底大一级压死人是指数码相机的传感器越大,相机拍出的照片画质越好的意思,手机数码相机用的传感器尺寸大小不同,手机大约是1/2.5英寸的传感器,黑卡卡片机用的是一英寸的传感器,还有m43传感器,半画幅用的22.3✘14.9毫米传感器,全画幅用的是35.9✘23.9毫米传感器,富士中画幅用的是44✘33毫米传感器,还有将近60✘60毫米传感器。传感器就是平时说的底,这个传感器越大越有利于照片输出,便于制作大幅的照片,画册,广告等等,所以常说底大一级压死人


营口摄影爱好者


在胶片时期,“底”指成像介质也就是过去的胶片也称底片,当相机进入数码时代,传统的胶片被感光元件取代,即CMOS(还有少部分是CCD),但是底的用法也就一直延续接着用了。

底大一级压死人指的是:当成像介质面积大的时候,其画质(一般指信噪比)较面积小的成像介质优越。

具体解释,假如我把同样的焦距,同样的光圈的镜头分别装在m43和全画幅上面,ISO快门速度都保持一致,那么m43相机成像画面就是全画幅相机画面的1/4,也就是通光量只有全画幅的1/4,这时候为了通光量相同,只有把ISO提高到全幅的4倍,这也是为什么都说全幅相机的高感质量要远好于小底相机。小底相机的信噪比也就是画质天生就不如全幅,这也是无法弥补的。






一勺墨白


智能手机摄像头发展到现在,拍照素质距几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压缩了入门卡片机的市场。所以在手机发布会上我们也常常看到厂商宣传自己的手机摄像头传感器面积大,成像效果可以媲美单反相机云云,然而还有一句话叫“底大一级压死人”,别觉得搞笑,看完这张图你就会发现这句话说的是真的。

从单纯的 Sensor 层面看,底大一级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单位像素面积增大,信噪比更高,拍摄时候获取的信息量更多。但相机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我们也不能以此断定大底相机就一定好。

但你要是看到那些吹手机拍照水平能赶上单反相机的营销话术,笑笑就好了,别当真。






叽里咕噜1244


“底大一级压死人”说的是传感器大一级会形成碾压。主要是指传感器的尺寸,尺寸越大,接受光的能力越强。就好比同样的光照进来,面积大接受的光束自然就多。同样像素,传感器越大,单个像素的面积也就越大,能够接收的光线也就越多。

另一方面,传感器越大,相机会有更好的虚化能力。虚化能力一般需要看景深的控制,就是最大光圈和焦距。拍摄距离和拍摄范围相同的时候,更大的传感器,使用的镜头实际焦距越长,所以虚化能力更强。

在这里我们需要知道影响一张照片成像的两个主要因素:

一是镜头,它决定了收集的光线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感光元件,它决定了如何将镜头传递过来的光线有效的转换为影像。

感光元件在胶片时代就是各个品牌各个型号的胶卷,在数码时代就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传感器。对于数码相机来说,传感器的尺寸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意味着越大的传感器的相机价格就越高,同样也是因为较大的传感器能够带来更多的细节以及更高的图像质量。



摄像镜头里的世界


响一张照片成像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镜头,它决定了收集的光线的质量和效率,二是感光元件,它决定了如何将镜头传递过来的光线有效的转换为影像。

感光元件在胶片时代就是各个品牌各个型号的胶卷,在数码时代就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传感器。

我们常说底大一级压死人,我们也常说全画幅相机,残幅相机,黑卡相机等等,这一切都代表着传感器的尺寸,对于数码相机来说,传感器的尺寸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意味着越大的传感器的相机价格就越高,同样也是因为较大的传感器能够带来更多的细节以及更高的图像质量。

Photo by Jakob Owens on Unsplash

相机的传感器就像是一次曝光的胶片,不同的是它可以不断的重复使用,就像胶片会按照尺寸分为全画幅中画幅大画幅等等,数码相机的传感器的尺寸也是不同的。

在数码相机中,传感器的作用就是收集由镜头传递过来的光线来创建图像。更大的传感器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从而创造出细节更加出众的照片。如果不算昂贵且专业的中画幅数码相机,传统数码相机主要分为全画幅相机、APS-C 画幅相机、M43系统相机,1寸传感器画幅的小型紧凑型相机。至于更小的传感器的相机要么就是已经被淘汰的便携式DC,要么就是手机传感器,这里不多做讨论。

全画幅相机基于 35mm 胶片的尺寸,尺寸约为 36mm*24mm。在专业级数码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中会使用这个尺寸的传感器。像是 Canon 5D,Nikon Z7,SONY α7M3 等等,另外,在一些高端的不可换镜头相机中也会使用全画幅传感器,像是 SONY RX1 系列相机。

Photo by Ben Sauer on Unsplash

而 APS-C 画幅的相机则是将全画幅相机裁剪约 1.5 倍,尺寸约为 22mm*15mm(不同的厂商的相机传感器尺寸会略有不同),绝大多数入门级单反以及无反相机都会使用这个尺寸的传感器,而紧凑型相机 Ricoh GR 也是使用 APS-C 画幅传感器。

M43 画幅相机传感器在无反相机刚刚出现的时候非常火,绝大多数的无反制造厂商,如奥巴和松下会使用这个尺寸的传感器,它的尺寸约为 17.3mm*13mm,相对于全画幅相机来说裁剪系数约为 2。

对于小型紧凑型相机来说,1英寸传感器则是主流,像是 SONY RX100 系列就是使用这个尺寸的传感器。

Photo by William Bayreuther on Unsplash

我们一般常说的焦距视角都是基于 35mm 格式,也就是全画幅格式来说的,像是 50mm 的镜头,放在全画幅机身上等视角就是 50mm,而放在 APS-C 画幅机身上就要乘以 1.5 或 1.6 的裁剪系数,得到约 75mm 的视角,如果放在 M43 画幅相机的机身上,得到的就是约 100mm 的视角。

下面这张图就简单表示了各个画幅的尺寸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各个画幅的镜头系数。

如果不考虑精密的画质因素,裁剪系数应该是全幅和裁剪画幅最大的不同,就拿我们通常所看到的 APS-C 的套头 18-55mm,其实它的实际焦距为 28.8mm-88mm(1.6x),我们装上一支 50mm 的镜头,其实能看到的是大约是 80mm 的视角,直接就将标准镜头的视角变成了中焦,拍人像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就不太适宜扫街了,在狭小的环境之中会很难伸展的开。

当然,如果要打鸟或者拍摄野生动物之类的,APS-C 画幅就有先天优势了,直接就等于一个 1.5x 或者 1.6x 的增倍镜。

由于较大的传感器可以捕捉更多的光线,所以在高感控制上要好于小画幅的相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更大画幅传感器的相机更适合弱光摄影。至于有的人会认为大画幅传感器会带来更强的背景虚化,这一点没有错,因为画幅影响了焦距,而影响背景虚化的一个条件就是焦距的长短,所以使用同样视角的镜头,大画幅肯定会比小画幅带给更好的背景虚化的效果。

俗话说,底大一级压死人,但是这是针对专业摄影来说的,对我们大多数业余拍摄者来说,追求更好的愿望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仅仅只是想要在电脑上甚至是手机上看看图,只是想要在社交网络上去发照片的话,传感器的大小其实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当然,如果我们需要拍摄大型的摄影项目或是专门的摄影主题,那么一台高端的全画幅相机还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带给我们更高的创作自由度,像是在弱光环境下的自由。

Photo by Jakob Owens on Unsplash

和全画幅相机相比,APS-C 画幅最大的优势当然就是价格了,各大厂商都有自己的 APS-C 画幅的产品,并且从入门级到准专业级一应俱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相机,而相对于全画幅相机的镜头,APS-C 画幅的镜头也会相对便宜很多。

全幅好不好?当然好!非常好!底大一级压死人永远不是一句空话,全幅可以带来更加精细的画质,而且尤其是对于相机的高感来说,由于幅面更大,在同一解像度下,较大画幅的感光元件的像素密度相对于较小画幅要低,可以让传感器制造厂商在电子线路方面有更多的空间,所以大画幅相对于小画幅在高 ISO 的情况下会有较好的表现。

但是还是上面那句话,还是要根据用途,如果只是日常拍摄并且发发社交网络,如果你并不想要印刷出一面墙那么大的照片,其实画幅并不是重要的因素。如果是要拍摄大型的商业摄影项目或者有自己专门的摄影计划,还是需要买一台相对专业的相机以获得更高的扩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