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面孔读后感|杭州市翠苑中学黄迪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疫”线面孔读后感|杭州市翠苑中学黄迪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杭州市翠苑中学初一(1)黄迪乐读后感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一百七十多年前,林则徐被革职,发配到伊犁,效力赎罪。在西安离别时,愤然写下了这传世名句。

现在时过境迁,这句诗还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守住万家灯火,英勇的奔赴危险的疫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他们却反而逆其道而行。一样都是严峻的考验,一样都是国家的危难。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真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从来不是独自作战,而是我们一起,团结一心,共同打赢这场艰难的战“疫”。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怎样的一种心中大义呢?

君且看——

逆行者,是曾试图发出微光,勇敢发言的李文亮医生;

逆行者,是被护目镜压出血痕的95后护士陈颖;

逆行者,是84岁仍在一线工作的钟南山院士;

逆行者,是身患重病“渐冻症”却依旧在一线工作的张定宇医生;

逆行者,是每天给一线送嵊州小笼的沈红平;

逆行者,是免费接送医生的司机乔师傅......

逆行者,也是十四亿人民中的每一位抗“疫”者。

“疫”线面孔新闻读后感征文来了!

抗击新冠肺炎的这段日子里,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不断记录着我们身边的平凡者——更是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们。

为此,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特别联合杭城知名校长、老师,一起发起了中小学生“抗疫”新闻读后感活动。

征文消息发出后,我们收到了很多文图、视频、音频投稿。这些文字让人感动,更让人振奋。这些投稿会在“小时新闻”和大家分享,优秀作文有机会在《钱江晚报》上刊登。

扫一扫,读“疫”线面孔专题

口罩后面,他们都是谁?他们的故事,是否也打动了你?读“疫”线面孔故事,写下你的感动。让我们一起告白这些平凡的英雄们

⬇︎征文方式⬇︎

扫一扫,进入征集页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