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发展中医学?

木楼涵真


如何发展振兴中医?

一、大幅提升中医诊疗费和药材价格,或将中医全面列入公费医疗系统对中医中药从业者实行财政工资奖金制,保障中医中药从业者的较高收入,才能吸引大量人才进入中医,中医才能真正复兴强盛。西医正是因为有钱途,才人丁兴旺发展迅猛,很快窃夺了医学主流地位;而中医因为中草药和手法操作,看上去没有多少成本,也没有多少高科技含量,一直收费很低,但是中医的知识理论技术和疗效健康生命本身才是最值钱的;中医一直很廉价,本来最适合实行公费;如果要商业化,就应该适当厚利,现代人要买房供房结婚生子培养子女,压力山大,没几个“不差钱”而愿意淡泊名利搞中医吃苦受穷的,何况学好中医要花很长时间。

二、排除西医的各种不良影响和干扰,大力发展纯中医医院,以纯中医医院和中医诊所为基地,大力鼓励并奖励中医师承教学,同时也结合学院制或网络培训推广普及中医理论,坚决杜绝中医教学的西化,同时广泛接纳西医和大学生学习从事中医。

三、降低资质许可门槛,大力支持中医诊所和民间中医,恢复中医的民间医学和大众文化本色,培植广阔深厚肥沃的中医土壤。

四、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推行体质论治,纠偏扶正,不治专病而医全人,不治一病而治一连串病,一切西医所谓的“疾病”都只是体质偏差引发的症状表现,一味的治“病”是治标不治本。

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以中医理念思维为本,强化发展中医特色的伤病、疫病、急救、妇产等领域,快速补足短板全面赶超西医。

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大力发展中医周边产业,比如脉诊仪、中医面诊仪、中医足疗仪、中医大健康家居等等。

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尤其是高级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大数据、5G6G,结合中医大数据特色,大力开发智能化中医保健诊疗网络,实现远程诊疗和会诊。

八、象重视农业一样高度重视中药原材的种植饲养,发展大批药农或中药材企业,全国大范围播种培植和投放大量野生中药用植物和动物,采收时可以广泛使用卫星、无人机、机器人等先进工具,彻底解决中药材紧缺难题。

九、严格规范监管中药材产加销各环节,严厉打击一切中药材假冒伪劣现象,开发如同验钞机验钞一般准确权威的中药材检验和评级系统和设备并全面普及。

十、大力开展中药材新品的发掘研究,绝不能只吃老本,尤其是现今稀缺珍贵的中药材,要努力寻求新的替代品;要从苗药藏药瑶药等民族医学中广泛挖掘借鉴。

十一、大力鼓励支持发展针灸艾灸、推拿点穴、刮痧拔罐、反射疗法、红外线疗法、音频疗法、中药外治、药食疗法等等各种中医模式。

十二、大力研究发展和改进完善中医思想理论体系,从宏观和微观方向对中医中药和生命健康进行深入探索,推动中医理论现代化,并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局面。


老苗医765


这个论题有点大,不是咱老百姓考虑的问题,但是,作为一名中医的铁杆粉丝,对中医的现状还是有自己的一点看法……

如何发展中医?那就要搞清楚是什么阻碍了中医发展的步伐?个人认为,目前中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假中医,还有一些江湖骗子,还有一些美容院,按摩馆儿……动不动都打着中医的名号招进行招摇撞骗,坑蒙拐骗。极大的损害了中医的名誉,降低了中医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是真正的中医馆和中医医院的医疗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引起许多广大民众的误解。认为中医就是骗人的,没有什么作用。

因此要发展中医,必须把这些毒瘤从中医的队伍中清除出去。还中医一个安定清白的医疗环境。重拾人民群众对中医的信心。

我想可以这样做,1、对中医从业者,以及想打着中医名号的从业者进行理论和伦临床测试,持证上岗。考试内容可以考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等。

2、对是中医的从业者进行诊病测试。

过关的发给从业证书,不过关的,对不起。请自动离开中医队伍。

其他的大政方针方面有国家的决策机关。相信中医一定会越来越好。



启航语文


今天愚也和平时一样,点进了“问答”栏,关注着“今日头条问答栏目的朋友们”,仔细看了并点赞了各位精采的回答,其中也看到了这个关於中医的发展问题,想借此说说个人意见;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中认定中医中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在生命工程学中通过历代中央朝庭,医学大家,药物学者,谒尽所能,费尽心血,潜心研究,实践,总结,修正,传承至今的世界医学瑰宝,需要我们去保护,提高与发展。中医中药也要与时俱进,需要系统化,数字化,规范化,程序化,精准化。严格保护和传承秘方,精药,积极申请法律保护和专利独享。我们只求在这些上面去努力。

有人不信,我们自已要信。

有人不学,自有来学之人。

有人不求我,我自有衣食父母。

有人来求我,我还有“八不治”之说。

善心施药医有缘,笑待俏小别是非。

只有医者,学者自已努力提高医疗,医药水平,我相信中医的“顺应自然的预防理论”和中药的“药食同源”的科学道理,还将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毛主席说:“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

我认为我们中医人更不应该,当这有罪之人。


tu医海拾遗1942


如何发展中医,如何真正地发展咱中医,对不起,法律规定无证行医是非法的,跟人治病,似乎是”司马光破缸救人罚款二十元“的感觉,令人心为之寒。要是得写下去,说白了要从国家层面认同了之后才有意义,國家不认同,说得再精彩也是白说。

好,假设国家认同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首先,对所有的现有中医师证进行考核。你不看现有中医师们有证,他们连感冒都治不好,不配有证,太丢中医的脸了。不会再培训,最低把《伤寒杂病论》太阳篇上中篇学好了再来行医。

其次,只要能治病的人都可以行医。有些民间中医人士虽然没文化,但他某一方面的技术无可非议,记录在案,让附近的人都知道他,有了相应的疾病就去让他治,让他艺有所用。

三是发现和鼓励爱好中医人士。爱好中医不乏其人,但他所学得不得法,能不能独当一面去行医,问一问考一考完全明白了,有能力的用他,学不得法的指导他该怎么学。

四是质问中医大学,从学校出来的人不会治病,学校又有什么意义,哪里出了问题,必须做到教出来的人就是中医人,能治病的人,学中医是一门苦行僧的事,估计自己学不好就别去上那所大学,学校教不出能治病的人来,必须得改革,把不应该的东西丢掉,把该有的加进去。

当然,学中医就学中医,不要来个中西医结合,中医学校必须纯中医。

最后是分配人才,每个小区几乎都可以配一名中医人士,最低这个中医人能治感冒,大感冒小感冒最好在家门口就治好了。这个小区治不了,走两步到另一个小区治。医者最好就是小区人,没有专门的医疗场所,在家都行。

说得够多的了,都是具体的,一旦做下来,中医人才太缺乏了,供不应求,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复制出来,长则五年,短则两年。但和现有医院一点都不矛盾,因为现有医院都是西医。做到了这些,中医会深入民心,全民都会享受到中医带来的健康。


鸡立鹤群829


首先,人类社会是不断的向前发展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医也是一样的,不发展,就要被社会淘汰的。我们在这里议论中医如何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中医向上发展趋势是必然的,按着客观规律发展也是不可阻挡势头,首都医科大附属中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广安门中医院,天津中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等各大中医医院的医生诊断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患者看病,首先要求患者做各种生化,影像各种检查,作为依据,传统诊断方法为辅助,只是开处方时,要反复的诊脉,力求用药准确;他们完全相信现代医学诊断,这不是进步和在发展吗?中医诊断方法也不能废弃,中医理论体系里的诊断与用药是统一的,否则没有办法开出药方。有些人老是提出中医和西医那好?很无聊!,比如:先天性心血管狭窄,发作就是心梗。你让中医活血化瘀补气等等,能把血管扩开吗?现代医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支架、搭桥。肝硬化中医能软肝散结,收到很好的疗效。你让西医干这个活吗,干得了吗?它们不存在谁好与坏的问题,它们都有长处和短处,只是看你得的是什么病~他们关系是互补关系。中医始终再发展,没有现代医学迅猛。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它们组成是完整的医疗体系。


翁童


不首要解决淆药、吃药问题根本上很难让中医有大发展,其实中医很多人信、但就是怕烦、怕苦、特别是年青一代、至于中药效慢则可以中西结合、减少病者的实时困苦、且更好根除病根,强发国粹的诊辩技能、开发脉象诊病科学仪器、加强深入中医理研究,务实酬守民医验方、封刹蒙医混孑,使中医国粹一遍清明唤发新姿造福世界。


4949147318802


废除现行中医大学培养模式,以志树人。黄蒲军校为什么能培养众多抗日名将?看看大门上的对联就知道答案了:“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现行模式培养多是华而不实、滥竽充数的伪中医。树人先树德,把“良药善医、厚德精术;不求医尽天下之病,但求无愧天下之心"为入学标准,有天赋有志向均可入学,取消分数制入学方式。大学学中医经典毕业只发理论合格证书。学生自找门师学习实践课,师承很重要,不论大学教授还是民间中医均可从师。打破院校培养与民间培养的界线。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处。期间费用由国家或组织来补贴。再有对药材进行有效管理,生产炮制要遵训古法。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医发展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从中医理论到临床应用,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对人体器功能的影响,个体差异,理法方药,药物的性味归经,用法用量和中医独特的诊疗方法等等。不单体现出了中医的优势,也体现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和才智。懂中医,并不代表完全了解中医的内涵所在,更不能片面的去评价中医,古人“治末病”的思想理念,也体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从目前来看,中医药的发展形成了青黄不接局面,一个人从中医的学习到转移临床到临床应用,是需要很长的时候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我们不但要重视年轻人的教育和培养,我们更应该对老一輩的中医人的爱护和尊重,向老一辈的中医人学习,更好的传承中医和发展,老一辈中医人,才真正是国医发展的领头羊,是我们中医界的国宝。


用户58950648127


发展中医学,必须要注意培养人才,办中医学院是必须的。理论基础扎实,全面,为参加中医实踐作好充分的准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入中医诊断的门,接受指导的医生的培训。不然什么都不知,如何去实习,最后成为中医医师呢?我是师承人员,后晉升为副主任医师。我深深感到学习中医理论的重要性,而且是系统的学习。我执业中医五十八年,回顾过去,忘不了武汉市卫生局办的第三期学徒训练班。是委托市四医院办的,从六十年代初到一九六六年止。按五院出的系列教材进行培训,经过学习结业,我们这批85人中医学徒,在市四医院临床一段时间,才打下了好的基础。再回到老师身边去实踐,就一通百通,其悟性高了,后来我们在各自單位成为骨干,有的还成了教授。


张兴祥6


这个话题太大,讨论了很多年,争论很激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为中医的爱好者、学习者、从业者和推广者,想借此机会谈谈我的感受。

一、要想学好中医,必须对中医的文化核心有了解,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现在把中医越来越技术化,其实对中医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中医的学习更讲悟性,所以从业者不能太功利,那样就会心浮气躁,悟性就会降低,会影响中医境界的提升。

三、中医的主观性,这也是很多人诟病中医的重要一项,这恰恰是中医的精华,或者说精髓,中医的主观是建立在长期客观实践基础上的,不是盲目的主观。主观的判断能力越强,越准确,恰恰说明实践能力越强,悟性越高。

四、中医的个性化,这个恰恰是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的做大贡献,现在被西医的标准化冲击得一塌糊涂,现在越来越有责任感的从业者开始反思和呼吁,希望能引起管理者、从业者和患者的重视。

五、中医的疗效,其实这不用探讨,中医已经为华夏民族的健康做出了数千年的贡献,现在越来越被世界上的人们接受,这是不争的事实。

六、中医的现状,近来有很多人呼吁重视中医,国家也采取了重大措施,很多人趋之若鹜,必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出现,甚至会给中医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希望从管理者的角度要重视,从患者的角度要当心,从业者的角度要有敬畏心。

一家之见,必有不当之处,仅做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