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理Family」滬江教育“百日上雲”戰記

作者|張帥


疫情來襲,全國在線。

2月10日是全國復工復產的第一波高峰,散佈在國內與國外各個角落的教師與學員,集中湧入網上在線課堂。擱在以往,用戶數暴增是好事,但在疫情期間,正常秩序被打亂,按照線下服務器採購、上架、調試等走完全流程,快的話也要十數天,何況是在大多數工廠尚未開工的時候。

但也不是所有在線教育公司都手忙腳亂,選擇上雲的公司很大程度上流量壓力可以交由雲廠商來緩解,雲計算帶來的彈性伸縮能力緩解了流量暴增的麻煩。

“滬江為抗擊疫情,通過旗下互加計劃、滬江網校等組織向湖北等地區捐贈了大量免費課程並提供直播平臺支持。由於受災地區學校連續推遲復課,捐贈課程帶來的潮湧是我們始料不及的。深圳龍崗一所學校的開學第一課在我們平臺上直播,差不多全國有24萬學生同時在線聽課。昨天我們整個平臺數萬個直播同時進行,單個課程可做到數十萬同時在線承載量,同時在線用戶是數百萬量級。”

抗住了直線上揚的流量壓力,滬江教育技術負責人唐小浙於11日“錯峰”接受了雷鋒網的採訪,“我們技術團隊跟運維團隊春節之後就沒怎麼休息,全員都以在線協作方式,待命處理各種問題。”

滬江教育也沒想到,年前才完成全面上雲工作,年後就迎來超出預估的大考,在擴容、擴容再擴容的情況下,用戶體驗沒有受到影響,滬江教育也檢驗了自己的上雲成效。

每家在線教育平臺都經歷了類似考驗,但不是每家平臺都提前選擇了全面上雲。

「漢理Family」滬江教育“百日上雲”戰記

滬江教育開啟“百日上雲”行動

成立近19年,滬江教育為何上雲?

滬江教育是中國最早一批的在線教育公司,2001年5月,作為中國最早的英語語言學習BBS社區之一,滬江網的前身滬江語林網誕生,2006年,滬江正式走向商業化,成為在線教育行業的拓荒者。

和近兩年來新誕生的在線教育公司不同,滬江教育不是天生生長在雲上,而是經歷了在線教育發展至今的全週期,最多時自有上千臺服務器託管在IDC機房,數據中心的服務器使用週期大概在8年左右,越到後期運維工作越重,在服務器成本最大化之後,上雲是滬江教育自然的選擇。

當然,滬江教育不是單純的成本節約型上雲。我們都知道,越是傳統的行業上雲越是謹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當原來一套穩態的系統遷移上雲時,可能會發生難預知的問題,滬江教育既是走在技術前沿的互聯網公司,同時又有遺留IT基礎,半新半舊之間,滬江教育擁抱雲計算。

“滬江教育有很長的歷史,上雲就像大掃除一樣,肯定會碰到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服務器不動不怎麼會出事。但是從物理機線下的IDC遷到雲上是動態的過程,有一些影響沒有辦法提前預估,增加了線上故障的幾率。”唐小浙說道。

從技術負責人的角度,上雲決策往往有一個觸發點。2019年,滬江教育上雲觸發點則是一系列因素的結合,既有出於彈性擴容的考慮,也有成本節約和業務快速試錯的考量,其他的諸如將非核心技術外包、少關注底層基礎設施等等,都是滬江教育所能看到的上雲紅利。

如果非要談一個點,可以總結為滬江教育希望把技術更多的聚焦到業務層面,從這個維度出發,技術團隊再思考如何調配資源,完成技術儲備與佈局。

萬事開頭難,上雲也是如此,很多企業上雲疑慮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認知層面。在採訪中,唐小浙反覆提到了一個數據:IDC於2019年年中發佈的《全球雲計算IT基礎設施市場預測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雲上的IT基礎設施佔比首次超過傳統數據中心。

拐點已現,2019年9月下旬,滬江教育“百日上雲”行動浩浩蕩蕩拉開帷幕。

“百日全面上雲”戰記

唐小浙介紹,滬江教育一直關注著雲技術和行業動態,2019年上半年已經在做相應調研,8、9月份主要做POC驗證,真正全面上雲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期:直播工具和課件管理工具於10月16日夜間遷移,滬江教育的CCtalk和OCS系統完成上雲;

• 第二期:11月中旬,核心業務站點遷移;

• 第三期:核心數據庫在12月中旬提前完成數據庫遷移。

由於歷史原因,滬江教育和其他教培機構上雲不太一樣,最早期滬江主要提供的是完全基於線上的產品和服務,技術體系相對比較適合上雲。

「漢理Family」滬江教育“百日上雲”戰記

滬江教育最後一臺物理機下線

唐小浙表示,“我們在上雲之前,大部分web應用已經基於容器化部署,相對比一般企業上雲簡單。滬江應用的也是相對互聯網化的中間件,像緩存中間件Redis、消息中間件kafka、檢索引擎ES,基本在阿里雲上能找到相應的支持。”

與此同時,滬江教育也不是一個完全標準化上雲的典型案例,上雲遷移中相對比較通用的是純web類應用,行業面臨的問題都差不多,有非常多成熟的案例可以參考,難題在於有廠商特性的應用上雲。“一個是我們有CCtalk平臺的音視頻直播技術,另外我們還有一套OCS課件系統,這兩套系統在遷移時沒有太多可以參考的地方。當然,最終我們還是在阿里雲的幫助下,相對比較順利的完成遷移”,唐小浙總結道。

唐小浙用“給力”來形容合作伙伴阿里雲,遷移方案“給力”,技術團隊也是“給力”。

雷鋒網瞭解到,阿里云為滬江教育提供了最佳實踐方案和最佳實踐團隊,在上雲的不同階段,比如網絡選型、負載均衡選型,都會有相應的最佳實踐參考,如前所述,滬江教育web類應用已經用K8S管理,但是上雲時還是出現了版本不兼容問題,此時阿里雲派出K8S技術團隊,解決了滬江的相關問題。

在線教育行業的歷史關口

以滬江教育自身作為參考樣本,在2009年之前,滬江教育還是個人網站或者叫小型創業公司;2009年之後,金融危機外部環境驅動業務模式變革,滬江網校等面向用戶的產品正式推出,滬江找到了一個能夠快速發展的需求並將之商業化;再往後是2013年開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CCtalk等產品主要從移動端獲客,而這還不足以應對當前快速變化的內外環境。

“原來是部分上雲嘗試,2019年是全面上雲轉折”,從學習工具到優質課程平臺滬江網校、實時互動在線教育平臺CCtalk,滬江教育此時全面上雲意義何在,轉折又將走向何方?

唐小浙表示,“我們接下來將進入到雲端的發展階段,從公司層面來看也是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滬江教育是一家平臺型公司,業務重點就是幫助更多的線下機構、學校以及老師轉到線上,具備在線教學的能力。這與網校模式有很大不同,網校模式基本上以自營為主,雲端模式能夠鏈接更多教育行業各方供需,這就是平臺的發展的模式,雲計算模式直接助力平臺模式。

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滬江教育選擇純公有云而非混合雲模式,儘管其還保留一部分IT資源。據瞭解,滬江教育此前和其他雲廠商探索過混合雲模式,最終堅定全面走公有云路線也是為了最大化利用好雲計算的優勢。公有云部署模式、遍及全球的雲資源、經過充分實踐的技術路線等等,阿里雲扮演的是滬江教育平臺模式背後的最佳配角。

按照阿里雲歸納總結企業上雲的四個階段,基礎設施上雲、大數據上雲、雲上中臺和雲上智能,全面上雲的滬江教育正在和阿里雲探索雲計算助力核心業務的無限可能,比如在人工智能和達摩院的合作,智能語音、NLP自然語言、AI算力等等。

在線教育行業是近幾年的風口,但唐小浙並不認為很多風口上的教育類公司已經找到了健康的業務模式,大家都還在探索和解決的過程之中,滬江教育全面上雲也是為了更好地保障現有成熟業務以及更好地探索麵向未來的平臺模式。(雷鋒網)

在採訪最後唐小浙感慨道,“我們內部交流達成一個共識,這(疫情)不能說是我們發展的一個機會。因為疫情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滬江教育作為教育平臺型服務公司,我們能夠在這樣一個時間段,幫助更多的學校、機構、老師,讓他們來上網,能夠給學生提供穩定的在線學習服務,一起渡過比較困難的階段,這是我們現在應該去做的事情。”

—END—


「漢理Family」滬江教育“百日上雲”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