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战争中,为什么美国不直接占领墨西哥全境?

吴帅澎


网上有一个段子是说墨西哥的偷渡客在挖地道进入美国时抱怨道:”该死的美国佬咋就没把墨西哥给吞了呢?也省得老子今天在这儿挖地道“。美国和墨西哥以及其他所有美洲国家最早的原住民都是印第安人,然而这些印第安人却并非今天的美国人和墨西哥人的直系祖先。实际上印第安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是对除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之外所有美洲原住民族的统称。居住在北美东北部的印第安部族主要有易洛魁人、休伦人、切罗基人、万班诺阿格人、特拉华人等,这些部落组织性和战斗力很强。切萨皮克地区有多阿格人、马特沃曼人、查普蒂科人、帕图克森人、楠蒂科克人、查普唐克人、波科莫克人、怀科米科人、萨斯奎汉纳人等,其中楠蒂科克人有1500人之众,萨斯奎汉纳人在1660年时号称有4000人口、700武士。居住在五大湖地区的有渥太华人,该部落的印第安人酋长庞蒂亚克是18世纪叱咤风云的人物。俄亥俄河流域生息着肖克人、派尤特人、尤特人、霍皮人、科曼奇人、阿帕奇人和纳瓦霍人等部族。古代印第安人使用的语言约有300种之多,其中又有几百种不同方言。据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分类研究:使用较广泛的印第安语系有易洛魁语、阿尔冈奇语、马斯克霍奇语、苏语、卡多语、阿萨帕斯卡语、肖肖恩语、皮马语、尤马语、撒利萨语、撒哈提语、利图厄姆语、库鲁什语等。每个语系中又包含众多的部落语言和纷繁复杂的方言。可惜这些印第安语言基本都停留在口头上,只有切罗基人后来受欧洲文字启发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经过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和迫害很多印第安部族连同他们的语言都在后来的岁月中消失了。不过直到1940年时仍有149种印第安语言还在美国各地的印第安保留地中使用着。如今印第安人只占美国全国人口的0.6%左右,而且这些印第安人也还不是同一民族。说他们是北美移民先驱可以,说他们的祖先是北美土地的主人也不错,但他们不是今天美国人的直系祖先。相比之下墨西哥的印第安文化相对保留较多:生活在如今墨西哥境内的印第安人比起生活在今天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在文明程度上要高出许多,他们不像生活在如今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一样长期处于渔猎采集时代,他们孕育出了定居农耕文明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城市、建筑、天文、数学,生活在如今墨西哥境内的印第安人缔造了奥尔梅克、特奥蒂华坎、玛雅、阿兹特克等多个古文明,如今墨西哥国旗上的鹰吃蛇图案也源于印第安人的图腾崇拜。不过即使是在印第安文化相对保存较多的墨西哥如今全国人口的90%左右基本上是印第安人和欧洲移民的混血后代,真正的印第安人并不占墨西哥人口的多数,况且历史上墨西哥境内的印第安人始终没缔造过统一的国家,墨西哥真正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其实还晚于美国。

1492年10月12日是一个深刻影响着日后美国和墨西哥以及所有美洲国家历史命运的日子:这天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事实上关于最早发现美洲的人究竟是不是哥伦布其实是存在争议:有说法声称早在中国的商周交替时期就有一部分殷商王朝的后裔渡海到美洲并开创了奥尔梅克文明;也有说法认为中国东晋时期西行求法的法显是最早发现美洲的人;英国航海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则认为是郑和最早发现了美洲。哥伦布甚至都不见得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欧洲人,因为根据最近的考古学发现已证实来自北欧的维京人首领埃里克早在公元982年左右就已发现了格陵兰岛,到1020年左右维京人已在北美大陆建立了一些定居点。不过不知道是何原因导致维京人最终撤出了美洲。之所以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事实上并非因为他是最先发现美洲的人,而是因为他改变了美洲乃至世界的历史——在此之前尽管有人造访过美洲,却始终没能将美洲纳入到世界体系中。1620年11月11日五月花号载着一批清教徒抵达了位于北美的普利茅斯城。如今五月花号带来的这批移民的后裔已繁衍到350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九分之一左右。而这批早期移民缔结的《五月花号公约》更是塑造了美国人的立国精神。在《五月花号公约》中写道:“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耀,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地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被认为是对这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合适、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此后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大量涌入北美,截至1733年大英帝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建立了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佐治亚、康涅狄格、马萨诸塞湾、马里兰、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弗吉尼亚、纽约、北卡罗来纳和罗德岛十三个殖民地。1775年4月19日北美殖民地民兵和大英帝国的军队在位于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莱克星顿小镇爆发冲突,由此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6年7月4日十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乔治·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上签字,以此开启了美利坚合众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这时美国的领土就是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佐治亚、康涅狄格、马萨诸塞湾、马里兰、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弗吉尼亚、纽约、北卡罗来纳和罗德岛十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谓之建国十三州。

1783年9月3日英国和美国缔结《巴黎条约》,以此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的既成事实。早在美国独立之前十三殖民地就曾试图开拓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土地,却被英国殖民当局阻扰,这也成为了美国独立的诱因之一。《巴黎条约》缔结后英国索性把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也送给了新生的美国。与此同时和建国十三州同时期存在的佛蒙特州在独立战争中保持中立,战后以第十四州的名义加入美国。1787年加入美国的各州商讨确立了美国宪法,明确了各州和联邦政府的权利义务关系,美利坚合众国由一个相对松散的邦联体系向一个联邦制国家转型。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美国对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采取的移民拓殖的开发模式,这里并没像建国十三州和佛蒙特州一样设立成州,而更多是类似于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那样的存在。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推行当地人口日渐增加,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亚拉巴州、密西西州、田纳西州、肯塔基州、西弗吉利亚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以及明尼苏达州的一部分。1801年罗伯特·李维顿受时任美国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派遣同占据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法国殖民当局商讨购买密西西河以西的路易斯安娜土地,一开始法国方面没接受美国提出的购地方案,然而随后不久法国就在欧洲战争中遭遇挫折,于是在1803年美国乘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忙于应付欧洲战争之际从法国手中以1500万美元价格购买了83万平方英里(2144476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相当于每英亩土地支付了三美分。这次土地购买行为使美国领土扩大了一倍,在这片相当于今天美国国土总面积22.3%的土地上如今已形成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俄克拉荷马州、密苏里州、堪萨斯州、爱荷华州、蒙大拿州、科罗拉多州一部分、怀俄明州一部分、明尼苏达州一部分、北达科他州一部分。低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成功勾起了美国政府扩张领土的欲望,毗邻路易斯安那的佛罗里达随即被美国确认为下一个目标。这时占据佛罗里达的西班牙殖民者早已不是大航海时代那个称雄世界的霸主了,反而成为了被新兴的英、法等国一再痛打蹂躏的“欧洲病夫”,到了1808年连西班牙本土都被法国皇帝拿破仑占领。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佛罗里达大规模移民,1809年当地效忠于美国的居民已占总人口的90%。1814年美国人大规模进军佛罗里达并对西班牙人采取武力威胁,1819年2月22日西班牙被迫同美国签订条约:美国以500万美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15万多平方公里的佛罗里达。

和美国主要由新教白人人口为主的单一种族结构不同:包括墨西哥在内的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殖民统治下的拉美地区的种族结构显得相当复杂。当时在拉美地区处于社会金字塔最顶端的是来自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者,而土生白人则被称为”克里奥尔人“,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称为”桑博人“,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称为”墨斯提索人“,黑人和白人的混血后裔称为”穆拉托人“。墨西哥就是以作为欧洲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混血后裔的墨斯提索人为主的,然而居于统治地位的却是来自西班牙的殖民者。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给南方尚处于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等国殖民统治之下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极佳的示范效应:1790年海地人民率先举起反抗的旗帜并于1803年10月赢得独立,以此为标志吹响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号角;在遥远的南美大陆上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两位传奇人物纵横驰骋,解放了今天的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智利和阿根廷;1822年9月7日葡萄牙委任统治巴西的佩德罗王子宣布巴西脱离葡萄牙而独立......这一时期的欧洲爆发了拿破仑战争,作为拉美各殖民地宗主国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忙于欧洲战事,根本无暇顾及殖民地事务,这给拉美各国的独立运动提供了天赐良机。1810年9月16日清晨拉美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到距离美国最近的墨西哥——就在这天墨西哥小镇多洛雷斯的神甫米格尔·伊达尔戈在多洛雷斯的教堂敲响钟声,召集当地居民反抗西班牙统治,揭开了墨西哥独立运动的历史序幕。1811年初墨西哥独立运动领导人伊达尔戈遭西班牙殖民者伏击身亡。伊达尔戈牺牲后他的学生莫雷洛斯成为了墨西哥独立运动的新领袖,1813年11月莫雷洛斯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墨西哥脱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而独立。1814年西班牙殖民者对墨西哥起义军大举反扑,次年莫雷洛斯被捕牺牲,起义军残部被迫退入山区展开游击战。1820年西班牙国内爆发革命,墨西哥的土生白人地主等保守的既得利益群体既担心西班牙的革命会蔓延到墨西哥,有担心已退入山区的墨西哥起义军趁机死灰复燃。于是提出脱离西班牙统治的主张,以便夺取独立运动的领导权。这时墨西哥政府军中一个曾镇压过独立运动的军官伊都维德上校怀着个人野心出来大肆活动:他打出要求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实行独立的旗号,同时又主张在墨西哥保持传统的大庄园制和维护教会的利益,他的活动赢得了土生白人地主和教会上层等保守政治势力的支持。1821年伊都维德正式宣布墨西哥独立,成立墨西哥君主国。新生的墨西哥宣称对新西班牙总督区的全部领土和人口享有继承权,这时的墨西哥领土向北一直延伸到今天美国境内的落基山脉,向南则囊括了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等中美洲国家。这时的墨西哥尽管已实现独立,可国家大权实际上操纵在土生白人地主等特权阶层手中,占墨西哥人口绝大多数的混血种人仍处于被统治地位,事实上包括这时的墨西哥皇帝伊都维德本身就是靠镇压墨西哥独立运动起家的,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墨西哥的一国之君。1923年墨西哥人民再次起义推翻了皇帝伊都维德的统治,墨西哥在结束历时两年的短暂帝国统治后成为了一个共和国。

墨西哥独立之初的这场内乱就此开启了潘多拉魔盒:首先这场内乱直接带来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南部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等地从墨西哥独立出去组成中美洲联合省(又称中美联邦)。不过对墨西哥而言:失去的南方五省只占其广袤领土中很小的一部分——失去南方五省后的墨西哥的领土面积仍多达450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今全世界领土面积超过45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这六个,而如今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七位的印度只有329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如果墨西哥独立时的领土面积能一直保留至今就是当今世界第七领土大国。然而如今墨西哥的国土面积只有196万平方公里,这只相当于墨西哥独立时的43.56%左右,换句话说墨西哥独立时一半以上的领土如今都已不在墨西哥境内。伊都维德的下台并没结束墨西哥国内的政治乱象:此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个失败的临时政府(1823~1824)、一个模仿美国但不成功的合众国(1824~1835)、一个中央集权的共和国(1835~1846)和一个联邦制的第二合众国(1846~1863),政权就这样如流水一般变来换去,一时间城头变幻大王旗。墨西哥政治上的混乱也波及到墨西哥的金融体系和国防建设,尽管看起来当时的墨西哥在体量上算得上一个大国,但由于内部的混乱而无法形成合力,因此属于大而不强。除了国内政局不稳之外这时的墨西哥还有一大劣势就是其人口分布状况:这时的墨西哥尽管拥有辽阔的疆域,但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而北部地区几乎就是未开发的无人区——直到19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向西扩张时生活在得克萨斯的只有3000名西班牙血统的土生白人;而在加利福尼亚这一数字为4000;新墨西哥则连3000都不到。墨西哥为实现北方国土的开发和强化国防两大目的采取了鼓励向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等地移民的优惠措施,然而令受制于国内乱局的墨西哥政府始料未及的是:美国人却趁机大规模向墨西哥北部移民。

事实上美国对墨西哥的渗透相当早:甚至在墨西哥还没独立之前美国人就已开始向当时还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墨西哥渗透了,到1820年(墨西哥独立的前一年)约有1.5万名美国白人和1000名黑奴生活在德克萨斯,而当地的墨西哥居民只有5000名。就在墨西哥独立的次年(1822年)一支满载着武器、工具和花布的美国商队抵达了新墨西哥首府圣菲,此后每年都有美国商队前往新墨西哥并由此逐渐开拓出一条名为”圣菲小路“的商业路线。随着美国在当地的商业活动日渐增多之后美国陆军开始在”圣菲小路“沿线修筑一系列军事据点以保护商人免受印第安人袭击,与此同时更多的美国移民开始在这一地区定居。当时的墨西哥政府被国内混乱的政局弄得焦头烂额,对北部边境的控制实在显得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墨西哥政府出于加强对人烟稀少的北部边境的开发力度和防务力量这样的目的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移民的政策:墨西哥政府承诺向移民免费提供土地,移民只需宣誓成为天主教徒和墨西哥公民就享有开垦土地在4年内免税的待遇。廉价土地的诱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此定居,到了1835年生活在德克萨斯的美国人的数量比1820年翻了一番达到3万左右,也正是在这一年美国政府唆使原属墨西哥的德克萨斯奴隶主发动武装叛乱,墨西哥出兵镇压,在阿拉莫歼灭美军187人。美国随即出兵击败墨军,宣布德克萨斯“独立”,成立“德克萨斯共和国”。1836年4月由山姆·休斯顿指挥的德克萨斯军队活捉了墨西哥总统桑托安纳并迫使他签字承认德克萨斯独立。1845年2月28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接纳德克萨斯加入美利坚合众国,这使墨西哥感觉蒙受了巨大的羞辱,然而美国的胃口还不止于此:同年11月美国总统特使前往墨西哥城洽谈购买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等地的事宜,但遭到墨西哥方面的拒绝。驻守美墨边境的扎卡里·泰勒随即率军西移150公里,驻扎在德克萨斯人主张的边界格兰德河旁。而墨西哥方面则坚持认为奴埃斯河才是合法的美墨边界,美军在格兰德河的行动属于侵略行为,于是在1846年4月26日一支墨西哥军队针锋相对地越过格兰德河并击败一支美国先遣部队,导致16名美军士兵的伤亡。美国方面将这一行为解读为墨西哥对美国领土的入侵行为,5月13日美国参议院以40票对2票、众议院以174票对14票通过了对墨西哥宣战的决议,美墨战争正式爆发。

美墨战争爆发后美军分别从三个方向入侵墨西哥:在紧邻得克萨斯的墨西哥东北部地区由泰勒率领的美军占领了蒙特雷,但当泰勒准备趁机扩大战果时却受挫于墨西哥将领桑塔安纳的阻击。在新墨西哥地区斯蒂芬·卡尼率领一支2500人的美军占领了圣菲,在与当地州长进行了短暂的谈判后就以美国政府的名义宣布吞并新墨西哥。卡尼随后分出一部分人马支援泰勒,自己率领剩下的队伍向加利福尼亚进发。卡尼在到达加利福尼亚后以美国政府的名义宣布接管由当地的美国移民建立的“熊旗共和国”。扎卡里·泰勒和斯蒂芬·卡尼这两路人马活跃的地区在今天基本都已位于美国版图之内,最远也只到达今天的美墨边境一带,而由温菲尔德·斯科特率领的1.2万美国远征军则经由海路直接在位于墨西哥南部的韦拉克鲁斯港登陆,然后沿着殖民时代西班牙人修建的“皇家公路”直扑400公里外的墨西哥城。可以说斯科特的这一行动打了墨西哥人一个措手不及——这时墨西哥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北部边境同扎卡里·泰勒和斯蒂芬·卡尼交战,面对突如其来出现在自己后方的美军一时间有如神兵天降之感,因此斯科特这路人马几乎如入无人之境。直到1847年9月12日墨西哥才集中起3000多名士兵在首都墨西哥城近郊的查普特佩克城堡迎击3000多名美军,结果墨军战败溃逃。当时驻守查普特佩克城堡的墨西哥军队中有大约100名10到16岁不等的军校学员,当墨西哥正规部队溃散后他们仍坚持作战并付出了阵亡6人的代价,直到战争的最后时刻15岁的炮兵士官生胡安·埃斯库迪亚为避免要塞上的墨西哥国旗被美军缴获而将国旗裹在身上跳崖自尽。至此墨西哥城的门户完全洞开——9月13日斯科特率领的美军占领了墨西哥城的宪法广场,墨西哥首都沦陷。这时的墨西哥已处于亡国的边缘——包括首都在内的一半以上的国土都被美军占领,如果美军进一步扩张,显然墨西哥也是无力抵抗的。事实上美国国内当时也的确涌现出兼并整个墨西哥的呼声,而墨西哥国内的反对派政治势力见墨西哥政府落败后甚至向斯科特提议:让美军留下来驻守墨西哥。然而我们知道最终美国并没吞并墨西哥,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时的美国可不是像今天一样的超级大国,这时的美国同英、法等欧洲列强比起来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美国独立后同英国的关系一度相当紧张,尤其是随着美国国力日渐增强后就使英国对其越发警惕:英国试图以袭扰美国海上贸易的方式减轻美国对自己的属地加拿大的侧翼威胁。美国尽管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并如愿以偿地扩大了本国的疆域,但在贸易、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仍受到英国的压制:英国不仅得到了加拿大的亲英派人士的支持,还通过加拿大这一基地向反抗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部落提供武器。 当时位于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部落在酋长特库姆塞的领导下一直坚定地阻止美国向西扩张,而这些印第安人的背后就有英国的支持。1812年美国趁英国主力忙于应付欧洲的拿破仑战争这一有利时机入侵英属加拿大,结果反而被英军和加拿大民兵占领了首都华盛顿,连总统官邸都被焚烧了,战后美国人在修复官邸时特意刷上白漆以掩盖被火焚烧过的痕迹,这就是美国白宫的来历。这一仗加剧了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对立,事实上美国在与墨西哥激战之时在北部边境也在加拿大、俄勒冈等地同英国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不得不担心当自己深陷墨西哥战场时英军会不会以加拿大为基地大举南下。在美国国内长期以来北方自由州和南方蓄奴州之间的矛盾日积月累,已发展到爆发内战的边缘,如果兼并了整个墨西哥,那么是设为自由州呢?还是设为蓄奴州呢?无论如何操作都必将影响到南北双方的实力对比,必将进一步激化美国国内南北方之间的对立情绪。当时美国北方的自由州与南方的蓄奴州大致以北纬36.3度为界,而墨西哥的领土大多位于这一纬度线以南,一旦美国领土扩张就容易加强南方蓄奴州的势力,这是北方自由州不愿意看到的。事实上别说是发动对墨西哥的战争了,就连德克萨斯在脱离墨西哥后主动请求加入美国都在美国国会引起了巨大争议:在此之前美国国内好不容易才达成了13个自由州和13个蓄奴州的政治平衡,因此很多来自北方自由州的议员强烈反对实行蓄奴制的德克萨斯并入美国。美墨战争过程中美军兵分三路入侵墨西哥:泰勒和卡尼这两路人马主要活动于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等地,而这些地广人稀的地区恰恰是墨西哥军国防的薄弱地带,而美国人甚至早在墨西哥独立之前就已开始向这些地区渗透了,在正式开战前美国就已策动当地的分离势力建立了德克萨斯共和国、熊旗共和国等政权,美国在这些地区也基本没打什么硬仗。只有斯科特率领的南线美军在查普特佩克城堡遭遇了较为顽强的抵抗,尽管此战以美军惨胜告终,但也使美国看到了墨西哥人的抵抗意志,如果美军贸然踏上这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都和美国迥异的土地,那么极有可能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美国尽管是一个移民国家,然而实际上新教白人人口始终占据美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美国政界、商界的高层人士也几乎清一色出自这一群体,而墨西哥却是一个信仰天主教的混血种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墨西哥北部地区尽管占据了墨西哥一半以上的面积,然而却是地广人稀的地区,加之美国移民在此定居多年,因此在并入美国后不会对美国新教白人的支配地位造成冲击;相比之下墨西哥南部地区属于人口密集地区,一旦贸然吞并将有可能直接改变美国的种族结构。

有鉴于此的美国在1848年2月同墨西哥签订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和约》:墨西哥将北部23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美国,割地之后的墨西哥剩下的国土面积只有197.3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美墨战争使墨西哥丧失了55%的国土。美国则在这些新获得的领土上成立了德克萨斯、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等州。1848年7月美军从墨西哥首都撤军,结束了对墨西哥的军事占领。19世纪50年代初美国各家铁路公司开始勘察一条比较适当的路线以修建连接美国东西两端的铁路。其中一条线路是从阿肯色州出发经德克萨斯南部、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穿过一块当时仍属于墨西哥的领土抵达加利福尼亚。这条路线是所有计划中比较短的一条,可以节省2000万美元的筑路费用,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然而由于这条路线需要穿过墨西哥的领土,因此美国政府担心这段不受自己控制的路线可能会受到墨西哥土匪和当地印第安人的威胁。1853年南卡罗莱纳州议员詹姆斯·加兹登又向当时的墨西哥总统桑塔安纳提出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索诺拉、奇华华、新莱昂、科阿韦拉、塔毛利帕斯五个州以及下加利福尼亚半岛,重新以马德雷山脉作为美墨边界。这一提议被桑塔安纳决绝,但在美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下桑塔安纳最终还是同意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2.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今天的美墨边界正式定型。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天赋使命”的美国可不是俄罗斯,荤素不忌,什么领土都要占领。

在古代国家间打仗就是冲入别国,一翻打杀,一通抢,然后把当地人杀死或当奴隶卖出去,开疆扩土才是大事。

而在近现代,如果把一个国家打没了,战胜国是要管土地上的人的,得和他们讲人权,讲法律,讲教育。

尤其是“自由,平等”的美国。

1.为什么不直接占领墨西哥呢?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美国又为什么要吞并墨西哥呢?

我实在想不到很好的理由。

墨西哥人口众多,几千万人只会种玉米,而且还是拉美人,占领它干嘛呢?除了土地,还能得到什么好处,顶着文化矛盾,种族矛盾,宗教矛盾,上赶着去扶贫吗?

美国人聪明的很,占领土带来的收益远不如促进双方贸易的经济发展来的划算。

墨西哥原北部(现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等地都紧邻美国,面积广大而且人烟稀少,特别是德克萨斯州拥有出海口,海上贸易对各个国家来说都十分重要,并且这些北部地区已经有美国移民在那大量定居,生活和经济发展都还不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美国势力,最为重要的是与墨西哥南部联系不紧密,美国占领后无论是统治还是开发问题都不会特别大。

但墨西哥南部那就不一样了,人口密度比北方要大得多,虽然美国一度占领了这些城市,但英勇不屈的当地人民反美情绪强烈,他们自发的开展游击战,破坏美军后方交通线,袭击美国驻军。后期游击战规模达到了2万人,这也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军事力量。

而当时,美国工业才刚具雏形,战争损耗也已经非常严重,很多美国士兵不是战死的,而是死于热带疾病,约近1万人。

没有足够的理由和利益驱使,此时能够见好就收的美国才是人生赢家。

大事君觉得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处于巅峰, 不可能一直强势,懂得适时撤退才是大智慧。顺利抽身退出要比顺利进入更难。


我是大事君,对美墨战争你有什么想讨论的吗?欢迎评论和点赞


大事件儿


实际上美墨战争中墨西哥失败之后,美国这边不是没有人提出过想要直接占领墨西哥全境,甚至就连墨西哥一方也有呼声想要并入美国,然而最后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首先看一下战争的导火索。1845年2月28日,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都通过了联合决议,即将德克萨斯正是并入美国。这项决议对于墨西哥政府来讲几乎是羞辱,而在美国国内又制造了墨西哥军队入侵德克萨斯的谣传,美国总统波克尔趁机命令扎卡里·泰勒将军将3500名美国士兵派往得克萨斯共和国实际控制的边界努埃希斯河,希望以此可以通过这种军事震慑来迫使墨西哥做出外交的让步。当年的11月,美国总统特使约翰·斯莱德尔前往墨西哥城,洽谈购买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地区的事宜,同时主君在格兰德河的旁边。对于墨西哥来讲,美国的行为就是赤裸裸的侵略所以1846年4月的时候全国进入了“防御战争”的状态。同年5月美国对墨西哥宣战。紧接着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率领1.2万人的远征军在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港登陆,然后沿着殖民时代修建的“皇家公路”直扑400公里外的墨西哥城,沿途没有受到任何阻挡。9月13日,斯科特将军率领美军部队开入墨西哥城的宪法广场。

墨西哥战败后,开始与美国和谈,在1848年签订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和约》。根据这个合约,墨西哥割让了超过一半的领土给美国,同时见面了墨西哥的一切赔偿,并且还会补偿给墨西哥政府1500万美元。但是当时美国国内的许多参议院认为美国可以兼并整个墨西哥。而导致墨西哥战败的保守派也希望可以加入美国,条件是斯科特将军和他的军队留下来保证这些保守派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斯科特拒绝了这个提议在1848年的7月结束了占领。

可以说在当时,虽然美国具备了打赢战争的实力,但是并不具备完全占领墨西哥的实力,因为在合约中兼并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地广人稀,控制占领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墨西哥中部往南正是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也不小,真正控制起来在当时国内南北分歧日益严重的美国,其实还是力有不逮的。更何况,19世纪的美洲虽然大部分都已经独立了,但是欧洲的影响力仍然在,如果继续兼并,难保不会给欧洲老牌国家借口干涉美洲事务,这也正是美国政府当时不想看到的。


国家人文历史


“美墨战争中,美国为何不直接占领墨西哥全境?”其实这个问题,现在的墨西哥人也在思考,为什么美国人当年不全面占领墨西哥,如果是那样的话,今天我们就不需要了想方设法的偷渡到美国了,自然就成为了美国公民。当然这是网上流传比较广的一个段子,说是墨西哥人非常想成为美国公民,因而吐槽美墨战争的那段历史。



历史资料:1946年到1948年,美国和邻国墨西哥爆发了战争,最终美国军队兵临墨西哥首都城下,墨西哥只好签订了城下之盟,前后各让了近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直接让整体国土减少了55%,也让美国的国土扩张了1/3,美国本土的扩张基本完成,今天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等地,都是原来墨西哥的土地。

为什么美国不干脆全面占领墨西哥呢?有这两点原因。

1、美国要土地不要人。



美国的主流人群终究还是有安格鲁萨克森人为主,对于西班牙裔的墨西哥人还是很排斥,包括现在的美国主流人群,对于拉美的西班牙裔持有拒绝的态度,甚至不允许西裔说西班牙语,因为拉美的西裔人口太多,不断的涌入美国,很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安格鲁萨克逊文化传承。所以早期的美国领土扩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必然结果,但也秉承着要土地不要人的原则,因为墨西哥人基本上是西班牙人后裔和说西班牙语的人,美国是不可能一下子接纳如此多的西班牙人口。当然,美国当时也没有一下子吞掉墨西哥的实力,能割走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算是非常幸运了。

2、墨西哥北方的领土没有太多人,很好控制。



其实美墨战争爆发时,墨西哥才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中独立没有多长时间,墨西哥北部的大片领土也是继承于西班牙殖民地,也根本没有怎么开发,人口非常稀少。所以非常适合美国的胃口,美国是缺大片土地开发,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地区发现了金矿。由于这个地区人口少,就可以大量的对该地区移民,便于美国更好的控制。


大正看世界


美国占领土地的原则是要地不要人,只占领人口稀少的地方,不占领人口多的地方。美国最早吞并得克萨斯就是因为墨西哥北部人烟稀少,墨西哥为了开发北部就大量吸引外国移民,结果别的国家人没来多少,来了不少美国人,还带在奴隶来开发得克萨斯了,开始还算平安无事,后来墨西哥宣布废除奴隶制,这比美国可先进文明多了,这些美国人就不愿意了,宣布独立,要保卫他们的奴隶制,这和后来美国内战的情况完全一样,这些美国南方人谁反对奴隶制他们就反对谁。得克萨斯美国人太多了,独立后打败墨西哥军队建国后自愿加入美国,这里只有少量的墨西哥人,主要还是美国人。这就说明了吸引外国移民对国家安全有多在危险。得克萨斯西边还有大片的墨西哥领土,基本没有人,美国侵略墨西哥后占领这片土地,向这里移民,成为美国领土,而南部比较富一点的墨西哥领土因为人口太多,美国并没有兴趣,美国如果吞并整个墨西哥,当时墨西哥人还是会拼命抵抗的,并不合算,美国选择了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消化吸收北部无人区,南部人多的地方就让他们自由好了,这是美国强大了,墨西哥人愿意成为美国人,如果美国是个弱国墨西哥只怕还要收复失地呢。如果美国内战是南方胜利西部这些地方将成为畜奴州,并不会成为发达地区。


海中岩haha


美国不吞并墨西哥,有三大因素。其一,当时美国内部对是否发动美墨战争本身就有着极强的对立。当时北方的自由州与南方的蓄奴州大致以北纬36.3度为界,而墨西哥的领土大多位于这一纬度线以南,一旦美国领土扩张,容易加强蓄奴州的势力,这是自由州不愿意看到的。

其二,美国入侵墨西哥主要包括德克萨斯与加利福尼亚两地。注意这两地与当下美国的德州、加州不同,前者地域要大得多,基本包括了墨西哥失地中的大部分领土。其中,德克萨斯在美国开战之前就已经独立并成立了德克萨斯共和国,之后是以公投的形式加入了美国;而加利福尼亚位于墨西哥最北部,墨西哥并没有能力对其进行控制,分离势力本来就比较强——甚至还出现过加利福尼亚共和国(熊旗共和国)的独立运动。所以美国攻打这些地区不会承受太大的损失。一旦南下,墨西哥的势力愈强,反抗决心愈坚定,美国军队虽也能胜,但会承受较大的损失,这是美国所不愿意接受的。

其三,美国在欧洲是有敌对势力的——尤其是原宗主国英国。事实上,英国知道墨西哥不是美国的对手,一直希望墨西哥和平解决德克萨斯问题,结果墨西哥宣战了。这一宣战,连加利福尼亚也丢了……美国无非是想实现其横跨大陆的“昭昭天命”,现在已经实现了;如果真的要完全吞并墨西哥,之后的形势恐怕也不是美国能面对得了的,见好就收未尝不是最优方案。


切割地球


美国在19世初,出于国家安全及越来越多移民进入美国后苦于国土面积小,无法提供更大生存空间,及其要成为世界大国国土空间不足等因素。

在美国波克尔总统任内,进入美国领土扩张时期。

先是1803年从拿破仑手里买下了路易斯安那的大片土地;又从英国手里抢来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地区;接下来在1846年-1853年,美国挑起了与墨西哥的三次美墨战争。通过武力抢占、强迫购买先后从墨西哥手里获得了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俄勒冈的大片土地。

美国历史扩张图

墨西哥在三次美墨战争失去了一半的国土,可谓损失惨重。

美国通过一痛疯狂的领土扩张,不仅拓展了领土面积,增加了生存空间。更主要的是,肃清了一切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势力。

虽然在北部加拿大殖民的英国对美国仍有一些威胁,但双方交战多次后,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应付来自北方的威胁,美国不必承受来自其他方向的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得到了最大保证。


聊到这网友肯定会说,不是南边还有墨西哥了吗?我认为经过3次美墨大战,全部都是武器占优势的美国取得了胜利,墨西哥丢失了一半的土地。原气大伤的墨西哥被美国打服了,岂敢去招惹美国呢。

但为什么美国就放弃了继续拿下墨西哥的机会,没有去抢占墨西哥全境呢?

墨西哥地图

我的看法以下几点:

  • 所谓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3次美墨战争中,虽然墨西哥损失惨重,但美国也被折腾得不轻。 另外,北部加拿大的英国势力才是美国的心头大患,既然已经把墨西哥赶到了偏安一隅,再去赶尽杀绝。墨西哥人肯定会奋起反击,此时的墨西哥人主体是西班牙裔的后代,不是手无寸铁的印度安人。墨西哥人手里拿的不是烧火棍,美国没有绝对把握拿下墨西哥。万一墨西哥联合英国夹击,美国就麻烦。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江湖留口饭日后好相见。内心讲美国不想彻底吞并墨西哥 那是不可能的,连当时一片不毛之地且远离本土的阿拉斯加,美国都会买下来,岂会 不垂涎土地肥沃的墨西哥。


  • 要把精力放到经济建设上去。开展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鼓励移民去参加美国西部的大开发。该阶段对于美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美国修养生息的阶段。


  • 美墨战争结束后的第7年,也就是1860年美国就发生了南北内战。在林肯的带领下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打败了南方的种植园主势力,避免了美国的分裂,同时摒弃了阻碍美国经济发展的阻力。为后来奠定了美国经济腾飞的政治基础。

  • 19世纪60-70年代,羽翼已丰的美国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世界上争夺殖民霸权了。在西方列强掠夺中国时,也去分一杯羹;在1873年,用大炮和战船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此后的19世纪的30内,通过美西战争夺取了夏威夷,占领了菲律宾。成为世界殖民国家的新贵。

进入20世纪,已成为了世界经济霸主的美国开始放弃了领土扩展的作法,专心与对各国实行经济控制的生意。

这一点转变证明了美国的精明和眼光长远。美国认为直接占领控制一个地区是一个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做法,控制了一个地区就必须投入大量的军队和人员去管理这个地区,同时为了防止殖民地的反抗,还必须对该地区的人民进行奴化教育,有了反抗还必须派军队镇压。

所以,美国采取了只控制某地区经济命脉的方法,不以能否占领土地为主要目的,只攫取经济利益。

英国就仍沉浸在庞大殖民地的荣光里,当20世纪50-60年代时,各地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国又因为二战中原气大伤,无力镇压和控制。所以当殖民地独立后,英国彻底衰落了。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尤其二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霸主,更不需要去抢占土地来扩展版图。

美国通过石油霸权和美元霸权控制世界

石油霸权控制了世界经济命脉,美元霸权控制了世界金融,全球密布的军事基地可以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收收保护费,操纵一下石油价格,动动汇率及超发点货币,就剪了全世界的羊毛了,还用什么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笨办法。


墨西哥这会就是求着美国占领,美国也不会答应。

墨西哥又没有矿也没有油,只有玉米和黑压压的大量贫穷人口,收回来那么多人要养,多重的负担呀。不占领墨西哥,让墨西哥人成为美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制造工厂,还能倾销一下美国产品,这多划算。

连已经收到手中的波多黎各,美国都想甩掉,但又甩不掉。波多黎各人多么渴望波多黎各成为美国一个正式州呀,但美国就是不答应。

特朗普看上了格陵兰岛想买下来,这笔买卖太划算了。200多万平方公里,有丰富的矿产和渔业资源,更主要只有5.6万人,这根本就没负担。但丹麦人拒绝了。


因此大家放心吧,如果美国不是破产了,这一辈子都不会去占领墨西哥的。正是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国际社区小喇叭


美墨战争进行到美军占领墨西哥城的时候,墨西哥已经崩溃了,美国是有能力吞并整个墨西哥的,美国国内也有这样的呼声,但最后美国只拿走了墨西哥北部,这有几个原因。

美墨战争的导火线是德克萨斯,但深层的原因是美国南方和北方的力量对比。建国之后,靠着宪法规定的1名黑奴算3/5张选票,南方在联邦站主导地位,但随着移民的增多,北方占据了人口的多数,因此拿到众议院的多数,南方只靠参议院来维持平衡,因为每个州只能有两名参议员。

对于南方来说,失去控制联邦的权力是迟早的事,解决办法就是开拓疆土,南下,将墨西哥的土地变成蓄奴州。北方很多人对美墨战争持反对意见,比如当时还是新科议员的林肯,并因此败选。但一旦开战,出于美国利益,大多数北方人还是支持打的。

如果全盘吃下墨西哥,北方的反对声浪太大,因此波尔克总统坚持不吞并整个墨西哥。波尔克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实现了自己全部竞选目标的总统,在这件事情上,他的做法极其明智。

对于南方来说,吞并整个墨西哥也不明智。从推广奴隶制的角度,当时已经不能从非洲贩卖黑奴了,只靠现有的黑奴自生,也不能把自由人变成奴隶。墨西哥北部人烟稀少,而南部人口众多,万一控制不住地方选票,成了废奴州,反而得不偿失。从经济的角度,这么大的地区,要花时间融合,美国比墨西哥富裕,不能变成大家出钱去养墨西哥人的居面。南方的奴隶主要的是土地,可以建庄园,而不是要一堆吃救济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美墨战争后美国没有吞并整个墨西哥的原因。在内战后期,南方看到败局已定,又开始盘算拿下墨西哥的可能的,但为时已晚。


京虎子


美墨战争起因在于得克萨斯想加入合众国,当然遭到墨西哥反对,而合众国属于联邦体制,当然不会拒绝得克萨斯,战争结果得克萨斯加入合众国,而墨西哥全境并未要求加入合众国,师出无名。美国先后支付墨西哥2800万美金(一百六十年前是个天文数字),开创战胜国向战败国赔款先河,空前而且绝后。可见美国还是有道义的“侵略者”。师出无名、道义尚存可能是两个原因,至于是否有别的原因,笔者有待学习提高。


法号不二


呵呵,这个问题有意思!不是美国不想占领墨西哥,而是打败一个国家就可以占领了吗?恐怕打败一个国家容易,占领一个国家就难了!美国侵略伊拉克就是一个例子,美英联军在联合国的反对声中,绕开联合国,利用自己的绝对海空军优势,几个月就打败了伊拉克军队,可是在这以后呢?住伊美英联军的噩梦才开始了,伤亡越来越大,同时也受到国际舆论和国内舆论的巨大压力,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军了,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美国一般采用的办法是,打败一个国家后,不占领,而是扶持一个为美国利益服务的傀儡政府,来为美国的利益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