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面前,車企“一毛不拔”該被鄙視嗎?

大疫面前,車企“一毛不拔”該被鄙視嗎?

在困難面前,中國人自古堅信“眾人拾柴火焰高”,對於這次突發的疫情,人們的反應如出一轍——立即響應、馳援武漢。在汽車企業中,行動最快的是本土車企東風汽車,奔馳寶馬奧迪緊隨其後,再後來,絕大多數車企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這次捐款行動,追加者更是不在少數。

所謂“眾志成城”,汽車圈應該做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但是,就在我們為車企的奉獻行為感到寬慰時,這也成了很多人私下裡熱烈討論的話題。比如,當車企捐贈明細陸陸續續被公示後,人們常常會圍繞錢款的多少進行比較。在輿論中,甚至就快衍生出一條全新的捐款鄙視鏈,沒有人說破,但卻各懷心思。

大疫面前,車企“一毛不拔”該被鄙視嗎?

疫情尚未解除,這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嗎?實際上,從企業社會責任角度來看,無論車企捐款多少,愛心的分量都是一樣重的,大可不必根據金錢多少為標準,去衡量一家企業在疫情面前是否表現出足夠的擔當。

另外,錢對疫情的防控而言,並不能實現百分百的對口幫扶。相比之下,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車企捐款是否用心、是否到位。

大疫面前,車企“一毛不拔”該被鄙視嗎?

從這個角度看,有很多全球車企的做法其實很值得學習。比如,豐田汽車進行捐款行動的同時,還帶來了豐田章男的關切與慰問,他強調了三點,首先,對不幸離世者表示沉痛哀悼,第二,對與病毒做抗爭的患者表達問候,第三,對醫護工作者和政府表示敬意。

這三個關注點,全部都是人,以人為本,應該是一家車企應有的態度。

再比如大眾中國CEO馮思瀚在領英平臺發佈親筆信,站在國際角度呼籲,世界不該以病毒為藉口離間、詆譭中國,要用開放的心態去看待中國,他說,在艱難時刻,我們與全體的中國人民站在一起!

大疫面前,車企“一毛不拔”該被鄙視嗎?

捷豹路虎的表達更加直觀,將董事會成員與身處各個工廠、說著各種語言的員工對武漢的祝願剪輯成視頻,面對鏡頭,一聲鏗鏘有力的“武漢加油”足以振奮人心。

鼓舞士氣在戰“疫”中的作用舉足輕重,這些用真情實感匯聚而成的精神力量,實際上鑄成了一道抗“疫”後盾,而這些都與錢無關。

坦白講,錢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疫情襲來,車企應該拿出怎樣的企業姿態撫慰人心?馳援武漢的方法對不對?這才是應該引起人們反思的重點。

第一個思考:車企應該捐什麼?

最開始疫情暴發時,很多車企都是一股腦捐錢,認為錢夠了應該就能解決問題。直到有人在微博上發帖,武漢現在最不需要的就是錢,我們最缺的是物資!人們才恍然大悟,防控疫情的難點並不在於錢,而是口罩、防護服、酒精、消毒水……

大疫面前,車企“一毛不拔”該被鄙視嗎?

車企能做什麼?一開始,車企發揮了自身優勢,捐贈救護車趕赴疫情最前線,包括上汽大通、江鈴福特、北汽福田、華晨集團等等十餘家特種設備生產企業先後提前復工,加班加點趕製醫用救護車,目的就是為醫護人員和患者提供多一層屏障防護。

隨著疫情形勢越來越兇猛,真正到了最吃緊的時刻,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仍舊時刻在跟死神搶時間,這意味著,所有人都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有些車企就在這時候發揮了作用,他們利用自身的全球採購體系,將捐贈重點放到了物資上。

大疫面前,車企“一毛不拔”該被鄙視嗎?

比如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長安汽車、廣汽集團在內的汽車企業,他們搶時間、搶設備,用自建口罩生產線的方式,實現了醫用口罩全產業鏈本地化,其中比亞迪已經開始量產消毒液,產能可以達到一天5萬瓶。

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這才是車企馳援武漢的正確打開方式。

第二個思考:捐給誰?怎麼捐?

據汽車頭條APP調查,就目前來看,八成車企的捐款都聚集在了武漢。雖然無可厚非,但實際上,疫情早已呈現出擴大的趨勢,越來越迅速的向武漢周邊蔓延,尤其是醫療衛生條件不發達的鄉村小鎮,更是岌岌可危。

在一門心思捐助武漢的同時,車企是否也可以對湖北省其他的縣市多一些關注,或者通過其他渠道,諸如韓紅基金會進行有針對性的捐助,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抗疫。

大疫面前,車企“一毛不拔”該被鄙視嗎?

到現在為止,所有人都該清楚一點,防控疫情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戰疫,而是需要所有人團結一心共進退。

那麼,車企之間是否可以形成默契,採取包乾的形式,一家車企或者幾家車企主要幫扶一個疫情比較嚴重的城市,或許這樣就能大大避免物資和捐款的分配不均,將捐贈工作做的更全面、更周到。

第三個思考:車企0捐款就該被鄙視嗎?

實際上,在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車企都積極主動的參與了馳援武漢的行動。但也存在一些個例,比如有的企業不捐錢不發聲,也有企業是受輿論所迫,捐錢純屬於“形式主義”,那麼這樣的行為是不是應該遭到鄙視?

如果說這些車企確實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置身事外,的確應該被批判甚至被曝光,在大是大非面前,企業必須承擔起應屬於自己的社會責任,這是無可辯駁的。但如果企業自身實在有難言之隱,我們也應該仔細甄別再下結論。

大疫面前,車企“一毛不拔”該被鄙視嗎?

近兩年來,汽車市場的確一直沒有回暖,2020一開年的疫情更是把各家車企打了個措手不及。隨著1月份各家銷量的發佈,慘不忍睹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由此可見,受制於多方面影響,Q1的車市也難免遭遇暴跌。如果車企現金流吃緊、出於自身經營狀況壓力沒有捐款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認為,出於疫情的特殊性,從某種角度講,零捐款也不代表對抗疫的零貢獻。最“剛”醫生張文宏曾這樣說,老闆們捐款捐物是在做貢獻,但你們管好自己的員工,才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大疫面前,車企“一毛不拔”該被鄙視嗎?

事實的確如此,截止目前,多數車企面臨復工或者有個別企業已經復工,如何做好全面防控工作,是比捐款更為緊要的事。對於車企而言,不讓自己的廠區爆發大規模的感染,就是對抗疫的最大幫助,就是對以死相搏的醫護人員的最大支持。

在疫情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前,車企的精力更應該放在未來的規劃中去,保證正常運營,保證員工就業,幫助社會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這也是在為一線的抗疫持久戰貢獻。

雖然冬天還沒完全過去,但春天終將來臨。期望在那一天,每一位汽車人都能以百倍精神迎接陽光燦爛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