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作個清閒客,偷得浮生半日閒


茶生活 | 暫且作個清閒客,偷得浮生半日閒

暫且作個清閒客

“偷得浮生半日閒”,句出唐代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僧舍》,詩詞一般,卻因名句點睛流傳千古,一個“偷”字用得最妙,世事紛擾,清閒難得,竟覺得是偷來的。沒有想到新年的始起,竟然偷得清閒,雖氣氛緊張,但也不可夐了這閒賦在家的時光,煮水烹茶,暫且作個清閒客。

茶生活 | 暫且作個清閒客,偷得浮生半日閒


閒情,是一種“停下來”,但對於生活在這樣社會節奏中的人們來說,會難以適從。這是被社會裹挾出來的心理慣性。閒情是“不用心”,也是“不著心”,不為一個念頭操心,不被一絲焦躁留住,念來念轉,身心自在。

茶生活 | 暫且作個清閒客,偷得浮生半日閒


真正的閒情是身心和靈魂的隨性、自由、心無旁騖,只為喜歡而做,而不是為了做而做。閒情並非人人可有。一個人可以有空閒,但不一定有閒情。閒情是不追趕,不慌張,不功利,不浮躁。

茶生活 | 暫且作個清閒客,偷得浮生半日閒


閒情是時刻聆聽心之呼吸,任憑人生山高水遠,一顆心依然枝上花開。閒情要達到“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的境界,要有陶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 。也有“百花從中過,片葉不沾身”“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諸般灑脫飄逸。

茶生活 | 暫且作個清閒客,偷得浮生半日閒


梁實秋先生說:「人在有閒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忙於取悅他人,不如閒居取悅自己。生命的姿態,永遠在於自我的修養。有閒情者,可以心御物,惟閒養性,於眾人熙攘往來之外,尋方隅院落,或瓦窗木屋裡的一卷竹簾,一瓶插枝,乃至一道茶煙,亦能成為渾渾物慾之路上,安棲身心的驛站。

茶生活 | 暫且作個清閒客,偷得浮生半日閒


閒居於室,明窗之下煮茶盼雪,也能讓人心頭一暖;燕居於室,廊簷之間久陰盼晴,亦能令人心生清歡。暫且作個清閒客,冬日裡最奢侈的事情,莫過於此,雖身在寒冬,卻心生暖意。

茶生活 | 暫且作個清閒客,偷得浮生半日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