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石家河文化分佈在江漢流域一帶,常見出土人物和動物形態的玉器。玉人一般是人首造型,未見全身人像。上海博物館藏玉神人儘管是傳世的,但品相完好,玉質晶瑩剔透,製作工藝高超,在海內外目前僅此一見。其頭戴平頂冠,兩耳飾環,雙手置於胸前,一般認為這是古代巫師正在做法、通神的形象。

中國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以玉作器迄今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
在古代社會,玉不僅被用於裝飾,而且是財富、權力的象徵,又是統治者祭天祀地、溝通神靈的法物,也被用於辟邪斂葬,其自然屬性被人格化和道德化,玉成為古代文化的標誌之一。
史前玉器的製作已有卓越的成就,在選材、飾紋、琢磨、拋光等方面達到了當時技術條件下的高度水平;夏商西周時禮儀性器物得到充分發展;春秋戰國漢代盛行雜佩,造型靈巧多變;魏晉南北朝則逐漸走向低谷;唐宋重又復興,玉器趨於世俗化;遼金玉器在表現少數民族生活題材上獨具特色;元明清玉器臻於廣泛,清代在大型物件製作上別樹一幟。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良渚文化神像鳥紋玉琮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神面紋玉琮是良渚文化晚期的典型器物,高39.3 釐米,共分15 節,在國內外同類型玉琮中屬於比較高大的一種,每一節的四面均飾對稱簡化的神面紋,比較罕見的是在其上端射口部位有一個展翅的鳥紋。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崧澤文化玉璜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嵌綠松石戈,儀仗器,主要流行於夏、商時期。此戈內部(即柄部)由青銅製成,上嵌綠松石,規格較高,為王室之物。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春秋戰國各種龍紋造型千姿百態,爭奇鬥豔,或一首雙身,或雙首一身,或三龍糾結於一處。龍紋玉玦採用陰刻的手法,在缺口兩端對稱琢制雙龍首,且共用一身,形成“雙首一身”的形式。單獨的玉龍往往作為組玉佩中的組件,有“C”形、“S”形、“W”形三種基本造型。“C”形玉龍全身彎曲,尾部末端處回折,軀體部分以“人”字紋裝飾,每毫米有四至五根線條,工藝十分精湛。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青銅觚,明清仿古玉器多仿商周青銅彝器,但又與青銅器有所不同,雖是仿古,卻具有當代特色,是藝術的再創造。原作飲酒器使用,用玉製作後則一般用於插花,稱之為花觚。三螭紋玉觚採用的是一塊新疆和田出產的上品黃玉材料,潔淨無瑕,清宮玉器裡有不少都是黃玉製成,以此來象徵皇家的尊貴。花觚中部浮雕了三條蟠螭,螭是龍的一種,諧音喜,象徵吉祥,漢代以後與龍紋共同成為玉器上的主要裝飾紋樣之一。在觚的底部有“乾隆年制”款,表明是乾隆皇帝的一件御用品。清代玉器被認為是古代玉器發展的頂峰,尤其是乾隆時期,由於國力雄厚、社會穩定、玉料充足,制玉工藝集歷代之大成,質佳工精,一般稱之為乾隆玉或是乾隆工。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嵌寶八角玉盤是一件具有西域伊斯蘭風格的玉器。乾隆時期,痕都斯坦(今北印度、克什米爾一帶)流行一種鑲金嵌寶的玉器,傳入中國後,受到統治者的青睞,中國工匠大量仿製。此盤上花卉枝葉輪廓用金絲鑲嵌,中間嵌以紅寶石和綠寶石,器底有“大清乾隆年制”款,周邊刻有“子子孫孫永保用之”的字樣,表達了乾隆皇帝對其的喜愛之情。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製文具多見於宋代以後,尤其是明清時期,這與文人的玉德觀緊密關聯。常作動植物的仿生形,多出新出奇、巧奪天工。清代蓮式玉水盂質地純潔瑩潤,雕工精緻細巧,器呈一大一小雙蓮蓬狀,一隻鷺鷥口中銜魚佇立一旁,意趣盎然。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玉神人,海內外唯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