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年们,不要再拿着父母的手机给骗子转钱了!

春节以来,孩子在家拿着家长手机玩,网络游戏、短视频APP和各种社交软件陪伴了孩子们的整个假期。

但现在的网络,不少犯罪分子仍混迹其中,中小学生普遍涉世浅,防骗意识薄弱,家长将自己手机银行、微信和支付宝都让小孩随意支配,于是这个假期,拿着家长手机玩的小孩,成了诈骗分子着重下手的对象。

骚年们,不要再拿着父母的手机给骗子转钱了!

1.QQ群返利类

受害人刘某在拿妈妈的手机玩时,在QQ群里看到有人发有个“返利”活动,便与其聊天,对方称有返利红包粉丝回馈活动。活动内容为“转100元返1000元等多个档次,每人最多玩三次”,刘某信以为真,通过微信向对方分五笔转账4990元,后被对方拉黑才发现被骗。

骚年们,不要再拿着父母的手机给骗子转钱了!

2.网游充值类

13岁的小潘用妈妈的手机玩一款手游,小潘想给游戏充值购买游戏里面的装备,正好看见游戏里面有人发公告称:刷钻加QQ号,小潘就添加了公告中的QQ号。

对方跟小潘说:“这是第一次充值刷钻,需要充值500元才能领取成功,领取成功10分钟之内,这500元会返还到小潘指定的账户里面。”

小潘没有犹豫,就充值了价值500元的Q币。

但是对方又称:‘’小潘的账号没有开通退款这一功能,还需要充值1500元来开通退款的功能。”

小潘又充值了价值1500元的Q币。

充值到账后,对方说需要交纳手续费3508元,所有的钱会在之后一次性返还给小潘。

这个时候有点开始犹豫了,但是对方给小潘发来一张别人返现成功的图片,小潘想了想,还是选择相信对方。

但是这次到账后,小潘还是没能如愿的拿到自己想买的钻石和装备,对方再次称由于刷钻操作过时,需要小潘进行3500元的充值。

这个时候小潘感觉到不太对劲,之后小潘发现自己的游戏账号也被封了,这才惊觉自己被骗了。


案例分析

一、作案对象:涉世不深、防范能力差、喜欢新奇事物并喜欢跟风效仿的年轻人群体。

二、作案手段:此类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的好奇、贪利心理,通过新兴网络游戏、热门短视频APP和社交软件等,不断吸引中小学生,加为QQ好友,再以“回馈粉丝返利”、网游充值打折等各种手段,要求受骗者通过扫付款二维码、发红包、转账等形式支付,一旦骗到钱财立即将受害人拉黑。

骚年们,不要再拿着父母的手机给骗子转钱了!


目前受肺炎疫情影响,大多数中小学生在家闲暇之余会拿着家长的手机玩游戏,刷抖音等,诈骗分子也盯着这一特殊时期借机实施诈骗。

提醒广大家长:要提高自我和孩子的防范意识,不要让孩子随意使用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微信钱包和支付宝等,确需使用,请亲自审核再使用。

提醒广大学生:切勿轻信短视频平台上,带有营销、钱款等性质的视频,切勿在非官方网站上进行网游充值和购买装备,切记不要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如发现被骗应立即拨打110报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