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走進非洲」體驗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烈士兒子子承父業

[編者按]劉洪耀,國家一級編劇、知名電視策劃人,中國電視界環球拍片第一人。從事電視採編33年,策劃製作電視劇、專題片、紀錄片,專欄節目,出版發表數百萬字小說、紀實散文,代表作《真話俱樂部》、《走路長征》、《混血兒》和《笑傲東非》等。1995、1998和2000年,劉洪耀三進非洲拍片,深度親歷非洲十來個國家、地區,他用詼諧生動的筆觸,以親身體驗的視角,勾勒出一個個性化的非洲,本文選自劉洪耀近期完成的《東非、北非採訪歷險記》,以饗讀者。

坦贊鐵路,可以說是國人心中頗具知名度的外國鐵路了,它的起點是坦桑尼亞的前首都達累斯薩拉姆,終點為贊比亞的首都盧薩卡。它是中國援建的,被譽為友誼之路、自由之路和希望之路。當我還在讀中學的時候,這條鐵路就已如雷貫耳,那時我沒想到,有一天我會親自去東非看看這條鐵路。

「連載·走進非洲」體驗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烈士兒子子承父業


“中國,好”

1995年12月5日下午,我們四川省政府新聞採訪團一行匆匆結束了在桑給巴爾島的拍攝,返回達累斯薩拉姆市,在如河流一樣快速奔騰的車河中,趕赴達累斯薩拉姆市西邊的坦贊鐵路車站。我們將第一次在國外乘坐列車,到坦桑尼亞中部基漢寺草原採訪,那裡有中川國際公司的電站工程。

中國在非洲搞了很多大型援建項目,在非洲當地人民心中樹立起了非常好的形象。在東非三國採訪的日子裡,當地老百姓都會激動地誇耀——

“中國,好!”

“周恩來,好!”

在海關、過邊境、進動物園、逛博物館,只要一提起卡薩拉尼、坦贊鐵路,他們會優先放中國人進去,並享受當地人的收費待遇,弄得同路的西方人云裡霧裡、不知究竟。古人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是也。

「連載·走進非洲」體驗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烈士兒子子承父業

我們去採訪的那個地方,離達累斯薩拉姆市有500多公里。進站前,我們聽中國專家介紹了坦贊鐵路的管理情況。當我們和當地人一起排隊進站時,心中有一股強烈的自豪感。站臺上,一個黑人列車員給了我們一個驚喜。

他大聲地用普通話和我們打招呼:“你好,朋友,到哪裡去?這是去盧薩卡的車!”

“我們去姆林巴。”

黑燈瞎火的小站

我們上了火車,車廂很擠,一個包廂四個鋪,跟國內的硬臥差不多。

列車在天色將晚的時分啟程,穿越坦桑尼亞那片大草原。車廂晃動得厲害,車速比我想象的快。看著窗外那些飛速後退的晚霞、草叢樹木、非洲人的小草屋,以及向我們友好地揮手的非洲當地人,一種特別的情愫油然而生。在非洲,這種歷史性的聯絡感非常強烈。

當晚,我們一行人在一個小站下了車。黑燈瞎火的,沒有一箇中國人。我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們沒辦法和草原裡的工程隊取得聯繫,在這個沒有警察、沒有電話的地方,萬一出點意外,如何收場?

「連載·走進非洲」體驗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烈士兒子子承父業

原來,坦桑尼亞通訊不太發達,電話一直打不通,即使打通了,在噪聲中,我們到達的時間對方也聽不清楚。工地上來接我們的汽車直到凌晨3點40分才開來。汽車開了近兩個小時,我們才到達基漢寺電站工地。

第二天上午醒來,我們才看清楚此地到底什麼樣:這裡雜草叢生、赤日炎炎、荒無人煙、動物出沒。一群來自中國四川的工人,正在這裡建設電站。他們下了飛機直接來到基漢寺,連達累斯薩拉姆是什麼樣都不曉得。有一個工人,把他每天抽的煙盒整整齊齊碼在工棚角落;另外一個工人,在這裡飼養了一隻小猴子。即使生活再苦,他們也堅強地做下去,既為了國家的榮譽,也為了養家餬口。

為了採訪他們,拍攝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我們和他們一起上工地、吃食堂,在草原深處的工棚裡,我們共同生活了兩天兩夜。我們真正體會到在國外搞承包建設的點點滴滴,並開始去理解當年修坦贊鐵路的歲月。

所以,當我們從基漢寺工地返回達累斯薩拉姆後,專程到位於西郊的陵園,向長眠在那裡的60多位中國工程人員致以遲到的敬意。

記得那天的天氣一反常態,強烈的陽光沒有了,天上佈滿了厚雲。當我們的小車駛進陵園時,絲絲細雨紛紛揚揚地灑下來。我們心情沉重,緩步走進鮮花盛開、松柏長青的陵園。我們幾位記者均來自四川,此時在異國他鄉,發現墓碑上的名字多是三十來歲的四川老鄉時,禁不住更有一番愁緒上心頭。我們在陵園紀念碑前一次又一次地鞠躬,以表達我們對這些獻身於國際友好事業的同鄉的深深敬意,並用攝像機記錄下了這些非凡而又無名的先驅者:羅毓升,33歲,成都人;劉光福,25歲,樂山人;向永舉,34歲,南部人;戴先利,26歲,江津人;……

1996年3月30日晚,以上內容在四川電視臺《熒屏立交橋》節目中播出了。沒想到,就在成都,有一位觀眾,羅毓升烈士的妻子,她第一次看到了丈夫在東非洲的歸宿地……

鏡頭勾起了她對親人深深的懷念。我們到她家裡,拍攝了她收存的烈士照片,欣慰地得知,烈士的兒子後來考上北京一所高校,畢業後去國外留學,現在科威特的中國公司承包項目上做項目經理,子承父業。烈士在天之靈有知,也當含笑了。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