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花样年华,裁旗袍如画

一尺一寸测量,一笔一画设计,一针一线裁制,为不同的客人设计制作最适合她们的旗袍。从“祎旗袍”创立之初,吴君祎就不是把旗袍只当做一门生意,而是当做一种优雅的文化、一种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来推广。

剪花样年华,裁旗袍如画

以旗袍助女性升级生活品质

有张吴君祎伏案裁剪的工作照。身穿旗袍、埋头工作的她,无比专注,无限温柔。年轻的时尚感与传统的婉约派,在她身上奇妙地融为一体,让人一见难忘。

在北京服装学院,吴君祎曾跟随中国传统旗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史立萍老师潜心学习制作技艺。史老师让她懂得了,传统旗袍蕴含着中国服饰文化的精髓,“现在人们之所以公认旗袍为中国女性服饰的代表,是因为经过了时代的演化,它最符合当代生活的要求,在形制简洁与东方神韵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2015年,自北京服装学院学成归来,吴君祎在一间工作室开始了自己的手作旗袍创业之路。当时的乌鲁木齐量身定做的手工旗袍店几乎没有。父母不免担心,初出茅庐的君祎,能否开拓出这片几乎是空白的市场呢?充满含蓄之美的旗袍,似乎天生适合婉约玲珑的江南女子,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被相对而言更为豪爽大气的新疆女性接受呢?

把旗袍当工作服穿的君祎,就像是一架行走的旗袍文化播种机。创业初期异常忙碌,她仍不惜花大量时间精力设计策划多期会员活动——关于旗袍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的主题讲座,组织会员进行旗袍秀和主题拍摄,一起吃旗袍师傅自制的健康有机的“旗袍餐”,还有插花、品茶、听琴,以及手作体验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会员了解旗袍与健康生活的知识,提升个人审美品位和气质,还创造了场合让客户秀出旗袍。

在君祎看来,旗袍不仅仅是一件美丽的衣服,它更是一种提醒,要我们记得生活是美好的,女人是美丽的。她要帮助每个穿上旗袍的女人,自信地绽放独特的魅力,从一件旗袍开始,让生活更精致一些,让心情更从容一些。

因此,她的手作旗袍是做给所有女性的,并不是只有身材标准的女性才能穿旗袍。常常会遇到对自己的身材不自信或者过分挑剔的客户,君祎总是鼓励她们大胆试一试。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手作旗袍,就是要通过量体裁衣,因人而异,扬长避短,让每件旗袍都拥有自己的灵魂,“就像一场忠于自己的爱情,只为一人而生,只衬一人之美。”听到客户惊叹“原来我也能穿旗袍”,是君祎感到最开心的时刻。

创业四年来,吴君祎踏踏实实,不整噱头,拒绝各路“商业模式”,安安静静,只专注做好旗袍这一件事。如今,她服务的客户超过了两千人,“祎旗袍”工作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一个人开始,到有了搭档和团队;从不断搬迁,到最近终于有了固定的根据地,在乌鲁木齐和昌吉都开设了店铺。

2017年8月,“祎旗袍”联合新疆丝绸之路珠宝交易中心举办了“新疆最美旗袍女人”网络人气评选活动,累积投票达到247684张,线上平台访问量达到266791次,在西域边城,旗袍与珠宝首次实现了完美融合。

2018年6月,在新疆首届旗袍大赛上,由“祎旗袍”设计提供旗袍的团队荣获一等奖。

吴君祎闯出了名堂,这个喜欢慢生活与传统文化的90后,在艰难的创业之路上,走出了诗情画意。

剪花样年华,裁旗袍如画

创意应变才能焕然一新

君祎的旗袍之所以能够让人“焕然一新”,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她师承的另一位老师教给她的秘笈。

吴君祎每年都会去认识、拜访一些知名的旗袍老师傅,学习每个人不同的技法。在上海遇到的一位师傅,给了她很大的启发。这位前辈早年曾出国学习时装设计,后来才接手了家族的旗袍厂。他融合了中西两种服饰文化,在面料的选择、运用和剪裁设计方面,往往都有别出心裁的创意。在他看来,旗袍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由此产生改良和新鲜的创意设计。

君祎豁然开朗,领悟到旗袍的传承,并不是原封不动照搬古法,而是在掌握旗袍文化精髓之后的随机应变。正是这种因时因地的变,让“祎旗袍”在新疆大受欢迎。

由于饮食、气候以及生活方式等不同,新疆本地的女性,一般来说要更为高大壮实,也因此很多新疆女性之前想都不敢想穿旗袍这件事。君祎结合每个人的肤色、脸型、身材、性格乃至民族传统以及穿着出席的场合,从面料的选择到图案的利用、版型的设计、细节的变化,都一 一作出最适合每个人的方案。

比如有一位回族姑娘,君祎给她设计的旗袍,就把袖子拉长为中袖,降低下摆的开衩,充分考虑到她们较为保守的服饰传统。

君祎还设计了奥黛款的旗袍。这种旗袍参考了越南传统服装“奥黛”的特点,高腰开衩,内有衬裙或者衬裤,能够很好地掩饰新疆女性普遍腰、腹、臀围较大的特点,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很多过去只能穿袍子式样服装的女性,就这样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旗袍。君祎也因此吸引了一批“妈妈粉”。

新疆有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丝织品,也是维吾尔族妇女最喜欢做衣裙的料子,叫做“艾德莱斯”,意为“扎染”。这是在新疆和田洛浦、喀什莎车等地,用民间传统方法织造的一种绸料,其织工古老而神秘,质地柔软,轻薄柔韧,色彩绚烂,美观华丽。君祎用这种面料也设计出了非常漂亮的旗袍,让当地的少数民族女性也穿起了改良版的旗袍。

手作情缘值得一生相许

对于自己热爱的事情,吴君祎有着远超一般人的笃定。这份坚定,不仅仅因为青春的热血勇敢,更源于一份来自童年的温暖依恋。

“小时候我跟姥姥生活在河南农村,我姥姥特别手巧,姑姑、妈妈也都是女红巧手。村里的妇女们也大多会自己做衣服,家家都有缝纫机……”妈妈在家里接一些串珠、钉珠、做沙发套等手工活计补贴家用,她很小就会帮忙做。小时候她最爱玩的就是给自己的玩具娃娃做衣服。后来跟随父母来到了新疆,童年在姥姥身边度过的时光却深深地刻在了君祎的记忆里。在那时光深处,有慈祥的姥姥做的精美鞋袜,有妈妈亲手缝制的衣服上那一颗颗盘扣带来的最初的优雅,有自己做针线活儿的无穷乐趣……

这份源于童年的依恋,让君祎迷恋手作。一件手作之物,承载着人心的温度和岁月的长度,能够让人在这喧哗奔腾、急速向前的时代,片刻慢下来,去细细品味生活的味道,去珍藏蕴含其间的美好情感。

“旗袍是一种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体,被时代赋予了很多变化。”因此是一种与时俱进并对各民族女性有较大包容适应度的服饰,君祎希望更多的女性都能懂得和享有旗袍赋予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