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阳信疾病中心检验科:冲锋在前 逆风而行

2019年12月份以来,新冠病毒肆虐中华,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拉开了新冠肺炎(NCP)阻击战的序幕。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疾控中心闻令而动,周密布署,全力投入到这次战疫之中。中心及时成立了专业工作组,消杀组、检验组和流调组均在其列。此三步是疫情处置的重要环节。抗击新冠检验则举足轻重,其意义在于通过对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但凡阳性者即可确诊。对于病例甄别、人员摸排和消毒隔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东滨州阳信疾病中心检验科:冲锋在前 逆风而行

张书青同学带领全科同志认真学习

与公众谈“冠”色变居家隔离相反,检验人必须“逆风而行”,将自已置身于危险境地,近距离接触确诊者、疑似者或密切接触者,让他们暴露咽鼻腭壁,才能正确采集。咽鼻部的刺激往往会引起咳漱和喷嚏,产生气溶胶,风险不言而喻。有共产党的冲锋陷阵,有全体同志的奋勇努力,检验科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与“毒”共舞、以身 “拭”毒的动人篇章。正所谓灯塔指方向,行动更轻盈。

山东滨州阳信疾病中心检验科:冲锋在前 逆风而行

楚洪久、马莹莹两同志出征前检查安全防护清点物品

2020年1月27日早8:00,全科同志集中学习《阳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和防护规范》并进行“个人防抗演练”,同志们认真听讲,仔细演练,均培训合格。科室同志摩拳擦掌,枕戈待旦,跃跃欲试,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迎接着可能的挑战。

山东滨州阳信疾病中心检验科:冲锋在前 逆风而行

马莹莹同志现场演示穿戴防护设备

2020年1月27日上午10时7分,中心指令:“紧急出动,去河流采样”。检验组长:“检验一组行动!”“是”马莹莹回答。戴防护镜,穿防护衣,扎防水围裙,蹬防护鞋套,抄采集箱,拎垃圾袋,冲出办公室,奔向广场。

中心刘洪波主任:“同志们,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首战用我,有我必胜,不负韶华,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冲锋在前,不辱使命,严加防护,防护自已就是保护他人,期待你们成功,等待同志们凯旋,同志们有没有信心?”“坚决完成任务!”参战同志挥臂高呼。“出发!”刘主任命令。

山东滨州阳信疾病中心检验科:冲锋在前 逆风而行

疾控中心刘洪波主任为出征的将士加油鼓气

车到目的地,消杀、流调完毕,最后是样本采集。马莹莹轻车熟路有条不紊,先说明采集目的征得同意,后说明采集过程消除疑虑。详细登记完个人信息,分别为夫妻二人采集咽鼻拭子。说实话心情还是蛮紧张的,毕竞面对的是密切接触者,可能的传染源,存在着较高的传染风险。责任和担当立马让她消除了一切顾虑,毅然决然进行采集。当在给妻子采集时,拭子刚刚抵触其鼻腭处,一个响亮的喷嚏应声响起,一股浓浓的飞沫喷薄而出……这是预料之中的,也是无法掌控的。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她身子一转头一扭,与飞沫轴心擦肩而过。马莹莹是工作积极分子,又是年轻的妈妈和家庭主妇,家中有年迈的婆婆,更有哺乳期的爱女,丈夫在乡镇医院挑大梁顾不上家,她便集工作和主妇于一体。为了这次“战疫”,放弃应有的放弃,决然走向战场,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英勇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已,巾帼不输须眉,表现十分优异。

就这样第一次完成了与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第一次经受了喷嚏飞沫的“洗礼”。付出了坚强果敢,收获了责任担当,也领略了“战疫”的真谛,圆满完成了首次采样任务,为以后的采集开辟了天地。

2020年1月27日上午12时30分,中心指令给县人民医院一高热不退患者进行新冠核酸检测。资料显示,患者2020年1月15日自湖北回家过年,1月27日高热不退, 120车接来诊治。采集者也是医者,通过病人资料不难看出其中的端倪和可能的结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张书青作为科室骨干,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还忍受着椎间盘脱出带来的腰酸腿麻行动不便,仍然坚持战斗在第一线;陈芳是一位年轻的妈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践行着“灯塔在线”学习的硕果。饥肠辘辘之时,想起了因老公参加单位执勤没人看管而被她关在家中的一双儿子——9岁的大儿子看管着蹒跚学步的3岁小儿子。她果断抄起电话告诉邻居帮忙照料孩子,毅然跟张书青一溜烟地奔向目的地,成功采集样本,又马上送检。

山东滨州阳信疾病中心检验科:冲锋在前 逆风而行

张书青、陈芳到县医院发热门诊为首例确诊者采集样本

当他们返回单位已经是下午三点半钟,若不是办公室催促吃饭,他们还真就忘记了午饭到底是吃还是没吃。深感体受的是奔波过后除了劳累根本没有饿意。

深夜市疾控中心反馈回来的检测结果: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于是该患者就成了阳信县第一例确诊病例。面对各种现实的危险,共产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时刻准备着冲锋,向前,向前,向前!

2020年2月1日早8:00,根据阳信县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排查结果通报,中心刘洪波主任要求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一次病毒核酸检测。这无疑又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排查结果显示,密切接触者量大、面广、居住分散,不适合集中起来采集,必须下村走门串户。我们做了简单分工,两个组负责确诊者本村的,一个组负责分散的,并要求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以最快的速度报送,赶上最后一批次检测,第一时间得到结果,第一时间报指挥部。

山东滨州阳信疾病中心检验科:冲锋在前 逆风而行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唯有那万家灯火,爆竹声声,灿烂礼花,迎接战士凯旋。

冒着雨雪天气,踏着泥泞的道路,我们满怀信心踏上了征途。由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引领入村,我们开始工作。由于对各户位置不熟,只好按名单顺序一边问一边找一边采集。从村南跑到村北,又从村东跑到村西,来来回回,折折返返。泥泞的道路挡不住我们的步伐,摔跤的痛疼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心。有的采完后又要求给不在册的家人采集,我们不得不苦口婆心反复解释;有的在册的持怀疑态度不肯同意,我们又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的儿童哭哭闹闹,有的成人烦烦气气。张书青组负责的对象居住分散,只好对照名单到一村入几个户采集几个人,在村与村之间来回,在户与户之间往返,脚步如织。用脚步丈量着党的关爱,用决心释放着疾控人的善意。

经过连续奋战,最终我们三个组完成全部任务,汇合于温水线路旁得以稍憩。经过仔细核对大清点,劳秀芳组和马莹莹组共采集29人,张书青组穿梭于9个村共采集19人。虽然已是下午三点半,马不停蹄,向滨州奔去。

山东滨州阳信疾病中心检验科:冲锋在前 逆风而行

深深的勒痕,绽放着检验人的美丽。

瘫坐在座位上,共产党员劳秀芳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家人。家有年近七旬疾病缠身的婆婆,还有那牵肠挂肚嗷嗷待哺的儿子,不仅心头发紧眼睛发酸,身着防护不便,就让司机给家里打电话,婆婆回话说是身在外地的丈夫给叫的外卖。

“送样的回来了,送样的回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下楼一看,是的,顽强的战士们回来了。迈着坚定的脚步,托着疲惫的身体。卸下防护,手套里倒出了汗,鞋子里倒出了泥,手指让汗水浸渍的发白,脸上的勒痕清晰发紫,有的调侃凌乱的发型,有的戏说不整的外衣。同志们都会意地笑了,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脸庞被防护镜和口罩勒下的一道道深深的勒痕,更增添一道道别样的美丽。时针下午五点半,曲指一算,不多不少整整9个小时,我们的战士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没入一次厕,承受着生理的极限,义无返顾冲锋不息。我们的战士如此忘我,我们的战士不计得失。

检验科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战斗的集体,拚搏的集体,值得依赖的集体。本次“战疫”中表现出了应有的表现,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以上画卷仅仅是“战疫”的部分辉煌,更有许多故事可歌可泣。特别指出的是,姚玉芹同志临尽退休,跃跃欲试,又焕发了工作青春。工作积极主动,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尽显检验人的顽强和朝气。正是基于共产党员的冲锋陷阵,全科同志的拚搏努力,检验科没有攻克不了的堡垒,没有取不得的战绩。

山东滨州阳信疾病中心检验科:冲锋在前 逆风而行

送样归来一身轻松

窥一斑而知全豹。检验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疾控中心大家庭的一员,坚决服从刘洪波主任的命令,与其他科室密切配合,并肩阻击。中心全体职工响应党的号召,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合力共济,为打赢疫情攻坚战努力,努力!

疾控中心作为本次战“疫”的主力军,在多方面各层次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布置周密,措施得力,阻击有力。战绩硕果累累,阻击效果神奇。正与全县人民一起,书写着大气磅礴催人泪下的“新冠”阻击史。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镇邪妖;国家强,民心强,疾控强,百强挽狂澜。天佑中华,平安祖国。深信有党的英明领导,有全国人民艰苦努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指日可待的将来,新冠病毒的不二归宿就是:“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转载中国报道讯 王金玲 通讯员楚洪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