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王羲之的《黃庭經》,請問寫小楷對毛筆、紙、墨有什麼要求嗎?

泥鰍的N種吃法


《黃庭經》可以說是小楷書法入門必修課了。

剛好我也在學習這本字帖,並且選用了《宋星鳳樓本黃庭經》作為臨摹範本。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學習經驗和對於書寫工具的看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王羲之那個年代是沒有宣紙的,日常書寫是選用紙性偏熟的麻紙。 因此,我們要是想精準臨摹王羲之的筆意,也要選用接近於那個年代的紙張。

我在學習《黃庭經》時選用了兩種紙。其一是比較厚一些的古法楮皮紙,細密棉韌,吸墨良好,大概八分熟,特別適合小楷。某寶有售,就是價格不太便宜。書寫效果見下圖。



另一種是白色卡紙,就是用於包裝的那種硬紙板,偶然發現的,偏熟,手感很好,吸墨不洇,特別適合細節表達。書寫效果有點類似《靈飛經》墨跡。

可見平時多嘗試不同書寫紙張,說不定就會有意外驚喜。具體效果可見下圖。



至於選擇毛筆,我認為魏晉小楷古拙含蓄,不適合長鋒筆。選用粗短有力的雞距筆更能寫出味道。而且王羲之的時代也沒有羊毫這一說,是不是用的狼毫我也沒考證過。我的書寫感受來看,石獾筆和狼毫都適合魏晉小楷。建議筆不要太小太纖細。2釐米的字可以用2.5-3釐米的鋒長。1.5釐米的字可以用1.8-2.5釐米的鋒長。這樣搭配比較適合寫黃庭經這種古樸勁道的字。雞距筆樣式可見下圖




至於說到墨,寫小楷如果有條件還是用硯臺自己研磨比較好,選用油煙墨或者松煙可視個人愛好而定。如果一定要用墨汁,最好選用含膠比較低的抄經專用墨,不滯筆,書寫流暢精細,適合表現小楷精緻的筆畫。

最後我要說的是,筆墨紙硯的作用是錦上添花。學書法不要對紙筆有太多的依賴,還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書法技巧本身,要鍛鍊自己掌控工具的能力,而不是做一個過於依賴工具的“器材黨”。


柏柏刺客


《黃庭經》俗稱“換鵝帖”,這其中故事流傳甚廣:山陰一道士想得到王羲之書法,知其愛鵝,於是養了一大群肥壯的白鵝,王羲之見其鵝欲得,於是只好應道士所求寫《黃庭經》一卷換之,二人各有所得。受此故事影響,《黃庭經》更得世人所愛。

寫小楷比寫大楷更難,所以對筆、墨、紙的要求更高。特別是筆,沒有人傻到用大號毛筆寫小楷吧?寫小楷一般都用小號筆,然後根據自己的喜好選狼毫、羊毫、還是兼毫。狼毫硬而彈性大,但吸墨沒羊毫好,羊毫軟卻更難把握寫字的力度,兼毫在二者之間。墨最好用貴一點的。紙的話半熟宣即可,因為生宣容易洇墨,熟宣稍呆板。個人意見,謹供參考。


大軍書法


蘇軾說“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是說的結構方面。實際上,小楷結構重要,但筆法更重要,如果忽視筆法而只求結構的話,無異於緣木求魚。

小楷的筆法跟筆、紙與墨關係很大。

小楷用筆應選狼毫或兼毫。大筆寫大字,小筆寫小字,忌諱小筆寫大字,不提倡大筆寫小字。狼毫或兼毫的彈性足,用於寫小楷能挺拔,不至於線條綿弱。

小楷用墨不能過濃,濃則滯筆,不能過淡,淡則傷神。用墨可以濃不能淡,但要以自然流暢為佳。

小楷因為線條細小,所以用紙一般不能洇墨。用紙可以用熟宣,也可以用半生半熟,或是年代較久的生宣。





馮勇書法


剛開始準備學書法,大家肯定跟我一樣,心裡雀躍不已,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東西買齊全。到了文房四寶店裡,琳琅滿目,目不暇接。對於各種各樣的產品,一下子不知道該如何挑選,想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哪一種又是自己適合的呢?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空想只會浪費時間,先把筆墨紙硯備齊,再琢磨如何去練。那麼如何去選擇這些工具呢?有哪些注意的要點?

 

我們都知道寫書法必備的東西——筆、墨、紙、硯。一開始學習,這些東西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貪圖省事方便去買水寫布。因水寫布方便,不容易髒,反覆可以寫,不佔地方等優點,很多的人用水寫布來代替墨汁和紙張。個人覺得對初學者而言最好不用水寫布。首先,水寫字的感覺和用墨汁的感覺非常不同,墨汁有濃度,在紙上的行走是有質感的,能更好的感受順鋒和逆鋒的不同,毛筆在行筆過程中很容易能感受到頓澀感和力度。水寫布寫字的時候是滑的,毫不費力,寫什麼字體感受都是千篇一律的。還有在紙上寫字,你能感覺出每種紙張的不同,有的紙滑、有的澀、有的厚、有的薄、有的滲墨、有的托墨,寫出來的作品就有不同感受。最重要的是你練習的草稿都可以留著,以備比較。水寫布隨寫隨幹,肯定不適合初學書法的人。當然,很多人偏愛水寫布,也因為各種條件限制,水寫布更為適合自己,這些都不在我所說之列。

 

筆。如何挑選一支適合初學者的毛筆?這實在太難了。筆按照“毛的成分”大致分三種:羊毫,狼毫,兼毫。羊毫比較柔軟,初學者很難把握住書寫力度,寫出的字往往軟弱呆滯,因此不推薦。而狼毫屬於剛毫,筆尖彈性較大,需要一定的控制力,也不推薦。兼毫剛柔兼濟,用兩種毛料摻雜製成,彈性適中,比較適合於初學者。當然毛筆不要挑特別大的,剛開始不會寫多麼大的字,也不要特別小的小楷專用筆,就中號兼毫可以了。還有一點,大的毛筆可以寫小字,小的毛筆千萬不可寫大字,小的毛筆寫過大的字會把筆寫壞的,寫出來的字也很勉強。 

 

選墨要注意:質地細緻,精純無雜質;含膠適中,濃而不稠;墨汁黑亮,有淡淡的清香。初學者不推薦自己研墨,一:耽誤時間,二:先把字寫好,建議買成品的墨水。千萬不可用特別便宜的墨汁,墨汁的好壞對於寫字來說起著至關的重要性。劣墨毀字,好墨託字。劣質的墨汁寫出來濃淡不一,粗劣不堪,而且特別難聞,長此以往,不但影響字的好壞和心情,還影響健康。呵呵,寶媽也是很注重身體健康的人。當然不必買很昂貴的墨,去批發市場選擇那種五斤裝的筒,大約三十塊錢價格的就可以了。當然有條件的話,更好的不在話下。

 

紙。一般簡單說來,寫書法用生宣,因為生宣滲墨,能更好的表達書寫者的情懷。但是對於初學者,先不用考慮宣紙,用毛邊紙就好。帶格子的毛邊紙,有利於把握字的大小、結構。我用的是五塊錢一刀的毛邊紙,不帶格子。這個根據個人的不同喜好可以去選擇,一般毛邊紙正反面會不同,寫字的時候可以都試試不同的感受。元書紙和毛邊紙都是不錯的選擇,尺寸都比較小,寫起來方便,而且特別便宜,但現在生產的毛邊紙越來越薄,洇墨現象比較嚴重,所以更推薦元書紙。很多人也會選擇用報紙來練字,現在報紙的質量普遍較好,粗糙度不夠,已經不太適合練字了,所以這種類似於“淘米水沖廁所”的節約行為可以結束了。

最後,硯作為盛放墨汁的容器,對於初學者來說沒必要要求太高,網上的幾十元的硯臺,只要沒有明顯的磕痕、裂痕即可。也可以選取一般的瓷器,保證內壁光滑不漏墨,硯邊平整圓潤,瀝墨時防止傷筆。

 

除了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外,書法還經常用到一些其他的工具。例如:鎮尺,又叫紙鎮或鎮紙,寫字作畫時用來壓紙的東西,防止紙張移動影響書寫;毛氈,主要作用是吸收透過紙背的墨水,防止墨水擴散,有控制字形過度暈化、增速墨跡定型的作用。另一方面毛粘有一定彈性,可以使字跡的承轉更富有力度;筆擱,因狀似山峰,又名筆山,用來放筆的,防止墨汁弄髒周圍的物體;筆洗,又稱水盂,裝水的容器,用來調節墨的濃淡,也可以理解為口很小的小水壺;筆筒或者筆掛,都是用來放筆的,只是方向不同,剛清洗過筆需要掛著通風,保持乾燥;筆簾,也叫筆床,便於攜帶毛筆的工具,將毛筆捲起來,捆好,一般用竹篾、草製成;臂擱,因為書寫時依然模仿古人由左到右的寫字習慣,所以為了不弄髒紙面和手臂,將臂擱墊在手腕下。





心海墨客的閱讀時光


那位愛喝酒的太守歐陽修老先生曾說:

“善為書者,以真楷為難,而真楷又以小字為難。”

他認為,書法中楷書最難,而楷書中小楷最難。小楷,歷來書法家公認最難寫,正因如此,小楷成為考驗書法家的試金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楷正因其難,故尤其要重視書寫工具的選擇。

小楷最好使用純狼毫或兼毫,筆肚豐且筆鋒健。

筆肚豐則貯墨多,書寫時不用頻繁蘸墨而影響筆勢和流暢和書寫的速度。

筆鋒健就能提得起、按得下,隨倒隨起,乾淨利落。

具體挑選時,在注重尖健圓齊的同時,還要注意一點,就是筆桿一定要直,要圈潤光滑,這樣不會影響指腕用力的方向,保證筆畫不走形。

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之所以秀麗典雅,與其所用的“鼠須筆”是分不開的,其彈性比狼毫更好。

紙張的好壞對小楷的書寫效果影響極大。

因小楷講究點畫清晰細膩,故不宜用生宣,以熟宣和半生半熟宣紙為宜。

比如,畫畫用的上好熟宣“清水”,純白色,極宜書寫小楷;還有熟宣“煮錘”、蠟箋、粉筆、泥金紙、泥銀紙等,吸墨少而慢,不滲化;還有半生半熟宣紙冷金紙、灑金紙、仿古紙等。

寫小楷,首選用傳統方法制作的墨錠,尤以油煙墨為佳,漆黑光亮,不隨時光的流逝而褪色。

若選用墨汁,則要注意調墨。比如“玄宗”墨液,有超濃、中濃兩種,使用時要加適量清水;又如“紅星墨液”,濃度較低,但色深有亮度;而“一得閣”墨汁,膠性較大,初寫可用原汁,寫一段時間後會發稠粘筆 須不時加少許清水。



總體而言,寫小楷時,用墨濃度可略高。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小楷《黃庭經》,又名《換鵝帖》,相傳為王羲之書。現在我們所見到的都是臨本或碑刻本。

書寫小楷,最好用狼毫或紫毫小楷筆(有的毛筆經銷商也稱之為“寫經筆”),也可用其它彈性好的獸毛做的筆。最好不用羊毫等比較軟的毛筆。

紙應該用熟宣。練習的話,也可用不洇墨的毛邊紙。不要用生宣,練習的話也不要用元書紙。

至於墨,最好是用墨塊自已研磨,一般練習或創作也可用“一得閣”墨汁。不要用過於稀的墨汁,更不要用質量差的墨汁。需要注意的是,墨汁在使用過程中,千萬不要往墨汁瓶中加水!因為往瓶中加水,墨汁會變質發臭。變質的墨汁就不能再用了。如需加水,可將墨汁倒到硯臺或陶瓷墨碟中再少量加水。

但願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祝你進步!





善利萬物


學習小楷,工具很重要,而且還有涉及到筆墨紙硯之間的配合,前期如果對工具的瞭解不夠,可能會對學習造成很多障礙,接下來說說自己走過的彎路。

剛開始,就一直覺得沒有好筆,試過便宜的和貴的,但是依舊覺得寫得奇醜無比,無法控筆。當強制自己臨習很長一段時間以後,慢慢的對筆有了可控能力,覺得很多適合寫小楷的品牌筆,原來,筆並不是沒有好的,而是自己不夠了解不懂選擇。

幾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提高選筆的認識,第一,在認識的書法朋友中推薦的,這樣的好處是,至少這種筆在朋友手中是能夠寫好字的所以,寫不好,主要原因在自己。有了這個認識之後,問題就會轉化為怎樣掌握好自己手中的筆。

2,新筆開筆需要用溫水或冷水慢慢泡發,不可操之過急,切忌用開水很傷筆。新筆可能會有掉毫,好的筆也會有這種現象,但是不會非常頻繁,而且新筆在墨水沾筆之後會慢慢好起來的,還有就是有時候新筆需要開筆蘸墨試用一些時間,洗乾淨放放再寫,會更好用,我就有幾隻在之前不懂控筆階段買的筆,當初覺得根本寫不了字的,過了這個階段洗筆再寫,發現實在很好用。

3筆和紙,剛開始階段,儘量選熟紙,這樣在剛開始階段可以擺開洇墨導致的寫字困難。我的感受,一個人對筆和墨,包括紙有一個熟悉過程,剛開始有各種不適應,一段時間之後會對工具的習性逐步瞭解慢慢得心應手。

4進階之後,嘗試用半生熟或者七成熟的紙,墨方面,有條件選擇貴一點的磨的墨,一來,開始磨墨可以是自己靜心集中精力,二者墨的墨水好控制濃淡,而且不會太洇墨。寫小字其實不費紙墨,所以可以在經歷基礎上選擇稍微貴一點的紙,自己認真學習。

5 羊毫和兼毫都可以選,而且自我覺得羊毫比較好掌握,但是兼毫適用性更廣,選擇的時候要針對自己選擇的字體和紙張做嘗試,選擇適合自己的筆。

6墨汁原則選擇膠質不要太重的,市面上有小楷專用和低膠質的,不要兌水,我的習慣裝一盤清水放在旁邊,當感覺墨汁較濃,就在水盤裡沾沾水,這樣的話,可以學會自己根據紙和筆調節墨水的濃淡。

以上初初說了一些自己的經驗,畢竟自己現在人在摸索階段,所以談不上成功經驗,希望可以給你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後面放幾張這兩天的臨習作業,希望各位老師指導交流[祈禱][祈禱]





好好寫漢字


臨摹《黃庭經》,選擇兼毫小號毛筆,紙墨自由選擇,根據宣紙的生熟,可以調墨。自己親自調試,達到能夠書寫適宜為止。

這一切書寫常識,只有自己憑著經驗,而擇筆墨紙。

無論何種書寫工具材料,都是經過一次次的實踐,積累歸納總結經驗。

王羲之的《黃庭經》,屬於上乘蠅頭小楷,古人云:

習小字,不可寫的侷促,要有大字寬博之勢,每一筆畫必須到位。間架結構合理安排,在臨寫黃庭經的過程,能夠體驗到書寫的點畫布置。體驗書寫的筆法字法的規律。


狂喜淡墨a


寫小楷與寫大楷、榜書對筆、墨、紙的要求不一樣。

首先,毛筆上,最好用兼毫、狼毫或紫毫,不要用羊毫,太軟了骨力顯現不出來。



墨的要求,現在都是用墨汁,用“一得閣”或“紅星”都行,適當加點水,適中就行,不要過濃或過淡。

對於紙,寫小楷用熟一點的。我感覺最好用七分熟以上的,否則洇得沒法用。


以上是我的經驗,每個人遇到的情況不一樣,僅作為參考。


時間DE味道


寫小楷對筆墨紙的要求:小楷長鋒狼毫(兼毫)、羊毫都可以,有各人用筆習慣因素。紙選不容易洇墨的都可以,適合半生熟的宣紙、毛邊紙等。

喜歡王羲之的黃庭經,說明你眼力界好,但高處不勝寒,不適合初學,建議你從歐體大楷入門,這不是說小楷一定比大字難學,主要是打好楷書法度基礎,而推薦你學歐體就是這個道理。然後再練靈飛經,筆法相對簡單容易掌握,對小楷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再練黃庭經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