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从美国各地大学走出的初创公司,都发展得怎么样了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技术创新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利用各大院校在科研领域的优势,将其技术成果转化成产业并继续扩散,进而提升不同领域内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社会焦点。近日,一篇关于美国各地大学衍生的生命科学初创公司(university-licensed startup,ULS)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创鉴汇今日将同大家一起分享下这篇论文的精彩内容。


《自然》子刊:从美国各地大学走出的初创公司,都发展得怎么样了


自1990年以来,ULS公司的数量增长了十倍以上。但是对于大众而言,想要了解其成功率,以及其成功与大学之间有何联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花了八年的时间收集了各个生命科学初创公司的技术转让记录,风险投资公告,注册信息等相关数据,最终概述了这些ULS的发展情况。


整体趋势如何?


作者先是根据1969年至2008年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中排名前50位的美国专利生产高校进行了调查。如果以这50所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则会发现这些学校的专利占据了所有大学专利的69.7%。在1980年至2013年间,这50所大学中有47所建立了初创公司。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大学建立的公司占三分之一(32%),排名前十位的大学建立的公司占一半左右(49%),而排在最后七位的学校只建立了其中的3%。


发展得如何?


《自然》子刊:从美国各地大学走出的初创公司,都发展得怎么样了


在这些ULS中,13%的公司最终由其它公司收购,且其中10%的公司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IPO)。这些公司或许可以代表这类初创公司中商业化发展较为成功的例子。此外,根据Dun&Bradstreet公司登记系统(公司注册信息最为全面的系统之一)中的数据显示,有30%的初创公司目前没有被收购,或者IPO的明显迹象。而18%的公司似乎只有一到两名员工。22%的公司虽然注册过,但并无迹象表明它们仍然存在。另外,据不完全统计,还有7%的公司从未在该系统中注册过。总的来看,大约有23%的ULS发展顺利的迹象非常明显,47%的ULS可能已经失败了,另外还有30%的ULS仍在继续发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各大风险投资公司在ULS的投资方面似乎做得相当不错,其投资活动集中在那些最终被收购或上市的ULS中。


《自然》子刊:从美国各地大学走出的初创公司,都发展得怎么样了


地理位置对发展有何影响?


该篇论文的作者收集了1990年至2011年间498家ULS的地理位置数据。其中,有23%的公司建立在波士顿/剑桥,旧金山湾区,或圣地亚哥附近成熟的生物技术集群中。总体而言,68%(340家)的ULS创立在了离创办大学60英里以内的范围,其余的则创立在更远的地方。位于经济集群中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公司和生态系统中与其他公司之间的紧密物理距离。这种亲近感促进了人们之间广泛而丰富的互动,有助于解决技术问题并加强商业活动发展。相比而言,在成熟生物技术集群内创建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成功所需的关键本地资源。例如,当一批企业家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最先进入这些ULS时,则有可能带来更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风险投资机会。


《自然》子刊:从美国各地大学走出的初创公司,都发展得怎么样了



美国是最早产生大学衍生公司的国家,同时也是大学衍生公司发展最好的国家。作为企业的衍生母体,很多大学在激励,帮助研究者创办企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类ULS的发展是大学与企业间交替作用的过程,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或将是推动技术和研发成果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最后,我们感谢这些大学和初创公司的不懈努力,并祝愿他们可以成功将新技术转化为让人们受益的科研成果。



参考资料:
[1] What Happens to University-Based Biotech Startups – And Why,Retrieved February 13,2020,from https://blogs.sciencemag.org/pipeline/archives/2020/02/13/what-happens-to-university-based-biotech-startups-and-why

[2] Godfrey, P.C., Allen, G.N. & Benson, D. The biotech living and the walking dead. Nat Biotechnol 38, 132–141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19-039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