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答疑:华中科技大学报考指南

一、院校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前身为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1985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是一所具有110余年办学历史的医学名校,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为教育部、国家卫健委首批共建的10所部属高校医学院之一。2000年5月26日由原同济医科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了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985工程”建设和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设有13个本科专业,拥有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0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物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血液病)、内科(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外科学(泌尿外)、妇产科学、麻醉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内科学(传染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学,6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教授500余人、副教授70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及外专千人”入选者5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3人、讲座教授10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5人。

同济医学院作为华科的一个校区却和主校区相隔甚远,华科主校区校园大,美景又多,多有山有水,而同济医学院位于汉口的中心地段,校园特别小不说,校园建设那叫一个年代久远,并且和同济医院连在一起,学校里各种学生、患者、家属和医生,人特别多,但是学习氛围还是很不错的!虽说迁往武汉后,同济的名气大不如前,但作为传统八大所医学院校之一,如今的同济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在《医学界》杂志2017年最佳医学院校综合排行榜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排

考研答疑:华中科技大学报考指南


第七名。作为老牌医学名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侯云德院士,中国两院院士裘法祖、吴旻、陆道培、张涤生、周宏灏、胡盛寿、陈孝平、马丁和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胡丙长、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武忠弼等都是同济培养的杰出校友代表。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管理进入A类(临床医学为A-,位居第七位),其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进入A+;基础医学、药学进入B+。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社会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9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临床医学接近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同时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考研答疑:华中科技大学报考指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中实力最强的莫过于附属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这两所医院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都是中南地区最强的,也是每年研究生招生的主力军。附属梨园医院每年招生人数很少,以往每年报考同济和协和被刷下来的往梨园医院调剂的较多。同济医院作为同济医学院的嫡系长子,继承了“同济”的招牌,同时拥有华科同济医学院现仅有的两个院士,在国内有相当的知名度,其综合实力问鼎中南地区,在每年的国内各种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正因为同济响当当的名气,所以以往都是同济医院报考人数和分数都远超隔壁的协和医院,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都认为同济医院要比协和医院更难考,有意向报考华科的很多为了求稳,选择了认为难度更小的协和医院,于是出现了今年协和医院复试分数线最高的一年。但即使大部分往协和医院报,同济医院的报考热度并没有因此和降低,今年单科英语线也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分。综合来说,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实力相差不会太大,协和医院也有其自身的优势科室,大家在报考时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最好是选择强势科室,毕竟很多人都是冲着科室在全国的排名去的。但是名科室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激烈竞争,强势科室大家都挤破头想起进去,所以报考前一定要对自己复习程度作一个准确评估,如果觉得不太稳就尽量避免去热门科室,因为热门科室高手如云,没有特别的优势很容易被刷;如果觉得有信心,要敢于冲击名校名医院名科室,因为那是一个更高的平台、拥有更牛的导师。还有一点,同济和协和不能相互调剂,两者都不接受外校调剂。

考研答疑:华中科技大学报考指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创建于1866年,是扎根武汉历史最悠久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系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内设湖北省急救中心、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湖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协和医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3个,硕士授权点27个,5个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基地。医院现有43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7个研究所、15个治疗中心、103个实验室。其中,国家重点学科7个: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普外科、妇产科、呼吸内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西医结合科、感染性疾病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5个(总数国内前五):麻醉科、检验科、消化内科、妇科、产科、骨科、临床护理、耳鼻咽喉科、心内科、心外科、血液科、内分泌科、胸外科、中医科、皮肤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急诊医学科、临床药学、感染性疾病科、整形外科、老年病科、医学影像科、肿瘤科。协和医院拥有高级职称医务人员590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95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双聘院士5名,教育部“长江学者”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名,担任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30余名,担任省市级专业学会主任委员的专家60余名,编制床位5000张,年门急诊量570.3万人次、住院量22.7万人次,手术量12.1万台次,主要医疗指标稳居国内前列。

协和医院的外科实力还是很强的,年开展新技术100余项,多项在国内和中南地区居领先地位,单日手术量达300台次。其中心脏机械瓣膜移植存活34年,为世界第一例,并且再次换生物瓣成功;成人裸露心脏回纳手术为世界首例;连体姐妹坐骨分离为国内首例;结肠代阴道微创手术为国内首创;心肺联合移植病人刷新国内存活记录,全国第四例。心肺联合移植、骨髓移植、巨结肠切除、乳腺甲状腺疾病诊疗、胰腺疾病治疗、“一站式”冠心病杂交手术等为国内领先水平;骨髓移植、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双介入治疗门静脉高压、急性重症胰腺炎救治、显微外科手术、同种异体鼓膜移植等技术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

科研方面,协和医院拥有各类实验室103个,包括教育部生物靶向重点实验室、国家“十二五”重大创新生物药临床研究平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个、中南地区同类领先的实验动物中心1个,其中中心实验室为开放式的具有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公共实验平台。1979年以来,协和医院获各级科研成果奖388项,其中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牵头6项,合作1项),3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017年,协和医院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获128项,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重点专科及推荐导师:

(1)心血管外科:说起武汉协和,不得不提的便是心外了。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立于1980年元月。历经三十余年建设和发展,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领先行列。在2017年专科排名位居全国第六,近五年连续施行心脏移植术310例,不仅手术量全国第一,而且近远期存活率达国际先进水平。科室有博导8人,推荐导师有:董年国,心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外分会副会长,协和心外的传奇人物。夏佳红,博导,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华胸心外分会委员。另外还有:张凯伦教授,杜心灵教授等。

(2)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内科也是协和的老牌科室,为“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卫生部第一批“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心律失常(消融治疗和植入器械)诊疗培训基地”,教育部“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推荐导师:廖玉华,博导,心内科主任、现任武汉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主编。曹林生,博导,现任湖北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委。陈志坚,博导,心内科副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湖北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常委,主持国自然两项。另外还有杨钧国教授、冯义柏教授等。

(3)血液科:为全国少数几个最早设置的血液病学专科,为中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血液病诊治中心,近年在血液专科各类排名中稳居全国第五、六名。科室共有博导14名,硕导13人。导师首推协和医院院长胡豫,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和血液学分会副会长,但这种大牛基本被推免生给占了。其他还有邹萍,陈燕,刘新月教授等。

(4)耳鼻咽喉科:耳鼻喉科是卫生部-湖北省共建“211工程”重点学科,综合实力全国一流,位居2017年专科排行榜全国第六名。推荐导师:孔维佳教授,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同济医学院耳鼻喉科学研究所所长,担任过中华副主委。王彦君,博导,耳鼻喉研究所副所长。肖红俊,博导,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科分会青委,科室副主任。其他还有陈雄,汪吉宝等博导。

(5)骨科:协和骨科是协和医院的第一个“院中院”,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成为全国骨科界“两面红旗”,拥有博导9名,硕导20余名,建立了八个成熟亚专业,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导师有邵增务,骨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组副组长;关节中心,导师有杨述华教授,曾任中华骨科分会常委,上任骨科主任,八版外科学骨科关节章节的编者,不过现在年事已高,很少带研究生了。许伟华博导,骨科副主任,年轻有为,现为关节中心负责人;脊柱中心,导师有:杨操博导,骨科副主任,今年拿到国家课题资助1300多万;创伤中心,导师有:刘国辉博导,创伤中心首席专家中华骨科分会创伤组委员。其他还有王洪、郭晓冬、刘勇等博导。

(6)整形外科:协和整形美容医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整形美容专业机构之一,在2017年专科排行榜位居全国第七,推荐导师有孙家明教授,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副主委,擅长乳房、眼部、面部整形,据说每年都有很多推免的来找他,他对学生英语要求较高。

(7)麻醉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协和麻醉连续五年位居复旦版专科排名前六名。拥有博导5人,硕导9人。推荐导师有:姚尚龙,中华麻醉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第三任会长,主编卫生部住培教材《麻醉学》;袁世萤博导,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常委;其他还有:陈向东、张诗海、武庆平等博导。

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同济医院作为卫生部直属的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立足武汉,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2016年门诊量达到512万人次,出院人数23万人次,年住院手术量9.2万人次,其主要医疗指标居中南地区之首,在全国也位处前列,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手术治疗基地和疑难急危重症救治基地。

同济医院学科实力雄踞全国前列,目前开放床位数5400多张;临床、医技科室62个;研究所(中心)1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分别是: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外科学(普通外科、器官移植)、泌尿外科、妇产科学、麻醉科、病理及病理生理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分别是:内科学(传染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分别是:器官移植实验室(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肿瘤侵袭转移实验室、呼吸内科实验室;WHO培训中心1个,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成功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项,分别是:妇科、麻醉科、病理科、专科护理、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胸外科、中医妇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医学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小儿消化科、肿瘤科、感染病学、临床药学、器官移植科、老年病科、骨科、医学影像科、小儿外科、康复医学、变态反应科、重点实验室、检验科;感染科成功申报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2014年获批妇产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陈孝平教授于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丁教授于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拥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名,特聘29名院士为同济医院兼职教授,255名教授曾获得博士导师资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4名。年门、急诊服务病人数连续10多年保持湖北省第一。同济医院孕育了1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培育了3位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和副部长。

说到同济,不得不提的是当代医圣裘法祖院士。裘法祖院士是中国现代外科学奠基人之一,是中国器官移植主要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外科学之父”,其“裘氏风范”被称誉为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学问要知不足”,“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些医学生熟耳能详的均是裘教授的名言。

同济医院的科研实力非常强大,申获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连续多年在全国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数105项,在全国综合性医疗机构中位列第三,是全国少有的连续5年获100项以上资助项目的医疗机构。2015年同院医院发表SCI论文488篇,其中“表现不俗”论文217篇,占SCI论文总数的44.47%,在全国医疗机构中位列第4名;2015年度国际论文(主要为SCI论文)被引用篇数3985篇,总篇数在全国综合性医疗机构中位列第3名;近十年(2006-2015年)SCI论文3985篇被引用次数32489次,引用次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位列第2名。2017年同济医院获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达150项,居全国首位!

重点专科及推荐导师:

(1)普通外科:同济医院的普外科无疑同济的一张王牌,裘法祖、夏穗生、吴在德均是老一辈开创同济普外辉煌的著名医学大家!现陈孝平院士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兼肝脏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副会长,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生所长,八版《外科学》主编。在2017年专科排行榜上,同济医院普外位居全国第六名!胃肠中心是同济医院最早成立的专科,国家首批重点学科,目前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在中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推荐导师有:龚建平教授,同济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华外科分会委员。胡俊波教授,胃肠外科副主任,中华外科分会青委。其他如杨传永教授、严群教授等。肝胆外科中心于1998年成立,陈孝平院士任中心主任,现有博士后导师1人,博导4人,硕导5人。推荐导师:陈院士就不用说了,黄志勇教授,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其他如张志伟教授、张必翔教授、陈义发教授等。另外同济医院还专门设有器官移植专科,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裘法祖院士、夏穗生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学家开展了一系列腹部脏器移植。现为国家教育部和卫健委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学科,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专门从事器官移植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综合性医疗服务与研究机构。

(2)妇科产科:同济妇产科在2017年专科排行榜位居全国第三,同济妇产科分为了普通妇科、妇科肿瘤、围产医学科和生殖医疗中心。普通妇科由我国妇产科先驱金问淇先生创建,推荐导师有王世宣、钟刚、何福仙等教授。同济医院妇瘤科为中华医学会妇瘤分会学术培训中心,现马丁院士为中华医学会妇瘤分会主委,八版《妇产科学》主编。马丁院士不仅临床技艺精湛,科研项目及成果丰硕,而且对学生非常负责。其他推荐:如顾美娇、陈庭惠、王常玉、汪辉、高庆蕾等教授。

(3)康复医学科: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康复医学科之一,2017年专科排行榜位居全国第三名,推荐导师:黄晓琳,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尤春景教授,康复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委员。

(4)麻醉科:同济医院麻醉科由我国现代麻醉学奠基人之一金士翱教授创建,也是国内最早成立独立麻醉科室的单位之一。拥有博导4人,硕导16人,推荐导师:田玉科,麻醉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委。罗爱林,博导,中华麻醉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委。张传汉,博导,现任中华疼痛学会委员,湖北疼痛学会主委。

(5)呼吸内科:同济医院呼吸在2017年专科排行榜位居全国第9名。徐永健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八版《内科学》主编,卫健委呼吸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济医学院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所所长。其他推荐导师:熊盛道教授、张珍祥教授、赵建平教授等。

梨园医院是华中科技大学第三所附属医院和第三临床学院、卫计委直管综合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亦是湖北省卫计委唯一命名的“湖北省老年病医院”。医院地处东湖之滨,占地总面积约14.7公顷,院内绿化率达70%,常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堪称湖北省独有的花园式医院。医院学科门类齐全,专科特色鲜明,以发展老年医学和康复保健事业为重点,以老年病诊治、康复为特色,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医院。

医院编制床位800张,在职职工七百余名,拥有中高级职称近3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38名。湖北省慢性创面及糖尿病足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依托梨园医院建立,该院在糖尿病足的诊治与慢性创面修复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梨园医院老年病专科是湖北省的重点专科,对老年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及其并发症、血液、普外、骨外(手外)、泌外、胸外疾病的治疗独具特色。湖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即设在梨园医院。对于只想拿华中科技大学的文凭来说,梨园医院还是很错的选择,每年分数都挺低的。

4、其他:第四临床学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五临床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第六临床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第七临床学院(附属湖北肿瘤医院)、第八临床学院(附属武汉普爱医院)、第九临床学院(附属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第十临床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这些医院近些年陆续挂牌于华科名下,目前还未招生。

三、报考指南

考研答疑:华中科技大学报考指南


2018年招生计划:招生指标为学术型190人、专业型102人,已招免试学术型72人、免试专业型46人,本次复试拟招学术型118人(不含少骨)、专业型56人(不含少骨)。对外招考复试人数比例1:1.30。

2017年招生计划:招生指标为学术型190人、专业型102人,已招免试学术型69+1(西部计划)人、免试专业型36人,本次复试拟招学术型121人(不含少骨)、专业型66人(不含少骨)。对外招考复试人数比例1:1.22。

2016年招生计划:招生指标为学术型190人、专业型100人,已招免试学术型91人、免试专业型39人,本次复试拟招学术型99人、专业型61人(不含少骨)。对外招考复试人数比例1:1.20。

(2)同济医院近三年复试分数线及招生情况:

考研答疑:华中科技大学报考指南


2018年招生计划: 科学学位招生总指标199人,推免86人,公开招考指标113人,上线人数(不包括少骨)140人;专业学位招生总指标100人,推免29人,公开招考指标71人,上线(不包括少骨)80人。

2017年招生计划:科学学位招生总指标199人,推免82人,公开招考指标117人,上线人数(不包括少骨)136人;专业学位招生总指标100人,推免30人,公开招考指标70人,上线(不包括少骨)85人。

2016年招生计划:科学学位招生总指标199人,推免79人,公开招考指标120人,上线人数(不包括少骨)151人;专业学位招生总指标100人,推免27人,公开招考指标73人,上线(不包括少骨)88人。

(3)2018年梨园医院复试分数线及招生情况

考研答疑:华中科技大学报考指南


2、复试:

华科的复试几乎是所有医学院校中最早的,今年协和医院是3月9号报到,同济医院3月8号报到,梨园医院稍晚,3月16号报到,以往时间也差不了多少。而二月中旬正好过年得耽误一段时间,所以从出成绩到复试时间间隔很短,复试准备的时间非常紧迫!再次提醒大家,初试考完之后一定不能松懈,可以去自己报考科室实习,并把专业课知识看熟。

协和医院报考专业型的硕士需要先进行专业型技能考试,一般在报到当天下午,地点在协和医院教学楼5楼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五大教室候考,需要自备耳机。技能操作考核从以下项目中至少选择8项进行考核:问诊、体格检查、心肺听诊、血压测量、心电图、影像学资料和临检资料判读、静脉采血、单人徒手心肺复苏、阴道检查、四步触诊、小儿测量、婴儿喂养、切开缝合、拆线换药、消毒铺巾、穿脱隔离衣。近两年考试试题其实差不多,先抽签,A组是小儿测量、换药、CPR呼吸机、阴道检查,B组是四步触诊法、小儿测量、CPR呼吸机、缝合拆线,每个人考四站,形式和执业医师考试差不多。之后有个上机考试,包括心肺听诊、心电图、影像读片儿和临床检验判读,时间只有10分钟,有一定难度。技能操作考核并不记录复试总成绩,所以没必要太担心,基本去了考的都过了。之后是笔试,专硕和学硕一起考,学硕考试内容是报考科室专业课内容,各科室出题,专硕考诊断学内容,也是各科室自己出题,题型无非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专硕复习八版《诊断学》即可,学硕以八版教材为主,出题范围不会超出八版教科书内容,但有些同学反映个别题目比较偏,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阅读专业知识相关书籍,如《实用xx学》等。

同济医院专业型硕士考生也有临床技能考核,今年是3月8日14:00-16:20专业型硕士笔试,笔试内容为:1、名词解释:晕厥、Murphy征、反跳痛、Kussmaul呼吸、弛张热2、简答题: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的鉴别、气胸的体格检查体征、心脏杂音的机制和杂音的听诊内容,肌力的分级、腹部视诊内容。题目不难,基本上看八版《诊断学》课本足矣。当日16:30-17:10上机考试,主要是心电图、影像学资料判读、病例题(含化验单判读),考试不难,推荐使用贺银成老师的执业医师考试系列的《实践技能应试指南》,和配套视频一起看就行了。3月9日9点10分开始考临床技能操作操作,一共三站:CPR(含电除颤)+血压测量,消毒铺单+穿脱隔离衣,体格检查+静脉采血,每站6分钟。笔试也是专业课内容,每个科室自己出题,题型无非是名解、问答。

至于面试的环节,两者差别不大,大体是“自我介绍+英语听力+读一段文献后翻译一遍+专业知识提问以及导师针对个人进行提问”。自我介绍的话每个人至少要准备英文和中文,时间最好控制在2分钟左右。英语听力还是需要好好准备,毕竟听力不是短时间内就有提高,平时可以听一听VOA、CNN等,特别是最新的和医学沾边的要特别留意,有同学刚好复试前听了一篇VOA和医学相关的文章,面试的时候就来了这篇!文献可以在PubMed上找科室最近发的文章。华科复试按入学考试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60%+复试总成绩*40%,所以初试占了很的比重。总的来说,华科复试还是很公平的。

至于所谓内幕消息的话,我个人觉得提前找导师非常之重要。成绩出来后最好提前见导师,特别是初试成绩考的不错的,华科特别重视初试成绩。华科同济和协和医院每个科都有研究生秘书,可以先从科秘下手,先从学长学姐那儿要到研究生秘书电话,然后把基本信息发过去,如果回短信后就可以打电话过去。这时就可以询问各种相关问题,特别是招生名额,推免情况,但是涉及考试保密性的问题最好别试图去打探。即使是分数不高,甚至是初试排倒数几名岌岌可危的,可以询问调剂的情况,遇到比较热心的老师会给你打探有调剂名额的科室,这都是第一手消息,如今年协和医院的手外就没人报,直接要的调剂的同学。最好是去科里和老师见一面,或许有的老师会透题(如今年协和神外,但毕竟人家是考400+的大神)。如果没有问到有效信息,可以大胆找主任,很多科室名额都是主任定的,特别是初试分数高的。复试选导师是按入学总成绩顺序自行选择的,今年协和普外学硕某导师被学生选了后,该导师想要排名稍后的某所谓211院校的学生,结果被研招办打回来了,称必须严格按入学总成绩来选。所以即使是提前找好导师,你找的导师也不敢说一定要你,毕竟是多个导师一起打分再算平均成绩。如果本科成绩很优秀或者英语好或本科期间有科研成果的同学,尽量提前去见导师,如果导师觉得你不错,说不定导师会给你多打点分,不要放弃任何一个有助于提高你复试成绩的机会!

四、关于学位类型和调剂

同济和协和医院之间不可调剂,两者都不接受校外调剂,但可往梨园医院调剂。往年华科专硕可以调成学硕,学硕不能调成专硕,专硕和学硕一块儿复试,专硕和学硕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专硕即使是录取了也可以改成学硕,专硕复试被刷可以调剂成学硕。华科非常重视科研型硕士的培养,听去参加夏令营的同学说,协和医院副院长给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讲话时坦言Mayo医学中心之所以是全球知名医疗中心,正是通过教育、科研和临床实践三者的结合,特别是背后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华科这几年是越来越重视科研,每年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都超百余项,2017年同济医院国自然项目更是问鼎全国所有的医院,协和排名全国第三,二者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本校报考华科的除了影像等专业大部分报的是学硕,推免的也是学硕占多数,大牛们都喜欢带学硕。所以,有意愿报考华科的话一定得特别注意专硕和学硕的选择!华科有一点比较人性化的就是专硕和学硕考的都是全国卷,学硕没有自主命题。有传言华科今后可能自主命题,但此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考研答疑:华中科技大学报考指南


至于今年出现的协和医院专硕划线出史上最高的355分(笔者正是报考的协和专硕),我在报到、复试期间和各位报考专硕的同学有过一些交流,分析后有以下原因:1、以往协和医院专硕录取了可以转成学硕,这两年协和医院学硕很多科室都有空缺名额(如去年骨科有8个空缺名额),报考专硕被刷了还可以调去学硕,报考专硕的话最起码有后路可以走。2、近几年同济医院专硕线都是比协和医院多20分,所以很多人参考以往的分数线觉得同济医院录取难度要更大,所以选择了报考协和医院。3、专硕用的全国卷,一旦校内被刷,校外调剂的话分数是会被认可的,而且依旧是专硕学硕可以调,学硕的话校外调剂可能就不太好走了。4、不得不说,医学生数量在逐年上升,研可能一年比一年难考!(笔者所在的本科院校大二就听说临床扩招了一个大班,并且在筹备新校区,意味着以后还会再扩招!)我个人也有过这方面的考虑,但是报考前并不知晓华科如此重视学硕的培养,而且班上报考的基本上是专硕,考虑学硕以后还得规培,就选择了学硕。对于专硕和学硕的选择,我个人还是建议根据自己得兴趣和发展目标来决定。

今年同济医院明确表示:可在本一级学科内参加专业调剂,但不可更改学位类型。如果参加同济医院基础医学与生物学学科调剂,可以更改学位类别。考生专业志愿一旦确定,不能更改。协和医院:原报考学术型只能录取为学术型,原报考专业型只能录取为专业型。所以报考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到底是报专硕还是学硕,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基础医学院今年设有调剂指标44个,调剂原则为:原报“医学10”的考生,其初试分数到达“基础医学1001”专业调剂复试分数线(单上线)即可申请参加“基础医学1001”专业复试,调剂分数线为英语55,政治55,业务一180,总分310。调剂到基础医学以外各专业的调剂考生要求双上线(即达到报考院系专业线也要达到拟复试专业分数线)方可调剂。不接受同等学力的考生和校外调剂生。调剂考生与上线考生同时进行复试,择优录取。被基础医学院所录取的调剂考生,不得再次参与其他院系调剂。

五、奖助学金及研究生教育

协和医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学子苑住宿,研究生二年级起在同济医学院院内协和医院永红学生公寓住宿。免试生均享受一等奖学金,参加夏令营者享受二等以上奖学金,其余学生奖学金在科室内原则上按入学考试总成绩排序进行分配。学业奖助学金将于新生入学后依照学校规定进行,并签订奖助协议。助学金发放标准:1500元/月(其中学术型硕士第一学期执行学校标准;每年按12个月计发)。

同济医院和同济医学院在一块儿,资助标准和年限:够资助条件的研究生每年评选一次,资助年限不超过相应专业规定的学制年限。硕士研究生助学金:研一1200/月,研二1500/月,研三1800/月。

科研型研究生阶段主要是培养科研能力,有些导师还会让学生上临床,但主要还是呆实验室。临床型学位注重培养临床技能,导师手里基金多的也会让去实验室。总之,华科还是一个不错的平台,专硕也好,学硕也好,主要还是靠自己得努力!

六、总结

华科总体还是很重视初试成绩和英语,特别是英语,有意愿报考华科的同学一定要把英语分尽量考高,口语和听力也得好好练练。考研的路很漫长,也很艰难,不管招生政策怎么变,我们只需要把初试分数考高,一旦拥有漂亮的初试分数,你会发现摆在你面前的选择会很多,我们就不会那么被动!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差,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学弟学妹们,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