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记事之五:一场疫情后,注定回不去的你我他


抗疫记事之五:一场疫情后,注定回不去的你我他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是这样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错,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注定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形形色色的各种社会关系,不正是构成我们作为社会人身份的各种表征吗?

新冠疫情发生以前,很少有人会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因为,大家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这顶多算是学生们的考试题。甚至可以这么说,只要是人生中最重要最极致的问题,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都不是问题。比如你在社区隔离岗所遭遇的灵魂拷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然后,然后给你“一枪”(红外测温仪)……

疫情发生以前,我们每天按时上下班,接送孩子,菜场买菜,超市购物,广场休闲,公园嬉戏,一切都是如此正常,一切理所当然,一切按部就班,仿佛沿着这条顺理成章的道路一直往下走,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善始善终的人生结局。有点无聊是吧?但似乎让我们心安。我们都害怕无聊,但大多数人绝不会因此拒绝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走完一生。

疫情发生以前,我们把大多数时间,都献给了工作的单位。单位,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发展的基本盘(磨盘),围绕这块其实也不算稳的磨盘,搭建起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在单位上,我们兢兢业业地工作,我们和上司小心翼翼地相处,我们和同事谨慎克制地共事,我们和客户唯唯诺诺地打交道。我们希望工作顺利,这样,就可以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能带着一份轻松愉快的心情回到温暖的小窝。在家里,我们和父母由年少时的“仇人”变成了成年后的亲人,我们和妻子由恋爱时的情人变成了成家后的爱人,我们的孩子从出生时的新人变成了家里的小主人——小主人(们)成了我们家的轴心,喜怒哀乐围绕他们转,我们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还有我们的朋友圈,新朋旧友,新老同学,微信插科打诨,偶尔欢聚一堂。和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人,都妥妥地存在于我们的通信录和朋友圈里,这些密密麻麻的人名所构成的坐标,清楚地显示出我们在大千世界里那点毫不起眼的小确幸。

抗疫记事之五:一场疫情后,注定回不去的你我他

突然,“哐当”一声响,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当往日熟络得经常抱怨的社会大熔炉,向我们暂时关上那道平常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城门后,我们于是不得不“躲进小屋成一统”。这一关,就快满月了,而且,似乎还没有听闻开门的响动声。我们何曾没奢望过能放一个长长的假期,好好和家人亲友共享悠闲时光?但今春这如此悠长的假期,却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样子。

我们依然可以出门,我们依然可以购物,我们依然可以接收快递,我们依然可以在互联网上心游八荒……内心的感觉,却仿佛失去了自由。这种感觉很奇怪,难道有人捆住了我们的双脚,蒙住了我们的双眼吗?没有啊。莫非,禁锢我们的,只是早已经习以为常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且,尤其那种人与人之间最触手可及的连接。同事间的默契搭档,朋友间的眼神交流,同学间的口无遮拦,这些离开了现实生活场景后都变成了奢侈的东西。此刻,哪怕是一次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最寻常的握手,也让我们如此怀念。

疫情发生以后,回归斗室的你我他,正在过着怎样不同的生活?

年迈的父母亲,是不是和我们住在了一起?没有了下班后洗洗手就可以坐在餐桌前享受可口家常菜的感觉,我们是不是还能体味出日复一日的妈妈菜情味?我们有那么多时间和父母亲呆在同一个客厅,是否有注意到他们的额前又多了几道深纹,他们两鬓的白发是否变得更加稀疏?我们是否对久违的父母的唠叨已经具有了免疫力?我们,有没有好好给父母一个久违的拥抱,感谢一家人能有这样的机会好好聚一聚?

抗疫记事之五:一场疫情后,注定回不去的你我他

往年春节假期,你或许会陪父母亲走一走亲戚,有时是被迫的,有时是主动的。现在,你是不是很怀念那种亲友济济一堂吵吵嚷嚷的感觉?每天困守家中,有没有想到和亲戚叙叙旧?网上麻将和亲戚家的麻将房有没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吃不上七大姑八大姨家热腾腾的腊肉、香肠、汤圆,是不是想起亲戚来,都是前所未有的好处?

在“停课不停学”的东风吹拂下,你和你们家的孩子是不是已经被一大堆网课逼得疯疯癫癫?孩子学习之余,他们的放松方式是不是就只剩下网络游戏华山一条路?从没有一个寒假,你能有这么多时间终日陪在孩子身边,孩子们都习惯吗?你们有没有“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儿都其乐无穷”呢?你们有没有隔三差五地互相怼一句:你烦死啦!然后,又一起坐在沙发上瘫刷看了两遍的网剧……

对普通夫妻来说,如此悠长的共同假期,也是不可想象的。唯一不同的是,这样悠长的假期,没有自驾,没有游船,没有海岛,没有沙滩,没有小吃街,没有游乐城,没有SHOPPING MALL,一切能可劲糟钱的地方,都不能去。只能,呆在家里,做点家务活儿,干点技术活儿,然后,再做点家务活儿,再干点技术活儿,半夜醒来,四目相对,思考人生……

当然,在我们的小世界里,朋友和同事、同学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缺乏朋友陪伴的人生是难以忍受的,于是,你是不是就会想起来跟朋友打个招呼,道个平安。或者,像我一样,给远方的朋友留下几段聊以自慰的文字。平常你是不是觉得同事总是爱找自己的麻烦,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居然也能跟自己斤斤计较不休。现在,你是不是特别怀念这种找茬?是不是生出一种爱工作如同爱生活的穿越感?

抗疫记事之五:一场疫情后,注定回不去的你我他

这个假期,有没有可能是人类演化的一个时间节点?或者,难道是上帝让我们停下匆匆赶路的步履,回望来时路,想清楚自己身在何处,想清楚自己真正内心所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当每日只能陪着最亲近的几个家人度日如年,我们是否突然想起,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陌生人的生活跟我们息息相关?你是不是还会觉得帮扶街边跌倒的老人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你是否会对武汉人写下的“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抗疫纪事能感同身受?没有人能确定,这场疫情在我们心底都种下了些什么,可以肯定的是,注定回不去的你我他,正在重新思考着一个同样很要命的问题:我们到底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如果诚如马克思所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今天,在这场疫情仍在继续的非常时期,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与人相处之道?除了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丈夫的妻子,妻子的丈夫,亲友的亲友,同事的同事,我们,究竟还能在这个风起云涌的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我们生活着的国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有,这个世界和我们究竟有多大关系?一个陌生国度发生的战乱或灾祸究竟对其它国家的生活影响几何?所有这些,我们有认真思考过吗?还是,一如既往地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日本导演北野武曾经说过:“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2020年,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澳洲大火持续5个月,数以百万计的居民被浓烟和尘埃包围,12亿只动物在山火的中丧生,如今又发生了超60万只蝙蝠的侵袭;东非蝗灾爆发,本就粮食匮乏的地区,被数百亿只蝗虫包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菲律宾塔尔火山爆发,这座全世界最小的火山,也令8000余名村民紧急撤离,45万人被迫迁移出危险区域;美国爆发近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致超万人死亡,约1500万人被感染;沙特爆发禽流感,目前已致超过2.2万只鸟类死亡;中国“新冠”疫情爆发,蔓延全国,武汉封城持续中......

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无法一一想清楚。但有一点我很明白:这个世界,并不因我们的无知无畏而停下它不停演化的步伐;而我们,也绝不会凭借一首《让世界充满爱》,就能够真正懂得怎么与人相处,怎么与社会相处,怎么与自然相处,怎么与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相处,以及,懂得什么才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一切深谷要填满,一切山丘要铲平,弯曲的路径要修直,高低不平的要筑成平坦大道”(路3:2-14)当穿越旷野的呼声远远传来,这条早已预备的道路上,到底会否出现那期待已久的身影?

(插图/刘梦插画作品)


抗疫记事之五:一场疫情后,注定回不去的你我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