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军舰的最高航速定在30节左右有何深意?

是小小灵儿


▲航母战斗群的平均速度一般在30节左右,而这本身来说,是十分快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现代海军主战舰艇来说,一般其航速我们说都在30节左右,而根据1节等于1.852公里/小时来说,30节的速度就等于55.56公里/小时,虽然这个速度在陆地上来看,并不算快,但对于远比陆地环境更复杂的海洋环境来说,这个速度已经是非常快了。

▲军用作战舰艇的动力系统是十分复杂的,而要提高航速,对动力系统以及整个军用作战舰艇的设计都要提出十分苛刻的条件,故而提速不是那么容易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为啥军舰不在追求更高的速度呢?因为,对于军用作战舰艇来说,特别是对于排水量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军舰而言,要追求高速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比如说对于你自身的动力系统来说,就要求很高,而要具备使得大吨位军舰拥有更高的速度,这个动力系统本身的重量就不会太小,且消耗的燃料本身也会很大,虽然说可以应用上核能,但是这样一来,单艘军舰的造价也就非常高了,且对于现代军舰来说,虽然此前也曾经有一些千吨级的战舰达到30节以上的航速,比如我国的051型导弹驱逐舰的航速据称最高可达37节,但其实在现代条件下,那么高航速的军舰其本身的实在价值也降低了,毕竟,你军舰在快,也不可能有飞机和导弹来得快。

▲我国的051型驱逐舰,据称达到了37节的高速,但是其实这个速度在当代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而,综上述而言,现代军舰一般也就要求30节左右的最高航速,毕竟这个航速条件下,军舰本身可以取得性能和经济上较好的平衡性。


军武次位面


现代中型以上军舰的航速大多都在30节左右,甚至比不上二战时期的军舰,主要是由于现代海战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战时期,军舰的主要武器是火炮和鱼雷,为了躲避打击、抢占有利阵位等对军舰的高航速提出了要求,所以尽可能的提高航速能为了军舰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到了现代,传统的军舰之间展开炮战、鱼雷战等作战方式已经几乎不可能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在雷达引导下的远程导弹攻击,作战距离大大增加,而导弹的飞行速度又非常快,即便是喷气式飞机也难以依靠速度甩开导弹攻击,就更不用说军舰了。所以牺牲其他性能来提高航速没有太大的意义,就算军舰能跑到40节的高航速也难以躲开导弹的攻击。相比之下,30节的航速下,军舰的稳定性更好,电子设备可以稳定的工作,反而使军舰的生存能力更高。


另外就是技术上的难题了,要想使军舰跑出高航速就只能舰体设计的更加细长,以减小海水的阻力,但是这会让军舰的适航性非常比较差,使军舰上的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此外舰体的宽度太窄也使得军舰难以安装大型的电子设备和导弹等大型武器装备,因为为了提高隐蔽性,大部分的武器装备都安装在了舰体内部,而不是甲板上。我们可以发现二战中的大型巡洋舰和驱逐舰都显得非常细长,而到了战后,新建的军舰大部分都变短变宽了,这便是摈弃了对高航速的追求,开始均衡的发展。


总而言之,30节航速作为中、大型军舰在性能和经济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一旦超出这个范围,要么会增加油耗,要么会牺牲军舰的作战能力或者续航力,降低军舰的整体战斗力。在革命性的技术出现前,这个最佳平衡点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