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孔子衣鉢的曾參也有缺點,孔子是怎樣評價這幾個弟子的呢?

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但貴在有自知之明,有的時候對於自身的缺點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清晰的認識。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師長能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指出自己的缺點或不足,對於自身修養的提高是非常難能可貴。從這個角度看,先秦時期有孔子這樣的一位老師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論語.先進篇》第十七章記載了孔子對子高、曾參、子張及子路的評價,指出了這幾個弟子的缺點,原言是: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喭。


傳承孔子衣缽的曾參也有缺點,孔子是怎樣評價這幾個弟子的呢?

“柴也愚”,姓高名柴,字子羔,又稱子皋、子高、季高,比孔子小三十歲,衛國人,一說是齊國人。“愚”,朱熹註釋為“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餘”,憨厚有餘而機智不足的意思。並不是傻的意思。《孔子家語》記載高柴:“自見孔子,出入於戶,未嘗越履。往來過之,足不履影。啟蟄不殺,方長不折。執親之喪,未嘗見齒。是高柴之行也。”從《孔子家語》中記載的子羔日常言行,可以對何為“愚”有所體會,子羔自從跟隨孔子學習後,進門出門,從沒有違反禮節。走路來往,腳不會踩到別人的影子。不殺蟄伏剛醒的蟲子,不攀折正在生長的草木。為親人守喪,沒有言笑。這就是高柴的品行啊。


傳承孔子衣缽的曾參也有缺點,孔子是怎樣評價這幾個弟子的呢?

“參也魯”,參就是曾參,朱熹註釋“魯,鈍也”,遲鈍的意思。程頤夫子對曾子的評價是“曾子之學,誠篤而已。聖門學者,聰明才辯,不為不多,而卒傳其道,乃質魯之人爾。故學以誠實為貴也。”曾子治學,誠篤而已。孔子門下聰明才辯之士不可謂不多,但最終傳承孔子所學的,卻是被孔子視為並不聰明的曾參,可見學習還是以誠實為貴。


傳承孔子衣缽的曾參也有缺點,孔子是怎樣評價這幾個弟子的呢?

“師也闢”,朱熹的註釋為“闢,便辟也。謂習於容止,少誠實也。”《論語·季氏篇》中有損者三友的內容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此處“便辟”一般都解釋為諂媚逢迎,這與對子張的評價不太相符。也有人認為此處“闢”應為偏僻之意,可以理解為愛鑽牛角尖,與前面孔子對子張的評價,“師也過”意思相近。


傳承孔子衣缽的曾參也有缺點,孔子是怎樣評價這幾個弟子的呢?

“由也喭”, 喭讀音為yàn,朱熹註釋為“喭,粗俗也”,錢穆的註釋“喭,剛猛義”。感覺理解為魯莽、剛猛比較符合對子路的一貫評價。


傳承孔子衣缽的曾參也有缺點,孔子是怎樣評價這幾個弟子的呢?

本章的譯文是,高柴愚直,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

朱熹引用了吳棫的看法,吳氏曰:“此章之首,脫‘子曰’二字。”或疑下章子曰,當在此章之首,而通為一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