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孔子衣钵的曾参也有缺点,孔子是怎样评价这几个弟子的呢?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但贵在有自知之明,有的时候对于自身的缺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清晰的认识。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能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指出自己的缺点或不足,对于自身修养的提高是非常难能可贵。从这个角度看,先秦时期有孔子这样的一位老师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论语.先进篇》第十七章记载了孔子对子高、曾参、子张及子路的评价,指出了这几个弟子的缺点,原言是: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传承孔子衣钵的曾参也有缺点,孔子是怎样评价这几个弟子的呢?

“柴也愚”,姓高名柴,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比孔子小三十岁,卫国人,一说是齐国人。“愚”,朱熹注释为“愚者,知不足而厚有余”,憨厚有余而机智不足的意思。并不是傻的意思。《孔子家语》记载高柴:“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履。往来过之,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未尝见齿。是高柴之行也。”从《孔子家语》中记载的子羔日常言行,可以对何为“愚”有所体会,子羔自从跟随孔子学习后,进门出门,从没有违反礼节。走路来往,脚不会踩到别人的影子。不杀蛰伏刚醒的虫子,不攀折正在生长的草木。为亲人守丧,没有言笑。这就是高柴的品行啊。


传承孔子衣钵的曾参也有缺点,孔子是怎样评价这几个弟子的呢?

“参也鲁”,参就是曾参,朱熹注释“鲁,钝也”,迟钝的意思。程颐夫子对曾子的评价是“曾子之学,诚笃而已。圣门学者,聪明才辩,不为不多,而卒传其道,乃质鲁之人尔。故学以诚实为贵也。”曾子治学,诚笃而已。孔子门下聪明才辩之士不可谓不多,但最终传承孔子所学的,却是被孔子视为并不聪明的曾参,可见学习还是以诚实为贵。


传承孔子衣钵的曾参也有缺点,孔子是怎样评价这几个弟子的呢?

“师也辟”,朱熹的注释为“辟,便辟也。谓习于容止,少诚实也。”《论语·季氏篇》中有损者三友的内容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此处“便辟”一般都解释为谄媚逢迎,这与对子张的评价不太相符。也有人认为此处“辟”应为偏僻之意,可以理解为爱钻牛角尖,与前面孔子对子张的评价,“师也过”意思相近。


传承孔子衣钵的曾参也有缺点,孔子是怎样评价这几个弟子的呢?

“由也喭”, 喭读音为yàn,朱熹注释为“喭,粗俗也”,钱穆的注释“喭,刚猛义”。感觉理解为鲁莽、刚猛比较符合对子路的一贯评价。


传承孔子衣钵的曾参也有缺点,孔子是怎样评价这几个弟子的呢?

本章的译文是,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朱熹引用了吴棫的看法,吴氏曰:“此章之首,脱‘子曰’二字。”或疑下章子曰,当在此章之首,而通为一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