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作為一個打工的,會不會很難就業?

宇宙化及


這次疫情過後,我覺得可能會對打工者有一定的衝擊,公司企業會對人員需求上有一定的裁員,因為有些畢竟是私人的公司企業,他們的房租,水電費等成本很高,一天不運營不知道損失多大,通過這次疫情持續了快兩個月左右,有些公司已經開始倒閉了關門了,有些在生死掙扎,可想而知為了生存公司企業會降低成本,進行裁員,對於要就業的人們,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畫將


打工者一定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才能應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以我的經驗,我以前是大專畢業,專業計算機應用,工作中非常沒有自信,很怕老闆開除我。後來我去學習會計操作,現在可以獨立做賬報稅,我又去報了省財經大學的成人本科。你會發現,當你自己的能量積累到一定的高度,你會無所畏懼,你可以直麵人生風雨。


戀尋1212


現在早晨一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觀注疫情最新情況,現在累計密切接觸者為560901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41552人。前者增速放緩,後者在較大幅度下降,我們已經實現了14連降,防控成效顯著,拐點已經來臨。

對於疫情結束後重新就業,我個人持謹慎樂觀態度。首先,疫情導致許多中小企業歇業。新冠疫情持續到現在已將近兩個月,人們的生產生活受到巨大影響,旅遊業、餐飲業及零售業受到巨大沖擊,尤其是中小企業,因為本身現金流不富裕,房租、水電、人工成本等各項開支,在停產停工期間因為不營業收入減少或無收入,好些已經支撐不下去,關門倒閉或者正處於生死邊緣,大多都在進行裁員降耗,節約成本。其次,疫情導致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的產生。疫情使線上教育、線上辦公、共享產品等得到推廣普及,由些產生巨大紅利使商家切實嚐到甜頭,這些線上業務直接或間接導致了企業用工人數的下降,換句話說,企業原來需要10個人的工作,現在可能5個人就可以完成。第三,因為疫情推動了新的生活理念的更新,人們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更傾向於在家庭內部活動,減少外出,餐飲、旅遊等第三產業的恢復也會相應受到一定影響。

當然,這次突發的疫情,也會催生其他的產業,也會誕生其他新的就業機會。好好利用這段休息時間,給自己充充電,相信疫情結束後,通過努力,一定能夠找到好的就業機會!


無舞傾城聊職場


應該不會,疫情過後,很多工業區都會陸續恢復生產,應該用工量還是很大的,所以,不要著急,耐心等待


東坡窮書生


應該不會,因為生產物質,生活物質庫存都消耗了過多,國有庫存都有損失,需要一段時間恢復元氣,這時候就需要各個的工種,加班加點趕工


允我心安7869


不會啊,疫情過後就業很簡單,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拿著合適的工資


依心277083201


在我看來,疫情之後會有很多機會,各行各業都在大洗牌,優勝劣汰,對企業來說是個機會,可以清醒的認識到自己企業的不足,然後改進;對於個人,一個打工仔來說,不能埋頭苦幹,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長遠眼光,你乾的工作要對自己的能力有鍛鍊和提高,每換一個工作,都是往上走的,不能平級跳槽,當你有了一定的積累,你的能力有所提高,找工作也就容易多路。還有就是需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這個上面去發展挖掘,我想你會越做越好



胡說八道的三豐


不會的,因為大多地道都很缺人,溫情這次很厲害,過完溫情,很多地方會大量招工的


WT搬運工


那麼,疫情之後,你的收入會受到多大影響呢?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很難一概而論,但我可以大略上做一個分析。

三類人:一類是老闆,包括中小企業老闆、開店的小老闆、自由職業者;二類是打工者,包括白領、工人、服務業從業人員;三類是公職人員,包括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教師、醫生、國企員工。

疫情控制情況不一樣,對個人收入影響也不一樣。疫情控制得好,時間短,影響肯定更小;疫情控制不好,時間長,影響肯定更大。

第一種情形比較樂觀:防控及時得力,疫情高峰期出現在2月中旬,此後逐步下降,3-5月份解除疫情。

第二種情形相對中性:疫情延續到第二季度,在各種努力和氣溫升高的幫助下,6-7月份左右解除疫情。

第三種情形比較極端: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復工後可能再次擴散和傳播,再加上防控上存在漏洞,疫情持續到第三季度甚至第四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