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辞职,疫情在家怎么办?在家安心做好这3点,准备职场再出

<strong>计划不如变化快。

说到离职,很多人都会选择年前辞职。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离职,除了可以在过年期间好好放松、整理一下心情,以便重新出发外,更是希望能赶上年后求职的“黄金时期”,可以谋得一个更好的工作。可是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以往的节奏和计划。复工延迟、假期延长,大多数企业都暂停了招聘计划,有的公司甚推出了裁员计划。

根据智联招聘《2020春节企业复工情况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受疫情防控影响,企业预计招聘人数有所减少。从整体招聘规模的变化来看,更多企业将招聘规模调整到10人以下,原本招聘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数量减少较明显。

年前辞职,疫情在家怎么办?在家安心做好这3点,准备职场再出

面对严峻的招聘形式,很多年前辞职者在家心里越来越慌。可是面对这种非个人外力能改变的事情,后悔、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除了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外,没有任何益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在书中说到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视野、工作等,这些构成了一个人的“关注圈”。同时,<strong>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影响圈”。所谓“影响圈”,就是那些可以被掌控、能够施加影响的部分。积极主动的人,都是全神贯注于“影响圈”的人。

我们知道蝴蝶破茧成蝶之前,都会有一段时间的“蛰伏期”。

同样,我们可以利用这段在家时间,将它变为我们职场的“蛰伏期”,积极主动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圈,转劣势为优势,为疫情解除后的找工作做好准备,增大自己成功的概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 在家重新认知,分析和管理自己的能力
  • 在家提前规划,突破原岗位,扩大可择业范围
  • 在家精心准备,定制化简历,提高求职命中率
年前辞职,疫情在家怎么办?在家安心做好这3点,准备职场再出

在家重新认知,分析和管理自己的能力

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大多数人都自认为知道自己最擅长什么。其实不然……然而,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优势。

美国马丁塞利格曼教授被称作“积极心理学之父”,他有一本著作,叫做《幸福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strong>发挥自己优势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性。

幸福有三种,第一种是有很多积极情绪,但是这种幸福是有缺点的,和遗传相关,且很容易适应,换个说法就是容易随着时间和重复次数退化。比如说,我小时候吃一次麦当劳非常幸福,现在就不认为是幸福了。

第二种幸福是有很多的心流体验。积极情绪(第一种幸福)你是当下就能感受到的,心流体验与之不同:你太沉浸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了,当下完全没有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事后想起来觉得很有成就感。<strong>这种心流体验和发挥优势有关,你在做你擅长的事情,不仅幸福而且容易有实际收获。

第三种幸福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一个比你本身更大的使命中去。

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Tal 教授(哈佛大学幸福课的主讲人)把它归纳为MPS法则:

meaning,pleasure and strength。你要做有意义的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还要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断发挥优势。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潜在能力。当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可能人人都是“天选之子”,<strong>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偏好,也就是我们有更愿意做的事和更擅长处理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疫情在家,<strong>进行自我剖析,让自己对自我的能力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具体怎么做呢?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列出自己的能力,并对其打分,做一张能力卡片

我们可以从通用和专业两个维度出发,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下问题,并根据这些,整理出一张自己的能力列表出来:

我的通用技能是什么?即我的可迁移技能比如沟通、写作、组织管理、时间管理如何?

我的专业技能是什么?即本职工作特有的技能比如Java编程、制作财务报表等技能

在工作中,我的问题偏好是什么?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最喜欢做哪一类事情

在工作中,我擅长做哪些事,并列出例子。

过去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让我能够为企业提供哪些有价值的服务?

回顾过去的各种工作生活经历,做了哪些事情,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对于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做什么事情的能力贡献最大?

完成哪一类工作对我来说轻而易举?

......

有了能力列表后,我们根据自己的打分,把能力归类到“能力四象限”中。“能力四象限”根据喜欢程度和能力高低,把能力分成了四个象限:

  • 优势区:擅长又喜欢的能力
  • 潜能区:喜欢但是不擅长的能力
  • 退路区:擅长但是不喜欢的能力
  • 盲区:不擅长又不喜欢的能力
年前辞职,疫情在家怎么办?在家安心做好这3点,准备职场再出

如此一来,我们就对自我的能力有了一个清晰直观的认知,并且形成了一份表格。

有了这份表格,我们接下来要做的,<strong>就是根据这份表格,立足于自己的本行业,进行职位技能和自我技能的匹配。突破原有职位或岗位,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

年前辞职,疫情在家怎么办?在家安心做好这3点,准备职场再出

在家提前规划,突破原岗位,扩大可择业范围

辞职找工作,除了转行的情况下,我们都会愿意找跟前份一样的工作。也就是说如果之前是Java程序员,下份工作最大的意愿也是想找Java程序员。但是在求职环境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农村包围城市”的思维方式。

古典老师曾在《跃迁》一书中分享过李维斯品牌的故事,当时美国西部盛行淘金热,李维斯就想大家都在淘金,那么他们肯定需要耐磨的裤子,故而有了李维斯牛仔裤。

职业也是一样,<strong>为了应对退缩的求职市场,我们不能只固守于原职业,要突破原职业,考虑交叉和关联职业,或者说是“周边职业”,扩大我们的择业范围

第一步:列出自己的“周边职业”及所需技能

拿出一张A4纸,左边写下自己的周边职业,右边写下该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做这件事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周边职业,二是如何确定职业所需要的技能。

周边职业的确定,可以以自己当前工作为核心,然后想一下,你要完成当前工作,需要哪些人的配合,而这些人的职业是什么?以软件开发为例,我们可以有如下图表:

年前辞职,疫情在家怎么办?在家安心做好这3点,准备职场再出

职业所需技能怎么确定呢?上各大招聘网站,找该职业的JD(Job Description)即职位描述,一般职位描述分为两部分:

  • “任职要求”是对你入职前的要求,入职前要具备的能力
  • “岗位职责”是对你入职后的要求,入职后要操作的事情

以下是在某招聘网站上,找的“嵌入式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位描述,根据职位描述,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该职位需要哪些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分析能力、用户思维、测试工具方法等专业技能、沟通能力。

年前辞职,疫情在家怎么办?在家安心做好这3点,准备职场再出

第二步:将技能表跟个人能力表进行匹配

到目前为止,我们就有了两份表格,<strong>一份是“能力四象限”的表,一份是周边职位技能表。有了这两份表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进行能力匹配,在能力匹配过程中,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 优势区为第一优先,第一选择那些能力重叠在该区域的工作
  • 避免盲区,对与技能大部分重叠在该区域的工作,从自己的“潜在职位”中剔除
  • 把潜能区提升为优势区,对于这个区域的技能,我们可以利用在家这段宝贵的空闲时间,进行锻炼和提升
  • 退路区是我们的备选职位,作为我们的保底工作
年前辞职,疫情在家怎么办?在家安心做好这3点,准备职场再出

在家精心准备,定制化简历,提高求职命中率

不同职位,对于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我们不能一份简历应聘所有的岗位。<strong>我们要根据岗位要求,定制化简历,提高我们的求职命中率。

  • 根据周边职位技能表定制化简历,提高匹配度

我们已经有了周边职业的技能表,那我们的简历也应该是针对这些技能,进行定制化,突出职业所需技能,从而提高简历中体现的重点与职业描述中招聘重点的匹配度。

比如,我原本的工作是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但是目前我想应聘嵌入式软件测试工程师,那么针对这份工作的简历,我们就可以突出自己自测能力。用了哪些测试工具、开发过哪些自动化测试工具、会哪些测试脚本语言,等等。通过这种定制化简历,能够瞬间抓住HR的眼球,避免投的简历石沉大海。

  • 利用STAR法则,进行细节包装

在简<strong>历中,除了专业技能一项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已有成就。如何让HR相信我们确实拥有所列举的专业技能,就是通过已有成就或者说既往项目经历来支撑的。

对于这一块的描述,我们一定要注意细节,避免泛泛而谈,我们可以利用STAR原则:

Situation(情境): 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Task(任务): 你是如何明确你的任务的

Action(行动): 针对这样的情况分析,你采用了什么行动方式

Result(结果): 结果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学习到了什么

结语:

武汉著名作家池莉写过一篇小说《化蛹成蝶》,她也说过这么一句话:“<strong>修炼是幸福的过程,幸福和痛苦是同义词,如果你经历不了痛苦,得不到幸福。”

疫情当前,如果待业在家,焦虑难免,但是,我们在家能做、能思考、能准备、能修炼的事情有很多。

为了更好的职场再出发,我们可以:

  • 在家重新认知,分析和管理自己的能力
  • 在家提前规划,突破原岗位,扩大可择业范围
  • 在家精心准备,定制化简历,提高求职命中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