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感染者的遺體解剖完成,將有助於解答關鍵問題

記者 | 界面健康

2月16日,全國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感染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併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目前兩解剖病理已被送檢,預計10天內可以得出結論。

中國科學院院士、人體病理學家卞修武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屍檢的主要作用有三個方面:

  • 明確器官病變、分析發病機制和判斷死因;
  • 幫助分析播散途徑,為防控措施提供有益信息;
  • 能夠準確診斷併發症,協助完善診斷規範,提升診治水平;

“比如,糞便中有病毒成分存在,來源是什麼?腸粘膜感染如何?睪丸會不會受累及?會不會通過精液傳播?這些都還不清晰。”卞修武表示,2003年爆發的SARS,也是通過屍檢取材才糾正了對病因的認識,揭示了傳播途徑和發病機理。

此次參與解剖工作的法醫病理學家、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劉良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解剖的重點聚焦在臨床上能夠致死的器官,“肺部、心臟,這些器官出問題會直接致死。其他臟器也要關注,包括腎臟、胃腸。來自不同專業的醫生,都在關注新冠對各器官的影響。”

1月24日,劉良等人就曾向湖北省政府寫緊急報告,強調了屍檢的重要性和可行性,1月29號收到湖北省批覆,但是沒有作為文件向下傳達。劉良等人曾聯繫各個醫院,但是卻無法得到解剖場地等支持。

“SARS期間的病理解剖比現在要快一點,當時建瞭解剖室,當然這是一個相對條件,能有辦法解決,但還是希望不管是今天這個病還是以後的病,不要再出現這樣的尷尬的狀態,為了一個場地耽誤這麼久。”劉良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

2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在武漢召開會議研究新冠肺炎病死病例屍檢有關事宜,邀請劉良作為參會專家出席。

當天夜裡21時,劉良接到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電話,稱有一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遺體可以做解剖手術。

“一種重大新發傳染病如果沒有屍檢結果,會成為科學上的遺憾,醫學上的恥辱。”卞修武在此前的採訪中表示。而劉良表示,目前屍檢中發現的病變,將及時反饋給臨床醫生,但還是需要更多的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