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海关复工复产18条措施落实处惠民生

汕头海关复工复产18条措施落实处惠民生

2月13日上午,汕头海关所属龙湖海关为广东光华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出口的2.15万升乙醇快速办理出境危险货物使用鉴定等手续。“今天上午下厂监管,下午就能出证并签发,实在太快了!”龙湖海关的办理速度让该公司报关员老刘十分感慨。

汕头海关复工复产18条措施落实处惠民生

2月10日,汕头海关制定出台18条措施(下称“18条措施”),从优化口岸通关效能、保障关键物资供给、支持关区企业复工复产、优化海关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帮扶粤东五市企业应对疫情困难,助力地方稳外贸、稳增长。

广东光华科技有限公司所享受到的“快”,正得益于这18条措施。措施发布后,汕头海关所属海关迅速贯彻落实,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助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不见面”办理备案业务

2月13日,汕头海关所属潮阳海关以“不见面”备案方式快速为汕头市龙湖区外砂成建副食品厂位于潮阳区西胪镇的出口种植基地办理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基地备案手续。“疫情当前,以为出不了门就办不了业务,没想到海关能以这种‘不见面’方式进行种植场备案,确实很方便!”电话中,该厂业务代表王建武表示。

“这是《汕头海关帮扶企业防控疫情复工复产十八条措施》实施以来,

汕头关区首家‘不见面’办理备案业务的企业。”据潮阳海关企业管理科李晓峰介绍,与以往备案手续不同的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该企业无需将备案资料送到业务现场进行审核,凭通过微信提交的承诺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要求的信用承诺书,并免予实地审查,就能即时办理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基地相关备案手续。

为助力辖区企业复工复产,潮阳海关进一步细化汕头海关的“十八条措施”,通过网络、阳光直通车微信群、企业协调员微信工作群、电话等方式向企业精准推送,并以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快速办理出口检疫手续,优化企业信用建设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企业渡难关,实现关企“共抗疫”。

防疫医疗物资“零延时”通关

2月13日下午,由境外捐赠的2批防疫医疗物资在细密雨雾中抵达揭阳潮汕机场,经海关专门设立的“疫情防控物资进口绿色通道”,采用先登记放行、后补办手续的方式实现“零延时”通关,顺利运往揭阳市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一线现场。

据揭阳海关综合业务科陈来洲副科长介绍,本次进口捐赠物资主要为医用一次性口罩、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等,均为揭阳市防疫一线的重要紧缺物资。

为保障境外采购、境外捐赠等各类防疫物资以最快速度通关,揭阳海关专门成立通关保障小组,实行“7×24”小时通关制度,积极指导企业选择“两步申报”“提前申报”“预约通关”“担保放行”等便利通关模式,确保所有物资随到随验、即到即提。

“紧急特殊情况下,还可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实行“先放行、后手续”的通关模式,全力保障进口防疫物资第一时间用于疫情防控一线。”陈来洲说。

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现即到即办

谈起日前为2.15万升乙醇申报出口手续之“快”,广东光华科技有限公司报关员老刘说,疫情发生后,作为乙醇的生产企业,他们第一时间开展复工报备、疫情防控等措施,召集本地员工返岗。目前,正加足马力,在保障本地区乙醇供给的基础上,完成既定订单并出口。“有龙湖海关这样‘给力’的效率,我们就可以专心生产,不用担心货物延迟交付了。”

据介绍,龙湖海关进一步落实、落细“18条措施”,通过关企微信群、现场值班电话等“非接触”方式,第一时间通报海关近期的相关政策与便利措施,在业务大厅公示专家咨询热线,引导企业用好海关互联网政务服务资源;优化各项业务办理流程,采取预约、错峰等方式实现“即到即办”,以高效的通关服务,助力企业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变化形势。

保障港澳“肉盘子”质优量足

2月10日,经汕头海关所属海城海关检验合格,由海丰县海崇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8.03吨冰鲜肉顺利输往澳门市场。

汕头海关复工复产18条措施落实处惠民生

“海城海关辖区是港澳‘肉盘子’的重要生产供应基地之一,品种多,数量大。我们主动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全力保障供港澳‘肉盘子’安全稳定供应,丰富港澳同胞的餐桌。”海城海关查检科科长彭定晓表示,辖区供应港澳地区的肉产品主要有冰鲜(冷冻)肉、冻烧猪、丸类、肠类等,今年以来,该关共监管供港澳肉产品达511吨。

为让港澳同胞吃上安全放心的肉产品,海城海关充分发挥职能、政策、技术、信息优势,及时向企业宣讲供港澳肉产品相关安全卫生要求,提高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开展企业HACCP、SSOP体系培训,帮助企业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严格实施产品抽样检测,加强生产企业监管,强化源头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自检自控管理,并积极帮扶企业防控疫情复工复产,支持企业扩大产能、增加出口。此外,该关还对供港澳肉产品提供“全天候、零等待”服务,实行随报随检,快速检测,快速出证,对未抽中批快速出证放行,保障安全快速通关。

查验免“协助” 减少人员聚集

2月12日,一批自印度进口、重17吨的冻去头南美白虾在汕头海关隶属汕头港海关进口查验现场实现快速验放。与以往海关查验不同的是,该批进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免于到场协助查验。这是汕头海关18条措施实施以来首票快速验放的进境食品。

汕头海关复工复产18条措施落实处惠民生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海关与企业守望相助,提供免于到场协助查验的政策利好,很实在、很便利。”该批货物货主——汕头市金平区海之星经贸有限公司经理林瑞群如是说。

据汕头港海关进口监管科科长王锐丹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海关查验货物时收发货人免于到场是海关防控阻击疫情、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通关改革措施,实现进出境货物快速验放、有效防止疫情传播、减少人员聚集。当需要收发货人提供相关材料配合海关查验的,收发货人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海关发送相关材料的扫描件(盖章),实现让数据多跑腿、人员少聚集。

【文】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

【通讯员】李晓锋 林丹琪 李凯扬 颜少巧 陈岚

【作者】 余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