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目錄】

疫情下,願你懂得珍惜和感恩 (文/趙江山)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疫情下的雜想


終於可以靜下來整理一下思緒,從初二回到工作崗位,心裡積聚了太多的情緒,總是無法表達。但是又亟需一個宣洩口,只能付諸筆端,用雜亂無章的話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

疫情下重新認識何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愛國,不是隨意說出的口號,而是融入華夏兒女血脈裡的誓言。在陽光燦爛的春天,愛國聽起來就像是男女之間“我永遠愛你”的情話,說的時候美麗動人卻無法考證,頂多也就算錦上添花。但在暴風雨來臨時,愛國是“國有難,召必回,回必勝”的實際行動;是華人僑胞寄回國的一包包防護物資;是14億中國人民同舟共濟發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役”的錚錚誓言。偉大的民族從不懼怕苦難,苦難讓中華兒女無比團結,也讓大家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祖國是每一箇中華兒女最堅強的後盾和依靠。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敬業,是自己內心對所從事職業的認可,與金錢、名譽、他人評價無關。以前我總說“鄉鎮工作,是這個年代提及便底氣不足的職業”,我在乎的是別人怎麼看自己職業,而沒有問過自己。疫情下我第一次無比的尊重這個職業,也第一次無比的尊重鄉鎮工作人員這個群體,沒有口罩沒有防護物資他們依然走街串巷,宣傳防疫知識、落實防控措施,不被理解、滿含委屈仍堅持努力守護這一方平安。然後他們說“應該的,因為這是我們的工作。”還有那些義無反顧奔赴一線的醫務人員、人民子弟兵、科學家、志願者、建設者,那些一直堅守在崗位的人民警察、超市營業員、環衛工人,如果沒有對自己職業的認可,沒有人會為了金錢或者名譽冒著失去生命的風險奮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誠信,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社會規則。目前發佈的因為故意隱瞞湖北旅居史或者隱瞞病情導致疫情擴散的案例很多,我不想把這歸結到人性善惡上,我想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因為誠信體系建設仍不完善。現階段我們雖然用法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等措施對個人誠信做了約束,但具體到每個小的事件,用來約束大家守信的更多的仍是道德約束、個人認知。這些隱瞞自身情況的人,也許認為這就像他往常闖的紅燈一樣,只是一次不會付出代價的佔便宜行為,而從未考慮過後果是什麼。這就是癥結所在,疫情下每一個人都應該認清:規則、制度、法律的制定,根本目的不是約束而是保護,認同並自覺遵守這些條條框框,哪怕是“不隨意吐痰”、“出門戴口罩”這樣的“小規則”,都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保護。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友善,不僅是相處的態度,也是處世智慧。今日之中國乃至今日之全球,沒有一個人是孤立的個體,可以做到獨善其身。所以武漢病了,就是中國病了,黨中央當機立斷,建立對口支援機制,堅持全國一盤棋,援助省份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以更大力度、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支援湖北抗疫,依靠的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援它就是救己”的友善精神。疫情下日本“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友善讓人肅然起敬,這樣的眼界和素養大概就是這個身處“彈丸之地”的民族的處世智慧。相比之下,有些大國面對中國疫情,只想落井下石,毫無大國擔當和全局意識,真是鼠目寸光,可悲至極,這樣的國家大則大矣,卻永遠稱不上強。

世事洞明皆學問,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抱怨和追究,而是學習和反思。對國家而言,應該梳理、反思、總結、整改、提升,認真梳理疫情發生發展的每個重要時間節點和當時採取的防控措施;反思這些措施是否可以更加精準,反思相比17年前的非典這次疫情防控我們有沒有進步;總結我們的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存在那些漏洞,我們的應急體系作用發揮如何;通過充分調研整改提升以後,若這樣的疫情再次發生,我們疫情的發生、上報和確定能否更加快速、科學和透明,我們專業領域的用人機制是否可以更加科學和完善,我們是否可以建立更加科學和完備的疫情防控機制把損失降到最低。對個人而言,應該做的就是做好本職工作,無論是衝鋒在前的醫務人員、還是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還是隔離在家的普通一員,在這種“一招損滿盤皆輸”的關鍵時刻,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就是最大的貢獻。

前幾天看《小林漫話》,裡面有一句話深得我心:比疫情擴散更快的,永遠是愛和希望。看到方艙醫院醫務人員和病人一起跳廣場舞,聽到雷神山醫院停電大家一起唱起《我和我的祖國》,看到互不相識的醫療隊在武漢相遇向對方喊出的“加油”,總會淚流滿面。潘多拉打開“魔盒”,釋放出人世間的所有邪惡,但當她再蓋上盒子時,把希望留在裡面。

靠著這份希望和戰勝病毒的信念,我們一起等待春暖花開!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作者簡介】郝寧,女,臨澗鎮政府職工,先後寫過《我的村莊》《似水流年》《仰望星空》《孔甲己》等散文小說,作品《我的村莊》在魯中晨刊發表,作品在平邑縣首屆“頌歌獻祖國”職工讀書有獎徵文活動中獲散文類一等獎、 在“浚河之夢”主題徵文比賽中榮獲三等獎。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感戰瘟神之際謠言四起


正當舉國戰瘟神,入耳何來流語頻。

自得尋年天未病,豈知轉眼海揚塵。

三人成虎殊堪笑,眾口鑠金更不倫。

嘆爾團團圍坐聽,言傳小道恐迷真。


【作者簡介】華逢濤,筆名高山,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法委員會委員。本行醫,好戶外,喜詩詞,玩奇石,習書畫。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黃鶴吟


心繫黃鶴樓,

疫鎖國人愁。

雲開霧散日,

九州樂自由。


【作者簡介】姜曉彬,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平邑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平邑縣第六屆道德模範。曾用筆名姜亦辣等在報刊雜誌發表散文新聞等作品多篇。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疫情下,願你懂得珍惜和感恩


一場大雪過後,氣溫又降了許多。早晨步行去上班,我又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繼續,確診病例已達68595例,因感染新型肺炎而死亡的人有1667人。或許我們看到的只是一串冷冰冰的數字,但在這背後,又有多少撕心裂肺,生離死別。清晨的大街上幾乎見不到什麼人,疫情下空蕩蕩的街道,格外冷清,這一場落在每一個人身上的大雪,也感覺格外寒冷。

正在路邊走著,突然一輛拉客三輪車停在身邊。開車的是位中年婦女,戴著一個棉口罩,髒兮兮的,頭上圍著一塊紅圍巾,只露出兩隻眼睛。“你去哪兒,坐車嗎?”本來就打算步行上班,怎麼會坐這三輪呢?正要拒絕,忽然看到她期盼的眼神,甚至夾雜著些許乞求,本來對三輪車有些牴觸的我,竟不由自主地上了車。她有點興奮,說逛蕩著快一個小時了,可算碰到個坐車的。我也應合著說,疫情這麼嚴重,可算碰到個拉客的。她嘆了口氣,低沉地說:“但凡能不出來,就不出來了。”交談中,得知她夫妻二人都是下崗職工,鄉下父母體弱多病,需要錢;孩子上大學,需要錢;眼睛一睜需要的種種花銷……倆人也沒什麼本事,開個小賣部,也掙不幾個錢。年前剛買輛三輪打算拉客掙點錢作個補貼,可大受這持續的疫情影響,幾乎讓這個家庭撐不下去了。

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誰願意在疫情這麼嚴重的時候,在這冰天雪地裡拉客?

聽著她語無倫次的訴說,我勸著她說這疫情很快就要過去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眼裡的淚水,早已流了下來。

穹頂下的芸芸眾生,在疫情下,有多少人日夜焦慮。各行各業停工停產,工薪階層無班可上。有多少人,揹著房貸車貸,不上班,錢從哪裡來?無數做小本生意的人,就指望著春節期間辛苦一點,多賺點錢,沒想到這持續的疫情,讓心血白費。又有多少人,可能吃完了家裡的最後一顆白菜,開始為下一頓,為明天發愁。

這一場疫情,只是歷史長河裡面的一顆塵埃,但是落到社會底層普通人的身上,或許就是一座翻不過去的山。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多得是在困頓裡掙扎的人,多得是為了幾塊錢捉襟見肘的人生。

所幸我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真的要好好珍惜和感恩。國家給予我們的,真的衣食無憂了,我們憑什麼再不去努力工作?你吃喝不愁,哪裡來的那麼多矯情和牢騷?當我們羨慕別人,對當下的一切不滿時,就去看看那些城市最燈火闌珊的角落裡,還有很多為了溫飽,迎著寒風在努力生活的人。你在羨慕別人,別人或許也正在羨慕著你,不要在羨慕中迷失了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知足於當下,在知足中追求更好的,而不是忽視現在所擁有的。唯有身在福中知福,才會感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雪裡已知春訊至”,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沒有一場災害不能戰勝。期盼疫情過後,一切如常。這大街上仍然車水馬龍,人們笑逐顏開,一派繁華景象。人們早日都摘掉口罩,來去自由。還能在這熟悉的街頭,喝上一碗熱乎乎的豆腐腦,吃上一根剛出鍋的油條。


【作者簡介】趙江山,平邑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大隊長。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七絕•抒懷


江城霧鎖布浮塵,

門戶甘關寂寞身。

自困沂蒙驚落雪,

心馳碧野逗新春。


作者簡介】鞏桂明,山東平邑人,中國少陵詩詞文學網山東分社社長。喜歡詩詞,在世紀詩典、中華詩詞等刊物發表過詩詞作品三百餘首,作品多次獲獎。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英雄贊


又聞華夏遭劫患,遍地江城瘟疫散。

冠狀病毒太險詐,生靈塗炭害人間。


神州危難都幫辦,號令如山齊抗戰。

妙手杏林再續寫,懸壺濟世又一篇。


白衣戰士美名傳,感撼仁心真俊賢。

誓與病毒決勝負,捨生忘死瀝肝膽。


英雄兒女立乾坤,遍地豪歌贊不完。

躍馬橫刀斬疫鬼,連根同氣著先鞭。


【作者簡介】馬雲梓,女,平邑縣作家協會會員。愛好詩歌創作,在網絡、微信平臺等多種媒體發表作品,作品偶有獲獎。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登望鄉臺(新韻)


鋪天消息系蠱情,欣聞城外疫況輕。

縣道哨卡剛拆卸,望鄉臺上捷足登。

雪後河山神工裁,料峭楊柳爭返青。

銷魂當數隴畔梅,幽幽暗香入東風。


【作者簡介】梁劍又名梁克海,執著於文學創作,業餘喜愛古文學詩詞創作。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祈福太平


庚子歲首年味濃,

舉國上下齊歡聲。

遙知荊楚新肺炎,

身心受染痛苦中。

請君自信莫心驚,

神州處處送溫情。

一方有難八方援,

天佑中華永太平。


【作者簡介】張元福 ,中共黨員,平邑縣仲村鎮中心校教師。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59期):文學作品專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