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東獅吼到和風細雨:從《當下的力量》看孩子沉迷遊戲問題

“你怎麼還在玩遊戲?今天玩多長時間了?”我問兒子。

他心裡也知道自己玩的時間太長了,默默地把手機放下,低著頭不敢看我。

“到時間了怎麼不知道把遊戲關了呢?”

“我控制不住自己。”兒子小聲嘀咕了一句,然後偷偷瞥了我一眼。

“哦?”我饒有興趣地看著他。

他見我沒有生氣,繼續說了起來:“就好像有人控制著我,不讓我停。”

“嗯。我明白。”

“好多時候都是這樣的,我就想用手機看一下時間,可是就好像不知道是誰拉著我的手,讓我去點開那個遊戲。”

聽到這,我笑了。

你家有沒有同款小朋友?開不了學,出不去屋,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寫作業,就喜歡整天抱著手機玩遊戲。你看到孩子這個狀態的時候是什麼感受呢?有沒有怒從心頭起,然後給他來個“河東獅吼”?

以前的我就是這樣的,劈頭蓋臉把孩子教訓一頓,然後孩子哭喪著臉、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寫作業。人是去了,心還在遊戲上,坐在桌子前半小時寫不了幾個字。看到他光坐著不寫作業,我就更生氣了。又開始訓他,然後孩子開始哇哇大哭。孩子的哭聲對我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一場大戰就此拉開序幕!

由河東獅吼到和風細雨:從《當下的力量》看孩子沉迷遊戲問題

今天我居然沒有生氣!為什麼?因為我最近在讀《當下的力量》這本書。這本書明確地告訴了我,是誰在控制著孩子,讓他不停地玩遊戲;是誰讓我見到孩子玩遊戲就氣憤不已;是誰在幕後導演了這場戰爭。你想知道嗎?讓我來告訴你,是我們的思維!

(一)你的思維不是你

“思維?”

對的。就是我們的思維在導演著這一出出的鬧劇。

“思維是什麼?”

思維就是我們的一個個想法的集合呀。

“你說我的思維不是我?那我又是誰?”

有點糊塗是嗎?沒關係,現在請閉上眼睛,認真觀察一下你的大腦在想什麼。

“我在想,你講的這是啥?我怎麼不明白呢?”

仔細感受一下,是誰在看著你的那個想法?

“是我呀。”

對啦!那個看著這個想法的人就是你!而“你講的這是啥?我怎麼不明白呢?”——這就是你的想法!

“我好像有點明白啦!”

由河東獅吼到和風細雨:從《當下的力量》看孩子沉迷遊戲問題

(二)誰在控制你?

“我好像有一點點開竅了。但還是有點轉不過彎來,思維到底是怎麼控制我們的呢?”

你看,當你大腦中想到“我餓了”,你就會去找吃的;當你想到“這家飯店的飯不好吃”,你就會走向下一家;當你想到“這個服務員態度怎麼這麼不好”,你就會很生氣。你仔細想想,自己是不是被這些想法控制著?而我們大腦中的想法是來來去去,永不停息的,所以我們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都是被思維控制著的。

大腦用思維製造了一個假的自我,這本書中管它叫“小我”。小我最擅長的就是貼標籤、做判斷。想想看,你看到一個蘋果,會不會想“這個蘋果顏色真好看,看著就好吃”。你看,“好看”就是你給它貼的一個標籤,“好吃”就是你下的判斷,對不對?

“這很正常啊。我們日常不都是這樣的嗎?”

對啦,大部分人日常都是這樣的。說明了什麼呢?說明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認同我們的思維的,覺得腦袋裡的想法都是對的。那也就意味著,我們平時都被思維,被小我控制了。我們都處在無意識的狀態。

“你這麼一說,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

可不嘛。無形中我們都變成小我的奴隸啦。

(三)孩子為什麼沉迷遊戲?

“你的意思是,控制著孩子不停玩遊戲的是他們的小我咯?”

沒錯。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他們也是處在無意識狀態下。他們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由河東獅吼到和風細雨:從《當下的力量》看孩子沉迷遊戲問題

“那又為什麼玩的時候停不下來呢?”

因為玩遊戲的時候,他們的大腦也是在不停思考的,思考怎麼能通關,怎麼升級。甚至這種狀態下,他們的思維活動更加頻繁。當他們在遊戲中取得了一些成績,就會產生一些比較愉悅的情緒。情緒實際上是思維在身體上的反應。當孩子的大腦認同了思維,認同了由此產生的情緒,無形中就加強了小我的力量。實際上這就是小我在加強自身存在感的小伎倆。

(四)怎樣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問題

“照你這麼說,怎麼才能解決孩子玩手機遊戲的問題呢?”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波蘭特·羅素在論《論性格教育》這篇文章中說:如果希望小孩或動物做出某種行為,有兩種不同的方法可以採用。其一,我們可以用獎懲的手段,促使小孩或動物形成或迴避某種明確的行為;其二,我們也可設法讓小孩或動物產生導向某種我們所期望行為的感情。

“什麼意思?好難懂。”

總的來說就是,第一,用獎懲的手段來達到目的;第二,激發孩子內心的力量,讓孩子變強大,學會約束自己。

“具體怎麼才能讓孩子變強大呢?”

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是被小我控制的。那如果要擺脫小我的控制,當然就要發現真正的自己,也就是“真我”,用真我的力量去抗衡小我的控制。真我的力量增強,孩子就能抵制遊戲的誘惑。不僅僅是遊戲的誘惑,人的一生誘惑太多了,增強真我的力量,可以說是一勞永逸的方法。否則,解決了遊戲的問題,孩子以後還可能被其他東西吸引,沉迷其中。

“能再具體些嗎?”

小我是由思維組成的。當你每次去觀察你的思維,不去認同你的思維的時候,真我的力量就能增強,小我的力量就能減弱。如果能持續觀察思維,真我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強。可以這樣觀察思維:

(1)找一個安靜的環境,確保不會有人干擾;

(2)坐在椅子上,保持脊背挺直;

(3)保持放鬆。然後把注意力放在頭腦中的想法上。觀察這些想法的來來去去。不要去幹涉它們的來去,只需要安靜地觀察它們就可以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任何情緒,不要去進行干預,只要看著這些情緒就可以了。

開始的時候可能沒那麼容易,但是每天堅持幾分鐘。慢慢就會越來越容易。

由河東獅吼到和風細雨:從《當下的力量》看孩子沉迷遊戲問題

“孩子可能不太會安靜地去做練習。能說下你是怎麼處理開始說的那件事的嗎?”

首先,我告訴他我知道是誰控制著他,告訴他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被小我控制著。這樣的時候,我們就相當於一個奴隸一樣,只有找到真正的自己才能做回自己的主人。我問他要做主人呢?還是做奴隸?他告訴我,要做自己的主人。

然後,在他玩遊戲不能自拔的時候,我會輕輕提一句“你是不是又被小我控制住了”?他立馬會意識到問題,用不了多久就會把手機關掉。

最後,在孩子放下手機以後,我會及時給他確認,“來感受一下你自己的內心,有沒有感覺到真我的力量增強了,小我的力量減弱了”。孩子能戰勝手機的吸引,自己的內心也是很喜悅的,這樣的狀態本身也是真我力量增強的表現。

當然,不是孩子做到一次就表示真我的力量足夠強大了,所以要持續地強化。每次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是一個強化真我的機會。

當然,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每次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自己要保持清醒,不能被小我控制住、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對孩子大吼大叫

好了,我們再來總結一下,怎樣處理孩子沉溺手機遊戲的問題:

(一)告訴孩子關於“真我”和“小我”的真相;

(二)然後在孩子沉迷遊戲的時候,只需要輕輕提醒一句“你是不是被控制住了”?

(三)再孩子擺脫小我控制以後,讓孩子感受自己內心力量的增強,及時給予確認。

其實,生活中所有的問題,都是一個轉化的機會。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問題,不僅僅是孩子增強真我的機會,也是家長保持覺察、增強真我的機會。我們做的練習越多,越能輕易地應付這種問題,越能活出真實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