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力推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的深度融合

近日,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正式發佈《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規劃》的實施必將開啟我國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的新篇章,有效促進農業生產精準化、農業經營網絡化、鄉村治理數字化。

第一,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精準化。從世界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進程看,都先後經歷了從機械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的發展過程。農業農村部一直高度重視農業生產數字化與精準化,從2014年起,在黑龍江農墾、北京、江蘇3個省份分別開展了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國家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隨後又在安徽、上海、天津等9省市開展了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示範工程。在全國建設了13個數字農業試點縣,持續推進了“畜禽規模養殖信息雲平臺”和“數字奶業信息服務雲平臺”建設,建設了一批數字漁業岸臺基站,全面實施漁船動態監控管理系統。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農業生產信息化取得了明顯進步,但是總體上看,我國農業數字化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數字資源分散,“天空地”一體化數據獲取能力較弱、覆蓋率低,生產信息化、精準化水平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

為此,《規劃》提出,要推進種植業信息化,加快發展數字農情,加快建設農業病蟲害測報監測網絡和數字植保防禦體系,建設數字田園,推動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術與裝備在大田種植和設施園藝上的集成應用,推進種植業生產經營智能管理;要推進畜牧業智能化,推進畜禽圈舍通風溫控、空氣過濾、環境感知等設備智能化改造,集成應用電子識別、精準上料、畜禽糞汙處理等數字化設備;要推進漁業智慧化,推進水體環境實時監控、餌料精準投餵、病害監測預警、循環水裝備控制、網箱自動升降控制、無人機巡航等數字技術裝備普及應用,發展數字漁場。要推進種業數字化,建立信息抓取、多維度分析、智能評價模型,開展涵蓋科研、生產、經營等種業全鏈條的智能數據挖掘和分析,建設智能服務平臺。

第二,大力推進農業經營網絡化。通過網絡化,將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開展標準化生產、網絡化經營是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2018年,全國農村電商超過980萬家,累計建設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000多個,鄉村服務站8萬多個,快遞網點已覆蓋鄉鎮超過3萬個,全國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達96.36%,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305億元,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37萬億元,創新發展的勢頭明顯。但也存在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農村物流體系不發達、生鮮農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問題。

為此,《規劃》提出,要大力提倡新業態多元化,鼓勵發展眾籌農業、定製農業等基於互聯網的新業態,深化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賦能農村實體店,全面打通農產品線上線下營銷通道;推進質量管控全程化,引導生產經營主體對上市銷售的農產品加設品名產地、商標品牌、質量認證等標識。

第三,大力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動鄉村治理數字化建設。如大力推進“陽光村務工程”,推動村務、財務網上公開,打通政府密切聯繫群眾的“最後一公里”。2018年,利用專用財務軟件處理財會業務的村共38.8萬個,佔總村數的66%。實施了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在全國建成了27.27萬個益農信息社。但鄉村數字治理基礎設施還很薄弱,治理水平還偏低。

為此,《規劃》提出,要建設數字農業農村服務體系,深入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普遍建立農村社區網上服務站點,加快建設益農信息社,彙集社會服務管理大數據。要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智能監測體系,結合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開展摸底調查、定期監測,匯聚相關數據資源,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數據庫。建設鄉村數字治理體系,推動“互聯網+社區”向農村延伸,提高村級綜合服務信息化水平,逐步實現信息發佈、民情收集、議事協商、公共服務等村級事務網上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