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能否让人们意识实体的重要,让货币流回实体经济?

敦化小魏


难,即使让人们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但是在未来想要大部分的投资进入当前的实体经济领域,也是非常困难的。

一、当前的实体经济正在升级转型周期

我国当前大部分的实体制造业都依赖于相对的劳动力密集型,或者劳动力密集型与技术穿插型。而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是以科技为指导,以广大的中高端市场为主进行技术密集型的升级这样才能更好的争夺当前的欧美西方市场。而在这种转型升级周期内,实体经济的投资性价比是比较低的。


二、目前为止房地产的投资和价值投资依旧是投资的主流趋向

虽然房地产市场从2018年10月过后就开始进入了相对的衰退状态,但是部分城市化进程发展较晚的区域以及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投资还是属于比较火热的。再加上当前不断炒作的价值投资市场,比如A股市场以及黄金市场,短期内的投资盈利效率都是远远大于实体经济的。


最后就是当今电商发展以及这几年提出的新零售或多或少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刺激,在当前实体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时刻社会投资资金选择上也是非常谨慎的。


晴天财经阁


短期来看,大家积累了在家憋屈和无聊,一定是会对疫情结束后的实体有一个刺激。

可以说,疫情结束后,你会看到饭店,消费、娱乐等大部分的实体行业迎来一波大级别的报复性反弹。

但是这个时间不会持续很久的!
为什么呢?

因为疫情期间让我们更加重视的是,原来我们不能没有工作,不能没有存款,不能没有被动收入。

所以,在短期的放纵之后,大家会迫于生活的压力,迫于车贷、房贷,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也就是说,疫情结束之后,会让大部分的人更爱工作了!

大家会发现,不是工作不能没有你,而是你不能没有工作。

因此,结束以后,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玩的玩,但是不可能几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地这样萧条,持续下去。

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积极为自己的谋生,出路,赚钱,奋斗!!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货币,其实一直都在实体经济。很多读者可能将实体经济与房地产经济区分的很开,认为房地产经济是错误的,实体经济所指的制造业、科技才是正确的。可是,没有房地产市场,又哪里来的制造业、科技行业,不是吗?

可能,有读者会反驳,认为房地产行业就是钢筋与混凝土,盖完房子就开始涨价。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房子除了钢筋与混凝土以外,还有其他的呢?比如,盖房子时的工程车辆、工程设备、机械工具,又比如,盖完房子之后的安防、消防、电梯等等,还比如,装修时的门窗、把手、安全锁、电器、沙发、床铺、空调、音箱、电视机等等商品呢?还有,装修完入住以后的出行呢?是开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呢?又或是共享单车、自己的单车呢?

一套房产,可以说将所有的实体企业的产品都要囊括其中。房地产,不是实体经济吗?或者说货币,没有在实体经济吗?

所以,对于让货币流回实体经济的言论,我认为并不正确,因为货币一直在实体经济中。

这次疫情,能更好的让人们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更让人意识到资产分布、多元化的重要性。还有,高负债背景下的危机感。

相信一部分读者在这次疫情中能明显感觉到,人不挪动没有收入的情况。这就是资产分布的不平均以及没有多元化。如果家庭资产中有着一定比例的流动资产、非固定收益、理财收益等,在这次疫情期间影响的是,工作的损失,而其他部分的收益能较好的弥补。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有着较高的负债,会明显的感觉到危机感,因为单一的方向,失去了收益性。

所以,这次疫情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实体,也会加深危机感。而货币,其实一直都在实体经济中。


厚金说


这次会让人们意识到两点:实体的重要,和实体的脆弱。至于货币,永远流向最赚钱的领域。

实体经济的重要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正常产能下,完全可以满足任何需求。此次突发事件,恰逢春节时段,全国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生产能力不及平时的一半。

再加上国家快速响应,各省市地区封路,限制人员流通,客观上制约了生产力的恢复,加剧了短期内的物资紧缺。

但是,自从部分复工以来,物资的供应量马上开始回转,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是购置设备,临时转产,开足马力生产一线紧缺的物资和产品。

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看,除了春节期间物价略有上涨外,现在基本已经恢复了平时的水平。就连很多已经严格管控的省份地区,也依旧保持着平稳的物价,这都是我国实业经济根基稳健的表现。

实体经济的脆弱

相反,很多我们平时嘴上常说的实体经济,比如线下门店、餐饮、培训、基础种植养殖、酒店民宿这种,在不可抗力面前,充分的暴露了自己的脆弱和无助。

消费停滞下,不能停的是人员工资和房租、饲料成本、生鲜的保质期,拖的时间长一点,这些行业就哀鸿遍野,受伤无数。

互联网和电商还可以远程办公,这些靠线下经营为生的店铺和农户,没有任何办法。除了等待风险解除,还要等待消费者信心的回归。

经此一事,我认为大部分线下从业者,都会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

从大店经营转向小店模式,从人员齐备转向无人化经营,从开门迎客转向线上推广,仍在行业内奋斗的创业者们,会吸取这次的经验,改良自己的模式,变得更有竞争力,能有实力应对突发状况。

还有一部分人,甚至会远离实体经营。

避免昂贵的房租,避免库存和备货,向轻资产转型,哪怕现在还不熟练,也要重新学习,毕竟,在突发风险面前,轻资产是最容易生存下来的商业模式,也最适合没有雄厚家底的创业者。

至于货币会流向哪里,最简单不过。货币不存在价值观,永远流向最赚钱的领域。

金融、地产,以及一切资本价值大于劳动价值的行业。过往的历史一遍遍重演,货币的本质,从未改变。


我是草根创业老油条,连续创业者,行业老司机。分享创业案例复盘、科技财经观察、个人能力提升。日积跬步,成就自我。


草根创业老油条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社长。

受此次疫情的影响,当剧情结束之后人们是否意识到实体产业的重要性,有没有可能让货币重新流回实体经济,社长认为可能恰恰相反。

疫情中的实体产业

在这一次疫情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有西贝莜面,不足10天的时间就开始借钱发工资,不知道平时那么赚钱的企业为什么关键时刻连半个月的资金流都没有?

随后我们可以看到北京有一家KTV王思聪一夜消费几十万,也在西贝攸面之后开始准备解散员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曾经一时非常辉煌的实体产业,在短短一群不足半个月的时候就开始破产。

最近几天我们可以看到,恒大地产在许家印的启发之下,开始在网上销售房地产,而是打折扣和无条件退房,让人们不免怀疑房地产行业是否在恒大的带领下能够走出困局,但从网上销售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

疫情中的互联网产业

一群中的互联网产业我们可以看到先有腾讯大佬连续三次捐款,后有阿里巴巴马云连续三次捐款,这都说明在互联网时代外部风险越大互联网产业热火。

就连最近的今日头条,我们可以看到随便写一篇文章阅读量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就说明在当下人们在家中百无聊赖,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互联网产业。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腾讯的手游,在此次疫情中再度崛起,有的人甚至一天到晚没有事情干就在打游戏,有的人花钱买装备,如果一个人平均花费1000元,你可以想象一下腾讯手游能赚多少钱。

综合来看:通过此次疫情的影响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轻资产才是当下创业的关键,而重资产一旦遇到突发因素的影响基本上都会面临破产,在此次疫情影响之下我们发现这样一个奇妙的事情。

本来是1月31日上班的,结果推迟到2月3日,每一个人心里还有点小开心,结果又推迟到2月10日,大家心里开始发毛,首先担心自己的工资问题,随后又推迟到2月17日,很多人开始给公司打电话问什么时候能够上班,结果很多关公司回复是,不用来了公司已经不在了。

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可以看出实体产业在这次疫情当中接受了最严峻的考验。


社长财经


不是疫情让人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而是实体经济本身就非常重要,货币流回实体经济的目的是什么?是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有更好的发展,说白了就是疫情期间导致部分中小企业破产,因为没钱嘛,流动性枯竭自然就容易破产了。

但是这是疫情让人们意识到的吗?并非如此,这几年开始我们强调中国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指的是什么?是中国并不缺钱,但是钱不在中小企业手里,所以结构性改革就是让更多的钱到达中小企业手里,让中小企业能更好的发展,国内流通中的货币有很多,房地产经济也并不是虚拟经济,所以想让货币回流实体经济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

而本次疫情的出现,跟人们是否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并没有什么关系,反而是对于人性的优点和缺点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

比方说有部分人一个月不上班就支撑不下去了,这是为什么?甚至还有的人欠了一大堆的钱,没有收入来源,就没有办法还款,真的是因为工资太低造成的吗?不,相当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自己过多的挥霍了,别否认,越否认越说明你不会管理自己的财务,我们强调过,每个人或者家庭都应该有6个月的备用金,这意味着你在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可以靠着备用金生活半年。

再比方说绝大多数人都在为国家做贡献,尽可能不出门,出门就佩戴口罩,但始终有那么一部分人想要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就是人性的缺点,为什么要这样?国家的管控并不是为了害人,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免受病毒的感染,公然对抗除了损人不利己之外,还有什么好处?

最后,易论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专门分析了近60年来,发生在世界各地爆发的病毒,毫不客气的说,几乎都跟食用野生动物有关,这是不是该引起人们的反思?比方说2003年的非典,我们在果子狸身上找到了相关病毒,我们也在蝙蝠身上找到了,然而有的人为了尝鲜,吃蝙蝠也吃的那么谈笑风生,难道真的是因为物质条件变好了,人们就需要这些稀奇古怪的事物了?

结构性改革还在继续,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并不局限于国内经济,还在于人们自行的生活方式,如果说不可抗力是客观存在的,那么生活习性导致的种种事件就是自找的,值得所有人反思啊……


易论招财圈


好担心!武汉新冠病毒疫情后,不控制房价,会劫走实业救助资金


现在真的很担心,房地产会夺走,停工工厂企业的救命钱!

因为武汉疫情,国家很可能出台资金救市,但资金是逐利的,很害怕很多嗷嗷待哺的实体企业需要的资金,会被房价暴涨带来的赚钱效应而带走。

现在不是以往,你房地产掠夺些社会资金就掠夺吧,实体工厂还能运作,现在很多企业工厂因为停工,损失很大,如果房地产再因为房价暴涨掠夺了国家的救市资金,那可是实体工厂的救命钱呀!

如果房价不暴涨了,不赚钱了,你让这些企业买房,他们都不会买房,而会选择继续救援自己的工厂。

而如果房价在财政政策下刺激的暴涨后,你不让企业主抛弃工厂而把钱投入到炒房之中,恐怕他们能有一万种方法勾结银行,把国家的援助资金投入房地产领域!

资金是逐利的,高明的管理者,如何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就是看能否充分地运用“资金逐利”这个特性高明的管理市场。

有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如何顺势而为利用资金逐利的特性,巧妙地化解危机。

北宋第一名臣范仲淹,主政杭州的时候,一年遇到大旱,杭州米价暴涨。

应对如此情况,范仲淹没有强制米商降价,反而鼓励杭州的米商,把大米的价钱维持到高位。

在维持杭州高米价的同时,范仲淹又派了很多人,去周围散播杭州米价高,利润很大的消息。

周围的产米区的商人,听说杭州米价高,于是大肆购买大米,昼夜兼程,披星戴月地把非常多的大米运到杭州变卖,结果,杭州人得到了急需的大米,而米价也渐渐恢复正常。

这就是范仲淹管理的高明之处,他没有硬性的打压米价,而是运用资金逐利的性质,用杭州的高米价,吸引外部资金购买大米支援杭州。

范仲淹就是巧妙的利益了“赚钱效应”来获得大米的,那现在的疑问是:我们是利用赚钱效应,获得房子呢?还是获得生产生活物资呢?

也就是,你需要什么,就维持什么的赚钱效应,范仲淹需要大米,就维持杭州大米比外地大米的一个巨大的差价,就是贩卖外地大米到杭州,可以赚取巨大的利润。

这个巨大的差价,就是赚钱效应,维持杭州欧大米的赚钱效应。

现在中国需要房子吗?需要维持房子不停的涨价,这个赚钱效应吗?

很显然,人均世界前列的住房面积说明中国不需要房子,而现在武汉防疫竟然要从美国进口特效药,说明中国的医疗科技水平远没有房地产光鲜!中国有更多的领域需要“赚钱效应”,这不包括房地产!

所以现在必须打破房地产的赚钱效应,阻止更多的资金沉淀到房地产领域!

现在房价如何,这都是过去了,关键是未来的预期,只要房价不涨,没有赚钱效应,就行。

因此,现在国家因为武汉疫情影响,很多行业工厂无法开工,众多企业停摆,造成实体经济的损害,到武汉疫情结束后,百业待兴的关键时刻,国家最重要的是告诉工厂企业:

你们生产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必定有巨大的利润,而不是用房价的暴涨,告诉这些工厂企业主,房子才是能赚钱的,你们的实体产品无足轻重!

在武汉疫情面前,真正使得我们战胜疫情的,是那些成千上万工厂生产出来的物资,而不是黄浦江边富人穷奢极欲的玩物汤臣一品这样的豪宅!

要明白,中国真正的底蕴,是我们众多创造了极大物质财富的工厂,而不是黄浦江边让富人炫耀奢靡生活的汤臣一品豪宅!

这次疫情之后,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房价,绝对不能让企业家心寒,看到房价暴涨的赚钱效应,而放弃恢复千疮百孔的实体工厂和企业运作,去炒房。


军辉论房


现阶段美国,都在想办法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股市提前反映经济、A股2月17日创业板直线拉升,指数登上三年的最高点2129,由此看来,这次疫情肯定会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实体的重要性,让货币流回实体经济。

房地产的投资效益下降明显,此消彼长,资金货币投入都实体经济和实体股票。

实体经济重要,这个意识一直都有,只是以前投资房地产赚钱太容易,货币没有主要流进实体企业。

房地产寒冬初现,2020年开年40天,全国96家公司破产,加上2019年破产542家,房地产遭受强烈的冲击;在严格的监管下,未来融资将会更难。

作为中国房价的方向标,北京房价,2019年的价格已经跌回两年前的价格!上市存量套数:2017年42033套,2018年64312套。2019年78376套。库存压力越来越大,下行趋势明显。

开年开市,A股指数大幅反弹,创业板创3年新高,中小板人气火爆,资金提前看好实体经济。

看看实体产业底子,现在是投资的好机会。

全世界唯一的,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最深。美国工业的完整度是80%,比中国少20%。2019年中国制造业总值是美国的2.8倍,在全世界的份额占到38%。

世界500强里面,中国从1995年才3家,到2019年129家超过了美国121家,国字号:中国石化第2,中国石油第4,国家电网第5;民企28家:平安第29,华为第61,仅用8年发展上榜的小米第468。

《2019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估值10亿美金以上的创业公司,全球共有494家,中国有206家,美国有203家,两个国家占了全世界八成。世界排名前三位都是中国公司!第一位是:蚂蚁金服估值10000亿,第二位是:字节跳动估值5000亿,第三位是:滴滴出行3600亿,中国企业碾压式超越美国。

结论:实业兴国!!

多难兴邦!这次疫情使中国人们,从上到下意识到实业的重要性。2019年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市场规模超过美国,在这个历史时刻,既有扎实的基础,也有国家政策的引导,中国实业将迎来历史大发展!


本道慢生活


这次疫情能否让人们意识实体的重要,让货币流回实体经济?

无锡市政府12日晚间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保障城乡有序建设的政策意见》,要求对房企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缓解企业流动性困难;楼栋完成25%投资额即可预售;不能按期开竣工的,开竣工时间相应顺延等。

除无锡外,还有西安、南昌、上海、浙江等地,也相继推出了各类涉房支持政策,从暂缓土地出让金、暂缓贷款偿付等多个维度,给予了房地产企业极大的关怀和支持。至此,全国超过10省市出台各类涉房地产行业政策。

也许,看到这些消息,很多人一定会想,为什么要对房企实施政策救助,让房企日子难过一些,不刚好可以迫使其降价售房吗?在政策上救助房企,不是让房企继续死杠房价、继续想获取暴利吗?难道无锡等地是想借疫情来救楼市吗?房价是不是又要涨了?

确实,在这个关键当口出台房企新政,会引发一些争议,甚至非议。但是,我们认为,无锡等地的做法并没有错。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让房企因为银行的抽贷、压贷、断贷等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从而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是对的,也可以认为是未雨绸缪,是应对疫情采取的比较有效、理智的措施和手段。

但是,决不能因此就认为要出现调控政策会放松,这是不可能的。从决策层的角度来看,疫情过后,最核心的问题是振兴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出台更多的政策让制造业复苏,让中小微企业度过难关。如果支持房地产,就等待给实体经济雪上加霜,给中小微企业添乱。所以,不可能出现楼市调控放松的现象的。相反,会进一步优化楼市调控政策,更好地理顺房地产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实体产业的关系,让更多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领域。

疫情发生后,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有实体经济才有经济保障、生活保障。


谭浩俊


很遗憾,小编不认为人们会因此意识到实体的重要性,让货币流回实体经济,甚至还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让资金加速逃离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经济的基石,这本就是妇孺皆知的道理,不需要一次巨大的变故才能让大家意识到。过去大家不愿投资实体经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年的经济大环境不好,做实体经济很容易赔钱;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投资房产太赚钱了,而且基本零风险。这些造成实体经济萎靡不振的因素并不会因为现在的变故而发生改变,甚至实体经济在非常时期表现出的相当脆弱的一面,会更加影响大家投资实体经济的信心。

现在非常时期经济处于停摆状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损失惨重,有专家认为现在大家都憋再在家里没法出去消费,等非常时期结束后,受抑制的消费会集中爆发,实体经济会迎来迟到的春天。小编认为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寄予过高的希望,因为现在开不了工,大多数人经济损失较大,很多积蓄较少的人甚至生计都成了问题,指望他们在非常时期结束后大肆消费拉动实体经济根本就不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