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华为系统生态会达到什么级别?

夜丶未明


如果说华为现有搭建的体系如果都能较为顺利的起来,那么他的生态将会非常恐怖,几乎渗透入各个环节。我们分别来看看华为目前正在搭建的系统生态。

1、操作系统生态-鸿蒙+HMS

由于被美国的封堵谷歌的断供,华为在当前体系下其实很难再有突破,海外市场因为GMS的问题而销量大幅下降。那这种情况下建设自己的鸿蒙系统算是上策了,与其依赖随时可能被卡脖子的产品,不如研发性能差点但能自给自足的产品。

如果鸿蒙+HMS服务未来能成功建成,或许短期内无法撼动谷歌的地位,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彻底整合国内市场之后,就可以向谷歌发起进攻,靠着完整的体系去蚕食安卓的市场份额。

此外,鸿蒙系统由于是跨平台的终端,因此未来个设备之间的贯通将不再是问题,移动终端、PC终端,车联网、物联网设备可以相互打通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各设备之间完成各种联动,非常具有想象空间。

2、华为硬件生态体系

鸿蒙只是华为整个体系中的一部分,仅仅是软件系统而已,而华为手头上还有硬件生态体系。现有华为基于ARM这个架构上做了很多研发,除了我们熟知的麒麟手机芯片外,还有服务器芯片-鲲鹏,同时这一芯片还有对应的台式机版本。可见,华为的布局不仅仅是手机这种消费终端,还包括了服务器、台式机等。

而说到服务器,华为不仅自己出服务器,还有自己的云服务,这块也已经是华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增速很快仅2年多的时间就成为国内TOP5的厂商。可以说在这一条线上,华为完全是从上游到下游具体应用都有参与。

对了,华为还有视频处理芯片,荣耀智慧屏用的就是麒麟的电视芯片,可见当前一些主流的家用终端华为算是都有了自研的芯片。

3、5G网络的各种布局

华为作为5G供应商本身就能为运营商提供端到端的全套服务,而现在华为不仅仅局限这块业务,还涉及到了手机端、以及5G工业模组(见下图),这也就是说华为5G的布局非常广泛,既要吃基础的运营商,也要拿下消费市场上的5G用户,同时还在抢工业(各行业的生产工厂)5G上的应用。

可以说化为为这是在全方面的抢5G产业链的上的各种用户资源(普通用户、运营商、生产厂商)。如果这些布局能完成,那么华为的5G将会大获成功。

4、如果各生态贯穿聚合

以上说到的生态其实还是相互割裂状态,如果说华为能够将这些内容统统贯穿起来,那未来的华为就会非常恐怖,作为普通消费者你可能根本就离不开华为的生态。

当你手里拿着一台华为手机通过移动数据使用APP和其他终端设备联动时,可能整个过程都脱离不开华为。手机和其他终端都是鸿蒙系统,移动数据背后的运营商使用的基站是华为的,而APP是基于鸿蒙规范开发的,同时APP厂商所应用的数据库和服务器也可能是华为的,至于服务器则直接由华为云服务提供,服务器芯片是华为鲲鹏系列。此外,很多设备的生产工厂使用的5G模块则是华为的5G工业模组。从生产企业到具体的应用全都有华为的身影。

你看,这就是华为完整的生态,是不是非常吓人!

Lscssh科技官观点:

综合而言,现在的华为研发和进入的领域越来也多,未来生态体系将会非常庞大,能覆盖到我们日常使用的各个领域,或许未来我们将一点都脱离不开华为。




Lscssh科技官


嗯,回答本行业话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楼主所说的这个华为系统,应该说的是华为此前发布的“鸿蒙系统”!

2019年8月份,鸿蒙OS将作为华为迎接全场景体验时代到来的产物,发挥其轻量化、小巧、功能强大的优势,率先应用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上,着力构建一个跨终端的融合共享生态,重塑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新体验。

但我们都知道,一个系统是否优秀,主要还是看生态,而要建立好生态那肯定会花不少时间!这一点,华为比我们任何人都清楚!

将鸿蒙系统上升到战略!

古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华为首次投入10亿美元,补贴在鸿蒙系统平台上研发应用的全球开发者,还能把应用程序赚到的钱归开发者己有。其中有8亿美元用于支持海外开发者,构建华为海外系统生态,而剩余2亿美元则会补贴给国内的开发者,一起共同的构建完善的华为鸿蒙系统生态。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无论是谷歌的安卓系统,还是苹果公司的iOS系统,那都是经过很多年的技术积累才有今天的高度。我个人认为,鸿蒙系统肯定无法和安卓在手机操作系统中竞争了。未来最大的机会点还得在物联网时代,这也是华为对鸿蒙系统的主打。

所以,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开启,华为的鸿蒙系统或许成为主流,而这个时间点,我估计怎么也还得有5年时间!


春公子


在以“因聚而生·智能进化”为主题的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上,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发表主题演讲:《智能进化 生态未来》。他表示,为了让生态更好地适应变化,华为在智能进化方面做了四件“小事”和一件“大事”。

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 蔡英华

全文如下:

欢迎大家在春分时节相聚在“有福之州”,共同参加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过去的一个月,我们在这个地方打造了一个真实体验环境的“智慧岛”,让大家体验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场景化解决方案带来的便利和魅力。


智能时代的三类生态

华为一直在关注和研究中国ICT行业的生态发展,最近我们的团队告诉我,尽管业界对ICT生态有很多种定义,但归结起来其实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企鹅型,顾名思义,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成千上万只企鹅抱团取暖。企鹅型生态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态个体相对比较弱小,但是会被动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队来应对未来的变化和外界的挑战。


第二类是游侠型,每个个体单兵作战能力很强。游侠型的生态往往基于某一个项目或目标形成短期合作机制,追求的是“一击得手”。

第三类是军团型,以罗马方阵为例。在罗马军团的方阵中对每个个体的能力要求没有像游侠那么高,但个体的技能和分工是明确的,有长矛手,也有盾牌手和标枪手等等,同时成员角色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快速的相互转换。

历史上罗马军团强大的关键还在于有着完整的组织系统、指挥系统、后勤系统等,能够在统一协调下,确保各成员行动一致、目标一致,应对不同战场环境并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样的协同和应变能力是持续保持强大战斗力的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类生态其实各有特点,也都是当前整个产业环境下的生存之道。随着产业的发展,选择怎么样的生态来应对变化也显得愈加重要。

进入智能时代,华为做了四件小事

不管什么样的生态,在面对智能时代来临的时候都需要做出点变化,华为也不例外,所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做了四件小事,希望可以让生态更好的适应变化。在这里,我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

全周期人才供应链

面对智能时代,当前整个业界讨论更多的还是技术,很少讨论技术背后的人。事实上,技术的普及应用,最大的瓶颈是专业人才。从IDC等咨询机构发布的报告看到,到2023年,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会超过200万。

那么智能时代来了,这些人才去哪找?我认为,智能时代的人才获取,不该再是大海捞针,而应该根据我们与伙伴的需要,定制培养。

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小事,就是打造了国内第一个ICT行业的全周期人才供应链,为生态造血。

所谓全周期人才供应链,实际上是以华为生态大学为平台,通过联合各方资源共同打造的,从人才进校园开始到成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全周期职业支持计划。

学生在校阶段,我们和学校联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比如编制教材、课程规划、提供软件开发云资源等。

学生学有所成后,华为举办大学生ICT技能大赛等各种竞赛,给人才提供展示平台,同时也提供了完整的职业认证体系,比如HCIE系列,我们预计2019年底,获得该认证的人员将超过1万人。

学生临近毕业,华为牵头生态伙伴发起“人才双选会”。2018年我们在全国举行了30场线上线下双选会,为近两万名ICT人才与我们的生态伙伴“牵了姻缘”。

人才进入职场后,对于新人,我们开设了“新人短训营”;对于骨干员工,我们有华为生态大学赋能平台;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我们联合北大、清华等一流商学院为他们提供了定制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持续提升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我们计划投入超过10亿人民币的资金,联手超过300家高校来一起实施这个计划,希望在2023年累计获益人数超过50万。华为做这件“小事”的目的,就是希望打造一个“普惠”的ICT人才体系。

在整体人才“供应链”的体系之下,我们制定了在未来两年内规模培养AI人才的计划,称之为“创智计划”。我们会与30家高校专门针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深入合作,在4-6个AI的重点学科方向上推出系列的教材。

在未来两年内,我们预计通过华为培养计划并获得认证的人工智能人才将超过万人,包括6000位AI工程师、3000位资深工程师、1000位技术专家,以及100位高校的顶尖AI教育者;而通过华为生态大学、合作高校、网课等渠道受到专业AI培训的人才可达到10万人。

华为和在座的每一位一样,都希望抓住人工智能时代再一次兴起的浪潮,而抓住机遇的核心在于是否拥有合适的团队和足够的技能,华为希望通过创智计划,能够为生态提供足够的新鲜血液。

解决方案伙伴计划

初步解决了ICT的人才供给问题后,我们发现,在智能时代,如何围绕需求打造行业解决方案并实现规模销售,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华为一直在说“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伙伴和客户”,我设想中的行业解决方案也该如此,从开发到验证到销售都应该更加简单。

所以我和我的团队一起提出了“解决方案伙伴计划”,这也是我们做的第二件小事,向伙伴们提供强大的“三驾马车”:数字平台、OpenLab、Marketplace,从联合方案开发、验证、发布、上市到销售提供全流程的业务支持,可以让大家一起更容易的打造贴近客户业务需求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OpenLab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最近两年的生态大会大家都可以在展厅看到,它的定位是华为和生态的连接器。我们正在以苏州OpenLab为中心进行全国复制,除了新设的广州分中心,今年还会新增3个分中心,使OpenLab的布局更加合理,对大家的响应和支持会进一步提速。

“三驾马车”中的数字平台是联合解决方案的底座,Marketplace是联合解决方案的展示和营销平台,下面我将重点介绍这两个平台。

智能时代,要应对客户千变万化的需求,解决方案就必须要有平台和生态来支撑。我们的数字平台就是一个生态聚合平台,可以让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向下无限接入,向上无限生长”。 “向下无限接入”是指我们的数字平台可以兼容各种接入系统,如视频监控、周界安防等;“向上无限生长”是指所有的ISV都可以在数字平台上,调用通用能力来开发智能化的应用。

就以现在热门的智慧园区为例,当前我们已经聚合了100多家ISV,孵化了上百个应用,做到了方案的场景化、轻量化,在园区、机场、校园、地产多个行业场景实现了快速的复制,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数字平台让解决方案可以绽放漫山遍野。

大家都说To B生意不好做,我们也深知行业市场拓展的难度,所以我们一直在尝试,怎样用新的模式让To B的生意简单些。为此,我们打造了Marketplace平台,在线上来实现我们倡导的“华为+A->B”模式。

当前阶段,Marketplace的主要作用是“方案展示橱窗”和“联合营销平台”。在这里,我们的伙伴和客户都可以轻松找到方案伙伴和价值方案,形成生态合作。

从2019年开始,我们计划将逐步给Marketplace赋予更多的智能元素。比如,平台会通过数据分析给出合作伙伴的能力画像,会向客户推荐与之匹配的解决方案,会撮合潜在项目机会。这样带来的效果就是,在对的时间、向对的企业、卖对的方案。

服务伙伴能力提升计划

解决方案复杂,很重要一点就是方案在落地交付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会带来各种挑战和需求。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和各位一起去做好行业解决方案的服务和交付,一方面服务交付的好坏直接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解决方案服务交付中蕴含的巨大商业机会,所以我们希望和大家珠联璧合,一起为客户打造高品质的服务体验。

行解交付不好做,是因为端到端的服务交付牵涉的维度非常广,要和大家“力出一孔”,需要我们之间资源共享,能力互补。

所以我们做的第三件小事就是在2019年启动的“服务伙伴能力提升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华为会聚焦于顶层设计、项目管理、集成验证、全栈云运营等能力;而我们的服务伙伴,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自身的特点,聚焦在构建ICT基础设施服务、共享交换、数据治理、IOC等场景化服务能力上,形成一个面向客户优势互补的联合体。

我们将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投入资源到这个计划中,未来3年规划了超过3亿的资金用于激励和赋能,希望可以利用2-3年的时间培养行解集成项目管理、行业云&大数据工程师超过2000人,基本满足未来约80%项目的需求。我们还会在深圳、苏州建设行解服务验证中心,将服务能力方案化、产品化,与大家更好地实现协同。

我一开始时提到的智慧岛,也就是基于对行解交付的理解和积累。我们和近20家生态伙伴只用了30天时间就将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部署到了会展中心所在的这个小岛上。据我所知,这应该是业界第一次为展会如此快速的部署园区解决方案,其实这就是生态的魅力和魔力,每一个方案,从研发、验证、销售、交付全流程都离不开伙伴的相互支持,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是每一个伙伴的成长和转身,我们不仅要携手并肩,好的成果和经验也要协同分享。

企业e+

我们与生态伙伴做到高效协同关键的一点,不得不提,就是“企业e+”,也是第四件小事,这是一个聚合客户、伙伴、员工的数字化平台,也是华为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成果。

从2017年企业e+上线以来,我们实现了解决方案、服务、人才等各类伙伴统一入口;伙伴身份及政策结构化,支撑政策快速调整;实现伙伴秒级注册;把伙伴认证时长由5天缩短到3天;实现激励由不可视到可视。

企业e+让大家感受最深的成果可能就是激励60秒计划,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将传统需要40天时间的激励发放缩短到了60秒,这其实就是将华为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红利“外部变现”;从生态的角度讲,也是我们要做好“黑土地”的一个直观表现。通过持续的开放能力来为伙伴和客户服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60秒出现,会让我们的生态合作效率更高、效益更佳。

华为还将发布一件大事

讲完四件智能的“小事”,我今天还想宣布一件“大事儿” ——发布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我希望这个方法论可以成为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有力工具。

这个方法论源自华为自身长期数字化转型实践,以及服务10多个行业1000多家企业转型经验的总结。我们始终相信,实践出真知,真正的方法论一定是干出来的。

首先看一下华为自身实践。华为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级战略,在业务、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转型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在全球的14个研发中心,都是基于云来协同开发的;我们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也实现了有效的协同运营。

除了华为自已,我们也在各行各业中不断实践和总结。比如:作为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需要从“城市综合管理、民生服务及城市经济发展”几方面统筹建设,华为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把自身积累的丰富的70多个智慧城市实践经验赋能兰州新区,帮助它完成顶层设计并实现体系化落地。

深圳机场是国内唯一的“未来机场”试点,看中了华为基于“数字平台+AI”、聚合生态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的独特能力,深圳机场与华为携手一起打造这个项目,现在大家在深圳机场体验到的很多智能应用背后就是华为数字化转型团队的努力。

中国领先的地产商万科集团,携手华为共建业界首个全联接数字化园区。万科正在以华为数字平台为核心,统筹物联网、大数据、视频等新ICT能力,通过全数字化管理,提升旗下众多产城项目的运营效率和入驻企业的体验。

在大量的实践中,我们越发意识到数字化转型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将技术、业务、管理、人才、组织、流程等众多的要素统筹起来,系统性地推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华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的核心框架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归纳了一下,包括以下4个层面:

坚持1个战略:我们一直说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所以企业要转型成功,必须要把数字化转型定为企业级战略。

创造2个保障条件:在核心战略基础上,做到匹配的组织转型与文化转型,从而指引整个企业的转型之路。

贯彻3个核心原则:需要企业做到战略与执行统筹,技术与业务推动,自主与合作并重,这是指导整体转型成功的核心。

推进4个关键行动:转型的核心具体工作包括顶层设计、平台赋能、生态落地、持续迭代。

与业界其他方法不同的是,华为的方法论是从企业家的视角切入,同时针对数字化转型具有长期性、环境多变性的特点,我们更强调变化,要统筹业务变化、技术变化、资源变化和企业自身能力的变化,目标是让企业的转型动态发展,最终实现自我进化。

另外,我们还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中开发了一整套“SPEED”工具,包括成熟度评估、实践库、商业价值设计、体验设计和服务化部署组件库。SPEED重点解决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关键点问题,帮助企业转型加速奔跑。

总结一下,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是华为从无数战场上带回来的存活之道,SPEED工具则是致胜之器。

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很多,需要各类伙伴紧密合作、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才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不管是小事还是大事,重要的是我们正在行动。面向未来的ICT生态体系的特点,一定是集体更加协同、意识更加主动,不断提升生态的价值总量。华为将和大家一起,更高效地整合资源、更积极地应对变化、更持久地保持活力,这个过程就是智能进化!


参谋官青竹


打铁还需自身硬,靠外人是靠不住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人易懂的道理,却在某些人那里这么也学不会,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短视的。真心希望华为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为国自强作贡献。


青山上人国勤


我们知道,华为如果要做成一件事情,会举全公司之力来完成,执行力非常强。从当年做终端,就可以看出没有什么是华为做不了的。至于华为系统生态会达到什么级别,我们可以从任正非接受采访中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任正非也表示,鸿蒙系统从运行速度上讲,比安卓快60%,但是任正非也承认,尽管如此,与安卓相比,鸿蒙可能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成熟完善的生态,而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任总说,“可能需要2、3年的时间。”

业界也普遍认为,华为的生态建设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能够逐步建成完善,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可以未来和谷歌有一拼的生态。


暴走通信


对于电子数码设备,现在它们的功能已经是很强大了。比如我们的智能手机、电脑等,功能是足够强大,当每个智能设备功能都很强大的时候,接下来是要怎么发展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题,提到小米,肯定是想到很多性价比的东西,什么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这些,它们单个的功能非常不错,但是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连接起来呢,用一个系统来控制它呢,或者是手机也行啊。

这样就是一个较早的智能家居模型,虽然功能是非常的有限,可是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却是能感觉到便利。对于智能家居系统,想必它是应该由这些部分组成的,电源系统、防火墙系统、音频、显示器、智能语音等。

可能说的不太准确,但是我们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首先是需要各个智能设备的连接。目前像小米的做法是通过小爱同学来控制,但是也有局限性,比如其他智能设备不能控制,容易遭到黑客的袭击。

因此,在这个事件基础上,华为是提出了一个1+8+N战略计划,同时曝光鸿蒙OS。1+8+N应该是很好理解,一部手机控制同品牌的其他的智能设备,另外并不是像小米一样通过小爱同学来控制的。

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专利,实现在电脑、平板上操控手机,而且华为也是在大力部署AloT生态产品的补足。对于有屏幕的智能设备来说,实现无缝连接是没有问题的,可要是没有屏幕呢,怎么连接呢?

这就要说到鸿蒙OS了,很多用户都是希望它早点出来,但它的真实用途却是在AloT上,适配不同品牌的智能设备,轻松的让你手机控制。因此按照华为的战略部署,未来几年几乎是没有谁能够挑战它的地位。

而为了摆脱谷歌的束缚,又是搞了一个HMS,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生态系统。而且从整个智能家居全球市场来看,没有哪个国家智能家居的发展超过我们国内的,发展潜力真的是非常巨大。

对于华为,是非常的看好它,未来几年应该是逐步的完善自己的生态,引领整个智能家居市场发展,并辐射到国外。


17看科技


未来是什么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