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元老焦點科技落難記


B2B元老焦點科技落難記

文 / 極客君(微信公眾號ID:geekcaijing)


1895年,意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在研究國家的財富分佈時,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現象——每個國家的財富都呈現出一種分佈方式,少部分人佔據了大部分財富,而大部分人擁有少量財富。這個定律後來被引申為“頭部效應”,類似我們今天所說的二八定律。①


互聯網時代,頭部效應尤為明顯。談及B2B電商領域,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會是巨無霸阿里。但其實與阿里同期“出道”的還有郭凡生的慧聰網、多渠道媒體公司環球資源、8848.com等。


在江蘇,也有這麼一家B2B 1.0 時代的先行者焦點科技,旗下的中國製造網曾一度是除阿里巴巴和環球資源外的第三大B2B電商平臺。


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有無數次機會成為領軍者的焦點科技,卻陰差陽錯深陷泥淖,市值落到只有阿里的千分之一。


01


2月7日,焦點科技發佈了南京地區首份A股2019年報。


在報告期中,焦點科技2019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為1.52億元,相比2018年的3.01億元下降49.48%。


而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9.78億元,同比增長11.75%;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為6305.48萬元,同比增長263.93%。


這意味著,公司業績增長與公司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出現較大背離,其盈利能力較弱,質量也有待加強。②


不僅如此,業內人士分析公司持續多年的問題仍然沒有改變——即每年利潤中有大量的非經常性損益。

(注: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發生的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係,以及雖與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影響了真實、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項收入、支出。)


這意味著什麼?舉例來說,2019年度焦點科技的淨利潤中有8786.29萬元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而這筆錢佔比2019年總利潤中的58.19%,接近六成。


不單單是2019年,翻開往年數據,焦點科技的淨利潤常年維持在1億元左右,通常有大量利潤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如2015年,公司的歸母淨利潤達到了1.57億元,但扣非後僅僅只有52.65萬元。③


換句話說,公司的主業非常慘淡,甚至都沒能支撐起主要利潤。


不僅如此,焦點科技設立的海外子公司5年來已經累計虧損掉了1.7億元,按照目前來看,該公司也並沒有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更有甚者,在2009年IPO時,焦點科技的募資淨額為11.85億元,相較原定計劃超募了8.73億元。在招股書中,本來這筆錢計劃用於主業的拓展和升級,但問題是,這個募投項目5年內改了四次,資金的用途也早已更改。又是蓋新大樓,又是成立子公司.....


顯然,主業不佳,子公司常年虧損、募投項目遙遙無期......這些問題還只是公司前行的“藤蔓”,真正的問題或許來源於焦點科技自己。


02


作為南京一家土生土長的互聯網企業,沈錦華在1996年成立這家公司的時候。馬雲還在忙著搞中國黃頁。


然而歷經二十年發展,截止2019年6月30日,中國製造網共有註冊收費會員17743位。只比2009年上市時的註冊收費會員 8541 位多一倍。


反觀整個B2B行業的發展,單就2018年中國B2B電商交易規模達22.5萬億元。阿里也從當年一個名不經傳的小網站,觸角卻延伸到B2C、C2C等領域,形成了一個集支付平臺開發、供應鏈金融乃至生態整合的巨無霸。


作為同行者,根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年度中國B2B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焦點科技的市場佔有率僅有1.4%。


站在行業的風口上第一個步入B2B,焦點科技一次又一次轉型卻一次又一次踩坑,逐漸將自己落後於整個B2B大軍。


由原來的信息撮合平臺向跨境綜合服務平臺進行轉型,是上市後的中國製造網一直的夙願,但這卻成了一條不歸路。


2013年4月,焦點科技在美國投資3000萬美元設立全資子公司InQbrands。該公司主要是為中國製造網的外貿客戶落地北美市場提供行政、物流、倉儲、客服、展示、市場等一站式服務,幫助客戶實現在美國本土運營。但五年來一共虧損了1.7億元。


2015年11月,焦點科技收購了Tri Holdings LLC 96.08%股權和其旗下的DOBA 平臺。DOBA作為美國商品直髮服務平臺,實現供應商、零售商以及物流公司的連接。但從預估流量來看,該平臺日均IP訪問量才1萬左右;Tri Holdings LLC也資不抵債,收購前的淨資產為-222萬美元。


2017年,焦點科技推出美國本土在線交易平臺開鑼網,旨在為出口美國的供應商提供美國在線交易,本地支付、交付和售後。而近期的網站預估流量還不到一萬,活躍度比Doba還低。


2010年開始,焦點科技還把觸角伸向了網上採購和網上保險。前者百卓採購網專注於內貿B2B,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後者新一站保險網在2016年10月24日新三板掛牌,但因為缺乏互聯網保險的資質和BAT等行業巨頭的衝擊,規模尚小的焦點科技也是持續虧損。④


本來準備擴大跨境業務,卻沒想到轉入了死衚衕,五個平臺無一例外的虧損,讓本在國內轉型受累的焦點科技更加雪上加霜。


03


伴隨著越來愈多中小企業入局,B2B的頭部效應會越來越明顯,強者只會越強,弱者只會越弱。


對比整個行業,同業上市公司近三年營業收入增速不斷下滑。而焦點科技的成長速度更是屢次低於同業水平,2018年同比增長率竟然下滑到了28%。


奇怪的是,焦點科技銷售毛利率總體來看不斷攀升,其2019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高達74%,遠高於同業中位數34%。


更匪夷所思的是,二十年來焦點科技的註冊收費會員只增加了一倍,說明其付費會員數量一直處於緩慢增長狀態。自然銷售費用率應該有所下降才是,但結果卻恰恰相反,焦點科技這一指標不降反增。


如果說高額的營銷投入是為了吸納新會員,那麼焦點科技旗下的中國製造網業務發展卻又為何停滯不前?


無論從目的還是結果導向論證,焦點科技這一系列“怪事”都得不到合理的解釋。


不過,唯一讓人感到不“奇怪”的是,持續虧損的焦點科技對待股東分紅卻異常的慷慨。


根據統計,2016年至2018年間,每年發放的現金股利金額更是超過了當年淨利潤。截止到目前,十年累計現金分紅達10.34億元。


一邊是公司扣非後淨利潤總體上持續下滑。另一邊是焦點科技實控人持股比例高。實控人沈錦華持有公司52.77%以上股份,現金分紅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⑤


在20世紀的前幾年,B2B行業“北慧聰,南阿里”的知名度可以媲美當年金庸的“北喬峰、南慕容”,而慧聰網的創辦人郭凡生更是一度被人稱之為電商教父。可到如今,提到阿里,誰都能“張口就來”;提到慧聰網,卻是“無人問津”。


雖說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帶領企業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馬雲,但企業的未來必然與創立者息息相關。慧聰網沒落的客觀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也許和郭凡生有關。


網絡上有一段《贏在中國》的視頻,記錄了當年參加節目的前萬網創始人兼CEO張向東,他在節目上對比了阿里和慧聰網,預測阿里最終會幹掉慧聰,一統電商。結果郭凡生並沒有對這個後生抱以寬容,而是無情的嘲諷,最著名的當屬那句話“我都那麼成功了,你還不相信我”。⑥


作為最早在B2B領域佈局的公司之一,焦點科技歷經互聯網大潮,平平無奇活到現在或許也是一種成功,但如果創始人一旦習慣了接受,或許就是噩夢的開始。


①:人民日報,《互聯網時代的“頭部效應”》,2018年7月18日。

②:新浪財經,《鷹眼預警:焦點科技營收與現金流背離 三費佔毛利七成》,2020年2月12日。

③:騰訊新聞,《焦點科技:累積虧損達1.77億的海外子公司,還需要嗎?》,2020年2月12日。

④:市值風雲,《與馬雲一起創業,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B2B元老焦點科技》,2020年1月16日。

⑤:界面新聞,《10轉3派7.5元:焦點科技分的超過賺的 董事長拿過半》,2020年2月7日。

⑥:聚富財經,《被阿里巴巴遠遠甩開的慧聰網 現在發展成什麼樣子了?》,2019年4月1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