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的《寒食》能让我们看到什么?

闹市打油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

这首"寒食"诗写的是塞食节的事,古代习俗,清明前一或两天为寒食节,共三天,不生火,晚上不点灯。这首诗的前两句,春城飞花,东风拂柳,一片升平景象。后两句,以汉讽唐,汉末曾封五个宦官为候,暗喻唐肃宗和唐代宗宠信宦官,排斥朝臣。晚上,除皇宫外,全城漆黑,但是那些宦官之家也传来火了。轻烟,是一个故意抑揄的说法,用散入来讽刺一下。实则是包含了作者无比忧愤的心情,朝政日乱,前景堪忧。作者没有明说,但是讽喻的意思还是显示出来了。





木山文


韩翃的《寒食》是一首放眼天下,关注社稷苍生,王朝兴衰的咏史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立意

传统以寒食为题材的唐诗,大多是围绕寒食这一节日进行描绘,在诗的立意上多是以当时的民间信仰、民俗事象等社会风貌为体裁。而韩翃的寒食诗,在立意上,则以苍生社稷为对象,以大唐的天下为横轴,以王朝的兴衰为竖轴,时间上、空间上都具有无限想象。

笔法

本诗笔法精道,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诗人将情与景结合得自天衣无缝,无可挑剔。语言上用字精准,语平意深。典故的运用也自然貼切,如春雨润物,悄无声息。特别是“飞”、“御”、“传”、“散”字的使用,灵动、传神,力压群芳。

主旨

韩翃的寒食诗主旨多样,即可以理解为讽刺说、頌诗说也可以理解为讽谏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诗就产生了主旨的多样性,回味也更多,比单一的主旨要高明很多。

韩栩一生经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政治上大起大落。特别是韩翃因《寒食》被德宗御诏,不仅给其人生带来了戏剧性变化,而且给诗歌本身也镶嵌了一层耀眼的光环,成为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云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资料来源:张在军,王彦安.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六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兔子小姐的珠宝洞


家喻户晓的七绝《寒食》成就了韩翃,让他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在这首诗中,风无处不在:在习习的春风中,暮春的寒食节来临,柳絮在风中飞飏,柳树的柔枝被风吹斜,更奇怪的是在禁火的寒食节居然还有袅袅炊烟在风中飘渺。盛唐不再,唐风不古,困扰唐代的两大政治弊病“朋党之争”和“宦官专权”把唐代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忠于唐朝的文人志士报国无门,转而把笔触指向了对时政的嘲讽。借古讽今,晚唐和汉未的政治格局是何其的相似,“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不是绝妙的揶揄吗?

晚唐之初,也不乏有志之主,他们也想扶大厦于将倾,但无奈世风日下,有心补拙,无力回天,唐德宗就是这样的一个君王。韩翃一生历经四朝,虽很早就考取了进士,但无缘进入权力中心,仅当幕僚而已。唐德宗看到韩诗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加以提拔重用。唐德宗虽看到了危局,想要有所作为,但在那时势每况愈下,时艰局危的态势下,不得不将原先抑制宦官的权力的原则放弃,转而更加重用宦官,以致“宦官专权”之风愈演愈烈,达到了无以企及的高峰,直接把唐朝推向了灭亡!





清川流梦


寒食

春城何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前两句写景,呈现一副春意盎然笼罩全城的画面。

后两句写宫廷生活,非常的轻灵跳脱。

在诗里我们看到了会“飞”的花,“斜”的柳,“传”的蜡烛,“散”的轻烟非常的传神。

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皇宫,又由皇宫转入权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入庄重。


闲云一缕风


韩翃(hóng)的《寒食》能让我们看到什么?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一下整首诗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就能体会到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意思,问题自然也就明朗了。

一、关于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在今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十三年(754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二、关于《寒食》

1.诗全文

《寒食》是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诗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创作背景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一般在清明节前一天。按风俗习惯家家禁火,只吃现成的食物,因此而得名。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仅臣,以示皇恩。《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这个仪式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经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廷,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此诗正是因此有感而发。

4.诗简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诗人站在高处向远处看到的景象,全城景色,尽收眼底。“无处不飞花”,双重否定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写出了全城充斥着浓郁的春之气息。“寒食东风御柳斜”,自然而然地写到春风也吹进了御苑,“飞花”“柳斜”都是间接地写风,这两句写景。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句中“汉宫”指唐朝皇宫,前文我们知道寒食节是禁火的,但皇宫可以点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以破例燃烧蜡烛,并直接将宫中的蜡烛传给他们,诗人站在高处看到全城景色,自然就看到了沿途的“轻烟”。

有人认为这首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笔法巧妙含蓄的讽刺诗,以汉喻今,表达对现实的不满,通过传蜡烛这件事,诗人对皇帝厚侍亲信和宦官的可恶可憎极其不满。

笔者认为诗人本意不在于讽刺,刚开始介绍诗人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他就是凭借这首《寒食》,受到了皇帝的赏识,才晋升不断的。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会让人意会到除作品之外更多的东西。一个文学作品,当它被完成的那一刻,诗人就要承受它可能脱离自己创作意图而带来的后果。

《唐诗别裁》评价这首诗“‘五侯’或指王氏五侯,或指宦官灭梁冀之五侯,总之先及贵近家也”。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价这首诗“气骨高妙不待言,用‘五侯’寓讽更微”。

诗人已逝千年,具体本意已无从考究,总之,以后人眼光,这首诗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更多的是可能已脱离诗人掌控的深层含义无意中流露出的暗讽情愫。


不定时读书


这是一首讽刺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拓展资料: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95发邱中郎将


寒食

春城何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前两句写景,呈现一副春意盎然笼罩全城的画面。

后两句写宫廷生活,非常的轻灵跳脱。

在诗里我们看到了会“飞”的花,“斜”的柳,“传”的蜡烛,“散”的轻烟非常的传神。

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皇宫,又由皇宫转入权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入庄重。


吕显紫


韩翃的寒食明确的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句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是引用的好歹典故利用宦官除去外戚专权的一种手段,其实这种手段的成果和外戚专权并没有什么区别,皇帝依然没有抓到权利。

反而宦官的权利进一步的强大到威胁皇权。


半世飞仙


中唐以后,宦官受宠,败坏朝政,排斥朝官,作者以此诗表达了愤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