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第25日:“應收盡收”總攻戰正在進行!一線醫生:已經熬過了最艱難時期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截至2月18日10:06,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72530例,實時追蹤全國各地疫情地圖!小區病例軌跡一鍵查詢

武汉封城第25日:“应收尽收”总攻战正在进行!一线医生:已经熬过了最艰难时期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 者丨陳紅霞,左茂軒,耿雁冰,朱萍

編 輯丨張偉賢,包芳鳴,黎雨桐

2月17日,武漢封城第25日,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到了最關鍵的階段。在前期搭好抗擊疫情救治的多道防線後,武漢正在加大收治和排查的力度和密度,一場“應收盡收”的總攻戰正在進行中。社區陣地保衛戰還在繼續。

希望的曙光已經出現在了隧道的盡頭。

武汉封城第25日:“应收尽收”总攻战正在进行!一线医生:已经熬过了最艰难时期

2月17日,武漢封城第25日。經過一場雨雪洗刷,當日的武漢迎來了難得的冬日暖陽。

“當前,明顯感覺到接診量大幅下降。”2月17日,位於漢口一家大型三甲醫院一內科負責人範敏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很少接到身邊的親朋好友需要求助就醫的信息了。

擁有同樣感受的醫生不止範敏一個,在另外一家三甲醫院門診工作的李麗也指出,此前一般日均門診量達到500人左右,但如今只有300人左右,門診量大幅下降。

從2月4日起開始進行患者求助的志願者團隊負責人黃餘也表示,通過其平臺求助過的患者回訪,目前超過80%以上的患者已得到救治,其餘還在收治過程中。

這一天,在新到任的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推動下,武漢開展了3日內進行集中拉網清底大排查的行動。

排查的目的是,要確保確診患者百分之百應收盡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檢測、發熱病人百分之百進行檢測、密切接觸者百分之百隔離、小區村莊百分之百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

而武漢市計劃以社區為基礎,利用人工和大數據相結合,徹底排查清底上述“四類人員”。

一張針對疫情救治的“網”正在加速加密織造,在前期搭好抗擊新冠疫情救治的多道防線後,武漢市正在加大收治和排查的力度和密度,一場“應收盡收”的總攻戰正在進行中,效果也逐漸顯現。

“而下一步,就是要在這些收治人群中,進行應治盡治,並不斷提高救治水平,確保被收治進來的患者的治療水平和相關設施的再度完善和提高。”

範敏表示,當前,通過患者分類收治的體系逐步落實後,能感覺到疫情的拐點即將到來。

除了一手抓好前方的患者救治,另一手也在做好後方的陣地保衛,減少新增患者。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一線瞭解到,當前武漢防疫的重心正在下沉,社區成為主要作戰單元,黨員幹部就近下沉社區,強化切斷傳染源的工作。

武汉封城第25日:“应收尽收”总攻战正在进行!一线医生:已经熬过了最艰难时期

床位!床位!

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新聞發佈會的現場移至武漢,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王賀勝首次公開亮相,在介紹湖北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情況時表示,作為新冠疫情防控主戰場的武漢市,在醫療機構的配備上分批次設立定點救治醫療機構。

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的數據顯示:

截至2月16日,武漢市設立發熱門診61家,同時設立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療機構46家,共開放床位數18816張,已使用18037張,空餘床位1212張,其中,武漢市第三人民醫院本部空餘床位,泰康同濟醫院均為新開闢醫院,床位數餘額分別為445張和114張。

此外,針對輕症患者的集中收治,從2月3日起,武漢市啟動方艙醫院緊急建設:

2月5日,首批3個方艙醫院正式開闢使用,總床位數3500張。此後,武漢市繼續在全市範圍內增設方艙醫院,

截至2月15日,已開放了9個方艙醫院,有6960多張床位,在院患者達到了5606名。

此外,根據本報記者最新獲悉的消息,光谷會展中心“方艙醫院”也於2月17日下午開始交付使用,正式收治患者。光谷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加上正在建設、位於江岸區諶家磯大道紅橋集團工業園區的“方艙醫院”,將再提供床位近4000張。

謝珊紅是武漢市江岸區的一個街道請來的志願者司機,負責接送轄區內所有疑似、確診、密切接觸人群的接送。和他一起工作的還有兩個司機師傅,三個人24小時輪流待命,協助街道完成收治工作。

2月17日,謝珊紅運送了4位患者。他將一位患者從社區住處送到了定點醫院,又將三位在隔離點得到確診信息後的患者,送到了方艙醫院。

“方艙醫院開得更多了,床位增加了。去的地方更多了,但每天送的趟數,和以前相比慢慢地減少了,接送的效率也提高了。”謝珊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此外,武漢市還徵用體育館、會展中心、培訓中心、各類社區醫院、轄區內的酒店、學校等,新增數量龐大的隔離點,用於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觸人群的隔離工作。

為提高收治率,王賀勝也指出,要針對患者的情況不同進行分類收治管理,其中,確診重症患者集中到定點醫院救治,確診輕症患者要在方艙醫院集中隔離治療,疑似輕症患者在隔離點治療觀察。

“此舉的目的就是要盡全力降低感染率。”範敏說,當前針對新冠病毒尚沒有特效藥,針對這類傳染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早隔離、早治療,而很多患者大都是因為前期醫療救治不夠及時,轉為危重症,如果提早干預,輕症患者的治癒率非常高,“至少我所經手的輕症患者很少轉化為危重症患者。”

王賀勝也指出,下一步將根據需要,繼續騰空醫院部分病房,徵用部分場館,改造為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確保已排查確診的患者和疑似患者都能夠得到集中收治,確保所有沒有收治的患者人數清零。

與之匹配的醫護人員的馳援,也是這場新冠疫情抗擊戰救治體系的核心。

從1月24日起,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分批趕赴湖北。截至2月14日24時,除軍隊派出的醫療隊外,全國各地共派出了醫療隊217支,醫療隊員25633名馳援湖北,此外,調集了三個移動P3實驗室。集中在武漢市支援的醫療隊達到181支,醫療隊員達到20374名。在湖北省其他城市,共有36支醫療隊,5259名醫療隊員。王賀勝指出,當前的救治馳援力度已超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醫療救援的調動規模和速度。

此外,中央通過“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安排了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王賀勝指出,經過不懈的努力,特別是採取針對性強的防控措施,有效壓低了流行高峰,削弱了流行強度,為全國乃至國際疫情防控贏得了時間。

武汉封城第25日:“应收尽收”总攻战正在进行!一线医生:已经熬过了最艰难时期

2月10日黨員幹部入戶摸查。-資料圖片

曙光初現

“海陸空”織網、多道防線設立後,武漢的就診壓力開始大幅緩解。

範敏是漢口一家醫院一內科科室主任,疫情爆發後,除了常規的醫院救治工作外,身邊很多親朋好友向自己求助,或尋求床位,或尋求診療,他乾脆將這些求助的人員根據情況分成不同的小組,並在每個小組設置“助手”,後者幫他收集患者資料,分診,然後範敏通過遠程問診,指導用藥和治療。

“以前每天早上七點忙到凌晨一點,頭都抬不起來。”範敏說,但自從方艙醫院開始投入使用後,各類患者的收治速度開始提高,“現在找自己問診的患者越來越少了,一天沒有幾個人。”

自2月4日起,黃餘和小夥伴們約20餘人,組建了一個收集和上報需要醫療援助患者的志願者團隊,他們的工作任務是,電話核實患者求助信息,並予以細化,將救助信息上報給相關部門,後者根據工作節奏,對患者予以相關救治工作安排。

“這些天,我們團隊上報了6000多人次的信息”。黃餘說,其中一個組對收集的1200多位病人進行了持續回訪,到目前為止,自愈部分約16%,剩餘部分約有10%左右還在收治過程中,其餘基本都已經收治完畢。

在黃餘的觀察裡,近日收治患者的速度明顯加快,“以前有的患者等待床位至少需要4-5天,但如今基本上1-2天就會被收治進去。”

這種變化也體現在一線醫院。李麗所負責的發熱門診,高峰期日均接待量達到500多人,“四個人排班,但到了晚上,門診室外還排著長長的隊,一眼望不到頭。”李麗說,每次值班完都是口乾舌燥、無比疲憊。但自從2月9日前後開始,門診數量斗轉直下,現在每天大概300個號,基本上跟日常的門診量差別不大。

範敏是個感性的醫生,曾經親歷了無法及時救助患者的痛楚後,一度十分難受,但自從方艙醫院開始建設後,對門診的壓力大幅緩解,且絕大部分患者開始接受到相對合理的治療:

“以前每次看到門診的情況,都要大哭一場,但現在心情很好了。”

“在我看來,這是疫情的拐點就要到了,我們已經熬過了最難熬的時候。”

不過,範敏也表示,傳染性疾病的集中爆發,對任何一個國家和一個城市的醫療體系都是一個極大的衝擊,在當前疫情抗擊的局面下,為了搶救生命,我們的人力、物力及各類軟硬件暫時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有的隔離點的醫療物資和管理還有點跟不上,另外,完全百分之百的收治暫時還沒有做到,但大家都在集中力量,不斷改進,接下來將不斷提高“應治盡治”的能力和配套服務,讓每種類型的患者都能得到最好的救治條件。

武汉封城第25日:“应收尽收”总攻战正在进行!一线医生:已经熬过了最艰难时期

圖/21世紀經濟報道 陳紅霞 攝

2月16日,國家發改委也對外公佈,已緊急下達2.3億元支持武漢市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其中,這筆資金將專項用於補助武漢市方艙醫院完善設施、增添必要的醫療設備,快速增強收治能力,實現“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目標。

對此,據長江日報報道,在2月17日的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調研會上,王忠林也表示,落實“應收盡收”等防控舉措,床位籌措與科學使用是一個關鍵。目前來看,床位需求還不少,要切實統籌好全市床位,流程要順暢,真正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統籌用好,及時向社會發布,哪個醫院能看什麼病,給市民發一個安民告示。

他要求,各區要下足功夫,把留在隔離點的確診病人集中收治,“不管重症、輕症,只要確診都得給看”“這是人命關天的事,不能眼巴巴看著這些人失去生命”。

武汉封城第25日:“应收尽收”总攻战正在进行!一线医生:已经熬过了最艰难时期

2月17日下午,光谷的武漢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外,患者耐心等待入院。資料圖片

社區陣地保衛戰

除了做好前方的患者救治,做好後方的陣地保衛、減少新增患者同樣重要。當前,武漢防疫的重心正在下沉,社區成為主要作戰單元,強化切斷傳染源的工作。

2月11日凌晨,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11號和第12號通告。發熱患者不得跨區就診;即日起,武漢市所有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

在此之前,儘管大部分武漢市民為了安全起見減少了外出的頻次,但武漢市城區的小區大都可自由出入,各大商超排隊購物的人仍然不少,存在一定交叉傳染的可能性。

2月12日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武漢市發現,各個小區開始封閉。大部分小區門口有保安看守,要求每戶三天只允許一人出入。有的小區門口堆滿了共享單車,防止車輛進出。

2月16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召開視頻會。王忠林在會上部署,以社區為基礎,徹底排查清楚各類病人和密切接觸者。“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各區黨政一把手要親自上陣,以街道為主體、以社區為作戰單元,市級領導幹部要加強對口督導;對落實不力的,嚴肅追責問責。

21世紀經濟報道通過多位社區工作者瞭解到,目前接收的完整流程已經很清晰,更加熟悉工作狀態之後,效率更高。

基本工作流程上這樣:居民把情況報給社區,社區統計個人信息和基本情況,如果是疑似或者社區通過患者微信得到CT影像、核酸檢測結果和病歷信息,統計好報給街道。相關部門判斷需要送診到定點醫院、方艙醫院或者隔離點,隨後會給街道和社區下發通知,街道協調車輛,社區在接到通知後通知病人。

“根據病症,先要確診。如果核酸檢測是陰性的話,就送隔離點。如果是陽性,就送方艙或者醫院。”江岸區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般情況下,確診病人送到武漢市不同的定點醫院或者方艙醫院,但隔離點由街道就近安置。

在武漢市武昌區一元街道,揚子社區居委會的羅書記總會不停接電話。

“必須得接電話,不能不接電話。患者沒住進去就天天打電話給社區。我們也很擔心,不給患者安排,讓患者出來也不好。我們只能儘量的安慰他們,病人的心情很著急。”

羅書記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不過,他表示,現在的運轉速度和效率比此前明顯加快了很多,工作壓力也比過去強多了,等病人都“應收盡收”了,就更好一些了。“有街坊反映到社區,曾經和確診患者密切接觸過,有點擔心,也做了檢查。這兩天剛報過來的情況,就已經接走了。”

按照最新疫情防控要求,社區(村)要結合實際,完善上門排摸、人員核實、社區管理等聯動機制。

但是,不是所有的社區都能快速完成所有人員的排查。有的小區流動人口大,租戶較多,統計起來難度頗高。

此外,也有一些遺漏的缺口等待收治。有的人因為工作的原因在武漢沒有特定的住址,信息沒能彙總到所處的社區。例如,某些在醫院24小時看護病人的編外護工,他們從外地來武漢,就住在病人的病床邊。

2月14日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六位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的護工長期住在醫院,沒有固定生活住址,最終在醫院所屬街道和各方的協助下,被送往了隔離點。

武汉封城第25日:“应收尽收”总攻战正在进行!一线医生:已经熬过了最艰难时期

圖/新華社

幹部下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不同的社區瞭解到,幹部下沉的力量正在加強,特別是在近期幹部就近下沉之後,更多的黨員幹部到崗,分擔了社區壓力。

2月15日,武漢市稅務局幹部何蔚接到黨支部緊急通知,對口社區固定2人,其他黨員幹部可以就近下沉,當晚10點前需前往下沉社區報到。

當天下午5點,她就到家附近的三陽社區報到,請社區開了報到證。2月16日一早,她根據社區安排,負責一個老舊老區的門崗值守,從上午8:30到下午5:30,勸說市民不要外出,其他時間工作聽社區安排。

她住在江岸區,而之前對口社區在武昌,沒有交通工具就很不方便。何蔚覺得就近下沉“實際發揮的作用更大一些,也契合實際情況”。

此前,武漢市採取的由單位對口社區的方式,有很多幹部居住得很遠,出行很不方便,單位還得派車去送到對口社區,非常耗時且繁瑣。這無形中對幹部下沉的積極性造成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落實12號通告要求的小區24小時封閉管理,社區工作量進一步加大。下沉黨員幹部把牢社區第一道防線,顯得更加重要。

在羅書記看來,就近下沉,增強了社區的辦事效率,分攤了社區工作者的壓力。

“宣佈就近下沉後,陸陸續續就已經有七八位黨員幹部來報到。現在我們要封堵路口,工作也很多,下沉幹部過來也是比較辛苦的,上班從上午8點半,到晚上8點半。”

在武漢戰疫的關鍵時刻,社會全員出動,眾志成城,社區保衛戰必將告捷。(應受訪者要求,範敏、李麗、黃餘為化名。)

後續內防擴散、社區防控是關鍵

  • 全國近10%重症醫務人員在武漢

據瞭解,全國疫情防控效果向好的趨勢發展,與我國投入大量的醫療、物資等密切相關。

目前已經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軍隊系統已經派出3.2萬餘名醫務人員支持湖北武漢。

上述支持湖北武漢的醫務人員主要來自於呼吸、感染、重症等專業,還有一大批的護理人員的隊伍。針對武漢重症多的特點,投入的重症專業的醫護力量是最強的,有1.1萬重症專業醫務人員負責重症的救治工作,這已經接近全國重症醫務人員資源的10%。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指出:

“此外,還調集了全國22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帶著精銳裝備,能夠幫助武漢提高救治水平。此外還有三個P3移動實驗室、檢測人員,來幫助武漢和湖北提高檢測能力、檢測效果,提升診斷的速度。”

除了武漢以外的16個地市,通過以省包市、責任包乾、明確任務、落實落細,聚焦“兩提升、兩下降”。針對其中疫情比較嚴重的黃岡、孝感、荊州採用兩省包一市的方法。

與此同時,藥物的使用也對此次“抗疫”起著重要作用。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此次“抗疫”中,藥物研發一直遵守“老藥新用”的攻關思路開展,科研攻關組組織全國科技力量,層層篩選,從幾萬個藥物一直篩選到幾個。

如專家們建議寫入第六版診療方案的老藥“磷酸氯喹”,通過北京、廣東和湖南的十餘家醫院聯合開展對於新冠肺炎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在臨床發現,有確定的療效,無論從重症化率、退熱現象還是肺部的影像好轉時間、病毒核酸的轉陰時間和轉陰率,以及縮短病程等一系列指標,進行系統地綜合研判,用藥組優於對照組,100餘例的用藥患者中至今沒有發現和藥物相關的、明顯的嚴重不良反應。

此外,中醫藥在抗疫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在上述發佈會上介紹說,疫情發生以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的統籌安排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迅速啟動了“中醫藥防治2019-新冠病毒的研究”“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兩個應急專項。

與此同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於1月27日啟動了“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有效方劑臨床篩選研究”工作。對山西、河北、黑龍江、陝西四省使用中藥複方“清肺排毒湯”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療效進行臨床觀察和數據分析。在取得214例臨床有效數據的情況下,2月6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文向全國推薦使用清肺排毒湯。

2月1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在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第24場新聞發佈會介紹說,湖北省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百分率大概在75%,在全國其他地區已經達到90%以上。

武汉封城第25日:“应收尽收”总攻战正在进行!一线医生:已经熬过了最艰难时期

圖/新華社

  • 下一步防疫重點在進一步內防擴散的措施

流行病專家王聲湧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下一步防疫重點在進一步內防擴散的措施,尤其是社區防控。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的肺炎流行期間的防治工作重心必須放在社區,貫徹‘以政府為主導,社區為主體,家庭為主力,個人自覺做好自我保護和公共衛生為主要措施’的策略。”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周宇輝指出,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了社區防控工作方案,科學分類實施社區防控策略措施。對出現病例或者流行病學史明確的、規模較小的聚集性疫情,需對病例實施隔離治療,對密切接觸者採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於出現社區傳播疫情,必要時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限制人員的出入。各地在此方案的指導下,結合疫情的形勢,制定了適合本地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針對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的小區是否需要封閉管理事宜,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指出,小區居民是不是判定為密切接觸者,要根據是否與病例接觸以及接觸方式、接觸時長、接觸場所等綜合因素判定,不應該把全小區的人員都作為密切接觸者。同時,根據現行管理要求,對於密切接觸者要採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於一些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和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小年齡的嬰幼兒或自理能力不足的人員,可以在社區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居家的醫學觀察,居家時要加強對觀察對象的管理和家庭成員的防護。

與此同時,在社區也要做好輕症患者出院後的防護管理工作。北大一院主任醫師王貴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輕症患者出院後也要進行居家管理,至少兩週時間居家進行相對系統的觀察,社區層面還要給予居家指導。同時建議兩到四周後回醫院進行復查,如果有病情變化及時到醫院救治。

“儘管輕症病例總體病癒後很好,但是極個別的可能有病情變化,希望通過系統診療照護,能夠使病人及時得到治療並康復。”王貴強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